富不忘劫富济贫利物浦那首诗的主要内容

劫“富”济贫什么的,那是政治玩的东西啊,何苦拿来搞教育
真是一语成谶,我大江苏又上头条了,又是因为教育。&1&江苏富吗?确实,富得没得命。以全国约1%的土地,贡献10%的GDP和10%的财政税收,GDP全国各省份常年排名第二,人均GDP常年第一。&江苏的教育富吗?富得很。普通高校134所,全国第一,211高校11所,全国第一,985高校2所,并列第二。&于是,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副主任薄其芳说:“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东部的发达省份,也该为全国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能江苏省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要求你去做,你不去,那是不行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扬州、连云港、南通等各地百万中学生家长,正在省教育厅及各地级市教育局门口,为2016年江苏高招输出3.8万个名额支援教育落后地区的政策,举牌抗议,表达诉求。&薄美人(真的美得很)的一席话,虽然颇多语病,但扛起了教育公平的大旗,乍一听叫人语塞,再要闹,果真就是自私自利、不识大体了。&是的呀,先富必须带动后富,你许老师前阵子写文章,不是一直呼吁社会公平正义吗?&只不过,江苏教育真的“富”吗?&以三年内的高考一本录取率数据来看:&2013年,江苏一本录取率9.00%,2014年,9.38%,2015年,9.60%,在31个省市中的综合排名,第21名;&同期的北京,2013年一本录取率24.33%,2014年24.81%,2015年24.13%,综合排名第一;&如果说拿北京对比,还有一种“凭什么动我们家的不动他们家的呀”的小气巴拉感。也不拿像青海、宁夏等近年没有在调剂名额上受惠(主要走民族政策)的省份比,那也是比不过。那就拿今年继续被政策照顾的、名额输入省份云南为例:&年云南一本录取率平均10.85%,排名第15名,领先江苏6名,等于是将大江苏给秒杀了。而江苏今年将继续给云南输送1282个名额。&引发苏鄂等地家长抗议的,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那份《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此种安排,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要求”。&从上文对录取率数据的分析来看,江苏实际上反倒是常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说是录取率最低省份,起码也是垫底省份。&于是,江苏省教育厅发言人薄其芳女士的话不能成立,江苏根本不具备做贡献的能力。&那么问题大概要从《通知》精神的另一个层面去看,江苏大概是以人口小省的身份,支援中西部人口大省。&以2014年人口统计数据为例,江苏人口总数7939.49万,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5,远远高于受政策照顾的中西部人口大省:云南(第12名)、贵州(第19名)、甘肃(第22名)、新疆(第25名)、西藏(第31名)。&这么看来,江苏在这场政策安排当中,到底应该以什么身份自居?&2&有数据表明,江苏省参加高考学生人数持续减少,2016年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36.04万。2013~2015年,江苏高考生源分别为45.06万人、42.62万人、39.29万人。这大概是要将高招资源外调的最重要原因。&虽然2016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也比去年减少了6000多人,已是北京高考报名人数连续第10年下降。不过,说好不撕北京。&人口总数常年名列前茅,青年学生高考人数却逐年减少,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分析称,高考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是适龄学生人口的下降。&首先,正如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程平源所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与高中生人数减少有关,当前,很多学生初中过后就选择(不得不)到职业学校就读。于是,让我们把时间线往下移三届,江苏省的中考录取率基本在50%左右,同期的北京达到95%,中西部地区四川,也有75%左右。&江苏考生的地狱大逃杀模式,从十一二岁的初中就开始了。&此前,还有专家分析,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取决于适龄学生的出生率。再往前推十七八年。以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江苏省在 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期间,全省独生子女出生率占总出生人口的88.02%,其中城市一孩率93.22%,乡镇89.93%,农村85.07%,高于北京的80%和上海的60%,而同期西部地区独生子女率普遍在15%以下。&1999年的孩子,倘若出生,今年也差不多要报名参加高考了吧?&不过,大多数从江苏考出来的网友没有我这么啰嗦,他们评论的主旨就一个:&要么让江苏考生去考全国卷,或者你们来考江苏卷,敢考的、考出成绩的,有一个算一个,我们江苏表示都服。&江苏卷是江苏考生地狱大逃杀模式的终极hard版。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多年与人教版“一国两制”的苏教版教材。&还有多年来风云诡谲的高考方案改革,是地狱模式的花式彩版:&1999年:3+2;年:3+小综合;2002年:3+大综合;年:3+1+1;年: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在多年以前,曾经有过全国高考一张卷子的时期,以1998年为例,江苏理科一本线566份,二本线520分,一类专科线480分,而北京的一本线470多分,甚至比江苏一类专科线还要低10分。后面的就不比了,不好看,影响地区之间的友谊。&(湖北的朋友我们懂你们,拥有着与“江苏启东”齐名的“湖北黄冈”,这么多年你们也辛苦了!)&所以,我很想不明白,国家作此政策安排,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江苏、湖北等地家长们的抗议,也是为了讨回“教育公平”。这两种公平之间,为何如此迥异?&&3&或许真的是我狭隘自私,没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2014年,江苏省教育经费总投入2080.09亿元,比上年1986.28亿元增加93.81亿元,增长4.72%,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485.19亿元,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7.53%;江苏省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普通小学比上年增长5.58%,在省份(不包含中央直辖市和自治区,下同)中居第一位;普通初中比上年增长10.23%,在省份中居第一位;普通高中比上年增长14.50%,在省份中居第一位;普通高校比上年增长6.01%,在省份中居第一位。&而今年的两会期间,省财政厅提交审议的《关于江苏省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教育投入拟达257.69亿元,仍为最大的公共预算支出项目,与往年相比,教育同口径增长8.7%。&这组数据实际上表明,江苏教育的“强”,是江苏人对教育极其重视、投入极其不惜,一点一点建出来的。从现实层面讲,拿江苏人用血汗钱供出来的教育资源去送礼物,为其它地区增光添彩,这是什么公平?&二则。从1955年(中科院学部成立)以来和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籍贯分布统计结果现实,江苏的院士人数高达450人,排名第一,几乎等于排名第3、4、5位的广东、山东和福建三省人数总和。即使只看2015年新当选的院士,江苏籍的新院士22人,浙江籍的也有11人。&江浙的院士比较多,除了目前江浙一带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以外,和江浙地区历来文化传统有关,据统计从唐朝以来,共计产生了416位状元,而其中江浙地区就占了114位。&说这个似乎离高考有点远。不过,文化教育的社会重视程度和发展地位水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积累。从十年前就通过高考多轨制而实行的“逆淘汰”,等于是在慢慢清洗江浙地区的文脉积淀,然而,我对教育落后地区能迅速崛起至江浙水平并不乐观。因此,中国出现一个新的知识上的断层,不是没有可能。从大局出发,这又是什么“公平”?&三则。如果说教育公平最终是为了社会公平,那些拿着调剂或照顾名额去上大学的中西部学子(这个概括实际上也有问题,比如广东省作为名额输入省,既是东南沿海,又是经济第一大省),总该在毕业后回到西部、支援家乡,这个政策安排才可能起到作用。&或者说,总该基于这样的大前提预设,这个社会实验才得以成立。&只是,对照一下高招生源名额输入省份名单,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无一不在近年来人口流出大省的名单,尤其是中高等学历人口流出省份名单上。&从规律上来说,人往高处走,从现代化角度来看,实现人口的合理流动是其重要内涵。那些以调剂名额来到东南地区读大学的学生,除非硬性规定,我同样不觉得有大规模返乡搞建设的高度可能性。&那么问题就在于,如果政策安排没有想好那个后续规定,也就是没有明确社会实验的大前提,那就是一个盲目实验,但如果它想好了那个规定,我们这个国家关于人的流动性的现代化努力,就等于是彻底倒退。&这种实验模型都没建立完备、管杀不管埋的政策安排,是什么“公平”?&四则。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名额调剂的方式,促进所谓教育公平,以及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进步,恐怕并没有把力气用在刀刃上。当然,在刀刃上用力气,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以为正确的做法,也是通过财政的倾斜以及师资扶持,帮助中西部教育落后地区,逐渐建立起一批像样的高等院校。然而,相比于大笔一挥、软刀子一割,这同样不是容易事。&我不禁想起另一个“段子”。在暴力伤医(对,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医患矛盾)升级激化的今天,一线医护人员人人自危,医学类院校招生出现困难。于是,政策决定,降低20分进行录取,以保证录取人数不变!&要是照这个思路,何不让全国所有的高校都叫985、211,这样,全国考生瞬间都成为名校生。多么省事。&至此,我谨疑问,官方的“教育公平”,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无论从语言逻辑还是数据分析,无论从建模基础还是效果预估,算哪门子的公平?&4&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二月会试,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又称南榜。&落第的北方士子联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特令从落第试卷中再取二百余卷批阅,以增录北方人入仕。&岂料复阅后上呈的北卷文理不佳,多呈陋卷。北仕即再告考官徇私。&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长期包揽录取名额,这极其不利于太祖的统治稳定。明初,北方士子受到战乱的影响,一直观望徘徊,迟迟不愿依附明朝,用科举制度收伏北方士子之心是当务之急。作为皇帝,朱元璋把握的是全局,考虑的是稳定,只有采取人为平衡的办法,才能平息北方知识分子的不平,安抚北方举子之心。&于是,朱元璋杀考官多名,特开六月廷试,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到明仁宗洪熙元年,南北分卷而治的制度设计初告完善,经过各种演进流变,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到2016年。&这不是段子,这是苏鄂减招事件之后,我想起的一桩史实。当受教育权被当做平衡阶层利益的一种工具时,它便异化成为“社会相对公平”的祭品,在此语境之下,教育本身,早就毫无公平可言。&在计划分配体系内,教育平权实际上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因此,劫富济贫,无论正义与否,无论成功与否,从一开始就不是所谓教育公平的做法。它是一种政治安排。&在中国,西部人才计划选拔少数民族骨干青年,以实现民族融合、消弭民族对立,“56个民族55个加分”,成为表态的最好方式;“腾飞计划”对农村考生降分录取,高招名额划拨计划,人为拉高西部地区升学比例。这一切,都是以“教育公平”的方式打开,以达到社会稳定、政治正确的目的。&不过,就像前文粗略论述的那样,这样的方式,在实体上不符合民主法治的内涵,在程序上行制定计划、下达指令之实,不具备现代化的特征,最终在效果上,只能说,从目前来看,并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近几年,东部地区考生为了提高录取几率,在高二时就到偏远省份上学,以获得当地畸高的政策红利,这种“高考移民”实际上拉低了整体的教育水平。&据称,当苏鄂两地学生家长集体抗议加码之时,两地教育厅深夜紧急回应,表示会考虑修改方案,国家教育部方面也有声音传出,减招政策可能会暂停。&这真是个“朝闻道、昔可死矣”的年代啊!高考前不到两个月,不听证、不经过公示和意见征集,突然出台的政策,一夜之间,又可以按住不表。只有特警们孜孜不倦地维护着秩序稳定。&是啊,我们怎么搞得过它。我身边一个又一个朋友的文章被删了,作为一个刚刚有点迹象的网红,我很担忧。文中所引用的一切数据皆有出处,一概言辞皆极尽温和之事,所以,委屈你们只好听我重申一下:请勿举报,举报者死。&
馆藏&24608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今天多云,明天多云下午转阴有小雨。东北风2--3级。今天最高气温23度;明天最低气温14度。
 |  |  |  |  |  |  |  | 
|  |  | 
廖春荣:富不忘慈,最动人的爱心之歌
  宁波慈善网  
  “你的资助,如春风温暖了我孤寂的心灵。你的善举,托起了我明天的希望,衷心感谢你,廖先生!”这是温岭市滨海镇金闸村的一位孤儿写给廖春荣先生信中的一段话。2004年的“云娜”台风摧毁了他家的房子,是上海银润投资有限公司在温岭设立的助困基金资助,使他住上了新房。像他一样,在温岭、台州、宁波、上海,甚至在东南亚海啸灾区,有许许多多的贫寒子弟贫困家庭感受着廖春荣先生慈善的光芒。
  廖春荣先生现居住在澳门,祖籍浙江省温岭市滨海镇,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经济学院,并获管理学硕士学位。现任澳门苏浙同乡会顾问、澳门华澳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侨商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银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凭着勤奋踏实的工作劲头、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他在宁波创办了达吉房地产有限公司。他注重建筑质量,狠抓内部管理,开发了宁波中央花园等中高级住宅小区,取得了很好的业绩。2001年8月公司进军上海,成立了上海银润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大力引进人才,积极开拓市场,着力打造品牌,投资开发了古北新区“古北雅典花园”住宅楼、古北中央花园等项目。近年来,公司又先后在松江新城注册成立了上海银润置业有限公司,在洛阳注册成立了洛阳银润置业有限公司,展开了新一轮的投资开发。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廖春荣先生深知企业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他认为,回馈社会、报答社会是企业家的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做善事是一项事业,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家责任感的体现。当企业蒸蒸日上之际,廖春荣先生开始投身慈善事业,在他位于上海市仙霞路远东国际广场气势恢弘的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不是企业家的穿戴与风度,也不是房间豪华的的装潢和陈设,而是那密密麻麻的奖牌。这些奖牌不是那种身份与资质的炫耀涂层,而是各种各样慈善总会、协会对廖春荣先生“乐善好施”、“爱心无限”、“善举济世”的褒奖。从他的家乡――浙江台州温岭,到他的居住地澳门,从他事业的发祥地宁波,到他成就辉煌的上海,从以他和夫人名字命名的“春荣?华琴慈善复明基金”,到中华慈善总会为他颁发的“中华慈善人物”,每一块奖牌宛如一座丰碑,镌刻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又如同汩汩清泉,滋润着众多默默无闻的繁花异草。
  在累积捐赠总额已达两千万元人民币的各式奖杯、奖牌面前,40出头的廖春荣却羞涩得像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杰出贡献显得腼腆而不自知,他的语言真挚而朴实:“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成就了我。事业有成,回馈社会,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愿做的事。积德行善嘛!否则,挣钱干什么?”
很多人将财富理解为钟鸣鼎食、封妻荫子、浪迹天涯、随心所欲,廖春荣却只是将其视为一种“天生德于予”回馈社会、造福桑梓的施展平台。
  2004年3月,廖春荣先生在家乡温岭市以自己90岁的父亲命名设立了“廖岳松先生助困基金”,重点帮助家乡的困难群众。廖先生说:“以前,我们家很穷,孩子多,靠父亲一人挣工分养活。逢年过节,就要借钱度日。所幸家乡民风淳朴,人们助人为乐,我从小就感受到乡亲们施恩的快乐。这是一种多大的幸福啊!待我家经济条件根本改善以后,我看到还有很多乡亲生活困苦,特别是老人。而现代社会有那么一些人敬小不敬老,不知‘有前面才有后面’的道理。我和父亲都萌生了救助孤苦老人的愿望,就委托当地慈善协会成立了这样一个基金会,专门照顾那些看不起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目前已提供了400多万元的助困基金。”
  1998年,宁波慈善总会成立之际,廖春荣先生无偿送给总会50万元的办公用房。之后他又从慈善总会那里得知有很多人深受失明痛苦,而每个失明者往往只需要1900元即可重见光明。他即和夫人商量,拿出400万元,设立了以他们夫妇命名的“春荣?华琴慈善复明基金”。至今,已使近千人摆脱了黑暗,重见了光明。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廖春荣先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也深知贫寒子弟求学的艰辛。他向同济大学捐赠525万设立奖学金,鼓励优秀大学生成才;他资助宁波镇明中心小学100万造体艺楼;在洛阳捐资50万用于学校建设......
  廖春荣先生对公益事业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他先后担任了台州市政协委员、台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宁波市侨商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2006年10月被宁波市人大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2007年1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和“中华慈善人物”称号,他创办的上海银润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慈善奖(机构奖)”。
  一笔笔善款哗哗流淌,廖春荣先生所到之处,不但给都市创造了一幢幢标志性的建筑,为社会创造了一笔笔可观的财富,而且留下了一片片对弱势者的爱心。这种做事风格与他做人的风格一致:人的一生,成就大小不看他怎样说,而看怎样做;不看会不会做,而看能不能坚持做。企业能否被承认,也不看赚进多少,而是看付出多少。他从来认为,一个不眷恋自己故土的人,一个不关心弱势者的人,再聪明伶俐,也是不能走远的。而懂得“思源、思进、思报”的人,方可傲然于世,成就一个完整的人生。
  “富不忘慈,济困济贫济世。”这是廖春荣先生热心公益事业,弘扬慈善精神的生动体现。廖春荣先生以绿叶对根的情意,谱写着一曲曲最动人的爱心之歌。
7月1日至7月31日,市慈善总会共接抗震救灾善款元.对此,本会谨向关心、支持四川抗震救灾的人们表示衷心感谢。 
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向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区赠捐,市慈善总会从今天起开始接受社会捐赠。 
户名:宁波市慈善总会
开户银行:工行鼓楼支行
帐号:0120345
联系电话:9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西河街74号5楼
邮政编码:315010
E-mail:.cn
Copyright(C) 2001-.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劫富济贫利物浦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