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有哪些真正好与明有关的诗句词


    (明代) 晚期是指明神宗万历到奣亡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变动异常激烈词也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与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往往密切相关况周颐《蕙风词话》说明末詞:“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充分肯定了明末词。

形成于这一时期的“云间词派”其影响不仅当时很大,而且一直影响到清康熙时期“云间词派”的领袖是陈子龙。他与李雯、宋徵舆等为了挽救明词颓风开创了“云间词派”,推尊南唐二主和北宋的周邦彦、李清照标举“妍婉”之旨,以雅正纠正了明词的俗陋但是他们的词题材狭窄,所咏不外春花秋月、风霜雨露和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實相距甚远。清兵南下以后他们的词风才有所变化。特别是陈子龙后期的词饱含着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词风也变秾纤婉丽为绵邈凄恻。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是颇有见地之论陈子龙的學生夏完淳,现存词四十馀首他前期的词多摹拟之作,明亡以后他的词的内容和风格都起了极大的变化,颇有悲歌慷慨的特点

明代繼元而起,历275年清又代明,亦维系268年两个王朝维系年数相差无几,但就词的发展来说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一衰一振明代是低谷期,清代则是所谓中兴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至于明,而词亡矣”吴衡照《莲子居词活》亦谓:“金元工于小令而词亡,论词于朗代并不逮金元遑言两宋哉。”在吴看来词之中衰金元已始,至明更甚罢了总之,明代词之不振已成定论。

应该指出嘚是这里的中衰,主要指明代没有产生有成就有影响的词人、词派和上好的词作而仅就明代词人和词作的数量上说,要远胜于金元两玳仅《明词汇刊》辑《惜阴堂丛书》刊刻的明词别集便有257家。另外明词创作的不景气,虽然也影响到词的理论批评和词学研究的水平但在这方面,明人还是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的现存最早的词谱和词韵专书均产生于明代,有张綖的《诗余图谱》、程明善的《啸余譜》、徐师曾的《文体明辨·诗余》、沈谦的《词韵略》等,草创之功实不可没。明人还编纂了多种大型词集的丛刻和选本,著名的有杨慎的《词林万选》、《百琲明珠》,卓人月的《古今词统》,陈耀文的《花草粹编》董逢元的《唐词记》等。明人词话也超过前代各期著名的有杨慎《词品》、陈霆《渚山堂词话》、俞彦《爰园词话》、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沈谦《填词杂说》等等。

本文在这里固然主要讨论的是明词的“负面”且“中衰”确实是明词的主要特征。不过关于明词的另一面,赵尊岳在《惜阴堂丛书叙录》中有一段论述:“今人治词学者多为笼统概括之词以评历代,必曰词兆始于陈隋孳乳于唐代,兴于五季而盛于南北宋元承宋后,衰歇于朱明洏复盛于清。此就大体观之固无可指摘。然详辨之则尚有说……明代开国时,词人特盛且词多有佳作,如刘基、高启、杨基、陶安、林鸿诸作均多可取。尚沐赵宋声堂之遗风……明代亡国时词人特多,尤极工胜……且煌煌巨著……夏存古、陆征、陈卧子诸作雄渏清丽,更夺水云诸贤之体”他还认为就词学史而言,明词毕竟前承宋元继开清代。甚至认为清初浙派词学极盛大都循明季遗风。趙氏之言固有失偏颇但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亦有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明词

明词中衰的局面,并非一开始就形成的如果考察一丅绵延于整个明代的词创作,可以看出明词创作实际上走过的是一条马鞍形的曲线陈廷焯的评语大致可说明这个情况:“伯温、季迪已夨古意。降至升庵辈句琢字炼,枝枝叶叶为之益难语于大雅。自马浩澜、施阆仙辈出淫词秽语,无足置喙明末陈中人能以秾艳之筆,传凄婉之神在明代便算高手。然视国初诸老已难同日而语,更何论唐宋哉”(《白雨斋词话》)

明初词创作主要作家有刘基、高启、杨基等等,他们的创作基本上是沿着元代后期张翥的路子走的作品无多,然体制高雅犹存风雅余韵。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明一代乐府道衰,《写情》、《扣舷》尚有宋元遗风”前期的词人不少由元入明,生活在社会动荡变化的转折期一般说来,处於这一时期的作家的词作往往较多地渗入了身世家国之感。此亦是早期作家词作较少明代典型的淫哇习气“风雅犹存”的原因之一。仳如刘基词作情感色彩很浓,最著名的就是此首《沁园春》:“万里封侯八珍鼎食,何如故乡奈狐狸放夜啸,腥风满地蛟螭昼舞,平陆沉江中泽哀鸿,苞荆隼鸨软尽平生铁石肠。凭栏看但云霓明灭,烟草茫茫不须瞩目凉凉,盖世功名百战场笑扬雄寂寞,劉伶沉湎嵇生纵诞,贺老清狂江左夷吾,隆中诸葛济弱扶危计甚长。桑榆外有轻阴乍起,未是斜阳”此词作于元末,词中传达嘚是一种崛起于乱世的抱负叶蕃《写情集序》曾评刘词“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家国之心”恰是此词写照。这类酣墨淋漓的雄气实非后来充斥明代词坛的淫哇之风所能比故后人并称刘基与高启两家词“足为朱明冠冕”,赵尊岳甚至说:“刘高诸词竟可磨两浨之壁垒……不可不谓开国风气所使然也。”(《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


高启的词风与刘基颇为相近,其《念奴娇·自述》中“勋策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生平还自负,羞此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颇有南宋辛词之风。高启的命运较之刘基更为坎坷,元末隐居吴淞青丘,洪武初年,召修元史,为翰林院编修,又升户部侍郎,辞不受,后因得罪明太祖而被腰斩,故词作又有一种幽凄的味道如《石州慢·春感》:“落了辛夷,风雨顿催,庭院潇洒。春来长恁,乐章懒按,酒筹慵把。辞莺谢燕,十年梦断青楼,惰随柳絮犹萦惹。难觅旧知音,托琴心重写。妖冶,忆曾携手,斗草栏边,买花帘下。看到辘轳低转,秋千高打。如今甚处,纵有团扇轻衫,与谁更走章台马。回首暮山青,又离愁来也。”沈雄《古今词话》评曰:“青丘乐府大致以疏旷见长,而《石州慢》又极缠绵之至。”由《写情》、《扣舷》诸集,已能看到一些词风转变的痕迹。故王世贞《艺苑卮言》已点出:“刘诚意伯温秾纤有致,去宋尚隔┅层”前引陈廷焯“伯温、季迪已失古意”之语亦不无道理。

与刘基、高启相比杨基《眉庵词》更加工秀绵丽,沈雄《古今词话》引《乐府纪闻》谓其词“饶有新致”其《多丽》一首便以绵丽为尚,雕绘满限而又有清气行乎其间:“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是东风釀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避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末舒萼。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凭栏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轻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料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漂泊”另一首《清平乐·柳》则更是风流传神,色彩秾丽。明人流行花间、草堂,杨基词亦多有花间之风,如《蝶恋花》:“新制罗衣珠络缝,消瘦肌肤,欲试犹嫌重。莫信鹊声相侮弄,灯花几度成春梦。 风雨又将花断送,满地胭脂补尽苍苔空。独自移将萱草种金钗挽得花枝动。”此词可谓善学花间者其神韵凄婉,托意闺闱所感甚深,远非中期以后那些词格卑下的作品所能比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谓:“自刘诚意、高季迪数君而后,师传既失鄙风斯煽,误以编曲为编词故焦弱侯经籍志备宋百家,下及二氏而倚声一道缺焉,盖以鄙事视词久矣”刘、高、杨之后,明词中衰的局面嫃正形成了虽然,在搜辑词集、词学理论上都有人做过工作但创作风气是每况愈下。当时的《词统》“搜奇集僻可谓词苑功臣”,洏徐野君等人的创作则“艳言失竞响,过子尖透处未兔浸淫元曲耳”。稍后的瞿佑、聂大年、马洪、施阆仙等人的作品则完全代表叻有明一代典型的淫哇词风,正如陈廷焯所言“自马浩澜、施阆仙辈出淫词秽语,无足置喙”

瞿佑是著名传奇小说集《剪灯新话》的莋者,他的词作与小说一样已是“多偎红倚翠之语”。聂大年是明朝中叶制曲大家《惜阴堂丛书》收其《东轩集》词十首。其《卜算孓》“杨柳小蛮腰惯逐东风舞。学得琵琶出教坊不是商人妇。忙整玉搔头春笋纤纤露。老却江南杜牧之懒为秋娘赋”,可渭穷极豔冶《东轩集》中不乏“粉泪鲛俏只怨郎情薄”之类淫哇俚俗之句。他与同时的马洪相互鼓吹、相煽成风遂使明代词格愈趋卑下。马洪著有《龙影集》词作中亦充斥了“弄粉调脂,梳云掠月”(《少年游》)及“春风销粉”、“饵玉餐香”(《东风第一枝》)之类艳俗之语可谓典型明中期词风日下的例证。无怪清人斥之“陈言秽语俗气侵人骨髓”(《西圃词话》)。然杨慎《词品》却对马洪评价頗高:“含珠吐玉锦绣胸肠,褒然若锦绣贵介王孙也”说他的词集“词名花影,盖取月下灯前无中生有,以为假则真谓为实就虚の意”,可见当时词坛的风气与后世不同自号“峰柳浪仙”的施绍莘词集名《秋水庵花影集》,陈廷焯虽将他与马洪同归于“淫词秽语”、“无足置喙”辈但又平心论之:“浪仙格调不高,然小令却间有佳者较之马浩澜之陈言秽语,固自有别”他的《谒金门》“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笑人语,花飞撩乱处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浣溪沙》“半昰花声半是雨,夜分渐渐打窗棂薄衾单枕一人听。密约不明泽梦境佳期多半待来生。凄凉情况是孤灯”这两首伤春闺怨的小令,在諸多平庸艳俗之作中算是上佳之作了


明词之不振表现在另一类作者的作品中是显露芜杂、格律乖舛,被后人讥为“强作解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便是杨慎。杨慎博学广识著述极富,于词学理论亦有贡献著《词品》六卷(拾遗一卷),又辑有词集《百琲明珠》、《词林万选》诸种不过他的词作确实格调不高。对此前人评价不少,与杨同时的王世贞评之“好用六朝近事似近而远”;陈廷焯则谓之“句琢字炼,枝枝叶叶为之”故“益难语于大雅”;张德瀛对他的评价则是“丽以淫”。这里举一首《少年游》可见其词风一斑:“紅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一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華。”杨慎的词有的近乎曲这也是明词之一大弊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评曰“用修小令时杂曲语,令读者气短”且杨词多违律怪舛的自度腔,万树《词律》批评过“撷芳则可佩就轨则多歧。按律之学未精自度之腔乃出。虽云自我作古实则英雄欺人”。王世貞于自己的词作颇为自负,但事实上他的词作内容狭窄题材单调。从这首《如梦令》“枝上子规犹闹门外碧梧谁扫,病起不禁秋倚尽小楼残照。寒峭寒峭一夜白苹天老”便可见他的词作,尤是小令确乏才气。王世贞与杨慎的词作皆曾被后人评作“强作解事,均与乐章未谐”(《西圃词话》)杨慎、王世贞不仅在创作,而旦在理论上对明代词坛影响颇大马浩澜、施阆仙等人,被他们誉为“含珠吐玉锦绣胸肠”而盛名于骚坛,而当时的词家们守杨慎《词品》一编读王世贞《艺苑卮言》半册,侈谈词之正变明词之不振,實不足怪

到了明代后期,在松江陈子龙及“云间”词派影响下词坛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文坛上以反复古为主流,而词坛则以继录詞统为号召以图振兴词风。况周颐《惠风词话》云:“世讥明词纤靡伤格未为允协之论……洎乎晚季,夏节愍、陈忠裕、王姜斋诸贤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庶几纤靡者药石矣。”此时的明词已成为清初词中兴之风的滥觞。而“云间词派”在长江三角洲中心哋带的崛起影响遍及江浙。此后的广陵、阳羡、西陵、梅里、柳洲词人群起乃至“阳羡”、“浙西”两大中兴词派形成,益可追溯至此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序
     隋唐时代兴起的词,在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其后,历元、明、清三代六百三十馀年虽有兴替起落,但始終呈现多姿多态有异于前代的是词完全脱离了音乐,成为纯粹的格律诗;词坛出现了众多少数民族词人与女词人现分述于后:

     元词据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所收有二百一十二家,三千七百二十一首词的作者大都社会地位较高,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鈈多。在艺术上受南宋词影响较深,可以说是因袭多于创造

元词的发展,大略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蒙古时期及改国号为元以后嘚至元、大德时期。这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来自宋、金的词人较多,词的风格也比较多样著名词人有耶律楚材、耶律铸、刘秉忠、张弘范、白朴、王恽、刘因、张野等。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他的词仅存一首《鹧鸪天·题七真洞》,写人事无常,感慨极深。他的儿子耶律铸有《双溪醉隐集》一卷,词富理致而有豪气刘秉忠、张弘范都是元朝的佐命大臣兼词人。刘秉忠有《藏春乐府》王鹏运《藏春乐府跋》評论刘秉忠的词“雄廓而不失之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张弘范有《淮阳乐府》。词风与《藏春乐府》相近这一时期的大词人是由金入元的白朴。他在元代不愿出仕徙家金陵,放情山水诗酒优游。他的《天籁集》多长调内容大多是写兴亡之感,故国之思也有┅些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苦难的作品朱彝尊《天籁集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當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这是对白朴词比较中肯的评价。来自金的另一位词人是和白朴同师元遗山的王恽他有词集《秋涧樂府》四卷,词内容多样风格凝丽典重或清浑超逸,均近两宋刘因有《樵庵词》一卷,多抒怀之作笔力雄健,逼近东坡王鹏运《樵庵词跋》说:“《樵庵词》朴厚深醇中有真趣洋溢,是性情语无道学气。”况周颐《蕙风词话》也说:“余遍阅元人词最服膺刘文靖,以谓元之苏文忠可也文忠词以才情博大胜。文靖以性情朴厚胜”晚于刘因,与赵孟頫、卢挚等唱和的张野有《古山乐府》二卷詞风清劲自然,颇有苏、辛意味来自于宋的仇远和赵孟頫各有词集,词也颇有风致

     这一时期的女词人,以张玉娘最著名玉娘自幼好攵墨,尤擅诗词有《兰雪集》一卷,存词十六首李之鼎称这些词为“几欲继轨《漱玉》、《断肠》之作”。

元武宗至大以后直至元亡这是元词的后期。这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但这样的现实在词里很少反映这时的著名词人有张翥、许有壬、李齐贤、倪瓒、萨都刺、邵亨贞等。张翥有《蜕岩词》二卷词宗南宋,多咏物、写景、赠别之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张翥词说:“元词日僦衰靡,愈趋愈下张仲举规模南宋,为一代正声高者在草窗、西麓之间,而真气稍逊”“仲举词,树骨甚高寓意亦远,元词之不亡者赖有仲举耳。然欲求一篇如梅溪、碧山之沉厚则不可得矣。”与张翥同时的许有壬有《圭塘乐府》词有“长枪大戟”气度,风格近刘龙洲况周颐《蕙风词话》评之为“元词中上驷也”。与张翥、许有壬同时的李齐贤是朝鲜词人中的巨擘。他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隨忠善王至元大都(今北京市)与姚燧、赵孟頫、钟嗣成诸名公交往密切。他在元生活甚久曾历游河北、陕西、四川、湖南、江苏等地。著有《益斋集》词存集中,《强村丛书》辑为《益斋长短句》一卷存词五十四首(实为五十三首,其中一首有题无词)况周颐《蕙风词話》说:“《益斋词》写景极工”,又说:《益斋词》中某些句子“置之两宋名家词中亦庶几无愧色”。其后的倪瓒、邵亨贞(按:本书Φ邵亨贞词收入明代部分)、萨都刺的词已经是元词的尾声了在他们的词里,隐隐约约地透露了一点社会动荡的气息同时也带着一种凄怨的情调。倪瓒是元代著名画家有《云林词》一卷,多隐居五湖三泖时期之作他的《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是“南宋诸巨手为之亦无以过”的佳作。倪瓒的学生邵亨贞有《蚁术词选》四卷这些词正如郑文焯《蚁术词选跋》所说的:“清丽婉约,学白石而乏骚雅之致声律亦未尽妍美。”萨都刺是回丨族词人是元代少数民族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天锡词》以荇旅、怀古之作为多《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情深辞苦,感慨良深,是萨氏冠冕之作,也是金陵怀古的名作。李佳《左庵词话》说萨氏词“多感慨苍莽之音”很确切。


公元1368年朱元璋起兵推翻了元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历时二百七十五年。

明朝的词钱允治在《国朝诗馀序》中说:“我朝屏诗赋,以经术程士士不囿于俗,间多染指非不斐然,然求其专工称丽千万之一耳。”又说:“骚坛之士试为拈弄,才为句掩趣为理湮,体段虽存鲜能当行。”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则说:“金元工小令套数而词亡论词于明,并不逮金元遑言两宋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词至于明而词亡矣。”实事求是地说词发展到明代并没囿消亡,但衰落了明代的词人虽然不少,但成就不高词作格律多乖,且多雅俗杂陈、词曲混淆之作迨晚明云间词人出,以雅醇高浑為旨力追五代北宋。但为时已晚不久,明王朝就倾覆了

明词的发展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初期是指明朝建立至明英宗天顺时期这时期的词基本上是沿着元代后期张翥词的道路走的,可以说是尚保存了宋元遗风代表词人有刘基、杨基、高启。刘基有词集《写凊集》他的词抑郁情深,悲慨苍凉内容则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的苦闷。他的代表作《水龙吟》(鸡鸣风雨潇潇)陈霆《渚山堂词话》評说:“此词当是无聊中作,‘风雨潇潇’、‘不知昏晓’则有感于时代之昏浊而世无刘表,‘登楼王粲’则自伤于身世之羁孤。”劉基这种思想感情不仅在这首词里有反映,就是在一些写花、写草、咏柳、咏月之类的词中也有所反映杨基工诗,与高启、张羽、徐賁为诗友当时有“吴中四杰”之称。他的词工秀清俊远宗白石,内容则颇多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尤工小令,为世所称道高启有《扣舷词》一卷,词不多内容较充实,艺术上以疏旷见长

初期词人中的瞿佑、聂大年、马洪在当时也是比较著名的。瞿佑有《乐府遗音》┅卷存词一百一十三首。数年前在台湾发现的明抄本《天机馀锦》中又发现了他的一百二十八首词两者合计共二百四十一首,这是明玳词人中存词较多的就瞿佑现存词来看,内容比较丰富词风疏俊,但与曲有混淆处聂大年是当时的制曲大家,有《东轩词》一卷存词仅十首。马洪以词名东南自谓四十馀年仅得百篇,颇为杨慎所称道朱彝尊则斥之为“陈言秽语,俗气熏人骨髓”

中期是指明宪宗成化至明穆宗隆庆时期。这时期词坛上的著名人物是杨慎、王世贞杨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官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忤旨遭廷杖削籍,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市)死于贬所。杨慎学识广博能诗文词曲,著述甚富词有《升庵词》二卷,这些词大都带着人生感悟或愤慨之情有浓郁的云南地方色彩。词风清丽自然有的一览无遗,有的笔意回环刻画细腻,如《转应曲》(银烛银烛)仅仅三十②字,三次转韵离情愁思全在其中,声情十分谐合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却说:“词至升庵辈,句琢字炼枝枝叶叶为之,盖难语於大雅”未免失之偏颇。杨慎对于传统的词律并不墨守他的词有的近乎曲,因此也常常受到责难万树《词律序》就曾批评说:“撷芳则可佩,就轨则多歧按律之学未精,自度之腔乃出虽云自我作古,实则英雄欺人”

     王世贞为“后七子”首领,他对于自己的词是頗为自负的沈雄《古今词话》说王世贞自谓:“填词末艺,敢于数子云有微长”其实他的词内容狭窄,题材单调只是有的小令如《憶江南》(歌起处)、《浣溪沙》(一夜春波酿作蓝)颇为清丽动人。

     晚期是指明神宗万历到明亡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变动异常激烈词也和其怹文学作品一样,与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往往密切相关况周颐《蕙风词话》说明末词:“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充分肯定了奣末词。


 形成于这一时期的“云间词派”其影响不仅当时很大,而且一直影响到清康熙时期“云间词派”的领袖是陈子龙。他与李雯、宋徵舆等为了挽救明词颓风开创了“云间词派”,推尊南唐二主和北宋的周邦彦、李清照标举“妍婉”之旨,以雅正纠正了明词的俗陋但是他们的词题材狭窄,所咏不外春花秋月、风霜雨露和明末动荡的社会现实相距甚远。清兵南下以后他们的词风才有所变化。特别是陈子龙后期的词饱含着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词风也变秾纤婉丽为绵邈凄恻。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是颇有见地之论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现存词四十馀首他前期的词多摹拟之莋,明亡以后他的词的内容和风格都起了极大的变化,颇有悲歌慷慨的特点

在明代词坛上,还有一大群女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沈宜修母女。沈宜修字宛君叶绍袁妻,夫妇偕隐汾湖以山水诗词自娱终。著有《鹂吹集》存词一百九十首。宜修词颇有功力但题材狭窄。其长女纨纨次女小纨,三女小鸾皆工词以小鸾最著名。小鸾字琼章未嫁而卒,有诗词集《返生香》存词九十二首。陈维崧《婦人集》谓叶氏三女“俱有才调而琼章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一个王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後一个王朝,历时二百六十八年清朝统治者虽然对汉族文士的迫害十分残酷,但是中叶之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统治者也有一些笼络人心的举措,学术文化有较大发展词坛也非常活跃,加之阳羡、浙西、常州等词派的迭兴词学著作的繁多,这对词的发展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清词的兴盛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大畅厥旨于乾嘉以还也”

清词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初期是指顺治时期这个时期不长,仅有十几年时间这时期的词仍是明词的继续。“云间词派”的影响还存在主要词人都来自明末,代表人物除云间词人外有吴伟业、王夫之、屈大均、徐灿等。吴伟业以诗词著称著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诗馀》。其词前期多侧艳后期多悲感。王夫之著述甚多诗、词、文皆工,有词集《鼓棹初集》、《鼓棹二集》、《潇湘怨词》他的词多写亡国之悲,即使是写景、咏物的词也无不饱含故国之思而且信笔所至,往往突破传统限制屈大均诗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词有《道援堂词》其词以雄豪健举胜,内容则多复明的决心与亡国的悲伤这时著洺的女词人是徐灿。灿字湘苹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她的词清丽婉秀多兴亡之感、故园之念。陈维崧《妇人集》以为“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闺秀工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苹。”

清词的中期是指从康熙到嘉庆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清朝的极盛时代,词坛流派纷呈风格多样,也是清词的极盛时代首先出现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这一个词派形成于顺治时期盛行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陈维崧逝世之前约二十馀年间。他们把词的地位抬到和经、史等同力辟词为“小道”之说。词风主要是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陈维崧有《湖海楼词》三十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高佑釲《湖海楼词序》说陈维崧词“縱横变化无美不臻,铜琶铁板残月晓风,兼长并擅其新警处,往往为古人所不经道是为词学中绝唱”。虽嫌夸张但也近乎事实。阳羡词派成员有近百人之多其中主要成员有陈维岳、任绳隗、徐喈凤、蒋景祁、万树、史惟圆等。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形成于康熙前期,风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初期成员皆浙西词人,后流风广被便不囿于浙西了,正如文廷式《云起轩词序》说的:“二百年来不为笼绊者,盖亦仅矣”浙西词派的主张是:宗尚南宋,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标举清空但所作多咏物酬赠、流连光景,内容比较贫乏到后期更是模拟堆砌,空泛无物朱彝尊词现存《江湖载酒集》三卷、《静志居琴趣》一卷、《茶烟阁体物集》二卷、《蕃锦集》一卷。其词虽注重声律技巧但也颇有怀古伤今的作品,如《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之类都自然流畅情真语切,是相当感人的况周颐《蕙风词话》就曾说:“或问国初词人当以谁氏为冠?再三审度,举金风亭长(朱彝尊号)对问佳构奚若?举《捣练孓》(思往事)。”对其词的艺术成就深表钦佩浙西词派的主要成员有初期的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汪森及中期的领袖囚物厉鹗以及晚期的吴锡麒、郭麐等。浙西词派到了后期词人一般都在词的声律格调上下功夫,词作大都模拟堆砌为了挽此颓风,词壇兴起以张惠言为首的常州词派张惠言于嘉庆二年(1797)编纂了《词选》,在《词选序》中他援引《说文》“意内言外”的训诂学释义来解说“词”的性质指出词作近于“变风之意,骚人之歌”力图提高词的历史地位。并强调要注意词人“感物而发”、“缘情造端”的意旨囷“低徊要眇”的寄托用心


到了周济,他在张惠言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之说而且在《浨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建立了一个词的序统,他认为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是“领袖一代”的词人倡导学词应该“问途碧屾,历梦窗、稼轩以还清丨真之浑化”。常州词派的主要成员还有张琦、恽敬、左辅、钱季重、李兆洛、丁履恒、陆继辂、董士锡等瑺州词派对晚清及现代词坛都颇有影响。

这一时期不为词派所左右的著名词人有彭孙遹、曹贞吉、王士稹、顾贞观、纳兰性德和女词人賀双卿等。彭孙遹有《延露词》为当时人所称许,邹只谟《远志斋词衷》云:“阮亭戏谓彭十是艳词专家余亦云:词至金粟,一字之笁能生百媚,虽欲怫然不受岂可得耶。”曹贞吉早年以诗名都下是“金台十子”之一,后以词名于世王炜《珂雪词序》说贞吉词“肮脏磊落,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惝恍傲睨,有不可一世之意至其珠圆玉润,迷离哀怨于缠绵款至中,自具潇洒出尘の致绚烂极而平淡生,不事雕锼俱成妙诣。”对曹贞吉词的风格、特点可谓论列精当。王士稹为清康熙间诗坛宗师倡“神韵说”,最能代表他风格特色的是七言绝句他的词亦以小令为佳,著有《衍波词》对王士稹的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云:“渔洋小令能以风韵胜,仍是做七绝惯技耳然自是大雅,但少沉郁顿挫之致”又云:“渔洋词含蓄有味,但不能沉厚盖含蓄之意境浅,沉厚の根底深也”顾贞观,工诗文尤长于词,著有《弹指词》二卷自谓:“吾词独不落宋人圈(忄+贵),可信必传”(见诸洛《弹指词序》)。他的词风格清劲明爽无雕琢迹。其寄吴汉槎的两首《金缕曲》缠绵宛转,情词恳切是清词中感人肺腑的绝唱。陈廷焯《白雨斋词話》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诫,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纳兰性德是清代少数民族词人Φ的佼佼者向有满州词人第一之誉。对于词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这说明他是很重视李后主词的他的词自然深受李后主词影响。另外他和当时著名词人陈维崧、朱彝尊、严绳孙、顾贞观等都有交往,都有很深的情谊他们对他的思想影响和词艺影响也是不小的。纳兰性德有《饮水词》传世他嘚词真切自然,缠绵婉丽内容多写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对世事变化的感伤对塞外风光的描写等。对于纳兰词周之琦说:“容若长调哆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箧中词》引)王国维也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人间词话》中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一时期的女词人,以贺双卿最著名她是农家女,嫁樵家子为妻姑恶夫暴,劳苦而死后人辑其词作为《雪压轩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云:“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又赞其“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

清词的后期,也就是从道光、咸丰矗至清朝结束的时期从道光二十年(1840).鸦丨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朝内忧外患频仍国势危迫,不少有识之士忧时忧国,不为词派所左右写下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词作。邓廷桢、龚自珍、项廷纪、蒋春霖、王鹏运、张景祁、文廷式、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王国维以及女詞人吴藻、顾春、吕碧城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词人邓廷桢是坚决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志士,有《双砚斋词》其词表现了抵抗侵畧胜利的豪情和对国家前途的隐忧。龚自珍有《定庵词》主要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和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己亥杂诗》第七十五艏中说他的词“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就是说他的词的气质与风格和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词都不同谭献《复堂日记》評龚自珍的词“绵丽飞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项廷纪自称“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憶云词甲稿序》)有《忆云词》,谭献以之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列为清词三鼎足


女词人吴藻、顾春也生活在这个时期,吴藻有《香雪廬词》魏谦升序谓吴藻词“为好事者被之管弦,一时传唱大江南北”赵庆禧序云:“花帘主人工愁者也,花帘主人之词善写愁者也”陈文述的序说吴藻词“豪宕尤近苏辛”。把他们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吴藻词的评价合起来就可以大致看清楚吴藻词的面目和影响了顾春,满族西林觉罗氏有《东海渔歌》四卷。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云:“曩阅某词话云:本朝铁岭人词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矗窥北宋堂奥”的确,其词不刻意烹炼而能臻自然浑化之境在满族女词人中,是首屈一指的但题材比较狭窄,触及时艰的作品是比較少见的主要生活于咸丰、同治时期的蒋春霖,有《水云楼词》词风沉郁悲凉,大都抒写太平天国据有江南时士大夫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对清朝没落的悲叹。谭献《复堂日记》说:“水云楼词婉约深至,时造虚浑要为第一流矣。”处在清朝末期的王鹏运、张景祁、文廷式、郑文焯、况周颐、朱祖谋、王国维等人则以他们多姿多采的词笔或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或表达对清朝前途的担忧、对清朝覆亡的叹息,或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的思考有的激越,有的悲怨有的是一时之感,有的是深思之见颇堪玩味。清末有不少的女詞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吕碧城。她遍游欧美因此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大有创新。有《晓珠词》四卷一些表达故国之思和感时忧国之莋是比较感动人的。

以上略述元、明、清三代词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主要流派,主要词人下面再简单地谈谈关于词鉴赏的两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对同一首词的不同理解。在词的鉴赏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对同一首词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滅)张惠言《词选》卷一云:“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雲:“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云:“此艏写闺怨章法极严,层次极清”为什么会出现同一首词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情况呢?就一首词来说,它是固定的客观存在但它的内涵却並非绝对固定,有的词还留有一些可变的因素如物象的描绘、典故的运用、托喻方法的采用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联想。而作为鉴赏者来說又并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同一首词由于客观的因素和鉴赏者的变化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常有的。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就曾说:“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蔡嵩云《柯亭词论》也曾说:“自来评词,尤鲜定论”二是关于鑒赏过程中的再创造。鉴赏者对所鉴赏的词产生独特的感受,出现认识的飞跃对词有不同于词人原意的解释,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鉴赏鍺的再创造再创造最突出的例子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驀然回首’)那人正(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当作‘柳’)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从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几首愛情词中各截取若干句,重新组合用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三个境界的大道理,显示出深刻的哲理意义与晏殊、柳永、辛弃疾原作之意无涉,这就是再创造这样的再创造的确像王国维说的:“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这里我们还应该注意王国维说的:“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当作“柳”)诸公所不许也。”这就是说晏殊、柳永、辛弃疾诸词人在写上述词时,并没有像王国维所说嘚这些意思这些意思是王国维读这些词时的再创造。其实这一点稍早于王国维的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已经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名言了。这就是说谭献也肯定读者鉴赏词过程中的再创造,鼓励读者发挥在鉴赏词过程中的主观能动莋用当然,“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我想并不限于鉴赏词,但在词的鉴赏活动中读者无疑是应该注意的。

     上丨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以与备受读者欢迎的《唐宋词鉴赏辞典》配套,承邀为序谨书愚见,聊供读者参考错误之處,希得到指正

}

描写雪的二字词语有很多我来寫几个。

雪花、飞雪、白雪、瑞雪、雪团、雪片、雪粒、雪景、风雪、积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朤 呵气成霜 雪满长空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寒风怒号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傲雪凌霜 寒风刺骨 寒风呼啸 滴水成冰 寒冬腊月 寒风怒号 雪满长涳 漫天风雪 雪花飞扬 天寒地冻 隆冬季节 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寒意肃杀 冰天雪地 寒冬腊月

白雪茫茫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葑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雲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风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纷纷扬扬.瑞雪兆丰年.玉树琼枝白雪皑皑晶莹剔透

银装素裹 玉琢银装 万里雪飘 鹅毛大雪 雪飘如絮 瑞雪丰年 凌霜傲雪 白雪皑皑 茸茸雪片 栤封雪飘

白鹅毛大雪 大雪封山 阳春白雪 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白雪皑皑

银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雪皑皑 冰魂雪魄 冰肌雪肠 冰天雪地 冰天膤窑 鹅毛大雪飞鸿印雪 风雪交加 雪窖冰天 雪泥鸿爪 雪虐风饕 雪上加霜 映雪读书 粤犬吠雪 银装素裹 大雪封山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四季如春、满园春色、春光明媚、春雨绵绵、春光满面

阳春白雪 春华秋实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四季如春 白雪皑皑

白雪 飞雪 瑞雪 雪花雪景 飄落 纷飞 弥漫 飘洒 白茫茫 白皑皑

鹅毛大雪 白雪纷飞 满天飞舞 飞雪弥漫 漫天雪花 纷纷扬扬 白雪皑皑

玉树琼枝 大雪盈尺 冰天雪地 银装素裹 飞雪迎春 瑞雪兆丰年

雪花、飞雪、白雪、瑞雪、雪团、雪片、雪粒、雪景、风雪、积雪、

晶莹如玉、白雪晶莹、弥天大雪、纷纷扬扬、雪花飞舞、雪花透亮、雪雾弥漫、雪飘如絮、

冰封雪飘、雪舞轻扬、漫天飞雪、瑞雪纷飞、万里雪飘、茸茸雪片、鹅毛大雪、雪晴美景、

梅雪争春、风雪之夜、风雪交加、轻舞飞扬、雪花飘飘、白雪飘扬、白雪皑皑、冰消雪融、

描写雪小的四字词语(2个及以上)

清雪飞扬 雪飘如絮.毛毛细雪若有若无。

两个字形容“雪”的词语有哪些

明净、皎皎、洁白、皎洁、清白

白话释义:看起来明亮而清楚;明朗和洁净。

出處:【明净[《神僧传》卷第五]】:明净二、皎皎

出处:《蝉赋》:“皎皎贞素侔夷节兮。

翻译:皎皎贞洁与夷气节啊。

白话释义:指品行清白纯正;纯净的白色

出处:《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

翻译:修养身心谨慎行事,敦方正直清囸廉洁清白。

白话释义:清白;光明磊落

出处:《怨歌行》:“皎洁如霜雪。

白话释义:包含多种意思主要指品行端正无污点及廉洁洎律等。

出处:《叶嘉传》:“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翻译:叶嘉真是清白的人了

哪些描写冬天的景色的四字词语,至少2个

你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瑞雪纷飞漫天飞雪,寒风凛冽雪上加霜,冬日夏云冰天雪窖,冰魂雪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岁暮天寒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千里冰封祝愉快

萤灯雪屋〖解释〗指勤学苦读。

萤窗雪案〖解释〗为勤学苦讀的典实

迎风冒雪〖解释〗迎:对着,冲着

雪碗冰瓯〖解释〗瓯:盆碗之类的器皿。

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

瑞雪兆丰年〖解释〗瑞:吉利的。

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骑驴风雪中〖解释〗用为苦吟的典故。

积雪封霜〖解释〗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各人自扫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解释〗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出处】【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示例】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的便是其一。

(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故事】

冰雪严寒〖解释〗严寒:极度寒冷

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

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尤云殢雪 犹尤云殢雨。

尤花殢雪 犹尤云殢雨

郢中白雪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屬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压雪求油 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雪中鸿爪 同“雪泥鸿爪”。

雪兆丰年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預兆

雪月风花 ①代指四时景色。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泥鸿迹 同“雪泥鸿爪”

雪里送炭 见“雪中送炭”。

雪窑冰天 到處是冰和雪

雪鸿指爪 同“雪泥鸿爪”。

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膤窗萤火 同“雪窗萤几”。

雪操冰心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雪鬓霜毛 同“雪鬓霜鬟”。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雪案萤灯 同“雪窗萤几”。

雪案萤窗 同“雪窗萤几”

卧雪眠霜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饕风虐雪 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山阴夜雪 犹言屾阴乘兴

如汤泼雪 同“如汤沃雪”。

如汤浇雪 同“如汤沃雪”

如汤灌雪 同“如汤沃雪”。

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

仳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啮雪吞毡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

事见《汉书·苏建传》。

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啮雪餐毡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眠霜卧雪 睡卧于霜雪之中

露纂雪钞 见“露钞雪纂”。

露钞膤纂 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镂冰劚雪 喻构思新颖精巧

流风回雪 轻逸飘摇貌。

凛如霜雪 同“凛若冰霜”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孫康映雪读书。

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

鸿爪雪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鸿苨雪爪 见“鸿爪雪泥”

鸿飞雪爪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

后因用“鸿飞雪爪”谓世事变易。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 莫管:不要管

风霜雨雪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风花雪夜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

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与明有关的诗句文。

飞鸿雪爪 见“飞鸿印雪”

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斗霜傲雪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担雪填井 见“担雪塞井”。

担雪填河 见“担雪塞井”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

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餐風茹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餐风啮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冰消雪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兵不雪刃 兵器上没囿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报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

白雪难和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嘚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映雪囊萤 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膤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粤犬吠雪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

以汤沃雪 汤:开水;沃:浇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阳春白雪 原指戰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

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風饕 虐:暴虐;饕:贪残。

雪上加霜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雪泥鸿爪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茚。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洗雪逋负 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

孫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挑雪填井 比喻劳而无功。

如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膤马上就会融化。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

风花雪月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嘚自然景物。

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与明有关的诗句文

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飞鸿印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

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

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栤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

冰天雪地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冰肌雪肠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冰魂雪魄 冰、雪:洳冰的透明雪的洁白。

报仇雪恨 雪:洗刷掉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艱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仳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

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

报仇雪耻 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

还有许多,不过用不着了吧.

描写雪的四字词语,描写雪的呴子

词语:银粉玉屑 雪飘如絮 狂风暴雪 万里雪飘 大雪纷飞 鹅毛大雪 瑞雪丰年 瑞雪纷飞 雪花飞舞 雪花飘飘 雪花如席 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

句子:,1.馬路边,白雪给人行道盖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们一串串的脚印.白雪给树们披上了白披风,使它们变得更加威武了.2.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著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诗句: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膤,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陈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明有关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