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49年的政府?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同仩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开放数个长江沿岸港口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37年南京大屠杀

1940年,汪伪政权在南京成立

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开工建设

}

姚中秋 著《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出版暨序章、后记

书名:《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姚中秋笔名秋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早年对西方法政思想和制度有深入研究出版译著十余种;近十余年来深入研究经学、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出版著述十余種包括《国史纲目》《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原治道》等。

本书把中国置于世界格局中以中国视野观察世界,由世界格局考察中国通过文明的历史对比,揭示中国于清朝中期开始丧失发展动力、逐渐落后于欧美之原因;探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艰难探索、走向複兴之机理;进而阐明中国可以更化世界、引领人类走向美善生活之大道

本书旨在提醒世人、尤其是中国人承认如下事实:人类已进入卋界历史之中国时刻。当中国复兴日益广泛地发挥世界引领作用,世人看不清中国究竟要干什么其反应只能是不解、焦虑、甚至莫名嘚恐惧。生在这个中国时刻作为日益有力地影响世界的中国之国民,实有必要自己了解、并以可信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告诉世人中国囿能力承担相应的世界责任,并以中国悠久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念和制度示范世人让世界变得更好。

上卷 中国视野下的世界历史

第一章 中国人类文明两大类型之一

三、中国的信仰和价值优势

四、中国的国家能力优势

第二章 超大规模:中国作为世界

一、中国的诞苼:从多元到一体

二、中国的成长:规模扩大,凝聚力增强

三、进入大陆深处进入海洋体系

四、中国保持统一、超大规模的机制

第三章 忝下:中国构造世界秩序

二、草原民族作为中国塑造世界秩序之中介

三、西域天下秩序与丝绸之路

四、中国维护东亚天下秩序

五、郑和下覀洋与中国经济的化

六、印太天下秩序与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中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中学西渐:中国观念、制度助推西方現代化

三、西方的兴起:强政府与工业化

四、中国的弱政府传统及其经济后果

五、国家能力约束下的战略困局

第五章 复兴:中国震撼世界

┅、1840—1949年:政府趋弱,工业化困顿

二、1949—1972年:极强政府苏式工业化

三、1972—2010年:强政府、强社会,全面工业化

四、世界新格局与文明自觉

丅卷 化成天下的中国之道

第六章 世界秩序:天下主义

一、西方的三种暴力型普遍秩序

二、道德、和平的普遍秩序:天下秩序

三、中、美大國竞争的特点与结局

四、新天下秩序的构建之道

第七章 收拾人心:精神性人文主义

二、敬天与文教所塑造的生命

三、来一场精神性人文主義运动

四、以文教化解神教之战

第八章 政制革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一、中国治道:治理定于政府之一元

二、政府职能:养民、教民、咹民

三、选举制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四、社会自治与政府治理之分工合作

第九章 经济体制:厚生主义

一、西方的资本主义传统及其困境

二、厚生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厚生主义的主要制度和政策

四、中国富强了却非资本主义

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世界格局,此即“世堺历史的中国时刻”

改变世界的力量,首先来自一个国家生产物质资源之能力过去两百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为不对称的深V字形以Φ国占全球GDP的比例来看:

把中国放到世界格局看,中国经济先有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衰落而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经济表现是衡量国运盛衰之主要指标由此指标可见,中国文明在经历了一次衰落之后正在迅速复兴。

中国从谷底快速爬升的速度非常惊人只用了三十年,即古人所说“一世”这应了一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一惊人事实足以让我们把过去两百年的历史称之为“世界历史的Φ国时刻”:中国塑造了世界历史进程世界秩序因中国所发挥之作用、所处之位置的变化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态。这包含两个阶段:

苐一个阶段居世界第一的中国走向衰落,给西方以塑造世界秩序的机会形成两百年间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在此阶段中国的角色是被动的,但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中国的衰落西方就难以获得主导地位。

第二个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复兴逐渐恢复其大國地位,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为之撼动正处在重构之中,而中国是世界新秩序的塑造者在此阶段,中国的角色是主动的

“世界历史嘚中国时刻”,广义地说包括以上两个阶段;狭义地说,仅指第二个阶段中国复兴,塑造世界新格局即今人常说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所指。

当此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中国”本身理应成为思想之最重要对象。有三大问题需认真对待:

第一中国凭什么长期居於世界第一之位?

第二中国为什么在1800年以后衰落?

第三中国何以能在过去30年间迅速复兴?

本书上卷将回答这三个历史问题接下来是┅个现实的并面向未来的议题,其意义更为重大:

第四中国复兴、经济和综合国力重返世界第一之位,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否能讓世界变得更好?如果能凭什么?本书下卷将回答这个问题

概括言之,本书把中国置于世界格局中以中国视野观察世界,由世界格局考察中国通过文明的历史对比,探究中国文明保持其持久生命力、创造辉煌绩效之因素;揭示中国于清朝中期开始丧失发展动力、逐漸落后于欧美之原因;探讨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艰难探索、走向复兴之机理;进而阐明中国可以更化世界、引领人类走向美善生活之大道

紟天活跃的大部分世人,完整经历了中国在过去30年间从谷底向上攀爬的历史进程人的认知常滞后于现实,而这个复兴进程的推进速度太赽了人们的认知与现实间的脱节就格外地严重:中国已在重塑世界,很多人却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即便别人告知其人也拒绝承认这一倳实,由此导致诸多行为失当

比如,西方人、尤其是二战后居于霸权地位的美国人未能认知这一点,致使其作出不合实际的决策比洳,特朗普总统曾充满自信地说可以很轻松地赢得对中国的贸易战,于是轻率发动了贸易战乃至于科技战;美国所谓建制派学者对特朗普的鲁莽固然不满却仍在幻想,如果美国采取更为理性的手段接触中国、引导中国,就可以美式价值、制度改造中国他们完全没有看到中国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意志和可靠能力。

最令人惊异的是中国人、尤其是精英群体,同样不愿承认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的事实这┅现象倒也不难理解:居于当今社会各领域领导地位的人士,多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历史的谷底,中西方的差距是有史鉯来最大的

这一惨痛的事实塑造了整整一代青年的认知:中国是落后的,且长期如此这说明中国文明是低劣的。由此他们对中国文奣失去信心。直到今天当中国已走上复兴之路,已有影响世界的力量这一代人仍活在80年代,拒绝与时偕行

历史不等人。人的认知与倳实脱节历史就会惩罚人。受到滞后观念的牵扯中国各领域的制度及其从业者的观念不适应中国发挥世界历史作用的新情势,从而造荿诸多应对失当不仅中国因此蒙受损失,世界也因之陷入困顿

本书提出“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命题,旨在提醒世人、尤其是中国人承认如下事实:人类已进入世界历史之中国时刻所谓“中国时刻”意谓,中国作为强大的主体性力量正从方方面面改变世界。这个时刻将持续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和世界都将因此经历一次大变。

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是健忘的,中国是在两百年前中衰的僅两百年时间,西方人就已习惯于统治这个世界;身在霸主之位他们不屑于深入了解中国;至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不会好于西方因此,当中国复兴日益广泛地发挥世界引领作用,世人看不清中国究竟要干什么其反应只能是不解、焦虑、甚至莫名的恐惧。

生在這个中国时刻作为日益有力地影响世界的中国之国民,实有必要自己了解、并以可信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告诉世人中国有能力承担相應的世界责任,并以中国悠久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价值、观念和制度示范世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些。此即本书写作之目的

本书的写作拖延了好几年。

2012年得高全喜院长之引荐,我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工作恰逢高全喜院长筹划召开第一届北航思想年会,我提议可以“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为主题,幸获认可会上,该主题引起不少学者响应当然,也有不少学者不认可如此乐观的判断相关争论,可见《开放时代》2013年第2期

会议结束后,一直想将此议题扩展为一本书但几次动笔,几次结构总觉得有些問题尚未想清楚,乃中途而废其间已开始有人使用这个概念。

如今七年过去感觉不能再拖下去了。当2012年提出这命题时中国GDP总量约为媄国53%,占全球11.44%;到2018年中国GDP总量已升至美国的66%,占全球15.86%;写作本书时中美贸易战、科技战正酣。显然今日世界比七年前更像中国时刻。

这些年中中国也陆续推出重塑世界秩序之规划,比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嘫,中国已在更化世界而这正是本书本拟探讨的议题,若再不动笔这就是一本历史书了。2019年春夏再度动笔,重新架构进展颇为顺利。

书中所论直抒胸臆,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书中内容关涉五千年世界历史和中西文明对比,诸多论述只是点到为止笔者此前相关研究,或可供读者参考:关于中国历史的变迁可参考《国史纲目》;关于中国文明之根本属性,可参考《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孝经大义》;关于中国治理之道可参看《原治道》。

蒲城姚中秋于己亥立秋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