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妻子许广平性格特点图片

最全鲁迅照片汇集成书 详解许广平拍照为何落泪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鲁迅像传》收录114幅照片 详解照片拍摄缘起]
鲁迅身着自己设计的服装。摄于1911年。 资料片照片中许广平为何低着头? 《鲁迅像传》做出了解释。 资料片  近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出版的《鲁迅像传》通过114幅照片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昨日,该书责编武波在接受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鲁迅像传》按时间顺序和鲁迅一生游历所至地域,且对鲁迅这些照片的拍摄缘起、时间、地点、其中人物的经历及其与鲁迅的关系等做了详细解读。鲁迅照片方面的讹误、任意剪辑修补使鲁迅形象失真、年代错误、人物张冠李戴等现象作者做了权威说明。  责编武波透露,与之前几个版本的鲁迅图书相比,《鲁迅像传》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该书收录的图片最为全面,所发布的114幅照片为目前最全的鲁迅照片汇集。“重要的是作者在保证作品学术参考价值的同时,通过通俗有趣的文字表述,把照片内外的故事讲述的十分生动,可以说得上是一本通俗的大众读物,还原真实的鲁迅。”  责编武波表示,因为细读使照片的背景更为清晰,让过去一些不太被人们注意的事件、人物凸显出来,鲁迅的人际关系因而更立体和多彩。“例如,与中国世界语运动有关的苏联作家爱罗先珂到中国后与鲁迅等文化界人士交往,留下一些照片,让读者对鲁迅与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又如,鲁迅晚年颇多与日本人交往,过去的传记中可能一笔带过,或者简略介绍,但现在为了解说照片,就不免较多着墨。为什么见面,在哪里见面,拍摄了几张照片,摄影者是谁,有什么馈赠,报纸上有何报道,文坛上对此有何反应,等等,都是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与冯雪峰夫妇拍照时许广平为何低头?  武波告诉记者,之前关于鲁迅照片其他出版物也曾刊载,但不少图说存在错误,该书不仅纠正了一些错误,还对一些照片的背景加以介绍。  比如拍摄《背后》这张照片的时候,许广平刚哭过,眼泪没干,头微微低着……原因是,许广平当时不愿意拍这张照片,左联成员柔石刚刚被当局杀害,鲁迅全家仓皇外出避难。但冯雪峰是柔石的高中同学和挚友,所以鲁迅坚决要与冯雪峰及其妻女合影,并因此斥责了许广平;照片《我在厦门的坟中间》则是因为鲁迅看到那种坟墓感到很有兴趣,因为他在不久之前,编了一本杂文集,叫做《坟》,所以他要单独在坟边照个相。  除此之外,对一些曾经刊发过的错误图片说明,该书也做了改正。  比如 《弟子和义子》一文中的照片,北京联合出版社曾经出版过内山完造的《我的朋友鲁迅》,其中也提到了这张照片,但是在照片说明中提到了周作人,这是错误的;另外也有版本在用这张照片的时候把廖立峨、何春才对应错误。  《记者》一文中的照片说明一直语焉不详,从照片上鲁迅的形象看,与1928年初梁得所担任《良友画报》记者时所拍摄的鲁迅在书房的照片差距较大。在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鲁迅》照片集上,左边梁得所的形象被剪掉,只剩下鲁迅,解说文字是“大病初愈后在大陆新村寓所门前所摄之二,日摄于上海”,显然是错误的。将这一张同前面的“之一”相比,鲁迅的形象差距也比较大,第一张病容很重,第二张应是在第一张之前若干时日拍摄的。  《别出心裁》一文中的照片,很多人会认为是在国内拍摄的,而实际是在日本拍摄的。在鲁迅博物馆收藏的鲁迅相册中,这张照片的装帧上有“一九一一年 在东京所照”,疑为周作人手迹。这年5月,鲁迅为催促二弟一家回国,去日本半个月,在东京“中钵”照相馆拍摄了两张照片。  记者 顾珍妮
(责任编辑:黄勇)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现在的位置:&&& &&&&& &&
鲁迅许广平师生恋 图看民国年代的十大爱情(组图)
  最传奇的师生恋:鲁迅与许广平。鲁迅是一位“英雄”,他还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许广平决非“美女”式的女性,但她既是鲁迅的亲密伙伴,也是著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
来源:新浪读书&&编辑:李桂英&&日期: 11:16:00揭秘鲁迅婚恋:为何许广平在时人眼中是“新式妾”_凤凰历史
揭秘鲁迅婚恋:为何许广平在时人眼中是“新式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由恋爱与传统婚姻,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并存,于是产生了各种“新式婚姻”,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新式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社会。新式女子因为自由恋爱,不计名分而甘愿与有妇之夫同居,成为事实上的“新式妾”。
核心提示:自由恋爱与传统婚姻,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并存,于是产生了各种&新式婚姻&,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新式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社会。新式女子因为自由恋爱,不计名分而甘愿与有妇之夫同居,成为事实上的&新式妾&。例如鲁迅与许广平,郁达夫和王映霞,他们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但实际上鲁迅和郁达夫是已婚男人。&鲁迅与许广平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辛亥后现未婚同居风潮:男女双方报刊上打同居广告1914年,京剧名伶梅兰芳排了一出根据作家包天笑的短篇小说改编的新戏《一缕麻》,《一缕麻》讲的是一个包办婚姻,指腹为婚的悲剧。戏上演后,极其轰动,一演再演,因为这出京剧新戏正与辛亥革命后封建包办婚姻的破冰之势相呼应,激起了更多的男男女女对&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追求。革命党人首先在婚姻自主做出了引领与表率。1900年,蔡元培先生将自己的征婚广告贴在书房墙上;而到了1912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就这样找来了革命新女性汤国梨;1908年3月,彼时的革命青年后来却成为汉奸的汪精卫在马来亚槟城结识了进步华侨陈耕基的女儿,革命女青年陈璧君,当时汪26岁,陈17岁,引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自由恋爱,他们各自退了婚,在辛亥革命胜利的1911年修成正果。武装了新思想的新青年们也跟进了。日,北京的《晨钟报》登一则社会新闻称:&鲁省某报广告栏内登一奇怪之广告,令人观之殊堪发笑&&北京高等女学毕业生十七岁招亲广告: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妾者,请至趵突泉内宝文斋书画店面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云云。&经过辛亥革命和随后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作家茅盾在日的《妇女评论》上发表《解放与恋爱》称:&女子解放的意义,在中国,就是发现恋爱!&在那个时代,讨论爱情,就是一种革命。自由恋爱的新式观念一举捅破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婚姻制,从桎梏里解放出来的新式男女,迫不及待地用各种方式反抗礼教。辛亥年后,未婚同居渐成最时髦的风潮。更有趣的是,当时的男女还以在报刊上打同居和分居广告为时尚。同居广告的内容不外乎&某某与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同居,特此敬告诸亲友&,或者&某某与某某因意见不合,势难偕老,自即日起,脱离同居关系,嗣后男婚女嫁,各不相涉。&&之类。自由恋爱与传统婚姻,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并存,于是产生了各种&新式婚姻&,其中有一种被称为&新式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时的社会。新式女子因为自由恋爱,不计名分而甘愿与有妇之夫同居,成为事实上的&新式妾&。例如鲁迅与许广平,郁达夫和王映霞,他们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但实际上鲁迅和郁达夫是已婚男人。&赵四小姐&赵一荻,曾长期以情妇的身份与张学良在一起,直到1964年才正式结婚,那时张学良已64岁,赵一荻已52岁。辛亥革命之后的广东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但婚姻自主之新风并非革命一成功便成为全国之新风,民国之初,自由恋爱也还只是局限在发达地区和受教育较高的国人中间,又要经过好多年,自由恋爱之风才能吹遍华夏大地。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448105
播放数:555995
播放数:457952
播放数:5808920
下列哪项不能防止电脑辐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铁血聚合阅读 &
鲁迅许广平
鲁迅许广平介绍
关于 鲁迅许广平 的介绍,暂时空缺。
鲁迅许广平新闻
从1925年1月开始的女师大学生的“驱杨运动”,开始时学生方面是占上风的。当时教育部总长无人,由次长马叙伦主持工作。有一天,有两个女生到周作人家里,自称是学潮中的中立派,她们说:“只要换掉校长,风潮便自平息。”当晚,周作人就给马叙伦打电话转达此意。马次长说:“这事好办,...
鲁迅与许广平的事实重婚
张耀杰,文载《南方周末》日
在我的记忆里,关于鲁迅的最为感人的文字,出自年仅15岁的中学生、北大教授马渔幼之女马珏的《初次见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以赤子纯真记录了阅读鲁迅作品的原初印象:“看了他的作品...
鲁迅与许广平最传奇的师生恋:鲁迅与许广平。鲁迅是一位“英雄”,他还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许广平决非“美女”式的女性,但她既是鲁迅的亲密伙伴,也是著名的妇女社会活动家。
鲁迅妻许广平曾是告密者
对鲁迅的女人许广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她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她嫁给了鲁迅。后来才知道,在爱情里每个女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更何况,做鲁迅的女人是那么不容易。
  看看鲁迅与许广平的婚后生活吧。
  许广平和鲁迅在一起,忍受了相当长时间...
鲁迅死后,所有的财产都有许广平接收了,原配什么也没有。许广平以入狱和邮路断绝为由解释她不给朱安生活费,其实呢?事情出来之后“邮路”立刻通了,许广平又可以寄钱了。看了许广平和朱安的通信,感觉许广平真的是非常虚伪,字里行间都是在哭穷,同时历数自己对朱安的付出,到好像知道这些...
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美好的师生恋几乎世人皆知,在鲁迅先生之前,许广平的情感世界是否一片荒芜?不!在许广平的少女时代,曾发生过一段令她心如刀绞的初恋,作者孟红在《文史博览》著文说:“这段恋情纯洁美好却短暂苦涩,让她始料不及、铭心刻骨。”即使在18年之后,许广平对这段感情,依然...
鲁迅.许广平和两兄弟周作人、周建人合影
鲁迅.许广平和两兄弟周作人、周建人合影
1933年6月,蒋介石指使特务在上海公然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杀害了。消息传出,震惊了整个社会。
鲁迅和其他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成员宋庆龄、蔡元培等都收到了特务的恐吓信,在特务的黑名单上也有鲁迅的名字。许多人都为鲁迅捏一把汗,劝他暂时隐蔽一下。
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
  萧红一生情路坎坷
  鲁迅与萧红是师生关系,有人却反对,说鲁迅暗恋萧红。理由是,如果不是暗恋,何以那般推荐萧红的作品,还毫不吝啬地赞美萧红,称她“是当今中...
萧红在民国女作家里,长得不漂亮,文采也不见得最好,却在史上留下一笔,这与鲁迅的直接帮助是分不开的。
鲁迅与萧红是师生关系,有人却反对,说鲁迅暗恋萧红。理由是,如果不是暗恋,何以那般推荐萧红的作品,还
[B]看:鲁迅的原配太太 —— 朱安...
朱安,一个长脸高额头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鲁迅的原配太太,却有名无实,为他空守了41年。
她懂得礼数,待人温和,称呼鲁迅为大先生,伺候鲁迅母亲细致入微,将许广平看做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临终前,曾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
社会上对他们的同居始终有非议。为避嫌,鲁迅对外宣称许广平是他的秘书,帮他整理、出版文稿。他们去杭州旅游,鲁迅邀请了一个朋友同行,再三嘱咐房间要订三人间。到杭州,朋友白天外出访友,鲁迅又再三叮嘱他晚上一定回来住宿。在男女关系方面,鲁迅如此小心翼翼,深怕给外界留下什么说辞和...
鲁迅的绝笔信字迹非常潦草。
“没想到半夜又喘起来。因此,十点钟的约会去不成了,很抱歉。拜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他速来看一下……”
“广平兄:依我想,早该得到你的来信了,然而还没有,大约闽粤间的通邮不大便当,因为并非每日都有船……”即将于明天在广州博...
鲁迅的绝笔信字迹非常潦草。
“广平兄:依我想,早该得到你的来信了,然而还没有,大约闽粤间的通邮不大便当,因为并非每日都有船……”即将于明天在广州博物馆开幕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中,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书信手札、鲁迅去世前一天写的“绝笔信”(复制品)以及鲁迅儿时佩...
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一书中,记述了很多关于鲁迅的小事。
在上海时,鲁迅家里用了一个善良而又淳朴的老女工。凡工人有错误,鲁迅是不加呵斥的。老女工对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很慈祥,鲁迅要海婴叫她姆妈,从来不许直呼其名。
每逢鲁迅和许广平去饭厅吃饭的时候,姆妈就来到鲁迅...
鲁迅的外语水平
  ■顾钧
  鲁迅留学日本多年,日语水平很高,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十分熟练。鲁迅用日文写过文章,也曾将自己的作品译为日文,又多次担任口译。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他从1927年12月起亲自教许广平学习日语,教学效果非常之好,结果学生很快就能从日文翻...
  马珏,当年的北大校花,曾是鲁迅的学生(梦岸书摘配图)
  文/叶细细
  70余年前的北大校花,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还是美的。马珏,身材亭匀,长相清丽,虽是浙江人,却有着北方女孩的大方端庄。
  马珏与鲁迅的交集,始于马珏15岁那年写的一篇...
热点图文信息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鲁迅与许广平的纯真爱情仲伟玉
在感情的天地中,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的纯真爱情,历来被人们所传诵。在未介绍他俩纯真的爱情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  鲁迅(日~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许广平(1898-1968),鲁迅夫人,笔名景宋。日生生。广东番禹人,祖籍福建。现代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1917年考入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校。五四时期,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是当时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狮》周刊编者之一。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在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中同鲁迅结识。  1926年随鲁迅南下,在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鲁迅到上海后,与许广平结为终身伴侣。此后10年中,许广平伴随着鲁迅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过着半地下状态的生活。为了使鲁迅能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她不但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购买书籍,抄写稿件,查找有关资料,校对译著等。由于得到许广平这样的助手,鲁迅后期10年的创作成果,竟超过了以前的20年。鲁迅时常对许广平说,我要好好地替中国做点事,才对得起你。在连年的白色恐怖和兵灾战祸中,许广平都坚实地与鲁迅在一起,共同度过那艰难的岁月。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1937年4月,她将鲁迅年的杂文13篇编成《夜记》出版。1938年4月,她编成了《集外集拾遗》。同年8月,由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20人组成的“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资助下,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抗战期间抗战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遭到日本宪兵逮捕。抗战胜利后,曾任《民主》周刊编辑,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  1945年12月,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常务理事。1946年当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1948年10月进入解放区。1949年作为民进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6年8月、1958年 12月先后当选为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副主席。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欣慰的纪念》等书籍。  鲁迅先生短短的50多个春秋的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事实的婚姻,另一次是实质的婚姻。两次婚姻,都陪伴着鲁迅先生,走完了命运多难而又辉煌的一生。  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婚姻,是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期,家里以先生母亲鲁老夫人,病危的书信讯息骗回国成婚的。原因是鲁老夫人听了传说,以为先生在日本,和一个日本女士谈恋爱了。封建礼仪制度下熏陶的鲁老夫人,不喜欢外族,这是可以想见并理解的。而是否有这回事呢?从鲁迅先生的遗留文字中,并没有找到蛛丝马迹。这次的婚姻,带给三个人痛苦---鲁老夫人、鲁迅先生、朱安女士。我们要问,具有新文化并勇于指责旧道德的鲁迅先生,既然不喜欢这次婚姻,为什么不拒绝或者干脆出走呢?界定在封建礼仪制度下,从人性的角度来破析,鲁迅先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先生的选择,不外乎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一) 安慰他母亲,鲁老夫人的心(这一点,先生的文字中,已有自述)。(二 )在封建礼仪制度和人文环境及当时的情况下,先生也无能为力。(三) 就算先生拒绝或出走,也改变不了事实的结果。所以,鲁迅先生选择了,接受事实,而不接受人。从朱安女士一生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朱安女士,其实是一个封建社会下礼仪制度的遵循者。鲁迅先生如果当时选择拒绝或出走,朱安女士的结果,更好的还是和她以后的现实生活一样,即“生是先生家的人,死是先生家的鬼”的奉行结局。朱安女士,是封建礼仪制度下的牺牲品,而鲁迅先生,也是这制度下的受害者,我们能够谴责一个受害者么?现代的人们,很容易理解并宽容,鲁迅先生这样的选择。而当时的舆论,对先生人格的苛责,先生的弟弟,好象是最厉害的一个人了。有人就从这上面推测,兄弟二人失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周作人的妻子,就是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的恋爱对象。  鲁迅先生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这样的一个场景,当先生在课堂上,以他独特的充满理性与智慧的冷然而又幽默的个性魅力的语言,配合着先生特有的表情,进行着学问上的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导时,年轻的许广平女士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敬仰和爱慕的情绪(从她的信中,可以证明)。女师大风潮迭起,更进一步催发了这心里蕴藏的一腔爱火。1925年3月,鲁迅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的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这是许广平第一次走进鲁迅的世界,这一年,鲁迅45岁,许广平27岁,朱安48岁。在许广平女士写给鲁迅先生的信中,成熟而敏感的先生,当然能看出能感受到这烈焰般的感情。所以,鲁迅先生开始的回信,显得辞不达意顾左右而言他,竟然转去了学问上的探讨与解析。这分明是先生心情自然流露下的一种情绪体现。这不正是告诫自己,也是提醒许广平女士,“我是你的老师”!事实的演变,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一颗热情澎湃的心面前,谁又能抗拒呢?鲁迅先生最终接受了这一颗,带着崇拜的心。通信很快频繁起来,在一个年轻的女学生面前,鲁迅的内心变的柔软而温存。  通信一个月后,许广平第一次来到北京西三条的鲁迅家做客,许广平把这次访问叫做“探险”。在她的眼中,鲁迅命名为“老虎尾巴”的书房充满了奇幻色彩。1925年6月底的端午节,鲁迅请许广平等6个女学生来家里吃饭。女学生轮番敬酒,鲁迅喝多了,开怀大乐,甚至用手轻扣许广平的头。这以后,两个人通信的语气更加亲密了。就这样,在1925年的夏天,鲁迅和许广平越走越近。1926年,突如其来的“三一八”惨案,让鲁迅顿时觉出文字的无力与可悲。同年8月,鲁迅舍弃了在北京的一切――职业、家庭与声望,和许广平乘坐同一列火车南下。也是因为爱,先生放弃了在北京与别人的文字架,产生了到处走走的念头。有人撰文说,鲁迅的厦门之行,是他爱的一个过渡,以冷却舆论的纠缠。  鲁迅前往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回广州工作。正是在这个时期,鲁迅和许广平频繁通信,表达了他们的爱恋之情。1932年,鲁迅编成了他和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题名《两地书》。《两地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爱情的见证和写真。就在鲁迅决意离开厦门大学的时候,广州中山大学接连来信,热情地邀请他去担任国文系的教授和主任,鲁迅去了广州,两个有情人终于团聚了。后又辗转到了上海,在上海他们同居后,1929年5月,许广平孕期5个月的时候,鲁迅陆续向朋友们公开了两人的关系。而许广平怀孕的消息使她的母亲很高兴,同居生活得到了母亲的默许。  日,许广平临产,生的孩子,鲁迅给他取名叫海婴,因为他是生在上海的婴儿。这一年,鲁迅的第一个妻子朱安已经52岁了。和许广平在上海一起的日子,是鲁迅一生中除了童年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深夜,海婴睡熟了,鲁迅就着灯光写作,许广平则坐在一旁阅读报纸或做手工。倦了,两个人放下工作,饮茶谈天,吃些零食,这是一天中的黄金时刻,他曾对许广平许愿:“我要好好为中国做点事,才能对得起你!”  相遇的第10年,1934年12月,鲁迅赋诗题赠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阅读数[2285]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媳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