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粹网人物卷宁夏书法家名单李广成书法

人物 | 岳民立——联卷河东擎旗人
作者:河东楹联网 微信公众号
岳民立——联卷河东擎旗人吕企才在联坛,岳民立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是撰联大家,却以“新型楹联文化理论开拓者”的美誉,赢得中国楹联界最高奖“首届梁章钜奖”;他是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人们却称他“岳帅”、“战略家”、“设计师”;他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是“联卷河东”的擎旗人。一、岳民立不愧是“新型楹联文化理论的开拓者”。日,在中国楹联界首届梁章钜奖颁奖名单中,岳民立忝列其中。中楹会评审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运城楹联文化城市的创建、组织者,新型楹联文化理论的开拓者,尤其是促使楹联活动由民间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少数人向社会化转变,开创楹联文化发展崭新局面,受到全国楹联界瞩目。”岳民立认为,楹联文化长期发展的实践、楹联文化在文学史中要摆上位置、楹联文化事业要蓬勃发展、楹联学的建立与发展、高素质的楹联文化队伍建设,都需要着力加强楹联理论建设。他说,楹联文化之所以“难登文学殿堂、成为文学大家族的一员”,与“楹联文化缺乏自身的理论体系不无关系”。于是,他把创立新型楹联文化理论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这个理论是区别于楹联格律理论的工作理论,是引领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理论。2001年9月,他倡导召开联艺学术研讨会,号召联界理论骨干“进军楹联学,肩负起楹联理论建设的担子,力争不仅在楹联创作方面,而且在创立新型楹联文化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并拟出四个方面22个楹联文化理论课题,组织全市联界骨干攻关。2004年5月,他成功主持召开了首次楹联理论研讨会。几年来,他经过不断总结实践,先后发表了50多篇论文,引导河东楹联文化事业围绕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成效:一是用“三结合”的新型模式创办楹联组织和建立楹联文化工作运行新机制的理论。岳民立在实践中发现,楹联文化活动之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在少数文人圈子里打转转,处于“围城”之中,是因为,只有“联家”单打独唱,孤军作战,没有“联官”牵头,缺少群众参与,没有走向社会。而一旦“联官”、“联家”、“联人”“三结合”,楹联活动便会活力四射。这使他意识到,要发展楹联事业,首先要有“联官”——包括在职的或离职的,具有社会影响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官员做领军人物,当核心,起主导作用;还要有“联家”——精通联艺的专家学者做骨干,当顶梁柱;加上“联人”——广大楹联爱好者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做基石,当力量之源。三者优化结合,优势互补,才可实现楹联文化工作效能和效率的最大化。三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得心应手,缺一不可。这个“三结合”机制,是党的自主创新理论在楹联文化工作上的成功体现,是从群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运城市楹联学会就是“三结合”机制的典型代表。岳民立是名副其实的“联官”,他军人出身,厅级干部,做过记者编辑、当过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行署秘书长,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联系面广,活动能力强,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会的灵魂和领军人物;薛起珠会长、杨振生、马长泰、廉宗颇、樊毓英等副会长,也大多从事过行政工作,又都是楹联大家。他们有开阔视野,有大局意识,有协调经验,有组织能力,有工作魄力,有广泛人脉,由他们出头,请求领导支持,争取部门配合,协调各方关系,筹措活动经费,指导基层工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样一个紧密配合,取长补短的班子,自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运城市能取得“联卷河东”的骄人业绩,就在情理之中了。二是以“三个提升”全面提高楹联文化影响力和实现楹联文化工作效能最大化的理论。岳民立发现,楹联之所以没有列入“正史”,跌入“冷门”,是因为长期以来楹联在单干跳舞,孤芳自赏,楹联佳品和楹联佳绩没有进入领导和社会公众的视野,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楹联没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楹联活动没有群众参与,国粹没有进入国计。于是,他们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三个提升”的理论,即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的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工程,进入主流文化;由文人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群众热。岳民立指出,“三个提升”中,第一个“提升”是先导,是关键;第二个“提升”是手段,是桥梁;第三个“提升”是动力,是目标。这就要求,各级楹联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善于捕捉楹联文化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结合点、共振点和切入点,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和事业心,有积极主动想点子、当参谋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楹联文化组织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敏感度决定楹联文化工作的结合度;楹联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影响力,决定着楹联文化的功能和社会地位。岳民立强调,楹联一定要“管用”。它是因用而生,为用而兴,不用则废,小用则微,常用则新,大用则贵。运城市楹联学会在成立“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领导组”时,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当顾问、任组长,25个部委局办负责人为成员,名正言顺地置房子、挂牌子、刻章子,理直气壮地召开会议、安排工作,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10个红头文件,召开了10多次专题会议,使创建工作顺畅、有序、高效地向前推进。2006年,市委在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明确将“打造楹联文化品牌”列入文化强市建设内容;市政府在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响亮地提出“继续做强楹联文化”的要求,楹联文化的经费也列入财政预算。市委、市政府的内部刊物先后发表20多篇楹联文化方面的文章。2005年底,运城市投资20亿元,修了15000公里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在省城一次文艺汇报演出中,群众自发撰写了两副联:“唐修塔,宋修庙,人民政府建大道;毛开国,邓开放,山区农家奔小康。”“要想富,先修路,村通全靠交通部;公路通,百业兴,致富不忘交通厅。”引起了在场的国家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和交通厅领导的极大兴趣,于是,市委主要领导从太原打来电话,指示市楹联学会迅速撰联歌颂这一光辉业绩。并且要求市交通局联合市学会搞一次公路“村村通”全国征联,短短20多天,就征回5500余副质量上乘的作品。三是用“十六字”方针和“四化”标准,搞好楹联文化城乡创建活动的理论。岳民立认为,楹联处于“发展盲区”,在社会上难登“有为之堂”,文艺界没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严重脱离政治,处在社会发展之外,基本上是老年人和一些文人自娱自乐。为此,在2002年时,他就响亮地提出了“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的16字方针,简要而清晰地阐明了三个关系:一是楹联对政治而言,是绝对服从和服务的关系。楹联文化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活动,为弘扬主旋律出力流汗;二是楹联对经济而言,是参与关系。强调参与,突出地体现了楹联文化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将楹联文化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既要发挥楹联文化作为精神产品的感化、引领和标志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威造势,增光添彩,又要发挥楹联文化作为一种产业的商品价值,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并驾齐驱;三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在全体会员、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中普及楹联知识,使之具有基本的撰联和赏联能力,又要以专家学者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楹联家队伍,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性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楹联精品。同时,又把总目标提炼为“四化”,即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文化产业化,楹联功能社会化。岳民立解释说,第一化是基础,是责任;第二化是标志,是重点;第三化是趋势,是实力;第四化是目的,是归宿。全市各级楹联组织按照“十六字”方针办事,创建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楹联活动有广度,有深度,有强度,有高度。13个县市区、400余个乡镇、村及学校、单位建立了楹联组织,2000多所学校进行了楹联教育,5000余名会员和10万多名学生加入到弘扬楹联文化的行动中来;楹联文化不仅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农家、学校、医院、商场、部队、宾馆、媒体和景区,而且走进了党代会、人代会,走进了城市大型标志园区,在第19届世界模特小姐总决赛中,110副礼品楹联还走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一批楹联高手,荟萃了大量楹联佳作,不少作者跻身全国性有影响的征联行列,创作的佳作在全国多处景区镌刻和悬挂。特别是在全国首创的市联的征集、评定、悬挂,成为运城市的靓丽名片,更是开创了中华对联史和城市文化史的先河。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按照这个理论办事,就能把楹联做成事业。四是用“三合一”标准提高楹联创作质量的理论。岳民立说,一副精品联,足以提高一个人和一个景点等标志性建筑物的身价,使之名垂千古;一批精品联,完全可以体现一座城市或一个县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为此,必须有个精品联的标准。他们删繁就简,提出了“三合一”标准,即得体、无病、有靓点。岳民立说,这里,得体是关键,要切人、切事、切物,用最精美的文字,恰当地表达最本质的内涵;无病,是前提,在联律方面没有“硬伤”;有靓点,是灵魂,要立意高,境界美。这个标准,为评联提出了标准,引领了精品联的脱颖而出,大大提升了楹联文化的品位。像运城市市联:“人文至本,关公至圣,盐湖至宝;华夏之根,诚信之邦,大运之城。”就散发出一缕魅力之光,浓缩了城市记忆,成为可传世的城市名片。五是用“三结合”、“两拓宽”的思路和“八有”标准开展学校楹联文化教育的理论。岳民立认为,要实现楹联文化大面积的真正普及,要使中华民族的国粹传承下去,不断层,根本途径在于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为此,他们提出了“楹联进校园、进课堂”的口号,在全市中小学开设楹联课,开展校园楹联文化活动,以实现楹联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活动中完善为“八有”、“三结合”,即有领导、有教师、有教材、有课程、有经费、有活动、有标志、有成果。实行楹联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中,他们又提出了“两拓宽”:将楹联的声律拓宽,将楹联的审美取向拓宽。从而推动了这一活动的进展,收到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教化思想,淳化学风,促进成才的效果。如今,楹联教育在全市2000多所中小学的全覆盖工程正在全面展开,一个“娃娃撰对,校园飞联”的崭新气象已在大部分学校形成。六是坚持文物旅游景区楹联文化建设“三同步”的理论。即在工程规划、施工、装修的同时,把楹联文化装饰同步安排进去,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弥补缺失。做到工程竣工,楹联到位,景区开放,楹联悬挂,为景点景区增色添彩。二、岳民立不愧是“联卷河东”的“大帅”、“战略家”和“设计师”。2008年9月,在中国(广水)楹联论坛峰会上,中国楹联学会调查组发表了《“运城楹联文化现象”探源及其给人们的启示》,称运城推动楹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运城楹联文化现象”,既具有鲜明的运城特色,又具有在全国推广的普遍意义。说“运城不仅仅是山西的运城,而且是全国的运城,具有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中楹会会长孟繁锦欣然题词:“联卷河东。”人们说,没有岳民立,就没有运城楹联的辉煌,就不会有“联卷河东”的“运城楹联文化现象”。是他,站在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紧紧抓住创建楹联文化城市这个“牛鼻子”、总抓手,不断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真抓实干,走出了一条具有运城特色的发展楹联文化事业的新路子。——他带领一班人创建了覆盖全市的楹联组织网络,实现了“一片红”。岳民立认为,事业要成功,组织是保障。为此,他们通过说服县长、书记,让头头动起来;动员宣传文化部门,让主管抓起来;调动联界有影响力的人物,让联人急起来。三管齐下加大力度,发展组织,形成网络。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和企业、学校楹联文化组织网络,拥有400多个楹联组织。13个县(市、区)中,已被命名了6个“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8个“中国楹联教育基地”,10个“山西省楹联文化乡(镇)”,22个“河东楹联文化村”,14个“河东楹联教育基地”,最近,又向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申报了31所中小学为“山西省楹联教育基地”。同时,还有一大批县乡楹联教育示范学校。前不久,针对楹联组织中妇女会员很少的局面,岳民立又倡导成立了“河东十姐妹楹联学会”,促使楹联组织向更广泛方向发展。纵观全市,已形成了峨嵋岭和汾河两条楹联文化带,楹联文化在河东已不是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势,楹联大树开始进入盛果期。——他带领一班人着力组建了高素质的楹联家队伍,使楹联大军人才济济。他们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他们一是建立会员活动日制度,交流信息,举办讲座、联谊酬唱、社会服务,在活动中增强活力;二是筹办刊物,传播知识,搭建平台,展示作品,联系会员,充实教材,提高水平。市学会有《河东楹联》,各县市学会和一些乡镇分会都有楹联刊物,它是会员发表作品的园地,又是联系会员的纽带,还是帮助会员提高创作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教材;三是确定和培养楹联学科学术带头人。他们通过举办全国知名楹联家、常务副会长杨振生等联家的作品展览和研讨会,展示成就,推介精品,宣传联家,带动联军。目前,市楹联学会会员已发展到1300多名,各县市区和乡村会员数已达到6000多名,接受过楹联知识教育的人数超过10万余人次。河东联坛涌现出“十老”、“十佳”和骨干“一百单八将”,拥有杨振生、马长泰等学科带头人。在“联官、联家、联人”运行机制的推动下,整个运城展现出一幅“楹联知识普及化、楹联创作精品化、楹联功能社会化、楹联文化产业化”的灿烂景象。——他带领一班人实施“楹联进校园”战略,使楹联得以持续发展。岳民立发现,时下从事楹联文化工作的,大多是七老八十的老年人,长此以往,楹联文化就有可能“断档”,后继乏人,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他们先是选择50多所学校开设楹联教学课程,进行楹联进校园试点。他们像孩子一样听课,同教师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总结学校楹联活动的规律和要求。之后,将30所学校命名为全国、省和市、县楹联教育基地。今年初,他们更是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以市创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领导组的名义下发红头文件,召开全市学校楹联教育全覆盖动员培训大会,将楹联进校园活动推进到全市2000多所中小学。如今,楹联创作冷冷静静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到处是一派“娃娃吟联,孩子属对”的蓬勃景象。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楹联教师和楹联小能手。闻喜二中学生郭婷婷创作的“品书月朗星稀夜;追梦天高云淡时”,被著名书法家书写,刊登在《对联》杂志的封面,永济市银杏学校五年级学生卫姿懿荣获全国小学生楹联大赛二等奖,就是最好例证。这一举措,使楹联深入童心,根深叶茂,后继无忧。——他带领一班人形成了在服务大局中繁荣楹联文化事业的共识,使楹联“管用”。岳民立认为,要实现楹联的价值,发挥楹联的作用,展示楹联的特色,体现楹联的功能,楹联必须走为大局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之路。岳民立对各级组织的职责和功能有了新的拓宽,认为楹联组织不应只是格律组织、学术组织,而应成为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他直言不讳地说,作为楹联组织的负责人,我就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我们必须关注党和国家号召什么,党委政府抓什么,社会发展的亮点是什么,广大群众关心什么,敏锐地找到楹联文化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合点、共振点和切入点,及时地与各行各业“联姻”。近几年来,光市学会就举办了全国征联大赛23次。像与审计局联办的“全国审计征联”,连国家审计署主要领导都为其汇编写卷首语、题词;与计生委联办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征联,国家计生委主任发来贺电;与市交通局举办的“村村通”征联,国家交通部两位副部长写了评论。2009年4月,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市委书记高卫东提出了“四宽”(以宽广的视野认识发展,以宽阔的胸怀推动发展,以宽容的心态支持发展,以宽松的环境保障发展)要求,岳民立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展示楹联魅力的极好机遇。然而,促成这次征联活动的,是他在理发室与市委书记高卫东的一次偶然邂逅。他向高书记谈了想搞“四宽”征联的想法,得到支持。回来后,他立即组织会员撰写了500多副歌颂“四宽”的楹联。在审定作品时,高卫东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振亮同志不仅亲自圈定作品,还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作品揭晓后,又以科学发展观领导组办公室的名义,印制成10万多副春联,送到广大党员群众手中,出现了10万春联红满河东大地的靓丽风景。岳民立同志抓机遇的意识非常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他抓住了让运城走向全国的机遇;世界模特小姐总决赛,他抓住了让国粹走出国门的机遇;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后,为航天员景海鹏送楹联,他抓住了让楹联走进航天城的机遇……正是在这一次次抓机遇中,把楹联事业做大了,做火了,做得领导支持,民众满意,做得“联卷河东”。岳民立说,我们既不能埋怨领导不支持,也不能坐等领导支持,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开展工作,赢得领导支持。中楹会副会长郭省非称赞岳民立是“无孔不入”。孟繁锦会长则夸,运城楹联学会很会干事很能干事。——他带领一班人在大规模发展楹联组织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树立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两条楹联文化带。岳民立在创建楹联文化城市的实践中坚持树立典型,带动一般,以点带面,规模发展。一个乡镇(村)建成了楹联文化乡镇(村),就在这一片树立了榜样,建起了样板,就可能牵动周围乡镇(村)的神经,引起连锁反应。几年来,他们选择先行的县、乡、村做“酵母”,着力培养,创建成“中国楹联文化县”、“山西省楹联文化乡镇”“河东楹联文化村”、“河东楹联教育基地”,用以带动相邻单位,收到了显著效果。我们只要翻开运城市楹联文化城乡创建活动示意图,就能清晰地看到两个楹联文化先进单位密集区:一条从东北到西南的闻喜、万荣、临猗、永济的峨嵋岭楹联文化带,一条从东到西的新绛、稷山、河津的汾河楹联文化带。这两条楹联文化带的形成,是传统楹联文化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成功范例,在全国受到瞩目。这里尤其应充分肯定,“楹联文化带”概念首次提出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它反映出河东楹联文化事业规模发展的态势和本质要求,是新时代的新生事物。——他带领一班人普及楹联知识,使楹联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岳民立认为,楹联文化得以发展的最显著标志,就是老百姓的参与度,老百姓不了解、不钟爱、不关心,就是热闹一阵子,终究还会走向夭折。于是,他们在学联、写联、赠联、评联等方面,都强调群众参与。一是把《联律通则》教在基层、学在基层;二是移风易俗,改婚丧嫁娶祝寿和哀挽送票子、送纸扎的旧风俗,为送对联、送中堂、送嫁妆联等联事活动;三是发动群众评联。运城市获得“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称号后,学会搞了次海内外征市联活动,经过初选、复选,确定20副作品进入决赛,一方面在报上公布,一方面用大幅喷绘悬挂在南风广场和市委大院门口,请市民投票。时逢春节,广场游人如织,人们的目光投向楹联,学会的电话打爆了,每天打进来四五十个投票电话,群众投票竟达4400多张,人们评论说,“楹联兴奋了河东文化的神经”。最后,根据群众投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评出10副最佳市联,由市政府发文,向全市公布。现在市联成了城市的靓丽名片,开创了楹联文化史上的先河。广大人民群众中痴迷楹联的人比比皆是,典型人物层出不穷。闻喜有位羊倌雷正元,每天放羊身带三件宝:羊鞭、馍袋、笔记本。羊吃草,他撰联,5年撰联上千副,获全国性征联奖项10多次,人称“羊倌楹联家”。河津薛英才一家三代12口人,人人能撰联,其中10人获全国性征联奖项52次。——他带领一班人打造楹联文化景观,使楹联“标志性工程”为城市添了彩。岳民立十分注重楹联硬件建设,组织有关方面打造楹联文化景观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建的鹳雀楼。这座历史名楼竣工后,他们协助中国楹联学会和永济市政府开展了鹳雀楼景区海内外大征联,收到一万多副作品,从中选出18副主题鲜明、立意深邃、对仗工稳、风格高雅的佳作,镌刻悬挂于楼上,开创了当代人撰联,当代人书丹,打造历史名楼的范例,成为长久展示的高品位高档次的楹联景观。目前,全市已有“运城楹联文化园”、李家大院、孤峰山风景区、舜帝陵、大佛寺、五老峰、凤凰谷等景观达到了景点开放,楹联到位,大大提高了城市景点的文化品位,增添了城市魅力。——他带领一班人让楹联走向市场,使楹联文化走上产业化轨道。岳民立清楚,楹联文化之所以裹足不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搞楹联不赚钱,没有走向市场,走进产业。红白喜事、过年祝寿,谁都要贴对联,楹联人忙得不可开交,但仅仅是个“账房先生”的角色。这,成了楹联文化发展的“拦路虎”。为此,他日夜都在思考如何使楹联走向市场,多次奔走呼号,大造舆论。河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市学会常务理事、市场开发委员会副主任毛建民被他的行为打动了,于是,克服困难,组建了“普天红楹联文化传播中心”,成为“河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出一条“产业下基层,楹联进家庭”的新路子,为群众红白喜事提供撰联、供对、礼仪、炮仗、庆典等一条龙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用,非常受欢迎。岳民立多次上门调研、亲自指导、请各级领导支持、邀名家写牌匾、书门联,又两次召开经验推广会议,为中心宣传造势,促使毛建民在各地建立了30多个服务站,把产业做大做强。这件事,使楹联人有了市场意识,迈开了走出“账房”、走向市场的步子。目前,各地联人正在跃跃欲试,绛县学会副会长高飞创办的“高飞楹联婚庆公司”,就是在产业方面开辟的另一个领域。——他带领一班人让楹联走进网络,使楹联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当他近年来参加全国各地的联界会议时,发现别的省市学会运用网络,人还在开会现场,就将会议情况发布出去了,其快捷非平常纸质媒体可比。于是,他就浏览国粹、联都这些大的对联网站,这一看,不得了,网上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中国楹联学会和各地联会的新闻,即时就能看到;联友们出句对句,反应迅速,妙句迭出,相当精彩;联界理论探讨,也是各有见地,针锋相对,让人受益匪浅;更有大大小小的征联活动,吸引着许许多多的联友。这让岳民立着了急,动了心,既然别人可以运用网络,这些对联网站发展得这样成熟,运城学会也不能落后,咱们也应办个网站。但是办网站不比普通人上网,需要专门的人来做技术设计与维护,需要懂对联的人进行各方面内容的搜集与编辑。后经人介绍,他找到了在盐湖区公安分局情报信息大队工作的姚伟鹏。感于岳会长的诚意相邀,姚伟鹏应了下来。很快,2009年5月河东楹联网站建起来了。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会长亲笔为网站题写了站名,市楹联学会任命姚伟鹏为站长,并聘请了楹联网络界两个大名鼎鼎的山西人:国粹网站副站长丁山(贾志敏)、联都网站站长潇湘妃子(陈丽荣)来做河东楹联网的高级顾问。丁山先生考虑到自己经常出差,上网的时间很难保证。于是又拉了国粹网他的下属,在山西厅做版主的淡菊花(赵瑞琴)一同来帮忙。为推动河东楹联网站的尽快发展,以适应当前楹联文化事业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岳民立又根据网站的进展情况,确定主题,找准问题,适时召开了“河东楹联网建设”和“河东楹联网版主”两个工作会议,对河东楹联网络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岳民立带领一班人走出了一条具有运城特色的路子,把运城楹联文化打理得活力四射,朝气蓬勃,使运城经验不断推向全国。《对联》杂志评论说,运城是中国楹联的“试验田”。外地的同仁则说,哪里是“试验田”,运城简直成了“丰收田”!三、为楹联,岳民立精力充沛,忘我工作。他今年七十有五,红光满面。多年来,他只要有事做,就有使不完的劲。只要一工作起来,就忘了身子,忘了年龄。他说,心态好,身体就会好。人们说,老岳是有体力、有精力、有能力。他像未退休一样,天天忙着到学会“上班”,他上班办联事,下班想联事,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以致“公私不分”,把学会当成了家,把家变成了学会的组成部分、办公的延伸点。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楹联工作,以致落下每天清晨两三点钟就睡不着觉的毛病。睡不着觉,他就起来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思考他的联事,写他的文章。许多文章就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一位知道他性子的联人说:“老岳啊,好激动。他是一激动,就行动,一行动,就轰动。但他绝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的激动,是思考基础上的雷厉风行。”只要他想出个点子,或发现个新鲜事,这一晚上就别想入梦,非思考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可,往往是头一天脑子里有个闪光点,第二天便有了完整的方案。他的高招,几乎全来自这一夜一夜的无眠之中。老伴说他“想联事想疯了”,气得和他分开房子睡觉。为楹联,岳民立执著地从头学起,不断“充电”。他从事的是政务,对楹联可以说“一窍不通”。但他自介入楹联文化事业后,就要来薛起珠手头所有的楹联报刊、书籍杂志,一头扎进去,一页不落地读阅、摘抄、剪辑,写下了十多万字的笔记。如今,他不仅是学会的灵魂人物,也是联家,撰联属对,不在话下。联务之余,也能奉和酬唱。为了加快信息的互通,联坛的交流,他年届古稀,却“与时俱进”,又一头钻进网络,成了“网虫”。2009年5月,他在积极奔走,指导推动“河东楹联网站”建立和发展壮大的同时,又决心学习网络知识,练习实际操作。三天时间就学会了上网。如今,他不仅能熟练地在网上查资料、看文字、写文章,而且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联事活动。正如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长赵望进写给他的那首诗所言,他是“干无品官,做有品事,读百家卷,成一家言。”为楹联,岳民立舍得牺牲,舍得奉献。为楹联,他跑上跑下多方为学会筹集活动经费,那一年,都筹回来十几万,可他把钱交给学会会计,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学会有时断了顿,他就从自己工资本上取,他说,宁让挣死牛,不能打住车。他把几十年的人缘关系资源全用在了楹联上。他厅级干部,每天骑一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进市委、跑单位,求可以称为自己孩子的人。一次,他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去市委开会,会议结束时,天下着瓢泼大雨,他站在市委大门口,看着一辆辆小车从面前驶过,没有一人问问他。回来,他写了首打油诗以自嘲:“大雨倾盆下,‘高官’乘车归,我在雨中站,冰水刺脚心。这可图个啥?热泪沾满襟。低头又一想:骑车可健身,雨水把心净,楹联在我心,官是无品好,高兴回学会。”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他宽阔的胸怀与干好楹联事业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他是在用牺牲铸造成功啊!看到他一位行署老秘书长,有厅级干部的待遇,拿近5000元的工资,不安享晚年颐养人生,古稀之年还风里来雨里去,没明没夜地折腾楹联,有人不解,问他:“干这种没报酬的事,还这般拼命,何苦呢?”岳民立笑着回答:“我现在是情在其中,友在其中,学在其中,责在其中,乐在其中。我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寄托,找到了实现人生最后价值的事业。我觉着现在干的事业,比当秘书长时的价值还大哩!”岳民立就是这样,用不老精神,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把追求当快乐,要让夕阳放射出无限的光辉。正如杨振生先生为他撰的那副嵌名联所说,他是“无品衙门,任官声过耳;有为事业,立民本于心。”在岳民立的心里,楹联就是事业,夕阳能为楹联事业而辉煌,他心甘情愿,乐在其中!把楹联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把追求当快乐。这,就是岳民立执著于楹联的精神支柱,痴迷于楹联的思想基础,忘我于楹联的力量源泉。鑫地理想城,三校联建,全龄层一站式教育销售电话: 6568888嗨!大家好!河东楹联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各位微友光临我们的微信号: hedongyl,随时随地与您相伴!河东楹联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员团队欢迎各位微友,希望指尖上的两行文学,能用优美语言、铿锵的韵律为您丰富生活色彩、启迪人生智慧,也希望您对我们发布的作品评头品足、发表高见,转发优秀作品,更希望您能将自己的楹联、诗歌、散文等佳作、照(发送请注明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让大家在微信上共同分享您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