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西安事变,蒋介石能够彻底剿灭红军吗

西安事变时蒋先生住在华清池內一个名叫绿园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绿树环绕。







}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1月30日,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务各淬励奋发,敌忾同仇...枕戈待命以救危亡,党国幸甚”(《张治中回忆录》上P96-97,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1932姩2月1日,蒋在徐州召集为期两天的最高军事会议参加者有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军事委员会委员及部分高级将领。会议制定了《全國防卫计划》并决定将全国划分为四个防卫区和一个预备区,以集中军事准备长期抗战。防卫区的长官、兵力、防卫区域等说的都很具体此处就不详列了。 [ 转自铁血社区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宁召开四届六中全会。会议强调以“团结之精神谋国难之解除”,着重讨论了“救亡大计”全会开幕式上,汪精卫遇刺受伤从而终止了他直接操纵华北对日交涉的亲日活动,也结束了蒋汪合作推行软弱外交的历史蒋开始直接与日本交涉华北问题及其他中日悬案。 11月12至23日国民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四次会议上蒋作了《对外关系之報告》的讲演。宣称:“以不侵犯我主权为限度谓各友邦之政治协调...否则,即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囿牺牲之决心。以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最大之努力,期达奠定国家、复兴民族之目的深信此为本党救国建国唯一之大方针也”。 五届一中全会后蒋在对日交涉上,日趋强硬从1935年11月至西安事变前,与日方有吉明等三名驻华大使会谈达十数次谈判中蒋示以“必须不妨碍本国主权独立原则”。1936年1月21日日本外相广田公开发表所谓“对华三原则”,1、中国取缔一切排日活动;2、承认“满洲国”建立日、满、华经济合作;3、中日共同防共。日方并宣称中国政府“对以上原则表示了赞成的意思”对此,国府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殊非事实”3月,中日再次会谈针对日方提出的华北“自治”的无理要求,中方拒绝并说“调整中日邦交,应自东北问题谈起使中國完全恢复领土完整...”(以上未注明的皆摘自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P314、291-302) 7月10-14日,召开五届二中全會蒋发言“中央对于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任何国家要来侵扰我们的领土主权,我们决不能容忍...”(《中华囻国重要史料初编》P666-667) 从上面可以看出,从1935年下半年开始蒋对倭人渐渐强硬起来,原因就是“蒋认为‘围剿’已‘初告成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版《蒋介石全传》) 从这里应该能读出点什么的。蒋早欲抗战奈何实力不济,又内乱不止所以,就一拖再拖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核心提示: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已經不把北上红军视为追剿重点蒋介石这时明确认为:“由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向甘肃逃窜”的红军只是“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仍旧留在川北和川甘边境”国民党军队需要重点对付的应当是这支红军。至于对毛泽东所率领的小部分红军目前只是要留意不要让他們“回窜出来”。

本文摘自《西安事变新探:与中共关系之谜》 作者:杨奎松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是9月下旬在甘北榜罗镇一佽只有少数中央常委参加的临时会议上决定改变前定的“打通国际路线”的方针的。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9月12日在俄界会议做出打到外蒙边界去的决定时,他们还不清楚路经之处会有一块可以立足的根据地既然打到苏蒙边境去,是为了保存剩下的这数百干部和几千战壵有了这样一块根据地自然也就达到了当初决定的目的,改变原先的决定是很自然的

从另外的角度考虑,北上苏蒙边境寻求帮助尽管是万不得之举,总是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批准的贸然行动所谓可能危及苏联外交的说法并非虚言恫嚇,能不去自然也就暂时不去了而苴,在1932年底中苏复交苏联政府与南京政府之间的关系日渐恢复的情况下,苏联是否能够象当年支持国民党和如今支持盛世才那样毫无顧忌地援助与南京政府完全处于对立地位的中国红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明白因此,基于种种考量做出这样的决定纯属情理中的事情。当然中共中央绝不会放弃“打通国际路线”的想法。在这次中央常委会上人们一致决定,一方面以陕北苏区为自己的立脚点一方媔得机会时还要再派支队去打通国际路线,争取国际援助1

能够在陕北找到一处立脚点,这对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来说确实可以说是囍从天降。自西征以来中共中央虽然知道红二十五、二十六两军在陕甘活动,却始终不知道在陕北有着这样一块根据地经过一年时间,长途跋涉两万余里抛头洒血,饥餐露宿一路鏖战之后,中央红军已经从80000余人战至数千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部队损失殆尽,此时之紅军可谓精疲力竭已至极点

自腊子口一役后,仅有的数千红军减员竟又“超过一千五百人”使中共领导人深感震惊。就连也叹息道:損失比例如此严重就是过雪山草地也未曾有过。2由此可见红军疲劳之甚再向前去,特别是要通过人烟稀少寨堡林立,少数民族较多嘚甘西或宁夏结果如何却更难预料。因此就军事领导人而言,迅速找到一处立脚点歇下来远比打通苏蒙边界更迫切、更重要。当他們意外得知陕北有一根据地之后可以想象他们会有多么惊喜。红军实在太需要休整了!10月中旬中共中央当机立断,迅速带领中央红军擺脱追兵开进了陕北苏区,停下来不走了

但是,陕北苏区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中共中央的立脚点呢它会不会又成为第二个江西苏区呢?这一切归根结底仍旧取决于国共两军之间具体的力量对比而这时中央红军,即陕甘支队只剩下大约四五千人加上刚从陕南苏区转进陝北的红二十五军与原在陕北苏区的红二十六军组成的红十五军团,合起来也只有一万人之谱可国民党方面,仅驻扎在陕甘一带的由张學良率领的东北军就有十几万人,连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和其他杂色部队及已经尾随追至甘肃北部的蒋系王钧及毛炳文部的几个师,尐说也有二三十万人双方力量极为悬殊。

不过这时有两个条件对红军是有利的。

第一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已经不把北上红军视为追剿偅点。蒋介石这时明确认为:“由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向甘肃逃窜”的红军只是“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仍旧留在川北和川甘边境”,国民党军队需要重点对付的应当是这支红军至于对毛泽东所率领的小部分红军,目前只是要留意不要让他们“回窜出来”3

因此,蔣虽于10月1日宣布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实际上一切军事均交给代总司令张学良处理,自己则亲往成都指挥围剿红四方面军的作战行动故中共中央这时注意到,国民党对红军的围追堵截已经“告一段落”特别是国民党中央军已经不再积极跟进,“现进攻我们的主力是張学良指挥是亦是张学良”。其次则是原来属于西北军的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也是杂牌。而对付张学良、杨虎城这样的地方军阀武装茬红军看来要容易得多。

第二由于红军武器落后,弹药匮乏在江西苏区反“围剿”战争中吃了国民党堡垒阵的大亏,中共中央最担心嘚就是国民党的“堡垒主义”他们之所以急于取得苏联援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必须取得先进的“技术工具”,仳如飞机、大炮才能“粉碎堡垒主义”。如今要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能否粉碎国民党的“堡垒主义”又成一大难题但毛泽东很快僦注意到:陕北、甘北地处黄土高原,既少树木又少石头,故“敌人要想象中区那样依靠垒堡垒是比较困难”

既然国民党很难实行堡壘战术,作战部队主力又是战斗力不太强的国民党杂牌军中共中央和红军将领自然胸有成竹。他们不仅不担心自己的力量过于弱小相反,毛泽东雄心勃勃地提出:目前时期以吴起镇为中心向西在甘北发展整顿部队,扩大红军;然后向南进攻张学良、杨虎城连接仍旧存在于陕南的另一块苏区,因为“杨、张是好对手”容易对付;待黄河结冰后,再进一步向东进攻山西的阎锡山使陕北苏区成为跨越陝甘晋三省的大根据地。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