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尊君在不通假字,期行,相委的拼音

您的位置: →
第一篇:相委而去04 恩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 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 ② 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7.(3 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18.(2 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 惭而致歉。19.(3 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20.(2 分)略 05 厦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 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 yú]句末语气词。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①尊君在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A.期日/中 C.下车/引之 B.对/子骂父 D.故人至/暮不来 ②诺,期返而食。②相委而去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 分)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 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 . , 。的看法。(4 分) 参考答案17.① fǒu ② shí (2 分,各 1 分) 18.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才 ④害怕,担心(4 分,各 1 分) 19.C (2 分) 20.(4 分,各 2 分) 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21.(4 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 起来谈。基本看法 1 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 2 分,整体语言表达 1 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 2 分。若出现:脱离文 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 2 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2008 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还”。亻及 期乃入。其为人若此。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常jí)始至行部〕郭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C.及事讫(完毕) A.相委而去 C.遂止于野亭 杂然而前陈者 骈死于槽枥之间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2 分)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 分) 传一乡秀才观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B.计日告之 D.其为人若此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 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 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 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 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 分)
参考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 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呈匦牛颍汗巢晃バ庞诙 人要言行一致。2008 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司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8 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9.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 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8.(2 分)B 9.(4 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 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 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 分) 10.(4 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 分) 谈感受(2 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2010 年山东济宁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 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
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
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 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 处?(4 分)? 参考答案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评分:共 4 分,答对一个词语得 2 分。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 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 4 分。每个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 4 分。每问 2 分,意思对即可。(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加粗的词。无信无礼引②馆:这里指家。期行归休③《诗》: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2.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1.信用 礼貌 拉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2)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头都不回地走进自家大门。3.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 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 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与友期行( (3)相委而去( 君尊君家君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 分) ) ) (2)去后乃至( (4)下车引文( )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 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 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 分) 答案(10 分) 1.(2 分)(1)约定 (2)才 (3)丢下、舍弃 (4)拉 2.(3 分)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3.(1 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4.(2 分)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5.(2 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 案不求统一)
第一篇:相委而去自古英雄出少年
无 志 空 活 百 年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学画
有 志 孔融让梨 不 曹植作《七步诗》 在 年 甘罗十二做宰相高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
陈太丘与友期
初读课文,读中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补充解释重点字词。
通“否”。问句结尾,表示询问
则是无信 友人惭 太丘舍去
惭愧 丢下、舍弃
速记课文注释3分钟
比一比,看一看, 谁的反应快!
1、陈为什么叫陈太丘? 因为他做过太丘县令。字仲弓。
2、陈的长子叫什么名、叫什么字?
陈纪,字元方。3、文中的“友”是谁的朋友?
陈太丘的朋友。
4、“期”、“期行”“期日中”是什 么意思?
期:约定。期行:相约同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5、谁和谁“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期行”。
6、“期日中”“期行”谁没有做到? “期日中”朋友没有做到。“期行”陈太丘没有做到。
7、“舍去”、“去”“乃至”、“乃 ”分别是什么意思?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乃至:才到。乃:才。
8、谁“舍去”谁?谁“乃至”?
陈太丘“舍去”朋友。友人“乃至”。
9、陈太丘为什么“舍去”朋友?
因为友人“过中不至”。
10、面对陈太丘的“舍去”,友人的第一 反应怎么样?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相委而去”和“委”是什么意思?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12、面对友人之怒,七岁的元方是怎么回答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 有什么不同?
(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您 我的父亲
(有礼貌地 (谦词,对别人称 称呼对方) 自己的父亲)
13、听了七岁孩子元方的回答, 友人的反应怎样? “友人惭,下车引之。”
14、从“惭”和“引”可以看出友 人怎样的态度?
有羞耻心,知错就改。
15、面对友人“惭”、“引”的态度, 陈元方的反应又怎样? “元方入门不顾。”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16、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我认为不失礼,因为我认为太失礼了,因为: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17、你怎样看待友人“过中不至” 的行为?
我认为可以理解,因为我认为不可以原谅,因为:
友人的言行有错也有对无信(过中不至) 2、__________ 无礼(对子骂父) 错:1、_________ 知错能改 对:1、_________
元方的言行有对也有错据理反驳 对:1、_________ 2、__________ 耐心说明 错:1、_________ 失礼(入门不顾)
合作探究:
1. 本文主要写了哪个人?你认为本文题 目《陈太丘与友期》恰当吗?你有更 好的题目吗?
2. 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 至,太丘舍去,( 太丘)去后(友)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 元方)答曰:“( 家君)待君久(君 ) 不至,( 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 非人哉!( 尊君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君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 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找出文中两个同表示尊称与谦称的词找出文中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找出文中两个字形不同而意思相近的字找出文中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请根据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评价 陈太丘、友人、陈元方?
知 错 就 改
有 胆 有 识 维 护 尊 严 聪 明 机 智 落 落 大 方
无 信 无 礼
缺乏耐心,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 失信。因为他做事不周,给友人 和我儿子产生了冲突。
积累拓展:
1.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3.太丘舍去→ →去危就安 4.则是无信→ →言而有信 5.下车引之→ →引吭高歌 6.入门不顾→ →回眸一顾
再读课文,边读边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诚信是金,言而有信 礼义之邦,彬彬有礼
第一篇: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一) 一、 基础过关。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朝代)人 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友期约________ . (2)去后乃至________ .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 . . (5)下车引之________ . (6)期日中:________ . (7)尊君在不:________ .
3.用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1)元方入门不顾 . (2)友人便怒 .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4、翻译下列句子。(1)待君久不至,已去。(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5.课文默写。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 ___。
(二)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加点的词语。无信. 无礼. 引.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三)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与友期行 .( (3) . ( 相委而去 ) ) (2) 去后乃至 .( (4) 下车引之 .( ) )
2.“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尊君家君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 顾”?(4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四)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⒈ 太丘舍去 ⒉ 尊君在不 ⒊ 下车引之 舍不引期:
⒋ 陈太丘与友期行 ⒌ 去后乃至 ⒍ 相委而去 二、翻译。乃委: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⒈ 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六、古今异义词。太丘舍去 . 房舍整齐划一 . 奋不顾身 . 元方入门不顾 . 三顾茅庐 . 七.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1)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陈太丘与友期》 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 特征。
(五) 一、解释加粗的词。⒈ .. . 俄而雪骤 ⒉ 白雪纷纷何所似 ... ⒊ 撤盐空中差可拟 . 二、古今词义。与儿女讲论文义 .. 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 三、翻译。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 俄而何所似拟骤:
五、回答下列问题⒈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⒉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 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 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来。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1)《咏雪》 :
(2)《陈太丘与友期》 :
《陈太丘与友期》中考试题汇编
04恩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 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 ② 错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 “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05厦门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 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 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 yú]句 末语气词。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 . 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②相委而去 .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 )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C.下车/引之 B.对/子骂父 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 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2008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太丘与友期》 )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 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 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 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 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 ,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常jí)始至行部〕郭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 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
(选自课文《陈
) (2分)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
C.及事讫(完毕) .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C.遂止于野亭 杂然而前陈者 骈死于槽枥之间 B.计日告之 D.其为人若此
传一乡秀才观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但从 选材角度看, 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 乙文 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从表达方式看, 甲文侧重 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 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2分)
2008年来宾市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
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 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 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去后乃至(才)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 什么?(4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山东济宁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 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 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 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 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 :这里指 《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期行归休: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
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课堂练练看
1. 《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⑷太丘舍去(舍去⑸尊君在不(不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 ) ) )
3. 《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 “尊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5.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 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 《陈太丘与友期》中, “友人惭,下车引之” ,而“元方入门不顾” ,
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9.释词(4分) 日中( 无礼( ) ) 舍去( 引之( ) )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 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 “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一)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 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 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 见。1.解释加点字。(1)窃入学舍(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1)王冕者,诸暨人。(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 远看友人疾,值② 胡③ 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 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 义以求生,岂荀 巨伯所行邪!”贼既⑤ 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 何男 子, 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 班军⑧ 而还,一郡 并⑨ 获全。[注]① 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 值:适逢,碰上。③ 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 败毁弃。⑤ 既:已经。⑥ 汝:你。⑦ 遂:于是,就。⑧ 班军:退兵,军 队出征回来。⑨ 并:都,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 你的看法。
相委而去相关文章
《》由(易啊教育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尊君在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