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风貌是什么意思要·简短有力的意思。

古都与古槐
古都与古槐
&&&&除了十八槐,故宫御花园的东南角,还有一棵巨大的龙爪槐,又称“蟠龙槐”。&&&&国庆节前夕,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西部断虹桥至慈宁宫区域,西部参观通道“断头路”就此打开。其中,断虹桥和十八槐古迹首次向公众开放。&&&&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槐,与肃穆浑厚的故宫相得益彰,也给北京平添了一份静穆安谧的天然之美。&&&&槐树的种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周朝起,槐树就被种植于宫廷之中,因此槐树一直以来就被视为“公卿大夫之树”,槐树也称国槐。&&&&自元代在北京建立都城起,国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作为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都,北京的街头巷尾留存了不少参天古槐,它们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独特的风景。以至于提起北京的古都风貌,很多人都会说:“古槐、紫藤、四合院”。&&&&不仅如此,在北京郊外的一些村庄也分布着不少古槐,它们或屹立在村口,或生长在村内的古庙前、古井旁,成为所在村庄的标志……&&&&这些参天的古槐早已成为北京古都记忆中的一部分。&&&&1&出入故宫西华门要经过十八槐&&&&《周礼·秋官》曰:“面三槐,三公位焉。”意思就是说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这就是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因此,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把槐树视为“公卿大夫之树”。也正是从周代起,皇帝在皇宫里种植槐树,故槐树又有“宫槐”之称。&&&&如今,后人能见到的参天古槐多半在皇家建筑内。故宫里的古槐就很多,最著名的古槐要数武英殿断虹桥畔的十八棵元代的“紫禁十八槐”。这十八槐是元宫的遗物,李自成和多尔衮都曾在武英殿办公,十八槐成为历史见证。据《旧都文物略》载:“桥北地广数亩,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荫,颇饱幽致”。这十八槐棵棵雄壮,气宇非凡,最粗的树干周长达4.7米,树高最高达21米,最大树冠覆地半亩。&&&&“紫禁十八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明清两代,王公大臣出入西华门都要走这里。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去颐和园也要经过十八槐。&&&&除了十八槐,故宫御花园的东南角,还有一棵巨大的龙爪槐,被称为北京的“龙爪槐之最”。树冠上的几个大枝向四周沿水平弯曲伸延,似数条巨龙凌空飞舞,大枝上生出无数的小枝弯曲如钩,像虬爪凌空,其造型优美,自然成趣,人称“蟠龙槐”。&&&&除了故宫,在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内,人们还能看到苍老遒劲的参天古槐。在北京的诸多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应该算是北海公园画舫斋古柯庭院内的“唐槐”(唐代种植)了。它巍然屹立在院西南角的假山上,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其绿冠高达15米,粗干周长达5.3米,为唐代种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它上部的原树冠早已枯死,而南侧的一个大枝又形成了新的巨冠,仍是枝繁叶茂、绿冠如荫。古柯庭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为此槐而建,乾隆还写有两首《御制画舫斋古柯庭古槐诗》。诗一云:“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寻嘉树传,当赋角弓歌……”以后这里又成了光绪皇帝读书的地方,光绪曾在古槐下看书,慈禧也经常来古柯庭游玩。&&&&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北海的“唐槐”是北京城区的“古槐之最”。五六年前,笔者到景山公园发现,在景山北部寿皇殿(北京市少年宫)东边北头,有一“镇山阁”,阁旁屹立着一棵巨大的古槐。这棵古槐也是“唐槐”,古槐高达20多米,经笔者实际测量,古槐树干周长达5.80米,景山公园的这棵古槐应为北京城区的“古槐之最”。&&&&景山公园镇山阁旁的这棵唐槐非常独特,其粗干内部已完全中空,可以进入小孩。然而就在空干中央,又生长着一棵小槐,形成了“唐槐抱子”的奇观。此小槐的干周长为1.25米,亦为百年古树。&&&&另外,景山公园里还有一棵广为人知的古槐:“罪槐”,也就是明朝崇祯皇帝的自缢处。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明崇祯皇帝在此槐上吊死,它成为历史的见证(注:现在的槐树是后来补栽的)。凡是来景山游览的人,大多都要参观此槐。&&&&(下转34版)8大古都:八大古都-概述,八大古都-简介_河南八大古都-牛宝宝文章网
8大古都:八大古都-概述,八大古都-简介 河南八大古都
“八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由原来的四大古都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加上郑州、安阳、开封和杭州。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概述实际上,"中国8大古都"的说法只是近些年的事情,“8大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按定都时间先后,包括西安、南京、洛阳、北京、开封、杭州6大古都,后加上安阳和郑州。中国是1个文明古国,有文字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尤其是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兴土本,着意修建。这些古都,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建筑有特殊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简单介绍西安(西周、西汉、隋、唐等超过13朝))、洛阳(东周、东汉、曹魏等超过6朝)、南京(东吴、南朝四国、东晋、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宋、金)、安阳(商)、郑州(夏、商、郑、韩)、杭州(南宋)等古都都曾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国的首都。以下按照拼音顺序一一介绍。1988年4月,“中国古都学会”又决定将河南安阳列入与上述古都并称的7大古都。从现实看,文物保存较好的是西安、北京和南京,三地文物古迹多,基本上保持了古城风貌。洛阳、开封则城市面貌今昔大不相同,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但那些硕果仅存者却因历史悠久,而具有较高价值。杭州作为国都的历史原本较短,现存遗迹不多,故主要以风景城市闻名。安阳是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之后又有曹魏、后汉、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安阳附近的邺城建都。但因时间过久,地面文物已破坏殆尽,只有殷墟等少数价值很高的历史遗存。中国历代都城选址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故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如南京有“龙盘虎踞”之势,北京有“背山带海”的形胜等。我国古代都城建设都有周密的整体规划和施工法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正朝夕”,“水地以县”,天子之国应“方九里”,“旁三门”,“有沟树之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市朝一夫”,“王宫门阿五雉”等。这一系列要求正是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礼制”的体现。根据这些要求所营建的都城,一般具有方正严谨,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等特点。帝王深居宫中,远离市,幽静、安全,又足以体现帝王之尊严与天下归一的愿望。商业集中,便于贸易;百姓居小巷之内,既安静,又便于治安管理。如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1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不胖不瘦,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北京的这一古都风貌,被丹麦城市规划学家S?E?R?休森称为“世界奇观之一,是1个卓越的纪念物,1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美国城市专家E?贝康称它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西安的汉、唐都城,也具有上述北京古都特点,只是在宫廷、街区布局、古城设施等方面因经过几次迁址,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城区及其附近地下仍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物古迹。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西安西安,古又名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南岸。背依秦岭,面向秦川,泾、渭、灞、沣、涝等水流经径内,形成沃野千里,号称“八百里秦川”。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西安地处中国中、西2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6大古都之首,是世界4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3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陕西回民起义随后爆发。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撼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西安是最早起而响应革命的省会城市之一。陕西革命党人同哥老会联合,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打破了清王朝企图以西北为基地地反扑的梦想,而且促进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到来。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消息传到西安,爱国学生奋起响应,游行示威,组织演讲,唤起民众,宣传抵制日货,成立陕西学联,选派代表进京请愿,大声疾呼“吾陕西学生,素称爱国,高举义旗,焉能后人!振臂而起,誓作北京学生之后盾;登高号呼,唤喊国民之忠忱”。西安的学生运动,有力地响应和支持了北京的学生运动。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1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八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西安附近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危急关头,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浩然气概,有力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重要的航天工业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和纺织工业中心。西安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是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城市之一。西安是为中国6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4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九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经1100余年。在中国6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较为悠久。1982年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改都城长安为“常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代称之的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自此得名。西安是历史古都,历史上曾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从周至唐,先后称之为周、秦(定都咸阳)、汉、西晋(绝大部是洛阳,在西安2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西都,武则天时迁东都到洛阳,唐末年又迁东都到洛阳)等,历时近1100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都在这里建立过政权。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陕西、四川行省、行中书省;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安的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化的沉积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概括为关中10大怪。源于西安碑林中一块清代碑石的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纪录了八处关中地区著名的文物风景胜地。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是中国戏曲4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官话之一陕西关中话,保留了许多文言文的语法和汉语的古音。由于历史的缘故,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西安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古迹名胜。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以及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4大遗址;“世界第8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长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慈恩寺塔、钟楼、骊山、鸿门宴故址、咸阳古渡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西安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联结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使臣、商贾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使节客商往来络绎不绝,中外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友好往来不断加深。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居西部地区之冠,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东经107°40''―109°49'',北纬32°39''―34°45''之间。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原野坦荡,土地肥沃,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西安就在八百里秦川中部,东西最长204千米,南北最宽116千米,全市面积9983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千米。西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10米左右,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市区周围有灞河、涝河、沣河、汉印印⑽己拥冉洗蠛恿鳌F渲写蠖嗍艋坪恿饔虻奈己铀怠N靼彩粲谂麓胧蟮募痉缙蚯炅渴手校募痉置鳌N匏谄骄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26.9℃;年平均气温13.3℃。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西安地处中国中西部2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西安是西部地区航空、铁路、公路运输枢纽。距西安市区约40千米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6八个国内城市,十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西安的公路网以西安市为中心呈“米”字型辐射状,包含有绕城高速、机场新线、二环路和正在建设的三环路等。西安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通有高速公路。西安公共交通事业发达,现有公交线路200余条。西安的信息化设施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等多种通信手段,市内有国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安城域网覆盖超过90%城区和40%郊县。西安邮政是全国六大通信中心和十一个1类邮件转口局之一,建有西安邮区中心局。西安风味这段时间在江浙出差发现所谓的陕西风味、西安风味在很多地方都名目张胆的出现着,真的是陕西、西安的风味吗?对于我这种爱吃的人来说,当然都要验证一下。非常失望的是能保持西安风味的店家太少了,根据我的经历我觉得仅有一家还算执着的保持了西安风味。这家店铺是我在杭州出差无意间碰到的,老板是西安边家村人,典型的西安土著,看起来比较憨厚纯朴,就和我一样,呵呵。我到的时候他正在做腊汁肉,好多的肉啊,我一看就口水不停的流,散发出的肉香更是叫我食欲大增。吃肉夹馍一是看肉,二是看饼。烧饼最好是新打的白吉馍,绝不是电烤饼啊!这样肉与馍的结合才是完美,不要觉得少了些什么,正宗的西安肉夹馍没有什么香菜之类的附加品,就是单纯的肉和馍。肉要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馍要酥脆,切不可软软的,因为这是炭火做出来的烧饼,表面是脆的,里面才是酥软的。我要了1个肉夹馍,一份凉皮,一碗稀饭俗称凉皮套餐,呵呵。江浙一带的西安凉皮大多是面皮,而且是年代比较久远的那种西安面皮。现在在西安已经很难吃到这种面皮了,在记忆中我小时候到公园去玩,门口都是推着车卖这种面皮的“农民”,当时感觉真好吃,每次都要吃两碗才和母亲走。母亲是名医生,她不愿意我在外面吃东西,怕不卫生,可我偏偏又很贪吃,看到了就想吃,所以每次母亲都带1个大饭盒和筷子。很久之前就不再和母亲去公园了,可每次看到公园前小吃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带我吃东西的情景。这里的凉皮还算好,没有香菜,榨菜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最觉得不错的是它的辣椒,和西安的一模一样,可就是给我放得太少。在西安吃凉皮哪有不满碗红彤彤的,这样才够味嘛。吃完后,还有些饿意,又要了一碗浆水面,好大的一碗。面很赞,是真正的手擀面,很筋道,浆水也是用芹菜做的吃起来蛮清爽。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南京南京是南京朝天宫中国著名的4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南京城身系中华儿女荣辱,五胡乱华,中原汉族衣冠东渡,建立东晋王朝,抵抗外族,还我汉人河山,大明江山抵抗蒙古族元代外族统治,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汉人一次次的反抗外族的根据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故朱南壬诒冉狭顺ぐ病⒙逖簟⒔鹆辍⒀嗑4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别称金陵、江宁,中国4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6大文化古都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省会。另依据中华民国的相关法律,南京至今仍为中华民国之正式首都,台北为临时首都。南京自古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十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南京既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猿人头盖骨和相关遗迹表明,距今约60~10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在1950年代发掘的北阴阳营遗址年代约为为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北阴阳营文化,南京地区早期文化遗存还有200多处,著名的有点将台文化和湖熟文化。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南京秦淮河公元前1100年左右,南京属西周贵族周章的封地句吴。春秋战国时,吴国、越国、楚国先后占有过南京地区。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筑冶城,开办了官营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此地遂被称为冶城山或冶山。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据此,南京建城2400多年。越城范围很小,城周长942米。但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秦淮河入长江的孔道,越王以此作为攻楚的根据地。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夺越地,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南京地区出土的金爰、蚊鼻钱、铜砝码等,反映了楚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秦始皇南巡时经丹阳(今江宁县小丹阳镇),到钱唐(今杭州)和会稽(今绍兴),开驰道以通丹徒,来回都路过南京。南京与境外的通衢大道自此开通。公元211年,吴国孙权由武昌迁来这里建都,改名为建业,并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有“石城虎踞”之称。依山傍水的世界第1大城垣――南京明城墙  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建邺为建康。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偏安江左,建立东晋。以建康为都。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东晋改建的建康都城和宫城,布局仿魏晋洛阳城,基础仍为建邺城,自后南朝无大改动。据《建康实录》记:“城周廿里19步”,宫城“周约八里”,初皆以土墙竹篱为之,东晋末始部分用砖,自南齐建元二年(480年)正式建都墙始用砖。梁天监十年(511年),又增建第三重宫城。像这样有三重城的宫城,在城市发展史上尚属罕见,应与当时政治动荡、皇室惶恐不安有关。南朝时期,建康仍为冶铸中民,此时冶铁技术提高,创造了生熟铁混合冶炼法。东晋时,因冶铸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城市污染,被迫将坐落在市区冶城的冶炼工场迁到县东南3.5公里的地方。南朝的建康,商业繁荣。“大市百余”个,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商品有三吴地区的粮食、丝帛、青瓷、纸张,长江中游来的铜铁矿石,海外的香料、珍宝等等。建南京阅江楼康文化事业兴盛,城市设有儒学、玄学、文学、史学4所学馆,培养人才。南朝时期的几部著名文史传世之作,均成书于建康。如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南梁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刘宋范晔《后汉书》、裴松之《三国志注》、南齐沈约《四书》、南梁萧子显《南齐书》等。宋泰始元年(465年),在今朝天宫建立了我国第1个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出现了祖冲之、葛洪、范缜、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等文化名人。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计33处六朝墓前石刻,以石兽居多,风格独特,既体现生动优雅的风格,又流露出六朝繁华颓废的气息。南朝的建康,纸醉金迷。在方圆20公里的区域内,聚居着28万户,若按每户5口计算,竟超过140万人,相当于现在南京人口的一半。建康是当时佛教中心,梵刹林立,释子成行。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南史?郭祖深传》有“都下佛寺500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记载。唐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589年,隋文帝灭陈后荡平建康城邑,摧毁六朝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唐代,置蒋州为升州。北宋时称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金兵于1130年火烧建康城,城内建筑大都化为灰烬。南京地区的再度繁荣是在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称南京。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明代的南京城,可称为古代第1大城。其外郭城周长60公里,十八个城门。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开13座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大。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明代两京之一,府部犹存,地位重要。南京丝织业、造船业、印刷出版业居全国首位。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多为今下关三叉河附近“宝船滩”的龙船厂所造。其中长132米、宽54米的平底大沙船,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设立在鸡笼山南麓的国子监,中外学生多达万人。清初改应天府为江宁府,设江宁织造。南京云锦名闻中外。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上第1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下关江面签订。1853年太平天国革命军攻克南京后,在此建都,改称天京。太平天国在天京前后十一年,洪秀全利用清两江总督旧址建天王府,后被清军焚毁,今西花园内石舫系当年旧物。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定都南京。孙中山当年的办公起居室,位于现长江路292号,保存完好。1925年,孙中山逝世,葬于南京紫金山,依山建起气势宏伟的中山陵。1927年后,蒋介石以南京为国民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惨死。日,南京解放。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安阳地理位置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行政区划安阳是中国7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丈母娘刺字等历史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安阳资源安阳能源充足,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1万千瓦,年产原煤283万吨,天然气年输气量1亿多立方米,日供水量可达42万立方米。西部矿区煤炭、铁矿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资源有一定的储量,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滑县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豫北粮仓”。内黄县的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安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606.1毫米。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北京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1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1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1个多世纪以后,另1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1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苦难、屈辱、血泪,终于使人民起而抗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古城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1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北京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北京正以1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杭州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八个区,临安、富阳、建德三个县级市,桐庐、淳安两个县。以香樟为市树,桂花为市花。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天下众生。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7大古都之一,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等最为著名。“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开封开封概况开封,简称汴,现为河南省辖市,是我国7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7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都会”。开封与中国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称7大古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地理位置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东临商丘地区,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开封”的由来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1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封”一名是由“启封”更名而来。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为郑国的东北边陲。羽翼渐丰的“小霸”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命大将郑邴在这里屯兵筑城,并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洛阳一、自然地理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地理条件优越。它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2`C降雨量546毫米。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3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是关中秦川;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有宛叶之饶,“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所以是古代帝王定都的首选之地。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8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13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1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定都朝代:东周洛邑王城(涧河两岸)平王至赧王,共25王前771年―前256年东汉雒阳汉魏故城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25年―190年曹魏洛阳汉魏故城文帝至元帝,共5帝221年―265年西晋洛阳汉魏故城武帝至愍帝,共4帝265年―313年北魏洛阳汉魏故城孝文帝至孝武帝共七帝493年―534年隋东都、东京隋唐故城炀帝、恭帝606年―618年武周洛阳隋唐故城武则天后梁西都隋唐故城太祖、郢帝、末帝909年―913年后唐东都隋唐故城庄宗、明宗、闵帝、末帝923年―936年后晋西京隋唐故城高祖936年―938年(约2年)。洛阳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其中,“十二朝古都”的“十二”指公认的12个朝代,也有人认为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特别注释洛阳的历史上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1.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只1个,洛阳是其中的1个。例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所以安阳、郑州、洛阳都曾经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阳最为著名。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附近)迁都到“殷”,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1个。出于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举世公认其首都为长安,洛阳之所以称为其都,是因为唐代统治者定洛阳为其行宫和巡幸之地,故有“东都洛阳”之称。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洛阳成为正式都城.3.洛阳曾经是中华民国的陪都,“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年抗战中,曾两次迁都,前一次迁洛阳为“行都”,第二次迁重庆为“陪都”,南京作为中华民国法定首都的地位不改。至少13朝,定都时间超过1700年,有“十三朝古都”之说。古都洛阳历史一、夏都斟(寻)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1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1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在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寻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寻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寻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1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寻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寻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斟(寻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寻卩)在伊洛区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方平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寻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通鉴外纪》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基(寻卩)94年。二、商都西毫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商本是黄河下游的1个古老的部落,为东夷族的一支。夏朝时属于夏王朝的1个诸侯国。商部族经常迁徙。从契至汤十四世,共迁徙八次。商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河南的北部、河北的南部和山东的西南部,汤最后的定居地是河南东部的商丘、史称南亳。约公元前16世纪夏亡商立。商汤攻开夏都斟(寻卩)之后,决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汤从南亳迁此,史称西毫。商都西亳在何处?这是数千年来历史上的1个疑。“河南偃师为西毫,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这西毫在洛阳偃师尸乡。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从此揭开了西亳的秘密,结束了数千年来关于西亳的历史疑案,这是国内外史学界的一件重大发现。商城总面积为190万平方米。城内南中部有宫殿遗址。宫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几座宫殿建筑,东西对峙,系王宫所在地。城内道路纵横,井然有条。城外有环城马路。这座规模宏大的商志愿,显然是按照都城的规格建造的。据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是商朝早期的城池。再次,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竹书纪年》载:“汤居西毫,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毫迁于嚣。”《史记?殷本纪》又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又云“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毫徙河北。”从此可以看出,商朝曾两次都西亳。第一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711年至前1482年,计230年,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仲丁10帝。第二次商都西亳,约在公元前1310年至公元前1140年,计170年,经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九帝王。凋明两次都西亳,共19帝,四百余年。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亳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三、西周都洛阳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1个历史悠久的部落,与夏、商两族同称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3大部族。夏、商两朝时期,周是它们的属国。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武王时,周的势力已很强大,决心灭商。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乘机率众东下,经洛阳北部孟津渡河,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商亡周兴。史称西周。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建都。《左传?宣公三年》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九鼎乃国家重器,迁在哪里,就意味着在哪里建都。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九鼎即迁在此邑。《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营周居洛邑而后去。”在营城之间,武王曾去嵩山祭天。这武王克商后并没有马上回镐。而是居洛阳察看地形,营建周人之居、嵩山祭天、迁九鼎等。同时也,在周公营建洛邑之前,洛阳的名字已称洛邑,这个洛邑城估计不大。武王虽想定都洛邑但并未迁都,到了城王之后才迁都洛邑。武王灭商后的第二年便在镐京病故,成王即位。因成王所幼,由其叔叔周公辅佐代政。成王执政的那年,“使召公复营洛邑”便派召公,周公先后来到洛邑,经过实测,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从三月到十二月完成了洛阳这座城池的建设。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方的洛邑称为成周。成周又分为王城与下都。下都后来又称成周。周时洛阳的名称众多,又常变换。洛阳邑建成后,“成王定鼎于郏(辱卩)”。郏(辱卩)即周王城。成王执政五年即迁都成周的王城。《何尊》铭文中记载:“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惟王五祀。”西周自成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位、施政。这在周器铭文中有所记载。其中记载成王的有8器、昭王的7器、穆王的1器、恭王的14器、懿王的4器、孝王的3器、夷王的1器、厉王的15器、宣、幽二王的各2器,康王未发现铭文记载。其他诸王经常居洛处理国事。洛、镐二都均没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察,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10帝王。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四、东周都洛阳周宣王死、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难严重。《诗小雅?十月之交》云:“三川竭、岐山崩。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全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只有洛阳1个都城。东周时期,是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击公所建,时为帝王所居。一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王城人秋东局都城有310年,从周平王开始,历经桓王、庄王、厘王、惠王、襄王、顷王、匡王、定王、简王、灵王、景王、悼王、赧王14帝。成周作为东周都城有二百零五年,历经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11帝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五、西汉初都洛阳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刘邦的文武大臣,多系关东人,不愿意西迁。经过一场辩论,刘邦才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六、东汉都洛阳洛阳25年,刘秀在河北柏乡称帝,是为汉光武皇帝,同年攻下洛阳,定洛阳为都城。史称东汉或后汉。光武刘秀又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城遗址。东汉人公元26年刘秀始创,至公元220年协帝至,经历了196年。东汉有洛阳、许昌、长安3个都城。其中以洛阳为都的有165年,以许昌为都的有26年,以长安为都的有5年。在洛阳的有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少帝殇帝、安帝、少帝(刘懿)、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刘辨)、献帝14帝。七、曹魏都洛阳汉献帝初平元年之后,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东汉王朝名存实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逐渐形成。曹操在军阀混战和镇压起义军时,势力逐渐壮大,最后掌握了东汉的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公元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公元216年,又封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阳,其子曹丕继位。不久,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改汉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以洛阳为都46年之久。历经魏文帝、魏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共5帝。八、西晋都洛阳曹魏后期,政治黑暗,曹魏走向衰落。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接着重演曹丕代汉的把戏,迫使遭奂让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九、北魏迁都洛阳西晋统一人国后,社会上出现了一度的稳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物质财富有所增加。但统治者极端腐败,晋武帝有姬妾万余人,花天酒地。贾皇后姿意淫乐,竟在大街上抢拉男子入宫为男妃。外戚王恺与大贵族石崇比富,令人吃惊。如此等等,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历时16年之久。洛阳遇到了严重的破坏。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坚持改革,整顿吏治,严惩贪宫污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提倡学汉文、说汉话、穿汉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被破坏了洛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北魏都洛阳41年,历经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八个帝王。十、隋朝建东都公元604年,杨广在长安即位,是为隋炀帝。杨广即位当年的年底,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e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公元605年3月,他命尚书杨素为营建东都太监,纳言杨达为副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每月征工匠“役丁二百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正在江南巡游的隋炀帝听说之后,即速从江都出发,四月到达东都洛阳。接着六宫百官也迁居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轩。公元618年,隋将宇文化及在杨州屐兵变,打入宫中,杀死隋炀帝。越王杨侗在洛阳称帝,王世充为太尉,独揽朝政。义宁二年(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废杨侗为潞国公,自立为帝,国号郑。后被唐所灭。隋朝都洛15年,2帝。十一、唐朝移都洛阳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是,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安史之乱之后,唐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十二、武周都洛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她以美貌闻名,14岁入宫,立为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为皇后。李治患高血压病,武后参政决事。群臣并称帝后为“二圣”。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病中被迫让位给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十三、后梁迁都洛阳:天四年(907),唐哀帝禅位于朱温,改元为开平。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开封为东都。后唐迁都洛阳:后梁龙德三年(923),后唐灭后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后晋都洛:后唐末年,晋王石敬瑭起兵晋阳,天福元年(936)闰十一月攻入洛阳,灭后唐。辽太宗耶律德光册其为大晋皇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国花牡丹“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名园代出,别饶幽趣,国色天香,艳冠群芳。西周至北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相传,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郑州市地理位置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2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十二个县(市)、区,其中县一个、县级市五个、区六个。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2.4平方公里;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697.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322万。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投资硬环境40优、全国综合投资环境前10名和卫生城市行列。她偎依在黄河南岸,崇山峻岭之东,与七朝古都开封和九朝古都洛阳东西相临,是我国第8大古都,东南面向黄淮平原,位于东经112°42''~114°14''和北纬34°16''分~34°58''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640毫米。辖十二个县(市)、区,其中县一个、县级市五个、区六个。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4.1万人,乡村人口297.1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万人。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行政区划郑州市辖六个市辖区、一个县,代管五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郑州市  面积7507平方千米,人口661万(2003年)。中原区   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57万人。邮政编码450007。二七区   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50万人。邮政编码450000。管城回族区 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邮政编码450000。金水区   面积242平方千米,人口78万人。邮政编码450003。上街区   面积 18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邮政编码450041。区人民政府驻中心路132号。惠济区   面积206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邮政编码450053。区人民政府驻开元路8号。新郑市   面积873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邮政编码451100。登封市   面积1220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邮政编码452470。市人民政府驻嵩阳街道。新密市   面积1001平方千米,人口82万人。邮政编码452370。市人民政府驻青屏路86号。巩义市   面积1041平方千米,人口79万人。邮政编码451250。荥阳市   面积955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邮政编码450100。中牟县   面积1393平方千米,人口69万人。邮政编码45145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其中2004年上街区、荥阳市行政区域发生调整,数据待更新。*历史沿革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该观点未得到国家权威机构和中国民间学者的普遍认可)。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7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伟大力量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纪念这次大罢工,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建有“二七”纪念堂;市中心建有“二七”广场和“二七“纪念塔。这是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象征。因此,郑州就以“‘二七’城”著称。现在市中心已经形成‘二七商圈’,是郑州市内商业活动最发达的地区。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四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4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著名历史人物列子、子产、杜甫、白居易、高拱等出生在郑州。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相关词条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少林寺7大古都《史记》《资治通鉴》《汉书》西湖辛亥革命白居易牡丹黄河河南省兵马俑四合院河南八大古都_8大古都 -参考资料1 百科全书2 /view/403640.htm?func=retitle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短有力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