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将军奋斗史那个将军用鱼叉武器呢

&>&&>&&>&正文
《辐射4》隐藏武器鱼叉枪位置及使用方法 鱼叉枪在哪
11:22:30 来源:3DM论坛 作者:chlgnsy 编辑:墨池 
  《辐射4》游戏中鱼叉枪怎么获得和使用呢?大家都知道此武器是有独立代码的,而N网也为其制作了独立的补丁,使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它,废话不多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吧。
《辐射4》精华文章推荐
  A harpoon gun that seems to have been in the game during beta testing at Beth.
  这个鱼叉枪很可能B社在搞游戏测试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It works as it should . . . or at least as far as they coded it to.
  它能用。。。至少B社为它写了代码
  The new weapon can be found in a crate right outside of Vault 111 on the small dirt ledge.
  新武器可以在111号避难所外面附近的木条箱子里找到
  - Ammo is not able to be picked up so when you need to add ammo open the command (press ~) and enter player.additem 000fe269 50
  因为鱼叉弹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弹尽粮绝时只好通过控制台添加弹药:player.additem 000fe269 50
  - this is not a fully developed weapon and was obviously not put into the game for unknown reasons - install at your own risk
  很显然,这还不是一个很完善的武器,鬼知道什么原因B社不把它正常做进游戏里----玩不玩由你
武器补丁:
  下载地址: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没有任何记录
游戏制作:Bethesda
游戏发行:Bethesda
游戏平台:PC/XboxOne/PS4
上市时间:
游戏特色:
--游民指数
《黑魂3》的影响力可谓不小,诸多大作中都纷纷出现了《黑魂3》的影子,《辐射4》新DLC核子世界已经公布,很快玩家就在这个后启示录游乐场中发现了一个彩蛋。
《辐射4》最后一部DLC“核子世界”将于8月30日发售,官方今天公布了一段动画宣传片,核子可乐和瓶盖化身卡通形象“瓶瓶”(Bottle)和“盖盖”(Cappy),来给大家介绍在“核子世界”这个荒废的游乐场中探险的注意事项,整段视频轻松幽默但细想一下还是很后怕,先一起来看看
近日,武器人间(MAN AT ARMS)再度响应广大网友,着手打造B社游戏《辐射4》的4把近战武器,这几把武器完美演绎了《辐射4》的废土暴力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辐射4》历代DLC最大的“核子世界”DLC,容量达到了3.66GB,让众多《辐射4》玩家期待不已,近日B社发布“核子世界”实机演示视频,一起来看一下吧。
作为《辐射4》的闭关之作,“核子世界”这部DLC的动态牵动着每一位《辐射》玩家的心。之前我们已经报道过了“核子可乐”将是历代DLC中最大的一部,容量达到了3.66GB,现在预告片也公布了。
《辐射4》的mod实在太强大了,近日,国外玩家UpIsNotJump用其重制了《正义联盟》、《自杀小队》和《美国队长3:内战》的预告片,还原度非常的高,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在Bethesda的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些有关于《辐射4》的新消息外,B社推出了此前《辐射4》官方豪华版“Pip-Boy”的复制品,支持蓝牙功能。该藏品定名为:Pip-Boy豪华蓝牙版。
在今日(6月13日)举办的Bethesda展前发布会上,B社正式公布了VR计划,而旗下的《辐射4》和《毁灭战士4》都将会推出VR版。
Youtube用户Cosmic近日打造了一部《辐射4》史诗级大战短片。这次短片的剧情取材自《战锤40K》作品,将星际陆战队、半兽人和死灵族三方混战的大场面打造了出来。
近日,就有玩家打造了《辐射4》的一款“快银Mod”,令主角变身快银来无影去无踪。
在《辐射4》发售后,大量玩家反映B社打造游戏画质并不算佳,好在B社及时回应“在游戏画面与质量方面,我们选择后者”,而毕竟《辐射4》还算好玩,粉丝们依旧理解B社的解释。
《辐射4》又将为我们带来一款全新的动力装甲手办,这款T-60型号手办采用了“老冰棍”女主作为模特。
作为《辐射4》的闭关之作,“核子世界”这部DLC的动态牵动着每一位《辐射》玩家的心。之前我们已经报道过了“核子可乐”将是历代DLC中最大的一部,容量达到了3.66GB,现在预告片也公布了。
在最近召开的QuakeCon展上,《辐射4》尼克侦探模型机箱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近日,两位玩家dpeasant和jacon就在网上放出了几张画面Mod所带来的最新实机截图。一起来欣赏下吧。
国外玩家WrATH对外分享了一批《辐射4》SweetFX画质增强美图,在此在前从未感受到《辐射4》死亡下的静谧也可以这样美。
国外网友日前公布互联网发布一批《辐射4》增强画质美图,仅通过三款Mod即达成电影级画质,而且画风非常清晰。
近日,国外的MOD制作团队为《辐射4》制作了一款充满生机的MOD,将绿色世界带回到了这篇废土大陆。
今日,国外玩家Xswyft对外发布了一组《辐射4》画质MOD美图,是的整个B社荒废世界多少凸显些生机。
国外玩家DUST2DEATH近日公开了《辐射4》的最新纹理包,力求彻底改革游戏画面,本MOD将会支持玩家开启4K画面。
单机游戏下载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鱼叉导弹原由麦道公司开发,现在则属于波音公司。GWS 60鱼叉系统在1984年时能很好地满足当年皇家海军的需求,当年皇家海军希望为第3批22型导弹和23型导弹护卫舰配备一种第二代反舰导弹。目前所有的13艘23型护卫舰都装备了鱼叉系统。另外,6艘45型驱逐舰中的3艘也装备了这一套系统。它们分别是,勇敢号,钻石号和邓肯号。不过这三套鱼叉系统是从退役的第3批次22型护卫舰上拆下来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似乎北约国家对反航母导弹的需求不大,130公里的射程对付航母几乎是无用的。这也难怪,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几乎无战斗力可言,与中国直接接触的地方又相当遥远,导致了整个北约反航母实力大幅度下降。
本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宁编NX0016
战略吐槽秀
鹰眼防务观察
社会零距离
汤姆工作室
全球军事热评
小飞猪的防务观察
今日天下事
汉卿军观察
云上的空母
军事评论员高峰
军事评论员高峰
小飞猪的防务观察
风雨中的问候
军备新高地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
永远的兵魂
武器正能量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参考消息网
军事武器新视野
解放军报融媒体
张殿成军情观察
霹雳火军事
国防部网站
搜狐新闻移动端
观察者网综合
中国台湾网
搜狐新闻移动端
参考消息网
搜狐焦点网
静观天下势儿
中华网军事
看看新闻Knews
人民日报海外版
嘟嘟快闻之生活说
深圳卫视 军情直播间
坠母的世界
军情风暴眼
军情分析员
阅读下一篇
巨型BOSS深渊巨龙来袭,《密传2》2013新版震撼上线!以古印度神话故事为背景,结合真实流畅的操作体验,邀玩家穿越共同奇幻国度开启全新征程!平衡完备的职业技能、残酷激烈的阵营之争,让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畅快战斗所激发出的澎湃热血!【超大型BOSS深渊巨龙】庞大的身躯给人以巨大的压迫力,粗壮的臂翼不断的扇动着,卷起了地表飞扬的尘土。这就是《密传2》最新版本中的最强BOSS深渊巨龙!它叫嚣着来到我们身...2016年 海淀一模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 海淀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武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武器的最初形成,是一些简单的石制品,到了铁器时代,有了刀、矛、剑、朝等冷兵器。公元九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火药,公元10世纪时,军事上已使用了火药火箭。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揭开了武器史上的新篇章。公元1231年,宋朝人发明了“霹雳炮”和“震天雷”,它是火药的鼻祖。后来,相继又制成了“火枪”和“突火枪”,就是把火药和子弹装在竹筒里来杀伤敌人。它是现代枪械的前身。到了元朝,我国已经能够用青铜或生铁铸造火炮。随着战争的实践和生产的发展,人们把圆形的子弹(炮弹)改成尖头形状,把粗糙的炮筒改成刻有膛线的钢制炮筒,并把较重的枪炮装上轮子和瞄准装置,又把架退式火炮改成装有反后坐装置的身管后退式火炮。经过几百年的改进,逐渐形成了现代各种样式的枪炮。近年,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海上舰艇采用动力机后,大大加快了航速。19世纪末期,天空中出现了第一架最原始的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机第一次参加了战斗的行列。从此,战争的规模从陆地、海洋,扩大到空中。接着,陆地上又出现了坦克。于是高射炮、反坦克武器也产生了。海战中应用了各种水雷、鱼雷,化学武器也逐步开始用于战场。第二交世界大战期间,除了新型步兵连发武器外,又出现了无坐力炮、自行火炮、火箭筒、火箭炮等新型大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现了原子弹,以及用液体燃料或用固体燃料推进的火箭和用无线电等制导的导弹等。当前,各种新式武器仍在继续研究和发展。十八般兵器的来历传说,最早的兵器是由天上十八罗汉降世时,各带一件下凡,作防身之用。后来,他们把各种兵器的用法传给人间,因此自古有“十八般兵器”的说法。其中:降龙罗汉——枪 伏虎罗汉——刀慈崛罗汉——剑 长眉罗汉——戟光头罗汉——斧 青风罗汉—一钺青云罗汉——钩 白云罗汉——叉日月罗汉——鞭 风颠罗汉——锏降魔罗汉——锤 光明罗汉——挝醉倒罗汉——槊 香焰罗汉——拐雷震罗汉——镋 长耳罗汉——镰分身罗汉——棍 光足罗汉——棒其实,我国古代的兵器远远不止“十八般”,也并非罗汉所传,它是我们祖先通过长期劳动狩猎防身需要,逐渐使用和制造而成的。另外,古人以9为数字之极,所以历来都喜欢用9或9的倍数表示数目众多,18为9的2倍,说来顺口,因此“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步兵已非“步行之兵”普通的装甲车不过是将步兵送往战场的装甲运输车。现在步兵不仅行军有车可坐,而且可以乘车战斗。这种新式装甲车称做“机械化步战车”(MICV)。车上装有潜望枪眼,步兵在车内即可以看到外面的目标开始射击。当步兵需下车展开作战时,可用车上装备的23~35毫米口径的机关炮和73毫米低压炮以及反坦克导弹等进行必要的火力支援。现在美、英、德国都拥有这种“战车”,因此步兵即“步行之兵”的老观念已被打破。不过MICV的造价极高(美国一辆MZ式步战车售价高达150万美元),还不能满足众多步兵的需要,打仗时难免还要靠两腿冲锋陷阵。战舰史话海上奇观,莫过于海战。战舰则是海战的主要角色。几个世纪来,战舰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木质到装甲、从原始装备到现代装备的发展过程。战舰始于木质结构,靠摇橹航行,与一般大型货船相似,敌我相遇时,先是靠惯性冲撞,然后登船白刃格斗。15世纪,出现了帆船,马上被用作战舰。16世纪中期,陆地上出现了火炮,不久,木帆战舰也装上了火炮。18世纪末。由于海战日益频繁,完全用风帆来操纵的战舰开始占主要地位。1814年,美国研制成功了用蒸汽作动力的无风帆战舰。22年后,美国又把蒸气舰由划水轮推动改进为螺旋推进式。1834年,一场狂风暴雨把英国许多舰船冲到海岸。数十艘木质战舰被惊涛骇浪打得四分五裂,唯独一艘铁皮结构的“加里·欧文号”却安然无恙。这出悲剧轰动了西欧各国。从此,木质战舰开始向铁甲船舰转变。19世纪70年代,蒸汽装甲战舰不断改进,装甲厚达800毫米,不仅用蒸汽作动力,而且用蒸汽来操纵战舰。此外,鱼雷艇也出现了。由于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和战争实践的推动,19世纪末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舰艇发展扶摇直上。1899年,法国海军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潜艇。近40年来,战舰以惊人的速度,朝着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和核动力的方向发展。目前,大部分国家的舰艇火力主要采用各种制导方式的导弹,可攻击七八百公里外的水面舰艇和百公里内的水下潜艇。由于电子科学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舰艇已达到了立体协同、早期预警、快速反应、先发制人,能应付高速度、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攻击,并实施反击。航舰战斗群面面观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航空母舰已因其特殊的战略作用,取代战前的主力舰观念,成为世界海军的主要战斗力量象征。然而,进入六十年代以后,许多海军方面的专家均认为,航空母舰等水面作战的海军也将被淘汰,逐步让位给未来的海洋新霸主——潜艇。但是,1982年的福克兰战争,却又扭转了这种形势,英国就是靠以空母舰为中心的特遣舰队,将阿根廷在福岛上的舰队孤立,才得以获胜;这一来,又使人们确信舰空母舰在战略与战术行动上,仍有极大的价值。目前在世界海洋上战斗力最强大的美国海军水面武力,就仍然是以航空母航为中心的所谓“航舰战斗群”(CBG)为行动基础。依一般编制,美国海军的一支航舰战斗群,大约由六至十艘船舰组成,其中可包括一至二艘航空母舰,其他则是由巡洋舰、驱逐舰、油舰、补给舰等各式战舰组成的护航队。根据里根总统的目标,是希望美国海军能扩充至拥有15支航舰战斗群,随时在各大洋巡弋,待命出动。由于航空母舰是超级强国海军战斗队之重心,也是任何行动部署的主力,因此当然是敌方全力准备攻击的最大目标。所以,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要如何保卫自己,自然十分重要。基本上,航舰战斗群是一种海空联合的立体战斗作业,因此,其防卫网也就是依据其独特能力而发展起来。由于敌方对任何航舰战斗群所展开的攻击行动,必然只有空中、水面及水底这三种途径,因此,战斗群便得利用本身拥有的水面与空中力量,来建立其防空、反潜与反舰这三道防御网。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辽阔的“雷达识别区”,这主要是由E—1鹰眼型雷达机负责,其空中侦察距离可达430公里之外,而另有两架F—14雄猫型战机则专门负责210公里近距内的任何动静。因此,任何敌意性行动,均将能极早发现,并有时间识别敌我,在发现是来敌后,便可由F—14机迎战,或由护航巡洋舰与驱逐舰上发射异弹对付。另一个重要的攻击威胁是来自水底;负责反潜任务的,是P—3等各型反潜战机,它们将严密监视舰队周围海中动静,在舰队附近水域,更有反潜直升机巡回辅助监视,如有动静,这些反潜战机及护航驱逐舰,将能立刻采取行动。为了确保安全,如任务需要,有时甚至会出动核潜艇,在舰队下面的水中监视与护航。如果威胁是来自水面(如敌方战舰等),则将由A—6、A—7、F—18等各型电子与先进战机负责攻击,其战斗范围可远达185公里外,如敌舰有机会迫近,也将会面对舰队发射鱼叉型飞弹等舰载武器迎击。世界舰艇之“最早”最早问世的驱逐舰,是美国1893年试制成功的“哈沃克”号和“果敢”号驱逐舰。两舰的排水量均仅240吨,舰速为27节。最早问世的核动力驱逐舰,是美国1962年服役的“班布里奇”号驱逐舰。该舰排水量为8600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5公里外,如敌舰有机会迫近,也将会面对舰队发射鱼叉型飞弹等舰武器迎击。世界舰艇之“最早”最早问世的驱逐舰,是美国1893年试制成功的“哈沃克”号和“果敢”号驱逐舰。两舰的排水量均仅240吨,舰速为27节。最早问世的核动力驱逐舰,是美国1962年服役的“班布里奇”号驱逐舰。该舰排水量为8600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轻巡洋舰还大。最早问世的潜艇,是荷兰人科尼利斯·德雷布尔1620年在英国设计和制造的潜艇。该艇用木材制成,用铁加固,可潜深度为5.5米。最早问世的核动力潜艇,是美国1954年建成的“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该艇长98米,排水量3530吨,艇首有4个鱼雷发射管。最早问世的巡洋舰,是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制造的“沃姆波诺”号军舰。该舰排水量为4200吨,装备16门口径为229毫米和203毫米的火炮,动力依靠帆和蒸汽,航速为16节。最早问世的核动力巡洋舰,是美国1961年建成的“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排水量为17100吨,主要武器装备是“黄铜骑士”导弹。最早问世的航空母舰,是英国1915年服役的“柏伽索斯”号航空母舰。这是一艘用巡洋舰改装而成的初期航空母舰。最早问世的战列舰,是法国1859年制造的“拉·格洛伊拉”号战列舰。当时该舰舰体用木材制成,舰身两侧用铁皮装甲防护,安装的是带有复线炮筒的火炮。英国舰艇的命名英国是世界上第三海军强国。现有海军兵力7.47万人,拥有各类舰艇460艘,约97.8万吨。主要作战舰艇包括32艘艇(其中核潜艇16艘)、3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43艘护卫舰。英国潜艇中,四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都以第一个字母为R的词作为艇名,如“刚毅”号(RESOLUTION),“声望”号(RENOWN)等;核动力攻击潜艇则以一个字母为S和C的词作为艇名,如“敏捷”号(SWIFTSURE)、“严厉”号(SEVERN)、“邱吉尔”号(CHURCHILL)、“征服者”号(CONQUEROR)等。常规潜艇有两种命名方法,一种是用第一个字母为O的词来命名,如“奥白龙”号(OBERON)、“奥丁神”号(ODIN)等;另一种是以海洋动物作为艇名。如“海豚”号、“海狮”号等。巡洋舰和驱逐舰,都以郡和城市来命名,如“肯特郡”号、“格拉斯哥”号、“安特雷姆”号等。护卫舰的命名方法很多,有些是以第一个字母为A和B的词来作为舰名,如“阿基里斯”号(ACHILLES)、“阿克蒂夫”号(ACTIVE)、“华美”号(BRILLIANL)、“黄铜”号(BRAZEN)等;有些是以圣经、神话中的神仙作为舰名,如“智慧女神”号、“阿波罗神”号、“木星神”号等;有些是以少数民族作为舰名,如“廓尔喀人”号、“努比亚人”号、“爱斯基摩人”号等。美国海军的舰种符号和舰艇编号美国海军舰艇分为战斗舰艇和辅助舰艇两大类,这两大类舰艇大体上可分为以下20个舰种:航空母舰、战列舰、潜艇、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艇、两栖战舰艇、指挥与通信舰、巡逻舰艇、水雷战舰艇、海上补给舰艇、舰队支援舰艇、支援舰船、运输舰船、试验舰艇、测量舰艇、干船坞、深潜艇、航空后勤支援舰船、其它。美国舰种符号用英文字母表示,以1至4个英文字母编排。其方法为:一是采用舰种英文名称的缩略语;二是由舰种英文名称中某个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加上另外1个或2个英文字母;三是用与舰种符号英文名称无关的英文字母组成。美国海军除为每艘舰艇规定有舰名、舰种符号外,还有编号。舰艇编号用1至4位数字(不超过2000)表示。一般情况下,同级舰的编号按服役时间先后顺序接连编排。如6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编号分别为“68”、“69”、“70”、“71”、“72”、“73”。美国海军规定,战斗舰艇的船体上不标示舰种符号,只漆刷舰艇编号。辅助舰艇均应标示符号与编号。肖苏军舰艇是怎样命名的前苏军舰艇的命名规律比较明显,掌握其命名规律后,便可以做到“闻其名而知其类”。前苏军航空母舰均以大城市命名,如“莫斯科”号、“基辅”号、“明斯克”号。巡洋舰多以已故军政要人的名字命名,如“基洛夫”号、“斯维尔德洛夫”号、“辛亚文海军上将”号、“斯维尔德洛夫”号、“辛亚文海军上将”号;但也有以重要军港命名的,如“摩尔曼斯克”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驱逐舰以响亮的形容词命名,如“高尚”号、“辉煌”号、“沸腾”号。护卫舰以动物命名,如“蜜蜂”级、“娜佳”级、“尤尔卡”级。登陆舰以人名命名,如“伊万·罗戈夫”号、“亚历山大·托尔采夫”号。情报船有的以地名命名,如“海滨”号、“高加索”号;也有以水文科学名词命名的,如“领港员”号、“方位”号。运输舰以河流命名,如“别列津河”号、“额尔齐斯河”号。中国古代战盔从云南沧源的崖画和战国的宴乐渔猎攻战纹壶等文物来看,古代战士头上安插的显然是羽毛装饰和动物角。在那久远的年代,古代人在自然的威力面前,他们认为使用羽毛可以让人跑得飞快,野牛角可以将动物凶猛的力量转移到被装饰者身上。这样,一方面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一方面从心理上与实用上来保障自己的生存,借此威镇敌人。我国远在殷周时代已经产生了皮制甲胄,同时也出现了青铜头盔,盔形大致与现代钢盔相似。汉代武士头戴三角冠状头鍪后缨顿项,是汉代标准盔型。到了唐宋元明各代都有枪锋式盔或长缨式盔的制造。明代枪盔发展的比较完整,并在盔的两侧再加上翅羽状的护耳,很有军威,这些战盔成了实用与装饰紧密结合的产物。古代人的战盔是由以攻为主发展起来,而后成为具有攻防作用的装备。现代战争因采用热兵器技术,迫使头盔以防御为主。我国战盔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兵器史与军事史的一个缩影,标志着中国古代在军事装备上曾创造过光辉的成就。中国军鞋史话我国的战争始于氏族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军鞋才从一般鞋饰中分离出来,并以靴(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统鞋)、履(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履(草鞋)、屐(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和帛制的)等主要鞋种构成了一部我国古代的军鞋史。商墓中曾出土过一种胫甲,胫甲的作用是保护小腿。有人认为,胫甲是军靴的化身,军靴是胫甲与鞋结合的产物。商墓中也曾出土过一座跪坐玉人,足胫间缠绕行膝(绑腿布),这是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行膝形象。西周后,人们开始用火烟熏烤使皮变成革的材料制作军靴。沈阳周代废墟里曾出土过铜泡钉靴,这是我国现已证实的第一双军鞋实物。今人曾在新疆楼兰挖掘出一双基本完整的皮靴,距今已4000年,这证实了古书记载的“靴本来自西域”的说法。将铜泡钉装饰到皮靴上是设计者从战时防护要求出发的精心构思,这是军靴源于胡履,别于胡履,胜于胡履的一大标志。除了铜泡钉靴外,战国时期还有其它式样的履。楚墓中曾出土过一双“军皮鞋”,这种鞋的鞋面已采用近似现代的3块皮革相拼的设计造型,浅帮无舌。纳底布鞋这时期也已被广泛用作军鞋,从山西侯马出土的东周武士跪像背面,明显可见鞋底上有整齐的一行行线迹,这与今天的纳底鞋完全一样。秦始皇陵墓中出土了8000尊兵马俑,其中每一尊兵俑都穿着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军鞋,这说明秦时的军鞋已按兵种及等级而各异。如此统一的鞋饰有力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秦代的军鞋材料和制作工艺已初步形成标准化。出土的将军俑和骑兵俑则穿皮靴。秦代将不同的鞋饰纳入装备中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汉代军鞋不仅考虑实战需要,而且还十分讲究装饰——咸阳杨家湾出土的将军俑,脚着的是一双色彩斑斓的纹饰靴。汉代的军鞋除靴以外,种类式样也日趋丰富,有舄(古代一种复底鞋,下层鞋底为木制)、圆口圆头布鞋、翅尖鞋、鸭舌鞋、草鞋,还有一种絇履(即鞋头上有装饰,有孔,可穿系鞋带)。汉魏之际,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开始向内地迁移,与汉族杂居。民族的广泛迁移和杂居,对这一时期的服饰有很大影响,在军鞋上明显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的特点。足蹬长统靴成为魏、晋、南北朝武将武士的主要戎装之一。这一时期,北方高丽和南方等地的木展传到中原并被用作军鞋。隋唐军鞋的主要款式仍受“胡气”影响,靴仍为军鞋的主体,隋朝关于军鞋的规定很严格,武官一律着乌皮履。唐朝是我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高峰,武官服饰的最大特点为大口裤,束“吊腿”,着战靴,出征时将帅的常服也足蹬战靴。此类战靴一般都是软靴。宋代武将服饰基本上继承唐制。宋代的女将们也配穿战靴,甚至文官也常穿戎服,脚着战靴,以应战事。元朝的服饰制度自然就以蒙古人的习惯为主流了。元代的军鞋根据蒙制和汉制戎服的不同而各异:蒙制武服的特点为窄口裤长皮靴,汉制武服则以软战靴为主要特色。明代的军鞋沿用唐宋之制,但等级比较分明。清代的军鞋,无论是材料、工艺及品种都极为丰富,一般征战时为薄底,以利战事;一般武官着布鞋,兵丁则下穿长裤,脚缚行滕,着薄底鞋。北方寒冷地带也有着黑毡靴、乌拉鞋的。清末民国初,国外皮制马靴传入我国。19世纪中叶,我国开始引进皮鞋技术。20世纪初,又兴起胶鞋工业。皮鞋和胶鞋便逐渐成为主要的军鞋鞋饰,并一直应用至今。军服色彩古今谈古代的军服大多华丽美观,色泽鲜艳,其中又多以红色为主要色调。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红色可使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精神振奋,是最富有攻击性和挑战性的色彩。因此,古代以它作军服的主要色调,表现出战士那种勇武慄悍的气概,激发他们旺盛的斗志。同时军服上的红色也带有掩饰受伤流血的实用价值。所以,在很长一个时期,红色一直是各国军服首先选用的颜色。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常规武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射程越来越远,华丽的军服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最典型的是,在1899年至1902年的英布战争中,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军受到身穿绿色军服的布尔人的沉重打击。血的教训使英国军队认识到军服色彩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便把军服一律改成暗绿色。随后,欧洲各国军队争相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绿色服已相当普及。目前,世界上军服的颜色多达300多种,其中比例最大的仍然是绿色。有深绿、中绿、草绿、浅绿、黄绿、橄榄绿、墨绿等。绿色军服在现代战争中所起的隐蔽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大自然是多色彩的,单一的颜色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不足以取得和大自然的完美和谐。于是针对单一色彩军服的缺陷,军事科学家又设计了一种多色彩军服,被人们恰到好处地命名为“迷彩服”。“迷彩服”的特点是破坏了人和武器装备色彩上的统一性,把它们分裂成若干部分,以便和背景混在一起,从而达到高度隐蔽的目的。“迷彩服”也有几种类型。一种叫“林地型”,其图案与地上的零星石块、杂草、灌木丛、阴影十分相似。越战中,美国曾设计了一种迷彩服,共采用了五种颜色。其中沙土色占37.9%,褐土色占14.9%,黑土色占21.4%,黄绿色占13.3%,深绿色占12.5%,很适合越南丛林的作战环境。还有一种叫“荒漠型”,模仿的是荒漠中的荒草,骆驼刺等矮小灌木的斑点,颜色以黑土色和褐土色为主。此外还有“雪地型”,或是单一白色,或是夹杂黑色、灰色斑块。迷彩服的出现更提高了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隐蔽性和突袭性,而且一改过去军服那种单调、死板的样子,使人透出活泼和生气。它很快便风靡各国军队。目前,国外正在研制一种自动变色的军服。这种军服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色彩。在沙漠作战,它是黄色的;进入草原,又自动变成绿色的。可以想像,这种变色军服在未来高度机动化的现代战争中会一展风姿。绿色军装的来历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的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枪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的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地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军用钢盔是怎样发明的提起军用钢盔的原型竟然是炒菜锅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天,德军突然向法军的一个阵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顿时,炮声隆隆,弹片乱飞,法军阵地被炸得烟雾弥漫,连法军的一个厨房也没有幸免。这时,在厨房里值日的士兵见状,要去前沿阵地战斗。但是,头上纷纷落下炮弹皮、石头、树枝,他怕头被砸伤,慌乱之中拿起一个炒菜锅扣在头上。战斗结束后,他虽然身上有伤但头部却没受伤,成了这个阵地上的唯一幸存者。有一天,法国将军亚德里安来慰问伤员,知道了他的经历,便问他是怎样脱险的。他说,这是归功于炒菜的铁锅。将军拿起菜锅,看了看,脑海里闪出了“钢盔”的想法。于是,法国工程师根据这位将军的指示,设计出了现代的军用钢盔,并命名为“亚德里安头盔”。第二年,每一个法军士兵头上,都戴上了这种钢盔。21世纪的战争之神赢得了“战争之神”美誉的火炮,在现代战争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占有极重要地位的武器装备。但面对未来战场上将出现的具有高机动性的装甲目标和高速飞行的飞行器,传统火炮可以说已是夕阳西下、力不从心,难于克敌制胜了。那么,21世纪将有哪些新研制的火炮投入实战使用呢?液体发射药火炮:它具有许多优点。1.这种液体发射药可增大火炮的射程,能炮击纵深目标,增加炮弹的破甲能力,攻击装甲目标,有利于提高炮弹的命中率。2.液体发射药节省供弹和退出空药筒的时间,提高发射速度,增加火力的突然性及炮击后迅速转换阵地,减少敌方反扑造成的伤亡,并能迅速改变火包射程,扩大火力的覆盖面,提高火力的灵活性。3.这种火炮炮弹重量轻,可比传统火炮多携2—3倍炮弹。4.液体发射药另有安全、延长炮管寿命及不易被敌人发现等优点。据估计,在这方面研究居领先地位的美国,到1997年将向陆军交付第一门全武装的野战化样炮。电热炮:它的优点是:1.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电脉冲的大小,大大提高火炮远程发射命中精度,并自由调节射程。2.除具有液体发射药火炮的优点外,还有利于采用自动化供弹装置供弹,给生产和后勤以方便。预计美国将于1991年底交付使用口径为120mm的快速发射电热样炮。电磁炮:它具有超越液体发射药火炮和电热炮更高的发射初速。因而大大提高对高速运动目标的命中率,火炮的射击精度极大地提高;改变火炮射程的程序简单可靠;弹丸设计不受弹筒限制,取消了药筒、发射药和点火装置,供弹更为方便,有益于提高火炮的威力。目前美国已试制出两门低能量样炮,计划到1998年研制出反坦克的自行电磁炮,而真正实用化的电磁炮估计要到21世纪才能进入实质性研究。无壳子弹和无壳子弹步枪随着军事科学的发展,国外近年来相继研究成功了各种类型的无壳子弹和无壳子弹步枪。由于现代防弹装备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钢盔和各种避弹衣的大量使用,传统子弹壳的威力开始逐渐减小,参战人员必须消耗更多的子弹才能消灭敌人。为此,参战人员就必须要携带更多的子弹,从而对作战的机运性和战斗力都有影响。为解决这一矛盾,既保证子弹装药量不变又使重量大为减轻的无壳子弹就应运而生。无壳子弹没有传统子弹的金属弹壳,其重量仅为传统子弹的二分之一,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火药与粘合剂模压成实心方块,然后将金属弹和引爆底火压制在实心方块上。这种子弹工艺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同时,在射击时不必担心子弹的后抛问题,因此使枪的构造也大大简化。最近,德国研制出一种与无壳子弹配套使用的无壳子弹步枪。这种新式步枪全长约65厘米,枪管长约53厘米,枪口直径为4.7毫米,可一次装50发子弹,枪的后膛有一个独特的转盘,转盘上开有一个方形截面的弹膛,弹仓平行于枪管。这种步枪可快速射击,射出速度明显高于传统步枪。在连发射击时,它每分钟可射出500发无壳子弹。由于射击速度之快几乎没有产生反冲的时间,所以枪的稳定性好,命中率高,穿透力强,能击穿500—600米处的普通钢盔。目前,无壳弹枪械已成为各国轻武器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激光致盲武器激光武器是由激光器、精密瞄准跟踪系统和光束控制及发射系统组成。激光致盲武器的射击对象是人眼以及光学和光电装置等“软”目标。它能使人暂时失明或永久致盲,也可损伤和破坏且测量火控和制导系统中应用的望远镜、潜望镜、瞄准镜、夜视仪、测距机、跟踪器等光学光电装置。激光致盲武器与一般常规武器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快速——激光以30万公里/秒的光速射向目标,一般不需要考虑提前量,瞬发即中,命中率极高,难以及时防御。灵活——几乎没有后座力,变换方向迅速,射击频度高,可在短时间内对付多个目标。精确——可将激光束准确地对准某个方向,选择杀伤群中的某个目标,甚至只射击目标上的某一部位或元器件,而对其它目标或周围环境无附加损害和污染。例如:激光束可沿敌方观测、瞄准的逆向光路射入敌方观察、射击人员的眼睛或观测器中的光电传感器。抗干扰——现有的电子干扰手段对其不起作用或影响很小。耗能少——产生激光所需的能源一般是电源,体积小,重量轻。发射1万次激光也仅耗电1度左右,其费用远少于1万发子弹。目前,少数国家已开始将激光致盲。武器装备部队。如,英国海军的“考文垂”号护卫舰和前苏联的FST—1型坦克上都装备了激光致盲武器。与此同时,防护与对抗激光致盲武器的器材也在迅速发展,矛与盾的斗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潜水航空母舰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可潜入水下的航空母舰。该舰具有多种战斗性能。战斗时,能升出水面,迅速放出飞机,投入战斗;巡逻时,可潜入水下,同时作为弹道导弹潜艇使用。这种航空母舰舰腹内载有23架短距起降战斗机,甲板上有两条飞机跑道;跑道后面有两个升降台,使战斗机由舰腹升上甲板。两条跑道之间有指挥塔,在战斗机升空时,指挥塔会升出甲板;潜航时,指挥塔便收回舰腹内。舰尾设有减速索,用于战斗机完成战斗任务后的减速回收。舰尾还设有30个垂直发射管,用以发射中程弹道导弹、潜射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能驶能飞的汽车美国发明家保尔·摩勒,已试制成功一种同时兼有汽车、轻型飞机、直升飞机功能的飞翔汽车,并定名为“M400”。该军用汽车装有八部涡轮式发动机,能垂直起飞和降落。世界上正在研制的最新武器当今世界,激光、红外、微电子、人工智能、超导技术、新材料、航天、生物工程等军用高技术群体迅猛发展,为研制性能先进的武器系统提供了广阔前景。高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一方面不断完善现有武器系统,另一方面又促使新的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统的发展,推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目前,发展中的新武器主要有:定向能量武器。研制一种能量集中,可以迅速准确地射向目标的武器系统,是国际军事科学家们多年所向往的。近20年间逐步发展起来的定向能武器,包括高能激光、粒子束、等离子束和强微波射频武器等,就是一种用高能量射束杀伤和摧毁目标的崭新武器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射速快,可达到或接近光速(每秒30万公里),而且命中率极高,能在瞬间击毁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外的目标。这是空间武器系统的主体,具有巨大的威力和发展潜力。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源,其颜色最纯、射程最远、会聚能力最大、光束最直,比普通光源高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从而有着强大的杀伤威力。不论多么坚硬的物质和目标,在高能激光武器的照射下,都会熔融或穿孔。同时激光武器机动灵活可以任意改变射向,且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等。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末期。军事家们认为一旦其性能趋于完善。“将会取代现有的一切进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但就目前科学水平而言,激光武器有着功率比较低、大气中传输易衰减等特点。于是一种新的武器——粒子束武器的研制工作,在军事实力强大的美国等国家展开了。粒子束武器实际上就是小型化、军事化了的粒子加速器。其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发射出去,尔后利用汇集的能量和热效应把目标的壳体烧穿,粒子束武器除具备激光武器所具备的一切优点外,还不受大气传输的影响和各种气候条件的限制,故有人戏称其为“全天候武器”。生物武器。生物技术是70年代兴起的高技术,在军事上大有用武之地。它是继电子技术之后又一新奇的技术。它的核心是基因遗传工程,因此也称为“基因武器”。据悉,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能够把一种病毒的部分核糖核酸分离出来,同另一种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拼接成一种新的超级病毒。这种超级病毒不仅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和很高的致命率,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生成能力。在战争中使用这种基因武器,可迅速给敌国造成一场毁灭性的瘟疫。有一种叫“热毒素”的奇特剧毒物质,只需20克就足以使全球50多亿人口死于一旦。有人还统计过,花5000万美元建立一个基因武器库,比花50亿美元建立核武库具有更大的效用。如将一种超级出血热基因武器投入对方水系,可使整个流域的居民尽数丧失生活能力和生殖能力。这比核弹杀伤力还要大得多,因而有人称其为“世界末日武器”。这种基因武器,可通过人工、飞机、火炮和导弹播撒到敌人的江河和交通要道,使其蔓延造成危害。使用者可根据需要任意重组基因武器的基因,从而达到不同的目的。如可使对方人员在短时间内患上无法治疗的疾病或丧失正常智力,成为“白痴”。这种武器还有只伤害对方和不易被侦检的特点,因为只有制造这种武器的一方才知道它的遗传密码,别人很难窥破秘密。二元毒气和吸氧武器。毒气是一种使人致病或致命的化学武器。昔日的毒气对施放人员自身的健康危害极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军事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二元毒气武器。它的特点是,当其中任何一种气体单独存放时无毒或少毒,不会对施放人员产生明显的危害,一旦二元毒气武器互混后,则会形成极大的毒性,杀伤威力很大。一个人只要吸入零点几毫克,即可致死亡,而制造这种毒气的成本却较低。人类的生存依赖于氧气,军事科学家们设想,如果制造出一种能吸引局部空间氧气的武器,突袭时就能使敌人在无声无息中静寂地死去,而不会暴露任何军事行动。于是一种崭新折武器——吸氧武器便在一些国家很快制造出来了。吸氧武器主要是利用一些燃点极低、燃烧时需大量氧气的燃料制成。当前方有敌驻军或有进攻之敌时,只要有一颗吸氧武器发射出去,吸氧武器不仅能使人缺氧而亡,而且还能造成农作物的枯萎和森林的毁灭。这就为胁迫盘踞之敌和航兵兵开辟临时机场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从而,战争的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地球物理武器。地球物理武器是运用现代科技,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潮汐、雷电、暴雨、晨雾、磁暴,或者改变地球某一地的温差,利用太阳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等制造山崩、雪崩、地滑、冰雹、山洪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1943年9月,美国第五集团军用飞机播撒造雾剂,在意大利沃尔图诺河上制造了一条约5公里长、1.6公里宽的雾层,掩护了部队渡河作战。经过实战使用和新的试验,军事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理武器特别适宜用于执行核武器无法完成的任务。能有效地保护已方部队不受伤害,降低对方的作战能力,使对方蒙受不战自溃的灾难,是一种进攻和防御的有效武器。不少国家先后成立了地球物理武器研究中心。如美国的气候试验室已建立近40年,它在广泛研究制敌手段的同时,还能制造风雨雷雹、酷热严冬等恶劣天气。软杀伤兵器。“软杀伤”兵器,就是利用化学物质、射频和次声波等,针对装甲车辆的弱点和人员的生理特点,进行“无声”伤害的一种先进的技术兵器。目前国外正在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物质“软杀伤”兵器。主要有泡沫体、乙炔、胶粘剂、颗粒体4种。其作用是以一定的载体发射或布设在装甲车辆行进的方向上,使发动机吸入,产生爆轰、喘振进而熄火不能前进,为反坦克兵器打击创造条件。射频闪击“软杀伤”兵器。即利用高频率的射频波束闪击并摧毁对方的电子设备和武器自动控制系统,杀伤对方的人员。特别是当人员遭到射频直接闪击时,由于其磁脉冲的作用,会使神经细胞发生混乱,出现神经错乱、晕头转向的现象,造成心房纤颤或心力衰竭,引起心脏病,或使心脏和呼吸功能停止。次声波“软杀伤”兵器。即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将大功率的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通常低于20赫兹)定向辐射并作用于人体,使之与人体固有的频率产生强烈的共振,扰乱和破坏人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实验表明:在某频率波的作用下,动物的整个内脏可振成肉酱。科学家们预言:一定频率的声波能够使处于声场范围之内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摧毁。这种声波能穿过混凝土隐体,也能穿过坦克的壳体,甚至还能穿过在水下潜伏的潜艇的艇体,从而杀伤这些壳体之内的人员。这种武器重则致人死地,轻则使敌方人员神经失常,失去战斗力。动能武器。它包括非核动能拦截弹、电磁轨道炮、反卫星导弹、小型寻的拦截弹、太空雷、“智能卵石”杀伤弹等以常规爆炸或直接碰撞为拦截手段的武器系统。美国是发展动能武器最早的国家,有些项目已成为“星球大战”计划中最成熟、最有可能得到首先部署的反导弹武器系统。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动能武器。反卫星动能拦截弹:一种靠弹头的动能,击毁敌方卫星的机载空对天导弹。美国于日进行了试验,成功地击毁了一颗废旧卫星。美国的反卫星动能拦截弹全长5.4米,直径0.5米,重1.2吨,装在F—15战斗机上。导弹脱离飞机后,靠弹上惯性制导,飞抵预定空间点;弹上红外传感器开始自动跟踪目标,当拦截弹达到最大速度时,战斗部与二级火箭脱离,弹头依靠小型计算机控制,通过身上小火箭的点火与熄灭,进行弹道修正,直至弹头前部的小型撞击杀伤器以13700米/秒的高速与目标相撞,将其摧毁。反导弹动能拦截弹:一种用弹头动能摧毁来袭导弹弹头的反导弹导弹。反导弹动能拦截弹和反卫星动能截弹一样,采用现成的导弹技术。它能以9000米/秒高速与目标相撞,将其摧毁。目前,美国研制的反导弹动能拦截弹,都是用于大气层外中段拦截的单弹头导弹。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研制多弹头分导拦截弹。群射火箭:一种子弹式旋转稳定的无控火箭,主要用于摧毁再入段洲际弹道导弹弹头。在来袭弹头再入大气层后,群射火箭发射,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密集火箭雨阵,造成来袭弹头与火箭相撞,将弹头摧毁。用这种火箭保护地下发射井,预计每个井需配备枚,拦截概率为85%以上。它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构成最后一道反导屏障的主要武器系统。人工智能武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数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许多学科间的一门交叉科学。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一般包括专家系统、理解自然语言系统、危机报警系统、计划管理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研制出自动战车、驾驶员副手、弹药装填手、机器人排雷车等。其预警飞机上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将战场实况经过信息处理,提出15项战斗方案,供指挥员选择。现在美军中有100多项战斗任务可由战场机器人承担,包括无人驾驶坦克、飞机等。现代军事机器人已经具有简单的感觉、知觉以及识别、判断能力。未来还将出现与现代人类有一样功能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到那时,军用机器人将代替人类搜索分析军事情报;将随军作战,冲锋陷阵;将排除敌人设置的各种障碍,在敌化学武器施放场和生物武器施放场毫无俱色地战斗,将驾驶飞机、坦克、潜艇在太空、陆地、深海驰骋。另外,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被誉为“未来兵器之星”的精确制导武器也广泛发展,对未来战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人预测,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21世纪兵力的一种补充来源。蛊惑武器。所谓蛊惑是敌我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设备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以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摧毁和反摧毁为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通讯中断、指挥瘫痪、武器失控、雷达失灵。不过,蛊惑武器的最大用途是捕捉敌人的雷达脉冲,经过分析,熟知了它的内容之后加以篡改,然后把段脉冲发送出去,欺骗敌人。全部过程都在瞬间完成,最长也不允许超过一秒钟。利用这种手法,只用一门大炮,便可使敌人误以为是一个炮兵作战群;一架飞机,便可用电子战的手法使其移动位置,使敌人以为这架飞机在数公里以外;一艘军舰,运用电子战的手法,甚至会使其“变”成一艘小木船。冲击武器。如果敌方隐蔽在峰峦峥嵘的山峡中,你如何才能致其于死地?如果敌方布下几千颗地雷,如何快速排除,也许你会束手无策,但是,只要借助冲击波武器便能很快地解决这一问题。冲击武器是一种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其特点是:沸点低、容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后形成云雾,并能通过延时引信点火起爆。其引爆后,将似天崩地裂一般,云烟腾涌,像水一样向低处急速流动,灌入坑道、地堡、发射井或山洞,然后利用自带的延时点火器再次起爆,产生一种比普通炸药冲击威力大40%的冲击波,且单位面积冲击波的持续时间也较普通炸药的时间长,从而置隐蔽之敌于死地,同时,这种冲击波的压力可达100公斤/厘米2,能使地雷自爆,并将影响区域的丛林,使之全部烧毁。新兵器的诞生源于战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更加奇妙的武器,未来战争也将是运用这些武器进行的新型战争,未来的武器也将会使未来的战争更加令人恐怖。未来的超导武器超导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将导致军队作战样式和武器装备的一系列变革,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超导海军舰艇。数百年来,海军舰艇的动力尽管从蒸汽机、柴油机、燃汽轮机发展到核动力,但始终离不开笨重的螺旋桨推进部件,航速也无重大突破,使海上高速机动作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为此,美、苏、英、日等国从70年代初开始,积极开展超导技术在海军舰艇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英国研制出650马力的超导电磁力推进装置,美国试制出7500马力的超导驱动系统,日本制成了世界第一艘超导船。试验结果表明,大型驱逐舰在负荷、航速、续航力相同的条件下,采用超导电磁力推进系统可少装一台燃汽轮机,可减少满载排水量,节省续航燃油,少花建造费用。如果采用新型常温超导材料,建造费用还可大量削减。超导电磁力推进装置,是根据左手定则的原理设计的。如果在舰艇上安装上电磁铁后,海水中便会产生磁力线,同时产生与磁力线垂直的电流。在磁场与电流的作用下,海水就会向后推动。由于海水的反作用力,从而使艇舰获得一种向前的推力。这种推田径的大小之与磁场强度和电流大小积成正比。超导舰艇由于取消了传统的螺旋桨推动部件,因而具有构造简单、维修方便、推力大、航速高、无震动、无噪声、无污染、造价低等诸多优点。特别是潜艇应用超导推进系统后,能有效地消除噪音影响,降低红外辐射,更不易被敌方发现,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和快速机动的突防能力。超导激光武器。激光枪、激光炮是现代高技术武器,它反应强度快,命中精度高。但是激光武器耗能大,它要求在瞬间提供数十亿到数百亿焦耳的能量。在目前的储能装置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不但储存能量有限,而且体积笨重,不便携带。超导技术的发展,为激光武器提供了新的能源,解决了激光武器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采用超导材料作成的超导闭合线圈就是一种理想的储能装置。因为在超导线圈中的电流是一种持久的电流,只要将线圈保持超导状态,电所储存的电磁能无损耗地长期保存下去,并可随时把强大的能量提供给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有了超导储能器,就好像有了一个机动灵活而又威力无比的弹药库,可时刻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一旦敌人的飞机、坦克、导弹胆敢侵犯,便可在顷刻间使其化为灰烬。超导“兵力倍增器”。当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建立和完善C 3I系统。所谓C 3I系统,是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的英文缩写,是现代军队必不可少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它以通信手段将早期预警卫星、预警雷达、情报传输、导弹控制、航空管理和指挥设施连成一体,是一个国家防御和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C3I系统能将地面、海上、空中及宇宙空间收集到的各种情报及时进行分析、处理,送到指挥中心;它还能够计算出运动目标的位置,探测敌方兵力部署和物资状况,估算己方后勤保障能力和可调用的兵力;它可帮助指挥员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判明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它还能进行外语翻译,查找资料等等。因而,它被兵家誉为“兵力倍增器”,是指挥员和司令部身边一位不知疲倦的好“高参”。在整个C 3I系统中,电子计算机是关键设备,起着“大脑”的作用。但是,目前用半导体元件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即使达到每秒100亿次浮点运算,也难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例如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指挥控制核心,至少需要一台每秒处理500亿个指令、信息贮存量为107比特和1000万行程序编码的电子计算机。所以近年来,国外积极开展超导技术在电子计算机上的应用,并研制成了约瑟夫逊元件。若用这种元件制成超导计算机,不仅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而且工作速度要比最先进的半导体计算机快10~100倍,每秒浮点运算可达3000亿次到10000亿次。因而军界预言,C 3I“兵力倍增器”一旦得到超导技术的武装,将会显示出更大的神通。超导发射装置。用超导技术发射航天飞机是专家们多年的梦想,过去因受技术的制约,可望而不可及。1990年,日本工学所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常温超导材料,据测定,每块新型超导物质具有的磁悬浮力约3000克,比现有的常温氧化超导物质大300倍。这是迄今世界上悬浮力最强的物质,它不但可以用来制造高速悬浮列车,还可用来发射航天飞机。计划中的超导磁悬浮发射航天飞机的装置,由一条长3500米的水平台与终端2000米高的垂直导轨相连接,形成一个近90度的弧形陡坡,导轨由新型超导磁悬浮物质组成。发射时,庞大的航天飞机在磁悬浮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前进,并逐步加速,当接近终端弧形轨道后,即以每小时500~600公里的速度飞离发射装置。这时,航天飞机的发动机开始点火工作,靠自身的动力直刺苍穹。采用超导磁悬浮发射装置,能够取代火箭发射航天飞机的传统做法,减轻航天飞机自身的重量,增加有效载荷,并且推力大,耗能少,起飞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可多次重复使用,能节约大量经费。此外,还可用超导材料制成超导电磁炮、超导发射火箭架、超导磁力仪、超导陀螺仪、超导雷达天线、超导接收机和超导卫星等等。可以预料,随着超导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超导武器和超导装备将陆续出现,并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波波束武器将大显神威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频率为300—30万MHz,波长在1m至0.01mm之间。在电磁波谱中,它的低频谱同普通天线电波的超短波相连接,其高频端与“远红外线”相毗邻。微波能在真空或空气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易被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的波束,可在不良导体中传输,在金属之类良导体上会反射,等等。这些特点是构成发展微波束武器的重要依据。早在19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兹和特斯拉等人就认为,电磁波束可作为一种动力源,并做了大量有意义的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人提出了用电波击毁飞机的大胆设想。大战期间,在军事需要的推动下,日本等国曾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以来,随着高能电子学的发展,大功率微波技术有了长足进展:首先是发现了当电子束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通过等离子体时,可产生很强的定向微波辐射;其次是相控阵等大型无线的性能日益提高;另外,利用微波往地球输送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电力,以及用微波能束给无人机提供动力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这些都为微波束武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微波波束武器是正处于发展之中的新一代定向能束武器,它能直接利用强微波波束的能量杀伤人员或破坏武器设备。由于它以辐射微波能量为特征,所以又称微波武器或射频武器。现在研制的微波波束武器主要由超高功率微波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跟踪、瞄准、控制系统等组成。使用时,大型天线先把超高功率微波发射机输出的能量汇聚在窄波束内,使能量高度集中,然后以极高的强度射向目标。从原理和结构上看,微波波束武器虽与雷达有些相似,但它所辐射的微波能量要比雷达高百倍以至万倍。与常规武器相比,它可在不破坏目标实体的情况下,严重削弱其战斗力;与同属一脉的粒子束和激光武器相比,它的波束较宽,且能量衰减慢,因而照射的目标区大,作用距离远,杀伤范围更为广阔。另外,它受气候影响小,能在各种环境下作战。尤其是可随时改变微波频率,使相应的对抗措施复杂化,令对手防不胜防。目前,微波波束武器虽未脐身现代兵器之林,但它的神奇威力已略见一斑。破坏电子设备的能手。在现代战争中,电子斗争日益尖锐复杂。为保持军备优势,超级大国一贯不惜工本,大力发展电子技术,以及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 3I)系统、武器精确制导系统等,利用这些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系统指挥和控制各种武器和技术装备。由于各种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武器的控制和制导装置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成倍地提高。但是,这类电子设备相对地说又是比较脆弱的。它们一旦受到高能微波的作用,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试验表明:一定能量密度的较弱微波,可使工作在相应频段的雷达和通信设备受到干扰,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与电子干扰机对雷达和通信设备的干扰效果相似;某些微波能量辐照,可直接使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的微波电子器件失效或烧毁;一定程度的强微波辐射形成的瞬变电磁场,可使各种金属目标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和电荷,感应电流能通过各种入口(如天线、导线、电缆和密封差的部位),进入武器装备内部电路。当感应电流较小时,会使电路功能产生混乱,如出现误码、抹掉记忆信息等现象;当感应电流较大时,则会烧毁各类电子元器件,从而使武器装备完全丧失作战效能。由于强微波的这种效应类似于核爆炸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所以又称其为“非核电磁脉冲效应”;而一定的超强微波能量,则能在极短的照射时间内加热破坏目标。试验中,微波发射机产生的一定能量,可使14m远的钢棉燃烧;能点烧距离76m处的铝片和气体混合物;而在260m处的闪光灯灯泡瞬间就被点燃。如果微波的能量再强一点,波束更窄一些,则有可能引爆远距离的弹药库或核武器。由此可见,微波波束武器可攻击的目标非常之多,从太空中邀游的军事卫星到跨洲越洋的洲际弹道导弹;从巡航导弹、飞机到坦克、军舰;从雷达、计算机到通信器材和其它光电器件,只要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都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杀人不见血的恶魔。微波波束武器不仅能像核电磁脉冲那样攻击武器装备中的电子设备,而且还能像中子弹那样杀伤目标内部的战斗人员。专家们现已探明,微波能量对人的杀伤作用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较强微波能量的照射引起的。正常人遭到微波束的直接闪击,会产生头痛、烦躁、神经错礼、记忆力减退等现象。由于微波波束较宽,即使在微波射束的四周,也难逃厄运。“热效应”是指在强微波照射下,造成人体皮肤灼热、眼白内障、皮肤及内部组织严重烧伤和致死等现象。美国陆军医学研究实验室所做的强微波照射试验表明:当微波能量密度达到0.5W/cm2时,会造成人体皮肤轻度烧伤;达到20W/cm 2,只需照射2秒钟,即可造成人体三度皮肤烧伤;达到80W/cm 2时,仅仅1秒钟工夫就能使人丧命。前苏联的研究人员曾把山羊当做活“耙”,进行了强微波的照射试验,结果1km以外的山羊瞬间“饮”弹身亡;2km以外的山羊倾刻丧失活动功能瘫痪倒地。值得指出的是,强微波波束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其能量能穿过大于本身波长的所有隙缝,以及玻璃或纤维等不良导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和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以逃脱它的“魔网”。隐身武器的“克星”。80年代新崛起的隐身武器,能攻善防,适用于陆、海、空战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世界上许多军事强国竞相研制和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如美国的F—117和B—2隐身战斗机、英国的23型隐身护卫舰、德国的SAR—2000型隐身导弹艇等。这些隐身武器能使对方的探测器变成“聋子”、“睁眼瞎”,从而可对选定的目标实施“晴天霹雳”开的打击。隐身武器为何能隐“身”?原来,它除通过气动外形上的独特设计外,主要是广泛采用了各种隐“身”材料。从B—2隐身飞机来看,首先是采取了能吸收雷达微波的材料做机架;其次是在机体表面涂上一层能吸收雷达微波的涂料。隐身飞机就是凭借这一奇妙的结构,加上这层神秘的“外衣”,才能大量吸收雷达的探测信号,使之有来无回。由于雷达发射的微波能量微乎其微,因此,隐身飞机可安然无羌。但是,遇到强微波波束武器的高能波束,它就遭了殃,轻者瞬间被加热,进而导致机毁人亡;重者即刻熔化,变成一缕青烟。而现有的飞机主要由金属材料构成,它们对微波能量吸收较少,故微波波束武器摧毁隐身飞机,要比摧毁现有飞机所需能量小得多,因而更易实现。由此可见,微波波束武器一旦问世,必将成为隐形武器的“克星”。21世纪的武器1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五角大楼对今后30年的新军事技术作了一项综合性研究,目前已到收尾阶段。被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研究领域分别为电子、传感器、计算机和软件。有几个领域被认为最有前途,其中遗传工程、新型材料以及推动器的电力驱动都榜上有名。美国国家研究会曾在1988年设法进行了一项由五角大楼分派和耗资二三百万美元的研究活动,计划发表18篇内容详尽的报告。1992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题为《21世纪之星》的摘要文章透露说,21世纪军队的战略技术将集中研究改进士兵的武器、机动性和防卫系统,并改进情报,收集士兵所能利用的技术,以期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能力。相比之下,该文甚少谈到发展新式杀人方法。美国军队说他们对上述研究结论“相当满意”。并已将它们列入长期研究计划中。控制系统。机器人士兵自动作战的想法依然只是科学幻想。该文说:“即使技术不断进步,每个军队系统仍需由人类操纵。”不管系统的操作如何精密复杂,人类的控制仍然是基本的,各种数据需要由人来解释。军队有个想法,就是把士兵作为一个控制整套设备的系统,该研究就是基于这个想法。一个目标就是:如果照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冷战的结束使军队数量减少,此研究就是帮助军队保持原有力量不被削弱。将来的士兵不仅只有武器和防弹衣,还将配备传感器、通讯设备和小型计算机。专业化的机器“帮手”能举起和移动设备,而更多的一般用途机器人将帮助步兵在战场上背东西。远距离控制的机器和武器系统能代替人类进行侦察,并能用于在前线瞄准。后方的士兵可以通过光纤电缆或微波通路穿过空气操纵陆地或空中的作战器。新技术可以直接提高士兵的身体性能。工程师想象出一个机器外甲,由穿的人的行动控制,但要比人类的身躯强壮得多。从长远来说,该研究提出将人类神经系统与士兵控制的仿生或机械装置结合起来。报告展望这种人机系统可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生物工艺学能在其他方面塑造更好的士兵。自然疾病可能将“继续成为战场灾难中的最大祸根。”但是通过在实验室提取已知疾病的基因以及生物化学战中所用的生化剂,人们可望在2020年生产出白细胞来提高士兵们对这些东西的抵抗力。由于越来越少的士兵控制越来越多的系统,每个士兵都成为越来越玉贵的财富,因此在战斗中与士兵联系并保护士兵越来越显得重要。该研究设想给士兵提供一种“无敌盔甲”。这种盔甲不仅能保护士兵的头部不被子弹和手榴弹击中,其脸甲能阻挡激光束,而且还通过可见光线、红外线或微波与传感器及战场通讯网相连,还有红外观测仪使士兵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其他传感能监测士兵在战场上的方位,并把信息反馈成一个可见的,甚至可能是全息的图像。盔甲内的传感器能跟随眼睛的动作,即士兵只需用眼睛将自己的传感器和武器瞄准目标,比过去用手瞄准要准确得多。高技术护甲。未来的士兵还会有高技术全身护甲,它与中世纪的骑士所穿的盔甲很相似,但要更舒适、更灵活,附带加热和变凉电路使身体能在艰难环境下工作。生物工艺学能够生产出新型材料,用于防御装备,尤其是用于防卫生物化学武器。一个目标就是控制护甲的渗透性,以便热量和水能通过,而生物化学毒剂却进不去。这种材料可包含化学催化剂或酶,起到“毛孔卫士”的作用。由生物工艺学制成的混合材料,也就是人们所知道的生物合成物,已经通过了对逐渐衰减的冲击波和声波的承受能力的检验。生物工艺学也能用来生产保护性合成物,如原生质(能辨别和攻击空中的生物化学毒剂)和皮肤药膏(能直接敷到皮肤上)。研究还提出了生物工艺学的发展产品——“拦截分子”,它由血液运载,能在毒剂闯过士兵的其他防线之后,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抵抗毒剂。文章对反生物化学侵袭的防御要比对同种技术的攻击性应用说得多。但是,它还是列出了7个有潜力的“高性能”生物工艺学应用中的“非物资(软杀人)产品”。文章说,这种产品不用辨别毒剂就能使推动器失去推动能力,井“改变土壤或植物的特性,或使战斗物资装备失效”。研究目标还包括封锁地区,破坏食品储藏,或是阻止敌人,直接杀死士兵。这种产品要到2010年才能生产出来。新型传感器。加强“反传感器”激光的研究,使将导弹引向目标的传感器失效。文章说明“对于非人系统的要求也是一样的”。但它避免对用激光“弄瞎”敌军的主意作明确讨论,将有一本新书讨论并检验低能激光作为摧毁敌人设备和弄瞎士兵的武器的使用和效能。军队必须发展新型地雷以及对抗敌军地雷的办法。用小型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结合更大威力的爆炸,就能制造出能摧毁机械装置的小型地雷。文章还提到了制造“猛跳”地雷的可能性,这种地雷能从地上跳起来袭击低空飞行的飞机,尤其是直升机。另一个可能就是烈性地雷能转移到最能发挥效能的地区,或躲避扫雷装置。一场战争结束很久,地雷仍能使很多人受伤或丧身,新技术能帮助人们减少地雷的危险性和破坏力,例如地雷的能源能在几星期后失效,而不是常年活跃直到被引爆或被过路人踩上。无线电接收器能控制地雷在远距离雷区的活跃性。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的进步也使人们更容易造出能判断敌我力量差别的地雷;另外,对地雷的更好控制也能减少埋地雷时可能造成的伤害。新型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也使人们更容易通过飞机或地面远距离受控装置侦察最常规地雷。高能微波光束能检测和引爆埋好的地雷。处理型机器人或远距离受控装置能清扫雷区;它们还能模仿敌方装置的振动和磁信号清扫大面积雷区。除此之外,文章还考虑运用新型医学技术治疗那些未受到足够保护而受伤的士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专家系统能够帮助非专业人员在战场上实施急救护理,同时新药和新设备能提高战斗中受伤士兵的生存希望。DNA(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能分离病原组织,并加速疫苗的生产与病原相对抗。新生物原料能提供弥补基,甚至人造皮肤和人造血。古今战争中的化学和生物武器在人类历史上,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由来已久。西方有的报刊列举了自公元前4世纪至多年间的战争中使用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情况。1.公元前4世纪: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用沥青和硫磺的混和物挫败了用烟熏法进攻的敌人。2.公元1710年:俄国军队在围攻瑞典雷瓦尔城时,向该城扔抛因温疫而死的尸体。3.1763年:一名英军指挥官伪装友好以安抚美国印第安人的两个酋长,他在俄亥俄州皮特堡把天花患者用过的两条毛毯和一条围巾作为礼物送给他们。结果在印第安人中间引起了天花的流行。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4月德国军队最先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城附近打开了5000只氯气罐。协约国为了报复。也于1916年6月使用了氯气。1917年,德军又使用了可穿透制服引起皮肤灼伤疼痛的芥子气。整个战争期间,双方大约使用了12.5吨毒气,中毒人数达130万,死亡9.1万人,终身残废者不计其数。5.年间:意大利使用了芥子气对付阿比西尼亚(现埃塞俄比亚)军队。6.年间:日本军队使用化学武器攻击中国军队和平民。日本还进行了生物战争。7.年间:美军在朝鲜北方和中国使用了化学武器,并进行生物战争。8.1957年:英国在阿曼使用生物武器而受到新闻舆论的指责。9.年:越南指控美国使用毒气和生物武器。10.年:埃及被指控在前苏联支持下在也门内战中使用了化学武器。11.70年代中期到后期:越军在老挝和柬埔寨使用化学武器。12.1980年:埃塞俄比亚政府被怀疑在对厄立特尼亚反政府军的作战中使用了化学武器。13.年:前苏联军队在阿富汗使用化学武器、试验剂和生物毒药。14.年:以色列向联合国提出伊拉克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15.1988年3月:伊拉克向伊朗人占领区哈拉比亚省库尔迪什镇使用毒气弹,使5000名无辜平民被杀害。16.1988年8月:因为伊拉克对平民使用化学剂,致使数以千计的库尔德人逃往土耳其。化学武器纵横谈化学毒剂的种类。按照毒害作用,化学武器使用的毒剂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刺激性毒剂等。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本公司研制成功神经性毒剂,用作杀虫剂,后来供给纳粹分子毒害犹太人。神经性毒剂可以使肌肉痉挛,身体抽搐,肺脏枯萎得象一个干瘪的苹果。身体上沾染一点点毒剂,就有致命的危险,在2小时15分钟内便会死亡。美苏目前生产的“二元”化学装置,里面装着两种无害的物质,爆炸以后,两种物质混和,便形成神经性毒气,可致人于死地。糜烂性毒剂。是糜烂皮肤和伤害各部器官的毒剂,能使人的皮肤溃烂,并导致内脏严重损害,如芥子气等。芥子气是一种威力强大的糜烂性毒剂,在温暖的气候下更加可怕。它不易消散,对戴着防毒面具的军队亦有杀伤力。芥子气由碳、氢、硫、氯混合而成,为油状液体,因其气味象芥末而得名。触及芥子气,皮肤会起大水泡,肺部和喉咙会发炎疼痛,能对视力和血液造成永久性伤害。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全身组织缺氧的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等,能使人全身同时发生中毒现象,皮肤红肿,疼痛如割,并不断抽搐,严重者会迅速死亡。氢氰酸被人吸入体内后,会阻止血液的基本分子再形成。它能在15分钟内致人死亡,但在空气中消散得很快。失能性毒剂。是造成思维和运动功能障碍,使人员暂时失去战斗力的毒剂。它能在一定时间内,使一个正常人的神经失常或陷入昏睡状态。窒息性毒剂。是伤害呼吸器官的毒剂。它能给人的肺部带来很大伤害,造成肺水肿,使人窒息。刺激性毒剂。是严重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能刺激呼吸系统和视觉系统,使人不停地打喷嚏和流泪,失去正常反应能力。美国的不光彩纪录。美国因使用化学武器方面留下了不光彩的纪录。在60年代的越战中,美军在越南撒下的一种特殊剂,使一大段交通线变成了一片泥浆地。在美国使用的毁坏丛林的化学药物中,后果最严重的要算橙色剂了。它使植物因疯狂般迅速生长而自我毁灭。杂草长成了灌木,累累的“硕果”压弯了树枝,在臭气熏天的丛林中腐烂。在喷洒最频繁的时期,西贡儿童医院的医生发现,患脊柱裂和裂腮的婴儿增加了两倍。到喷洒活动停止时,估计已在越南喷洒了240磅的二恶英。而在饮用水中加入几盎司的二恶英就足以使纽约的全部居民中毒。然而,喷洒的药物并不仅仅是对越南人发生了作用。越战后,不断有前越战美军死于橙色剂造成的疾病。那些即使看来似乎没有受伤的幸存者,也声称深受其害:由于他们曾暴露于落叶剂中,他们的孩子中有4万多个有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第三世界的化学武器。在60和70年代,人们担心欧洲北约组织和华沙条约国之间发生冲突时可能会使用化学武器。当时的普遍看法是,只有在那些和前苏联接壤的西欧国家才有必要建立化学武器的研制基地并部署广大的化学部队。但到了80年代,特别是两伊战争之后,事实证明真正会发生化学武器战争的倒是那些科学并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中东、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以色列这些冲突中的国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化学攻击能力,而利比亚在这方面的发展更令人瞩目。在亚洲,有的国家不仅拥有庞大的化学武器库,而且还推销这类武器和技术,将生产化学毒剂的能力扩散到其他国家。在非洲,据说索马里和苏丹已经同利比亚接触要求获得化学武器。化学武器的防御。化学武器的杀伤力是可怕的。然而真正要发挥作用却取决于不少因素,譬如风向、湿度、施放形式、攻击方式等。其中,关键在是否能搞突然袭击。受攻击的部队有无精神和物质准备决定其自身的命运。如果有所准备,其损失小于2%;倘若毫无准备,损失甚至超过95%。对付化学武器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是搞化学预警。倘若一台探测系统能为部队赢得哪怕是很短暂的一点时间,那么它的价值就是无法估量的。毒剂报警器一般可分为点测毒剂报警器和遥测毒剂报警器两大类。前者监测所在点的大气中的毒剂,后者监测报警器所在点至一定距离或一定地域内的毒气。点测毒剂报警器有离子化报警器、光化学报警器、电化学报警器和酶法毒剂报警器;遥测毒剂报警器有遥感及有线遥测毒剂报警器。关于禁止化学武器。1925年,在日内瓦订立了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议定书。议定书主要内容包括:(一)禁止在战争中使用任何毒气作为武器;(二)禁止使用细菌这类的生物武器。但是,这项议定书并没有对使用化学武器起到约束作用,这是因为:(一)它只禁止使用化学武器,而对实验、生产、买卖、储存等方面未加限制;(二)它仅禁止把化学武器作为杀害敌人的手段,而没有禁止把化学武器作为对敌人进行报复的手段;(三)从法理上讲,它只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而没有禁止在尚未发展到战争程度的武装冲突中使用。日至11日,149个国家的外交部长或高级官员在巴黎举行禁止化学武器会议,重申了1925年日内瓦禁止使用化学武器议定书,并扩大到禁止制造和储存化学武器,会议通过一项《最后宣言》,与会国保证不使用化学武器,并且谴责使用这类武器,要求早日缔结一项全面禁止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
试读已结束,购买后可继续阅读
2.00元|购买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中小学生武器新视野百科知识》| 2.00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掌阅客户端购买: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将军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