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不用逗号与分号就用分号的句子

有问题 @ 爱问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分句内部没有逗号的,并列分句之间不用分号
分句内部没有逗号的,并列分句之间不用分号
先看一个例子:
朱炳是何许人?有资料说他是新疆巴里坤富商;也有资料说他是天津商人。(《今晚报》日第21版)
回答“朱炳是何许人”的问题,用的是并列分句,这两个并列分句之间是用逗号还是用分号,在学界有争议,在媒体使用上也有分歧。
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如百度文库和某些高考复习资料)认为: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按照这种观点,上引例句中的“有资料说……”和“也有资料说……”这两个并列分句之间,既可用逗号,也可用分号。显然,这种模棱两可的观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对于标点符号使用的统一、规范,对于语文考试评价标准的统一、公平,都是有害的,会引起语言的混乱。
我们的观点是,并列分句之间两边至少有一边使用了逗号,分句之间才可以用分号,否则只能用逗号间隔。
我读小学时,最开始学分号,当时的说法是,只要是并列分句之间就可以用分号,当时举的例句是那个年代的“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后来,分号的这种用法得到了纠正,像这样只有两个简单的并列分句,两个分句内部都没有逗号,就没有必要用分号。这反映在《新华字典》的改版中,初版的《新华字典》,在《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中,分号一栏所举的例子就是这个教育方针;而现在,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相应的例子是:“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编者对于分号认识的进步。
不仅是《新华字典》,从建国初的权威专著《语法修辞讲话》,到改革开放以后高等院校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是持这一立场。
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关于分号的一节说:“分号表示句子内部比较大些的停顿,尤其是用在并列的分句(或较长的短语)之间。”它所举的5个例句(包括毛泽东3句,老舍1句,鲁迅1句),无一例外,并列分句的内部还用了逗号。作者的结论是:用逗号不足以分别上下两个段落,用句号又嫌把意思连贯的一句拆成两句,最适当的是分号。换句话说,分号不可滥用,凡用逗号或句号不会影响对句意的理解的,就用逗号或句号,不轻易用分号;只有在用逗号“区分度”太小而用句号“区分度”又太大时,才动用分号。
该书举了一些非常典型的例子,说明该用分号而没用分号,或者不该用分号而误用了分号的,都是不对的。前者的例子如:
①白天,战士们坚决守住已得的阵地。夜里,战士向敌人进行新的、无情的攻击。
这是并列的复句,两个句子意思密切关联,应该用分号连接,不应该用句号拆开。
②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作者认为,这个句子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之所以误用逗号,“主要是因为死守住‘分号隔开并列的分句’这句话”,“这里虽然有并列的分句或短语,都不很长,用逗号已经足够,无须用分号”。如果按照开头引用的那种影响较大的观点,这个例子是不包含逗号的并列分句,那就既可用逗号也可用分号。但按照吕、朱二先生的观点,这里只能用逗号,而不宜用分号。
我们再看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其中关于分号的用法是:“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如果只看这句话,那么它和那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是一致的,似乎只要是并列分句,就可以用分号。但接下来,这一“国标”所举的两个例子,就都是分句内部各有逗号的: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分号的作用是“表示并列的长分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并强调:“凡是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直到具体说明:“几个分句并列,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教材所举的例子中,最典型的是鲁迅《孔乙己》中的一句话: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这是由3个并列分句组成的复句,这些并列分句之间没有特殊的语言标志,但从内容上可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行的,分别描述的是孔乙己的身材、脸色和胡子,合起来就是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上下文还有他的衣衫描写)。从句子的长短来说,这3个句子都是较短的句子,从停顿的角度,不是非用分号不可;但从内容的区分和写作的条理来看,却是该用分号。而决定非用分号不可的因素,便是其中1个并列分句内部用了逗号。
综上所述,在两个或几个并列分句中,至少有一个分句内部用了逗号,这些分句之间就应当用分号;如果没有一个分句内部用逗号,这些并列分句之间一般应当用逗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顿号的用法】逗号 顿号 分号 句号的用法_牛宝宝文章网|【顿号的用法】逗号 顿号 分号 句号的用法专题:逗号的用法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 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 学》)(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反映、报道、认为、觉得、相信、发现、看到、听说、知道、建议),宾语往往较长,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时加逗号表示。例如:(1)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是生存在第三纪之末与第四纪之初。(李四光《人类的出现》)(2)考古学表明,鲸鱼也曾登过陆,终因躯体庞大沉重,还是回归大海去了。(徐世廷《生物几何学》)例(l)的宾语是单句形式,例(2)的宾语是复句形式,都比较长,前面加逗号表示停顿,帮助分清句法结构。如果为了强调提起下文,逗号可改用冒号 。如果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前面不能用逗号,比较:(3)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4)他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例(3)的宾语是谓语短语(句子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前面可以加逗号。例(4)的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没有独立性,前面不能加逗号。四、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1) “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2)真美呀,我家门前的路。(小学语文《我家门前的路》)五、用于句首状语之后常见的句首状语有时间地点状语(当??时、在??前、在??上),评论性状语(当然、果然、真的、可见、据说、严格地说、一般说来),关联性状语(其次、那么、相反、此外、总之)等后面加逗号有助于分出主语。例如:(1)在32亿年以前,最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童裳亮《海洋与生命》)(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高尔基《海燕》)(3)果然,雨过天又青。(徐迟《黄山记》)(4)总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危害具有广泛性和潜在性。(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句首状语在例(1)为时间状语,在例(2)为地点状语,在例(3)为评论性状语,在例(4)为关联性状语。如果句首状语很短,说话时没有停顿,其后就不用逗号,如例(5)的“现在”后就没有逗号:(5)现在我们对于知识的分类,以及对于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划分,比古人高明得多,科学化得多了。(马南邨《杂文四则》)(6)15世纪60年代,德国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通过罗马附近的苏比雅科的本笃会修道院传入意大利。(7)15世纪40~50年代德国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通过罗马附近的苏比雅科的本笃会修道院传入意大利。例(6)的“15世纪60年代”是活字印刷术传入意大利的时间,如果句首状语后面没有逗号,就会造成歧义,“15世纪60年代”可能理解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这就错了。例(7)的“15世纪40~50年代”后面不加逗号,因为这个时间状语是修饰“发明”的。六、用于有较长的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之后句内状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由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有时比较长,其后可以加逗号。例如:(1)有一种蛙眼可以像真蛙眼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体。(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2)人们按照蜜蜂复眼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制成了一种根据天空偏振光导航的航海仪器──“偏光天文罗盘”。(同上)七、用于后置的状语之前状语通常置于中心语之前,置于中心语之后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有强调的意思,其前面加逗号。例如:(1)??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鲁迅《致台静农》)(2)他吃力的站起来,慢慢儿的。(张志公《现代汉语》)八、用于后置定语之前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同样有强调的意思。例如:(1)海面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杨朔《海市》)(2)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曹禺《王昭君》)九、用于补充解释性的后置同位语之前(1)因为我已经翻了两个山峰,紫云峰和立马峰,尽是陡坡石壁、羊肠坂道,两腿已不胜酸软了。(丰子恺《上天都》)(2)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孙犁《荷花淀》)例(1)的“山峰”是本位语,“紫云峰和立马峰”是同位语。例2)“水生”是本位语,“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是同位语。这两例的后置同位语都是补充解是本位语的,前面加逗号。十、用于后置的外国人名之前许多外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在辞书条目或人名索引中把外国人的姓作为中心词置于名字之前,后置的名字前加逗号。例如:(1)罗宾斯,R.H.(Robert Henry Robins 1921—)英国语言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2)朗卡斯特,约瑟夫(Lancaster,Joseph )──英国教育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名索引)十一、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并列词语之间需要做稍大一点(比顿号大)的停顿时,用逗号表示。例如:(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鲁迅《好的故事》)(2)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3)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许多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徐迟《黄山记》)(4)写游记最难叫读者弄清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说上一大堆,读者还是捉摸不定。(叶圣陶《黄山三天》)(5)第二天,女人给她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孙犁《荷花淀》)(6)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泰岭”那种险句。(老舍《林海》)例(1)并列成分作谓语,例(2)并列成分作标题,例(3)并列成分带抒情色彩,例(4)并列成分带语气词,中间有较大的停顿,所以都用逗号分隔。例(5)并列各项的前面加了“一身”“一条”“一双”等数量词,而且重复使用形容词“新”,有强调每一项的意思,所以用逗号分隔。例(6)是分说,不是举例,分说的各项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用“和”“与”“以及”等连词连接并列的项目,在连词之间通常是不加逗号的,如果并列词语字数较多或连词后面的项目带有追补的性质,在连词前面也可加逗号。例如:(7)《离骚》这篇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屈原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楚》)(8)在城里混了这几年了,只落得一身衣服,和五块钱;连被褥都混没了!(老舍《骆驼祥子》) *(9)这样,我们基本明确了大陆图书的买主是谁,及他们喜爱大陆什么作品。*(10)本次日食发生于俄罗斯斯比克以北,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扫过蒙古、我国漠河,最后结束于北冰洋。例(7)并列词语字数较多,其中有两个连词,“及”字前面不停顿,所以逗号加在“和”字前。例(8)“和”字前面加逗号,表示后面的项目是追补的。连词“及”不能连接小句,“以及”可以,例(9)的“及”字后面是小句,而且“及”字前不停顿,“及”字可改为“以及”。例(10)的“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前后都加了逗号,显得结构松散,“和”字前的逗号可删去。 纵向排列的并列词语语末尾可不用逗号,例如:(11)什么是调查时要注意的社会阶级?下面那些就是:工业无产阶级手工业工人雇农贫农????(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十二、由于句内的称呼语之后(1)大娘,您到哪儿去?(陈广生、崔家骏《人民的勤务员》)(2)你呀,莎莎,干吗给刘钊帮倒忙呢?(李国文《花园街五号》)例(1)称呼语“大娘”位于句首,例(2)称呼语“莎莎”位于主谓语之间,其后分别用逗号。称呼语谓语句末,其后则用句末点号。如果单独成句,其后可用叹号。十三、用于句内的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之后(1)刚弯下身,忽然听见小周的喊声:“喂,同志,哪个单位的?”(王愿坚《三人行》)(2)“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唐弢《琐忆》)(3)哎呦,这儿,给我揉揉。(周立波《分马》)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喂”“呃”“哎呦”用于句首,其后加逗号。如果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单独成句,可用叹号。十四、分隔插入语插入语是句中不与其他成分发生句法关系的特殊成分,可加逗号与其他成分分隔。例如:(1)据我看来,“横眉冷对”是鲁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争的精神实质,是他的立场的概括。(唐弢《琐忆》)(2)“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3)涂色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插入语“据我看来”在例(1)出现于句首,其后加逗号。“我以为”在例(2)出现于句末,其前加逗号。“不用说”在例(3)出现于句内,前后加逗号。插入语如果同其他成分连接较紧密,说时无停顿,不加逗号分隔。例如:(4)庭院有些日本风味,听说本是日本人住过的地方。(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5)太太说不定今天要辞掉我。(曹禺《雷雨》)例(4)的插入语“听说”后不加逗号。例(5)的插入语“说不定”前后都不加逗号。 十五、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第一、第二”和“其一、其二”等序次语后面有停顿时用逗号表示。例如:(1)为什么许多人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不是成熟;第三,一个人在成熟的道路上难免要摔跤,而父母出于爱心,总不想让孩子摔跤。(南山《请父母别“管得太严”》)(2)《玄秘塔碑》所以成为学书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其三,书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张伯元《柳公权〈玄秘塔碑〉》)十六、用于说话时有停顿的关联词语之后“但是、可是、然而、不过、结果、因此、后来、否则、不然、那么”之类关联词语如果在结构上有独立性,说时有停顿,其后可以加逗号。例如:(1)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乱飞乱窜。(高士其【灰尘可旅行】)(2)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所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3)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道要逊色多少呢。(峻青《秋色赋》)关联词语如果与其他成分结合紧密,说时无停顿,其后不加逗号。例如:(4)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十七、分隔说话时有停顿的称代复指成分(1)拿我国来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以及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它们的源头都在冰川上。(韩爱敏《漫话冰川》)(2)南来北往的人们,你们谁能知道,这四棵树当初是什么样的核桃?(刘真《核桃的秘密》)(3)大陆冰盖、岛屿冰盖和高原冰盖,这就是冰盖家族的三种形态类型。(韩爱敏《漫话冰川》)(4)祥子你站住!(老舍《骆驼祥子》)十八、分隔重复的词语或说法某个词语或说法为了表示强调而接着加以重复,用逗号分隔。例如:(1)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的呀!(郭沫若《屈原》)(2)街道是崎岖不平的,听说特种任务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有时为了解释说明,对重复词语的内容略加扩展。例如:(3)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峻青《秋色赋》)第二个“苹果”前加了修饰语。十九、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有时需要用分号,此外均用逗号。例如:(1)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竺可桢《向沙漠进军》)(2)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夏衍《包身工》)(3)她拿起钥匙来,先开了箱上的锁,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到她原来放钱的地方放钱。(赵树理《登记》)例(1)用逗号分隔转折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例(2)用逗号分隔因果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例(3)用逗号分隔承接复句中的四个分句。(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本篇文章来源于 外语爱好者网站(http://www.niubb.net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逗号的多用和少用*(1)领导小组还专门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懂农村财务的人员,参加社教工作。*(2)瑞林苑高层住宅位于沙头角北面,靠沙头角保税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游乐场、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3)日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中,采访对象讲:“我们那批人棱棱角角已经磨得比较平了,不大有冲劲有个性的人比较少了。”*(4)江西出版的《革命历史资料丛书》达40万册之多就甚具特色,海外寻求不辍。 *(5)县委、县政府理解企业,支持企业和企业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6)因工作关系笔者常到一些中小学校去。例(1)是兼语句,“人员”即作“抽调”的宾语,又作“参加”的主语,中间不宜加逗号断开。例(2)“等”字后要加逗号,否则学校、商场等都成了生活设施,就不可理解了。例(3)“冲劲”后无逗号就和“有个性”连起来同受“不大”修饰,意思就反了。例(4)“之多”后需要加逗号,因为原意是讲这套丛书“甚具特色”,而不是讲它的出版量多“甚具特色”。例(5)的“和”是介词,不是连词,前面需加逗号断开。例(6)“因”只管到“关系”,其后有停顿,需加逗号同主语“笔者”隔开。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顿号的用法(见下)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1、 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2、习惯上不须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不加顿号。一般单节的并列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例,兄弟要敬重父母。3、多个并列词语,前面的之间用顿号,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和”或“及”等。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就不必再用顿号。例,义理、考据和辞章。4、并列词语之间有问号或叹号的,不再用顿号。5、句中概数的中间不用顿号。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上例中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隔开。【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6、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7、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8、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9、并列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10、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11、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12、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1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⑩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并列的短语。分句之间停顿较大,不应用顿号。请参考第5条所以,遗憾的告诉你,你确实错了,老师是对的。顿号的用法一、分隔并列字符(1)“汜、祀”与“纪、记”形近,不好区别;“假、葭”与“缎、锻”形近,也不好区别。(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2)普通话的浊音声母有四个:m、n、l、r,其余声母都是清音。(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3)括号常用的是括弧形的一种。此外有[ ]、【 】、? ?几种,在一篇里需用几种括号区别用法的时候用。(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顿号在例(1)分隔单字,在例(2)分隔字母,在例(3)分隔标点符号。二、分隔并列词语并列词语用顿号还是逗号分隔,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说来,字数少、连接紧密、结构整齐的多用顿号。例如:(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2)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峻青《瑞雪图》)(3)我们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一次雄伟壮烈的事件,这次事件必将改变我们的生存现状并深刻地影响未来。(张贤亮《挽狂澜》)(4)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碧野《天山景物记》)(5)冷冰川也叫大陆性冰川,它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冰川。(韩爱敏《漫话冰川》)(6)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得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莫里兹《七个铜板》)例(1)并列词语“桃树、杏树、梨树”作主语,用顿号分隔。如果要强调每一个主语,也可用逗号分隔。例(2)并列主语“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共同为指示代词“那”所修饰,例(3)并列述语“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有共同的主语“我们”和共同的宾语“事件”,例(4)并列宾语“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有共同的定语“成群的”,例(5)并列主谓短语“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共同修饰中心语“大陆性气候条件”,共同成分把并列词语紧密连在一起,所以用顿号分隔,不宜改用逗号。例(1)至(5)的并列词语的结构都比较整齐,例(6)的并列词语结构不整齐,因为是作为定语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母亲”,连接较紧密,而且句中已有了表示更大停顿的逗号,所以这些并列词语用顿号分隔更有利于分清层次。并列词语作谓语,中间有较大的停顿,多用逗号分隔。例如:(7)剧中机器人“罗伯特”(Robot)聪明,听话,能干。(汤正华《机器人世界》) 并列词语界限清楚,说话时无明显的停顿,中间不用顿号分隔。(8)钱当然由他掏。什么猪耳朵猪尾巴猪蹄猪肠猪肝,全“高价”“进口”。(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句中由“猪”字作为并列词语分界的标志,加顿号反而会使语气不连贯。三、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一、二”和“甲、乙”等序次语后面用顿号表示停顿。例如:(1)在《批评》中他主张的语部顺序是:一、叹词;二、动词;三、名词;四、副词;五、形容词;六、介词;七、连词;八、助词。(《陈望道语文论集》)(2)我认为,风格的具体内容不外乎下列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张中楹《关于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使用顿号须注意的问题一、结合紧密的并列词语中间不用顿号不是所有的并列词语都需要加顿号,例如“东西南北”“兄弟姐妹”“近现代”“云贵川”“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结合紧密,中间没有加顿号,“中、外学者”“国内、外”“孔、孟儒学”“炎、黄联盟”“金、元两代”“魏、晋间人”中间没有停顿,顿号要删去。比较:云贵川(中间无停顿),云南、贵州、四川(中间有停顿)。二、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不用顿号(1)飞机在6 000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狭窄范围内的地面。(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上例的“八九公里”和“一二十公里”中间没有停顿,不加顿号。*(2)小伙子凝眸注视着六、七十个红白指示灯和十多个仪表。*(3)印第安人的语言多种多样,大约多达一千七、八百种。*(4)他早晨5、6点钟开始工作,13点结束工作。例(2)(3)的顿号要删去。例(4)的“5、6”改为“五六”。三、注意区分并列词语的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并列词语要用不同的手段表示,顿号不能同时用于两个层次。例如:*(1)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数学家王寿仁、语言学家张志公、戏剧家焦菊隐、洪深、石羽、书法家刘炳森、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医学家朱宪彝、顾学勤等……*(2)他不仅以油画《天安门前》、《小八路》、《母亲》、素描《突围》等主题性创作闻名,也以为小说《林海雪原》作插图为人称道。*(3)盆地内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铅、锌、金、银等多种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例(1)的顿号用于两个层次,界限不清。除“戏剧家焦菊隐、洪深、石羽”“医学家朱宪彝、顾学勤”中的顿号保留外,其余的顿号要改为逗号,使两个层次分别用逗号和顿号表示。例(2)也是把顿号用于两个层次,有两种改法:一是把“素描”前的顿号改为逗号,使其余两个顿号处于第二层;二是把前两个顿号去掉,使保留下来的第三个顿号处于第一层,而三个直接相连的书名号处于第二层。例(3)石油和煤炭不是金属,“煤炭”二字后面的顿号可改为“与”或“及”,使连词处于第一层,顿号处于第二层。四、鉴别用顿号分隔的词语是否并列关系*(1)评委会用无记名投票选举,选出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105人,其中中央级出版社32家、34人,地方出版社65家、71人。*(2)联系地址江西南昌市、××××学院、职工宿舍10幢401号。例(1)两个“家”字后的顿号应删去,因为本句是要说明选出多少优秀编辑,出版社数和优秀编辑数是领属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例(2)地址各段也是领属关系,非并列关系,顿号要删去。在信封上书写时地址各段之间可留空,也可不留空。五、注意关联词语前面的顿号使用是否适当用关联词语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表示。例如:(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2)必须去一人,你,我,或者小程,都行。(《现代汉语八百词》)(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一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陆定一《老山界》)(4)在城市,在农村,甚至在偏僻的山区,到处流传着这个动人的故事。(《现代汉语八百词》)连词“或(或者)”表示选择关系,在例(1)无停顿,在例(2)有停顿,用逗号表示。连词“甚至”表示递进关系,在例(3)无停顿,在例(4)有停顿,用逗号表示。在例(2)(4)用逗号不用顿号表示停顿一个原因是,“我”和“小程”、“在农村”和“在偏僻的山区”可以构成并列关系,而加了连词之后,“我”和“或者小程”、“在农村”和“甚至在偏僻的山区”不再构成并列关系。下面是在关联词语前面误用顿号的例子:*(5)若天空被厚云层覆盖、或者没有光照的夜晚,光学照相机就一筹莫展了。*(6)这个目标看来高不可攀,但实质上是可以做到的、并早就有人很出色地做到了的。*(7)美术编辑难懂五花八门的图书、特别是形形色色的科技图书。*(8)理想的编码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分为适用于专业打字员和非专业打字员两种,而应该适用于全社会。*(9)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10)我深信,他的名字,有朝一日是可以和法国“阿里安”火箭、苏联“礼炮号”飞船、乃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总设计师的名字,一起载入名人大辞典的。* (11)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 (12)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强、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本职业务、又善于经营的出版编辑队伍。例(5)“或者”、例(6)“并”、例(7)“特别是”前面的顿号可改为逗号。例(8)“也”、例(9)“甚至”、例(10)“乃至”、例(11)“因而”前面的顿号可删去。例(12)“又”可改为“而又”,删去前面的顿号。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分号的用法一、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例如:(1)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郑国胜《现代人的智能》)(3)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宋庆龄《谈“比较”》)(4)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王霆钧《迷人的微笑》)(5)微笑是笑之国度里的国王;微笑是笑之花海中的牡丹。(同上)例(1)(2)(3)中有一个或两个分句包含了逗号,所以各分句用分号分隔。例(4)(5)的各分句中都不包含逗号,例(4)在两个分句之间使用逗号是属于一般用法,而例(5)使用分号则属于特殊用法,是为了强调两个分句在一个整体内的相对独立性。在英语,像例(4)那样的无连词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不能用逗号分隔,必须像例(5)那样用分号分隔。二、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1)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吴伯箫《菜园小记》)(2)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纸上。(茅盾《谈&水浒&人物和结构》)(3)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郑健、张建敏《再朝前走一步》)(4)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这四句都是多重复句,分号用在第一层。表示并列关系有多种方式,例(1)通过三个“有的”加以分说,例(2)通过副词“又”,例(3)通过副词“也”,例(4)通过一有一无的对比。下面例(5)是并列的多重复句,“联合”和“分散”具有对待关系,“联合则效益好”后的逗号要改为分号。*(5)联合则兴旺,联合则竞争力强,联合则发展快,联合则效益好,分散则发展慢,分散则效益差。三、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分号多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包括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为了分清层次,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有时也用分号分隔。例如:(1)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2)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小学语文《第一场雪》)(3)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4)善感的心灵,也曾为背井离乡、远适异地的行人在跨过关门时四顾茫茫的悲凄情景而落下过伤感的眼泪,也曾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然而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鼓舞。(峻青《雄关赋》)(5)散文比较短,既能够敏捷地反应迅速变动的事物,又方便报纸杂志及时刊登;因此,散文创作风气的浓厚与否,和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风貌能否被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到文学里面来,大有关系。(秦牧《散文创作谈》)(6)如果有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读过以后,根本不知道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样的文章,人们通常称之为“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上述多重复句表示以下的非并列关系:(1)选择,(2)承接,(3)递进,(4)转折,(5)因果,(6)假设。分号都用在第一层分句。四、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有相对的独立性,中间可根据需要使用分号。例如:(1)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井盖。(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2)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吴伯箫《猎户》)(3)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例(1)冒号后的并列分句做大句的宾语,中间用了分号。例(2)(3)是总分复句,例(2)冒号前是总说,冒号后是分说,例(3)冒号前是分说,冒号后是总说,两句的分说部分是由并列分句组成的,都使用了分号。有时在大句中用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部分是并列分句,这时也可用分号分隔。例如:(4)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的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清光泻到江面。(方纪《三峡之秋》)(5)小划子远远地出现了,像一只小小的黑甲虫,急匆匆地、慌里慌张地贴着江边爬过来——说它急匆匆,是因为它速度极快;说它慌里慌张,是因为它走得毫无规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赵丽宏《三峡船夫曲》)括号内的话如果是并列分句,也可用分号分隔。例如:(6)在介绍冰川的特性时,通过两个典型的例子(流速慢的天山、祁连山冰川,年流速很少超过30米;流速最快的阿扎冰川,年流速不过300米左右),具体说明了冰川流速缓慢的特点。(韩爱敏《漫话冰川》)引文是并列分句,用来组句时其中的分号可以保留。例如:(7)颜真卿在良好的家学熏陶和名师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终于形成了“结构平稳,宽舒厚重;笔法多变,筋力老健”的风格。(容琚《浅谈颜体楷书》)以上七例的分号都没有用在大句的第一层分界,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并列分句部分有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作为分界标志,在分界内分号仍然处在第一层,在分句内部还有处于第二层的逗号。假若把这些分界标志取消,句子的结构层次便会错乱。比如把例(7)的引号取消,引文的界限消失,其中把引号分成两个分句的分号便不能继续使用。下面是缺少分界标志造成分号误用的例子:*(8)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在心情愉快时,动脉血压可降低20毫米汞柱,每分钟的脉搏可减少七八次;反之,精神忧郁,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胆固醇含量相应提高。*(9)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认为与其宣传拜天拜地,不如鼓励人民增加生产,积蓄财物;与其依赖天地,不如依靠人的力量。*(10)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例(8)的“发现”和例(9)的“认为”后面需加冒号,使结构上显示出后面的宾语是并列分句;不加冒号,会使人误解全句是两个并列分句。例(10)的“来源”后的逗号要改为冒号,因为逗号所处的层次低于分号,冒号所处的层次可以高于分号。五、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分项列举各项如果是分句,自然可以用分号。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例如:(1)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光明日报》)(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王力《诗词格律》)(3)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王府井大街街景整治、道路铺装和绿化美化的整治规划方案,按照把王府井建成国际一流商业街的目标,遵循统一、人本、文化、简洁四条原则,即:体现商业街的完整和统一性,规划街道环境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步行购物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将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贯穿于整体风格和细部设计。(《北京晚报》) 例(1)列举的各项是并列短语。例(2)列举的各项是名词,前面有序次语。例(1)(2)各项之间本可用逗号,现在用分号是为了突出各项的性质。例(3)各项内部有逗号,各项之间只能用分号,而不能用逗号。下例列举的各项是词语,不是句子,各项之间的句号要改用分号或逗号:*(4)根据我们的最有功绩的文学老师的说法,有如下性质的语言是文学上最好的语言:(一)明确。(二)朴素。(三)简洁。(四)浮雕。(五)音乐性。(六)和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列举的各项如果是词,不是短语或词组,则不必用分号分隔,下列的分号可改为逗号:*(5)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包容性。六、在辞书中用来分隔不同的释义辞书的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有两个以上释义时常用分号分隔。例如:(1)措 安放;处理;放臵(《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措 arrange;manage;handle(《汉英词典》修订版)有时同一义项中的释义,含义相近的用逗号分开,含义稍远的用分号分隔。例如:(2)abdominous 大肚子的,大腹便便的;肥胖的(《英汉大词典》)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分号的误用一、误用于一般的并列词语前面说过冒号引出的表示分项列举的并列词语可用分号分隔,但一般的并列词语不能用分号分隔。例如:*(1)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2)1992年中央电视台还组织了一系列业务培训班。由中央台出资,各台派人参加,如“全国播音员培训班”;“全国第二届灯光技术培训班”;“全国影视声音技术研讨班”;“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研讨班”;“第四期全国电视摄制培训班”。例(1)不能看成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分号可改为逗号,“湖光山色,密柳长堤”和“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中间的逗号可改为顿号,使三个“这里的”领起的并列名词性短语作句子的主语。例(2)分隔五个并列名词性短语的分号要改为顿号。第一个句号使用不当,造成前后意思不连贯,语序须稍作调整。培训班和研讨班名称不必加引号。全句可改为:(3)1992年中央电视台还组织了一系列业务培训班和研讨班,如全国播音员培训班、全国第二届灯光技术培训班、全国影视声音技术研讨班、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研讨班、第四期全国电视摄制培训班,由中央台出资,各台派人参加。有些复杂的并列短语包含主谓结构,看起来像分句,实际上是短语,不能用分号分隔。例如:*(4)当看到我参加创办的大学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新月异,兴旺发达的时候;当看到经我编审的成百种图书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图书市场的时候;当一批老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因帮助出版他们的学术著作,而名扬全国或破格晋升的时候,心中的快乐和高兴油然而生,积聚的苦累、烦恼、怨气、暮气也就烟消云散。四个“当??的时候”是并列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时间状语,分隔这些短语的三个分号要改为逗号。二、误用于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1)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2)物质的追求和生活的安逸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例(1)是转折复句,(2)是递进复句,都是非并列的单重复句,其中的分号要改为逗号,非并列的多重复句才可以用分号。三、承前省略主语的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误用分号加以分隔*(1)人们常说: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一座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2)专题部将与天津台联合录制特别节目《家庭文化》;与浙江台联合录制特别节目《科技之谜》;与山东台、湖北台等合作录制《科技时代》专辑。例(1)冒号后有三个并列分句,后两个分句承前省略主语“工具书”,例(2)后两个分句承前省略主语“专题部”和状语“将”,各个分句内部都不包含逗号,使用逗号分隔就可以分清层次,不必用分号。像例(2)那样的句型,有的语法学者认为是三个述宾短语并列起来作单句的谓语,三个述宾短语之间更不能用分号分隔。承前省略主语的并列分句如果包含逗号,可以使用分号以区分层次。例如:(3)学习形式逻辑知识,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用来检查和发现逻辑错误,辨别是非。(中专语文《形式逻辑常识》)四、分号没有用在复句的第一层分界分号表示大于逗号停顿,所以分号一般要用在复句中的第一层分界。如果第一层分界使用了逗号,在逗号之下再用分号,层次便不清楚,要设法修改。例如:(1)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那么,一个儿童失足落水,还有谁去救他?(魏巍《驳“实惠”论》)*(2)尽管我是个老编辑;尽管已编辑过的书稿也有几百种;尽管有几位年轻的作者成了博士生导师,︱但若要我对这些年的编辑工作作点小结,可用两个字来概括——遗憾。*(3)倘若蒙娜〃丽莎的嘴再张大一点,哪怕一点;两眼眯小一点,即便一点,︱她还会让人们那么喜爱吗?*(4)说它普通,︱一来是它的车架、轮子、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摇纺车没有两样;二来是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5)有个叫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上述各例的第一层分界在画有竖线处。例(1)“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从结构上看是并列分句,如果是独立应用,分句之间可用分号(以分号取代第二个逗号),现在是包含在大句中,没有处在第一层,所以没有用分号。据此类推,例(2)(3)(4)用在第二层的分号要改为逗号。例(5)“一青一白”后的逗号可改为句号,把原句分成两句,这样分号便处在后一句的第一层分界了。*(6)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胆怯,一时决定不下。例(6)的“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胆怯”,因为不使用在第一层,也要把其中的分号改为逗号。如果在句中加引号,将其变成引语,分号可以保留下来不改。五、误用分号将总分复句变成并列复句*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风;狂奔怒吼的暴风,如刀似剪的凄风,邪气逼人的阴风和翻江搅海的龙卷风,提神送爽的秋风以及温柔脉脉、拂而不觉的微风。上例全句是总分复句,不是并列分句,第一个分号要改为用冒号,使其作为总说部分和分说部分的分界。六、误用于并列的句子成分之间*(1)任何不亲自动手做过翻译的人,不曾体验睡不安眠,食不知味,冥思苦索,脑汁绞尽的滋味,不曾经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求学三境界,都不会明白,翻译一行诗,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人名,一个地名,谈何容易!*(2)拿《三人行》这篇课文来说,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王吉文背着小周前进”;“王吉文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前进”;“小周和黄元庆匍匐着拖王吉文前进”这几段。上述两例引号内的话虽然具有句子的形式,但它们在句中都不是作分句而是做句子成分用的。引语在例(1)作“求学三境界”的并列定语,在例(2)作“这几段”的并列同位语,两例的分号删去即可,引语的并列关系通过并列的引号可显示出来。七、该用分号的句子,误用句号用句号断开的句子,意思是能够自足的。如果前后意思紧密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就不能用句号断开。例如:*(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声学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200多名考生中,有一个20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对古文由于理解不一致,标点往往不同。例(1)的标点是据《古文百篇英译》所收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第一个句号应当改为分号,两个分句意思具有互补性,交互阐明。用句号分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便把意思割裂开来了。有人引用时只抓住前半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把这说成是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显然是不全面的。例(2)冒号后分说的两句话要和成一句话,即把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因为冒号在原句只能管到第一句末尾,“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只“令人赞叹”,没有理由使人奇怪,要和“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连在一起,才构成“一件奇怪的事情”。八、该用分号的句子,误用逗号*(1)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2)对联既有雅的,也有俗的,既有严肃的,也有谐趣的,既有喜庆的,也有悲怨的。例(1)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单重复句,分句内部包含了逗号,第二个逗号要改为分号以显示分句的界限。例(2)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其中每个分句又都是包含逗号的单重复句,句中的后两个“既有”前的逗号要改为分号,以显示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界。九、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使用分号*(1)琼海县先后建立起五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县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种苗、贷款、推广新技术以及收购甘蔗等服务;二是建立桑蚕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线服务体系。??给农民提供服务。四是??*(2)1998年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高潮迭起:4月2日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神华铁路朔黄线开工建设;5月18日,我国东北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工程——哈大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96亿元,计划到2000年年底将全部建成投入运营;6月26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内昆铁路和水株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正式开工兴建,从而拉开了全国铁路建设“决战大西南”的序幕。根据决策,在今后5年内,这一地区将修建内昆、水株复线,水柏、盘西支线电气化等大批铁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总投资680亿元。在一个地区投入巨资集中兴建如此众多的电气化铁路工程,创造了我国铁路建设的新记录;6月28日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武昌至广州铁路电气化工程在广州立起第一根电线杆,它标志着我国最长的南北铁路干线京广线将实现全线电气化。例(1)列举的项目中包含了句号,第一项末尾的分号要改为句号。例(2)第四段内包含了句号(“序幕”二字后有句号),本段及其他两段末尾的分号不能再用,要改成句号。改成句号后,为把冒号后分说的各项连结成一个整体,从“4月2日”开始的各段的开头可分别冠以破折号。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句号的用法一、用于陈述句的末尾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森林越来越密。(小学语文《夜莺之歌》)例(l)表示判断,(2)表示叙述,(3)表示描写。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谓句。句号也可以用于非主谓句的陈述句。例如:(4)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契诃夫《变色龙》)(5)1946年的中秋。(茹志鹃《百合花》)例(4)是动词性非主谓句,(5)是名词性非主谓句。陈述句通常不带语气词,靠语调表示陈述语气。需要语气词时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罢了”等。例如:(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论朗诵诗》)(7)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8)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柯岩《汉堡港的变奏》)例(6)一连用了四个语气词“的”,以加重语气。例(7)(8)分别用语气词“呢”“嘛”。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又可用几个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重要的是判断全句表达什么语气,以便确定用句号还是别的句末点号。(9)身体比以前好多了。(10)这本书真的太好了!以上两句都以语气词“了”结尾。例(9)表示确定语气,说明有了变化,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0)表示感叹语气,用叹号。(11)他大概已经走了吧。(12)他大概不来了吧?例(11)对所陈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质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2)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用问号。(13)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14)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上述两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语气词都一样,不同的是标点。例(13)是作为疑问提出的,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14)是回答问题,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现代汉语八百词》)(3)问问明天走得了走不了。(王砚农等编《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例(l)是包含特指问的陈述句,(2)是包含反复问的陈述句,(3)是包含反复问的祈使句,所以都在句末用句号。看到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的句子要注意分析是直接问句还是间接问句。下面是从语文书和刊物上看到在间接问句误用问号的例子:*(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6)我曾向泰勒公司请教,用户是什么人?*(7)我们写东西,要严肃、认真,不能让印刷厂工人去猜这是中文,还是德文? 例(4)(6)(7)的问号、例(5)的第二个问号用于间接问句,要改为句号。例(5)“明月几时有?”是直接问句,独立成句,用问号是对的。问句形式除作宾语外,有时也可作主语,例如:(8)“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句中三个带疑问代词“何”的问句形式作大句的主语,不独立成句,后面都用逗号。如果把逗号改成问号,即把句子改成:(9)“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全句便由一个句子变成由三个独立疑问句加一个陈述句组成的句群。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1)10年的时间,2 700多课时,用来教本国语文,却又大多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光明日报》)(2)你看,谁管过你啦。(曹禺《雷雨》)五、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1)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富兰克林《哨子》)(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顿号的用法】逗号 顿号 分号 句号的用法》由“谱一曲牡丹江”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号与逗号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