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 李绅的作者是李绅代诗人是谁

悯农诗人李绅
 您的位置:
悯农诗人李绅
&&&&唐代中叶发生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赋税加重,加上灾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尤其是胼手胝足的农民,在官府、地主的敛剥卞,生活犹为窘迫。在无锡梅里长大的李绅,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不仅是李绅所处时代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几千年来在剥削阶级统治下农民生活的白描,因而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李绅(772―846),字公垂。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年青时曾在惠山寺中苦读诗书。于贞元二十一年(805)考中进士。历任国子助教、校书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部、中书舍人、江西观察使、户部侍郎、端州司马、滁州刺史、太子宾客、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宰相),封赵国公。
&&&&李绅在他的官宦生涯中,朝廷中发生了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与以李逢吉、牛僧孺为首的牛党的朋党纠纷。李绅是站在李德裕一边的,随着李德裕宦海的浮沉,时而被重用,时而被贬职。直至晚年,唐武宗李炎重用李党,他才官居宰相,掌相位4年,因中风后行动不便辞去相位。后身体恢复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李绅为官41个春秋,被提升也好,受贬谪也好,他都没有丢掉年青时那种《悯农》的情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他在出任寿春太守前就知道这个地方的百姓不仅受到官府的压迫,而且遭寇盗的抢掠,并且山区还有老虎伤人。他到任后,严厉惩处了一些欺压百姓的官吏,铲除了打家劫舍的匪盗,同时在山上设了数十处陷井,命令猎户捕捉猛虎。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匪盗就销声匿迹。一年后,山上的老虎就被驱除。官府中的“奸吏”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他任越州刺史时,曾发五万斗粮食贱价售于灾民。当他调离越州时:“越人父老男女数万,携壶觞至江津相送。”他感叹的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霜巾愧万人。”他在担任河南尹前,当时有一些恶少年,经常戴着高高的帽子,披散开身上的衣服,手击大氇,在官道上横冲直撞,使得车马行人不敢行走。其中的官家子弟,还用鞭子抽打百姓。李绅到任后,对这些恶少年严加惩处,使得他们“望风而遁。”百姓十分感戴他的德政,在他调任时,“城内少长士女相送者数万人,至白马寺,涕泣当车者不可止。”
&&&&李绅是一位受到百姓爱戴的官员,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悯农》诗已成为千古绝唱。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元和三至四年(808、809)曾创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这一诗作已经散失了。我们仅能从元稹的和他的诗中,知道其中的一些诗题,并从诗题和元稹、白居易的诗篇中了解到,这些诗的主题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弊政和不平。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和一批诗人的咏随,形成了我国诗坛上一次革新――新乐府运动。
&&&&李绅一生创作了不少诗篇,可惜,只有他手编的《追昔游集》3卷遗世。从这3卷遗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政治态度、思想情感,了解他的一些生平,政治业绩和社会交往。同时,也可以知道,他是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的。在《追昔游集》收人的不多诗作中,就有《忆东廓居》、《忆题惠山寺书堂》、《忆放鹤》、《过梅里》、《泛五湖》、《却望无锡芙蓉湖》、《别石泉》、《别双温树》等十多首。在这些诗中,他对家乡秀水明山作了深情的描写,倾诉了不尽思念的情怀。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写下“锄禾日当午”的“悯农诗人”李绅,何故又奢侈无度?
我的图书馆
写下“锄禾日当午”的“悯农诗人”李绅,何故又奢侈无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短短20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由于《悯农二首》揭露社会不公平、同情农民疾苦,李绅因此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
如果只是熟读《悯农二首》,而不了解李绅的整个人生,你一定会认为李绅是个生活俭朴、心地善良的人。但是,当得知李绅其实是个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时,你会做何感慨?文品与人品有时候并不一致,“文如其人”之说,对李绅而言绝对是个谬论。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担任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祖父和父亲都是唐朝的地方官,但他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因此,李绅年轻时写出《悯农》这样贴近农民生活、反映农民艰辛的诗作,是有生活基础的。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然而,李绅发迹后再也没有了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贪图享受之人。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
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摘,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发迹后的李绅还热衷于拉帮结派。唐朝中晚期,士族势力逐渐衰微,庶人阶层通过科举进入了政权的核心。而原来掌握大权的士族又不甘心放弃政权,于是同庶人出身的官员争夺权力。士族官员以李德裕为首,故称李党。庶人官员以牛僧孺为首,故称牛党。牛李两党水火不容,双方互相倾轧了近40年,史称“牛李党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中,李绅紧跟李党老大李德裕,是李党中的骨干分子。
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其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李绅为何执意处死吴湘?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候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但是,如果李绅与吴湘之间没有私人恩怨,李绅不可能如此坚决地处死吴湘。因此,一些史籍中对此事另有说法。《北梦琐言》中的说法是,李绅欲纳美女阿颜为妾,没想到却被吴湘捷足先登了,李绅勃然大怒,欲置吴湘于死地。由于吴湘迎娶阿颜的聘礼丰厚,李绅便下令调查他的收入来源,很快便发现吴湘有贪污行为。而《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不过,以上说法不见得真实。毕竟李绅和李德裕都是老之将死之人(李绅在此事后第二年就死了,李德裕死于五年后),不太可能为争夺一美貌女子谋人性命。而且,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完全没有必要夺人所爱。诗人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李绅请他饮酒,并让几名家妓出来作陪。刘禹锡对其中一位一见倾心,一时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绅见刘禹锡如此着迷,便将这位家妓送给了刘禹锡。由此可见,李绅有时候也挺慷慨,并没有疯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占为己有的地步。
其实,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原来,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李德裕当上宰相后,也借故整过吴武陵,并将他贬为潘州司户参军,后吴武陵郁郁而终。李绅自然很清楚吴李两家的历史恩怨,为了取悦李德裕,李绅将吴武陵的侄子吴湘也列为报复对象,因而罗织罪名,处其死刑。事实上,李德裕同此案也脱不了干系。御史崔元藻回京后说吴湘罪不至死,时任宰相李德裕立即将他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企图掩盖真相。
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即位后罢免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李党一干人等全部被贬去崖州。这时,吴湘的哥哥吴汝纳为弟鸣冤,请求朝廷复查吴湘案,三司复查后吴湘终于得到平反。这时李绅虽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本文来源:中华参考】
馆藏&18735
TA的最新馆藏诗人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小贴士: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作者:智人网 时间: 点击量: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古往今来诗词最多都出现在唐朝,著名诗人李绅也是生于唐大历七年。李绅不仅是唐朝著名诗人,同时还是唐朝的一位好官员,一生都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他所任官职非常多,低至地方县令,高至朝中宰相。不过他一生最辉煌的部分并不在官场,而是在写诗赋词方面。李绅像李绅算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他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父亲是地方县令。但他从小父亲就去世了,一直跟随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吃了不少苦。正因为年轻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后来写出了千古名诗《悯农》,被称为悯农诗人。他曾经与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共同创造了“新乐府”诗体。李绅是唐朝“新乐府”诗集的倡导者,他写诗的天赋从他的《悯农》里面就可以看出来。《悯农》诗两首之所以能一直流传至今,不仅仅因为诗歌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同时这两首诗中采用相互对比,前后照应的方法,给世人留下了强烈的影响。李绅从小可能受其家族影响,一心想考取功名,谋求一官半职,但是超初几次应试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二十七岁才考中进士,正式走入官场任翰林学士。随后元和十四年又升职为右拾遗,但是后期被卷入党争,被贬端州任司马。李绅在官场当中一直起伏不定,他一心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但是官场如战场十分激烈。后期因身体疾病中风而辞去官位,但他心系朝廷,后又任淮南节度使一职。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官场中度过的,会昌六年他最终在扬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李绅的诗句 李绅是唐朝一位著名诗的人,他一生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李绅从小父亲就去逝了,跟随母亲饱读诗书,二十七岁考取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之路。他官场之路并不平坦,最高曾任宰相之职。李绅像他一生最辉煌的部分并不在官场,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在诗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在文学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李绅的诗句十分耐人寻味,很多诗句都具有乐府风格,节奏感十足。《早梅桥》是李绅典型的代表诗篇,诗的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灿烂景象。诗句中的“春未彻”形象的说明了梅花开放的时间,同时又为下文中的“莺结舌”和“伴春雪”做了铺垫。“紫萼迎风玉珠裂”诗人观察细微,描绘生动,把梅花的特点描写得十分鲜明。“柳未黄”和“莺结舌”从侧面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开放的高尚品质。“委素飘香照新月”这句诗写出了梅花飘落散发着清香,在月亮的照耀下景色十分优美。《早梅桥》中的“桥边伤别”和“行人莫折”表现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之深,对其依依不舍之情。《早梅桥》的最后两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花独有的特点,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的无限感慨。李绅的《早梅桥》只是他优秀作品中的一篇,他的诗句都十分富有感染力。从《早梅桥》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诗句形式自由,押韵自然。诗句中喜欢借景抒情,《早梅桥》中表面上句句写的是赞美梅花不争宠献媚,洁白无暇,与风雪相伴的高尚品质。这里面也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赞扬了像梅花的一类人。 李绅的诗 李绅唐朝著名诗人之一,从小跟随母亲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二十多岁考取进士进入仕途。但他仕途坎坷,一直到晚年才慢慢的平稳下来。他一生最辉煌的部份是诗歌方面的成就,曾与元稹,李德裕号称为“三俊”。李绅的诗李绅的诗别具一格,题材多样,有长律和乐府,感情刚劲有力。李绅的诗很多书籍当中只是针对某首诗零星片语的加以评价,其实对于他的诗歌是值得大家加以论述的。李绅的《追昔游集》描述了他在仕途上的所见所闻,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很多事情无能为力。他的诗年轻和晚年的时候很多都没有被记载下来,记载比较多的被收集在《全唐诗》里面。李绅的诗《悯农》在现代也常常被世人鉴赏,而对于其它的作品则没有人过多去了解。总的来看,李绅的诗有刚劲有力的一面,又有“恬雅”的风格。他的诗内容十分深远,曾经有人读了他的《悯农》之后认为此人有为相的心胸,后来李绅确实做了宰相。他诗从意境方面看,不拘一格,有长句和短句,有五言与杂言,有乐府与诗歌。他的诗内容主要有“追昔游”记载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般的诗体很难表述清楚,所以采用的是多形式题材。还有一方面就是他那个时期,受乐府诗和元和体的影响比较大,多以叙事为主导。李绅是元白诗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诗具有一种和内容相对称的简朴风格。常常采用虚实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增强了表现力。他的诗表面上读起来通俗易懂,实则内容深远,值得读者深思。
大家正在看……
今日阅读排行
12345678910阅读 352 次
阅读 2,070 次
阅读 105 次
阅读 155 次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74761',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您还未添加分享代码,请到主题选项中,添加百度分享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悯农 李绅拼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