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品拍穿线法,拍头两侧螺栓孔距边缘最小距离较密,不均匀。

导读:经常穿球拍,哪能不穿断?穿得多了,有时这个交学费的过程是很难避免的,今天收到一个案例,某位穿线师竟然连续穿线两把YY的顶级球拍,一开始怀疑是穿线方法有问题,但我看到图片的时候,我马上联想到以前穿断球拍的经历,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穿线机虚架球拍的原因
今天穿线机群的某位好机友发来图片四张,里面两只YY的高端球拍,vt70e与ns9900,都是正品,并非太旧的球拍,也并非太高的磅数,使用张人SZ穿线法,但是悉数断于同一个位置,即三九点钟位置,问我有什么看法?是否因为SZ法穿线有问题?
我的看法很简单,分析的流程:
1,所有球拍在穿线机上面被穿断的情况,先排查球拍本身有没有内伤,然后再看穿线机的架拍情况,YY的正品球拍的QC级别是比较高的,而且一下子断两把,这个球拍内伤的影响恐怕概率不高,YY球拍的售后率大概约千分之四,同时遇到两把的概率是0.004*0.004,概率几乎为0,这种情况几乎可以定性为,球拍在穿线的过程中被虚架了。
2,张人SZ穿线法在此次案例中的影响,我的判断是:几乎为零。因为横线还没有开始,或只开始了三条,横线的应力值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情况,此次案例主要考虑的是竖线整体合力的影响,而不管什么穿线法,只要步骤标准,那竖线几乎都是同一种标准,换句话说,对于这种情况,如果SZ会穿出问题,其他方法也照样会有问题,甚至其他穿法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如果是野鸡穿法,那等不到你竖线转横线,竖线还没穿完估计就玩完了。
3,如Yonex的nanospeed的广告:
这个是可以旁证我的看法:球拍如果受竖向的拉力太大,则球拍就会产生三点钟与九点钟断裂的风险,广告图片中,竖线的拉力以十二点钟的顶力替代,这个破坏力大概是多少,感谢阿发当年考据后的补充::“一把羽毛球拍穿完竖线(25磅*22条竖线=约220公斤),有没有可能拍框承受200多KG的压力?”我不认同这种算法。羽毛球拍制造时,通常会测试超过35公斤(77.16磅)顶压强度(球拍12点、6点位置拍框外侧强度),侧压强度(3点、9点拍框外侧最高点)超过21公斤(46.29磅)。这个可以通过穿线来做测试的!
220公斤这个是李宁的穿线师培训的数据,我一直保留意见,因为没有考虑到掉磅,与球拍形变后内部拉力的快速衰减后的影响,还是35KG这个数据比较靠谱,但你也看到,这个数据并不高,如果上机虚架的话,这个合力导致断拍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原因总结:上机即虚架,上下与两侧根本没有足够的固定力把球拍顶在原拍形上,导致球拍变扁,向两侧扩张,竖线的合力全部作用到三九点钟这两个集合点上,导致发生断拍问题。
教训之个人总结:1,机友让我推荐穿线机的时候,问架拍是同步还是非同步好的时候,我的推荐原则很简单:低端机器就不要同步架拍了,老老实实的六点非同步挺好,高端的架拍如果不能同步化,那也有点对不起那价位。因为同步架拍对机器的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精度稍微差一点,或者机器的折旧速度稍微快一点,导致同步架拍不成,反而虚架的情况,是分分钟会发生的,其实哪怕是逼格高到六七万一台的日本产yonex ES8,这种几乎世界顶级的穿线机,它的同步架拍系统我也不是特别满意,也不是说能够一下子就上手,我也是磨合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把同步架拍虚架化这个弱点给克服,所以低端的机器,估计上手的难度会更高,磨合的时间会更长,用穿断球拍的代价交的学费会更高。 关于这种高端机型是怎么架拍的,杨伦有一次传了一个录相给我,里面提YY的莶约穿线师,曾经服务过多次奥运会穿线的Larence示范的架拍,杨伦说把录相放慢后,然后来回反反复复的研究Larence的架拍方法,最后他才总结出,大师的架拍手法,跟我们平常的完全不一样,我也认真看了,最后也让自己的手法跟大师看齐,有兴趣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
2,国产的穿线机,一定要经常检查牛角支柱与架拍力臂,看是不是松了,我曾经也遇到过连续穿断球拍的情况,还好是自己的球拍,不是别人的球拍,后来认真查看了穿线机,才发现是牛角松了没有拧紧,导致虚架了球拍。另外,架拍力臂,其实也是一个消耗品,因为力臂是需要有东西顶住才能往里面收的,这个顶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螺丝,螺丝在上面顶的时间长了,就会在力臂的接触点上面顶出一个凹槽来,时间越长,凹槽越大,则力臂往里面收的距离就越有限,最后就会出现,因为这个凹槽的存在,螺丝旋到最紧,力臂也不能合得太小,遇到一些小拍面的球拍,就可能会虚架了。当然,这个分析跟这个案例是没有关的,因为vt70 ns9900 都不是小拍面的球拍。所以遇到这个案例,所以穿线机跟汽车一样,也是需要经常检查与保养的,查一看牛角是不是松了,松了架拍看起来好像有效,其实球拍往左穿就向左拧转,往右穿就向右拧转,也是非常危险的,查一下旋钮与力臂之间的接触点是不是被磨出凹槽了,有的话马上更换,或者垫点耐磨的东西上去。天堂有羽(titayoyu)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titayoyu天堂有羽,《羽毛球》杂志器材版特约编辑/作者,《网羽专家》作者,国家二级社会体育辅导员,07年至今已发表与编辑逾百万字内容的文章,14年底开始通过“每日一文”的方式连载羽毛球相关文章,希望本公众号可以服务到关注原创,爱智求真的羽毛球爱好者。热门文章最新文章titayoyu天堂有羽,《羽毛球》杂志器材版特约编辑/作者,《网羽专家》作者,国家二级社会体育辅导员,07年至今已发表与编辑逾百万字内容的文章,14年底开始通过“每日一文”的方式连载羽毛球相关文章,希望本公众号可以服务到关注原创,爱智求真的羽毛球爱好者。&&&&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羽毛球拍穿线#竖线必须从中间往两边穿,横线为什么不行? - 神兵利器 中羽在线社区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6|回复: 15
#羽毛球拍穿线#竖线必须从中间往两边穿,横线为什么不行?
竖线必须从中间往两边双向同时穿,这个是标准的“双拉”,相对于从一边往另一边单向拉的做法,这种是不标准的“单拉”,
标准与否,单拉与双拉成为最核心的区别,所以不要问二结好还是四结好还是N结好,还是张人好vicman好的,好的第一层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保证“双拉”。
二结也有张人,四结也有假四结工厂穿线法,不要只问形式,不关心内容。
以目前被用得相对多的yonex推荐四结双拉看来,横线其实也是单拉的情况,
张人与vicman的穿线法,实现了“小双拉”,即下面四至五条横线向下单拉,剩下的横线向上单拉。
前面我个人发布过的 SO甜区优化穿线法 ,也是一种“粗双拉”的方法,在甜区开始,以应力相互抵销情况为更改磅数与夹拍处理的依据,实现上下交替双拉。
目前正在研究,横线是否也实现,从线床的中心开始,或者从甜区的中心开始,往两边依次双拉。
我目前知道的已经做过此类尝试的穿线师有,济南的woven与香港的jacky9287,
据目前测试的效果看,有以下好处:
一,便于批处理。
1,扯线的时候,单拉是左一下右一下的单处理,而双拉可以左两下,右两下的双处理,可以省时;
2,横线把竖线的应力抵销后,两侧四个架拍点同时松动,可以同时处理加力,避免遗忘或者忽视;
二,更加安全。穿线不安全的情况即是横线叠加的应力和超过了竖线的应力和,也超过了拍框可以承受的强度,对于实际上的表现的话,就是夹拍器开始松开,视松开的程度而度,如果松得很大的话,这样穿横线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拍框左右揉扭的过程,想象一样,拍框得不到夹拍器的支撑力后,开始离开中轴线,向左一下,向右一下交替扭动,是多么的危险。
从中间开始上下交替双拉,可以像竖线一样,让应力向两边平均分配,避免过度堆积的现象。
从中间开始拉线,是在架拍系统的四点位置内部操作,在这里面可以获得最多架拍点的支撑力,更为安全,这个位置其实也是击球的甜区位置,加足磅,处理好,也是穿线中最核心的内容。
更多有待补充。
参考链接:
《关于穿线 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
《SO甜区优化穿线法》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入门选手, 积分 106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598 积分
全国冠军, 积分 118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9 积分
这个得学习学习
初级选手, 积分 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一般吧,.,,
业余选手, 积分 1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2 积分
SO大法为什么是从上面第六根横线开始呢,如果从横线正中间偏下开始,加两磅往上拉,直到2,10点力量消失,再减一磅往下拉,直到4,8点力量消失,再减一磅拉完底下几根,最后是上面几根,可否?
另外,我看SO拉线法是以四个框夹的应力消失为判断标志的,通常来说,这四个夹子压力消失,此时12点或6点处的夹子应该力量也差不多消失了,那么拍框局部的力量此时应该是均衡的,但是还剩下几根横线要拉,那岂不是横线又额外加力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横线整体压力大于竖线?
国家二级, 积分 42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24 积分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业余选手, 积分 1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5 积分
学习了。本人烧拉线的新手。前几天也有过这个念头。但是自己没有试过。希望lz能实验出新。。
业余选手, 积分 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4 积分
资料下载留待学习。
国际健将, 积分 146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3 积分
但凡四结拉横线的时候我都是中间开始向两边拉,只是个人觉得比较好,实际没研究
SO大法为什么是从上面第六根横线开始呢,如果从横线正中间偏下开始,加两磅往上拉,直到2,10点力量消失,再 ...
李敬元 发表于
& & SO大法为什么是从上面第六根横线开始呢,如果从横线正中间偏下开始,加两磅往上拉,直到2,10点力量消失,再减一磅往下拉,直到4,8点力量消失,再减一磅拉完底下几根,最后是上面几根,可否?
另外,我看SO拉线法是以四个框夹的应力消失为判断标志的,通常来说,这四个夹子压力消失,此时12点或6点处的夹子应该力量也差不多消失了,那么拍框局部的力量此时应该是均衡的,但是还剩下几根横线要拉,那岂不是横线又额外加力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横线整体压力大于竖线?
1,从第几条横线开始,取决于你判断出来的,与想实施的甜区位置开始于第几条,这个没有硬性限制,竟然想与“第三条加一磅 第四条再加一磅”这种僵化的加磅思维做区分,就不能固化在第六条横线上面。只是第六条横线,对传统的球拍而言,刚好是单线道开始的地方,也刚好是球拍设计甜区所在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定一个最大众最适合默认的标准,第六条横线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2,你那种方法其实就是我这次最想试验的双拉的方法,而我想控制的是二 十 四 八 四个位置的力量同步抵销,然后同步处理;
3,十二点与六点钟的力量,是穿竖线中必要的,横线即不必要,如果能抵销掉,倒是好事,抵销不掉,力差太大,六点钟与十二点钟容易受损;
4,SO与正在研究的这种横线双拉的方法,其实就是在不知道存在多少应力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甜区位置要能加够两磅的数值,按我经验,其实甜区十二条横线位置,加两磅穿完应力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位置,不算甜区的,不加磅甚至减磅处理,从应力理论上都是可行甚至是可推荐的。
5,SO还是有点麻烦,横线双拉的方法倒是想同时兼顾,快捷省事又质量好,简洁高效这个是多代穿线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很高兴看到中羽这里能走出一项叫“SZ穿线法”的改良型张人穿线实现框外走线最简洁化,横线双拉希望可以实现穿线与甜区处理的最简洁化。
那个 环游法呢?
black柳丁 发表于
& & 环游法跟我上面想实践的理论是刚好相反的,环流法是为了实现非甜区先穿完线,最后再处理甜区,基础理论是“先穿先掉磅”,所以通过环游处理把甜区留到最后面来穿,可穿出磅数最准的线床性能。
其实我认为这是放弃思考应力抵偿与磅数衰减的内在联系了,先穿先掉磅所以先留磅,穿下来的线床性能的准确程度,其实不一定低。
以上只代表个人意见。
专业选手, 积分 9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 积分
技术贴!学习
业余选手, 积分 1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2 积分
& & 呵呵,谢谢你的详细解答。我是觉得拍子一般上小下大,而且甜区偏上,所以从下往上穿似乎好一点。希望有机会你实践过了,还要来给我们作报告哦。
业余选手, 积分 4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一直有这个疑问,横线到底要不要双拉!mark!
社区公告 /1
即日起社区禁止在帖子和头像里使用发布情色类等违规图片(成人、幼童等隐私部位)。一经发现立即删除或封号处理,谢谢配合!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便器孔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