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我和谁都不争的妻子是谁

钱钟书夫人杨绛去世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 ?(图)-明星娱乐八卦新闻-齐鲁晚报网
钱钟书夫人杨绛去世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 ?(图)
核心提示:
钱钟书夫人杨绛去世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 ?(图)
 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了:杨绛明明是女人啊,用&先生&称呼确定不是搞错了吗?
&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钱钟书
这大概是钱老一生最有名的一句情话,所说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杨绛。
&先生&一次在很多人的常识中,是用来称呼成年男性的尊称,但是杨绛是女人,又怎么会被称为&先生&呢?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刘霞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惊:高官单恋的美貌才女――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所写的那些灵异事!--学佛网
&惊:高官单恋的美貌才女――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所写的那些灵异事!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20:28:00&&
作者:圣地红莲
近年来,很多人喜欢读些灵异的事情,昨天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发现原来还有一位百岁才女写了一些灵异的事情,而且这位才女竟然还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
杨绛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成为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研究生。1935――1938年留学英法,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既是才女,钱锺书对其最高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当然也是美女,曾与林徽因;陆小曼;王映霞(那个时代的“杭州第一美人”)等入选民国校花,想当年在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念书时,杨绛就以"洋囡囡"的绰号闻名全校。她是大家闺秀,又是个美人胚子,据说追求者络绎不绝,其中还包括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1928年入东吴大学),有一次人高马大的费孝通曾上前去搭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费孝通于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又与杨绛成为校友。其实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也算非常有缘分。一次费孝通还索性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杨绛回应:“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费老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费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彻底撇清为暗恋一场。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位传奇才女笔下的那些灵异事:
我认识一个二十多岁农村出生的女孩子。她曾读过我记的《遇仙记》,问我那是怎么回事。我说:“不知道,但都是实事。全宿舍的同学、老师都知道。我活到如今,从没有像那夜睡得像死人一样。”她说:“真的,有些事,说来很奇怪,我要不是亲眼看见,我决不相信。我见过鬼附在人身上。这鬼死了两三年了,死的时候四十岁。他的女儿和我同岁,也是同学。那年,挨着我家院墙北面住的女人刚做完绝育手术,身子很弱。这个男鬼就附在这女人身上,自己说:‘我是谁谁谁,我要见见我的家人,和他们说说话。’有人就去传话了。他家的老婆、孩子都赶来了。这鬼流着眼泪和家里人说话,声音全不像女人,很粗壮。我妈是村上的卫生员,当时还要为这女人打消炎针。我妈过来了,就掐那女人的上嘴唇――叫什么‘人中’吧?可是没用。我妈硬着胆子给她打了消炎针。这鬼说:‘我没让你掐着,我溜了。嫂子,我今儿晚上要来吓唬你!”我家晚上就听得哗啦啦的响,像大把沙子撒在墙上的响。响了两次。我爹就骂了:‘深更半夜,闹得人不得安宁,你王八蛋!’那鬼就不闹了。我那时十几岁,记得那鬼闹了好几天,不时地附在那女人身上。大约她身子健朗了,鬼才给赶走。”
&在“饿死人的年代”,北京居民只知道“三年自然灾害”。十年以后,我们下放干校,才知道不是天灾。村民还不大敢说。多年后才听到村里人说:“那时候饿死了不知多少人,村村都是死人多,活人少,阳气压不住阴气,快要饿死的人往往夜里附上了鬼,又哭又说。其实他们只剩一口气了,没力气说话了。可是附上了鬼,就又哭又说,都是新饿死的人,哭着诉苦。到天亮,附上鬼的人也多半死了。”
&鬼附人身的传说,我听得多了,总不大相信。但仔细想想,我们常说:“又做师娘(巫婆)又做鬼”,如果从来没有鬼附人身的事,就不会有冒充驱鬼的巫婆。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左传》也记载过闹鬼的事。春秋战国时,郑国二贵胄争权。一家姓良,一家姓驷。良家的伯有骄奢无道,驷家的子皙一样骄奢,而且比伯有更强横。子皙是老二,还有个弟弟名公孙段附和二哥。子皙和伯有各不相下。子皙就叫他手下的将官驷带把伯有杀了。当时郑国贤相子产安葬了伯有。子皙擅杀伯有是犯了死罪,但郑国的国君懦弱无能,子产没能够立即执行国法。子皙随后两年里又犯了两桩死罪。子产本要按国法把他处死,但开恩让他自杀了。伯有死后化为厉鬼,六七年间经常出现。据《左传》,“郑人相惊伯有”,只要听说“伯有至矣”,郑国人就吓得乱逃,又没处可逃。伯有死了六年后的二月间,有人梦见伯有身披盔甲,扬言:“三月三日,我要杀驷带。明年正月二十八日,我要杀公孙段。”那两人如期而死。郑国的人越加害怕了。子产忙为伯有平反,把他的儿子“立以为大夫,使有家庙”,伯有的鬼就不再出现了。郑子产出使晋国。晋国的官员问子产:“伯有犹能为厉乎?”(因为他死了好多年了。)子产曰:“能”。
&他说:老百姓横死,鬼魂还能闹,何况伯有是贵胄的子孙,比老百姓强横。他安抚了伯有,他的鬼就不闹了。
&我们称闹鬼的宅子为凶宅。钱锺书家曾租居无锡留芳声巷一个大宅子,据说是凶宅。他叔叔夜晚读书,看见一个鬼,就去打鬼,结果大病了一场。我家一九一九年从北京回无锡,为了找房子,也曾去看过那所凶宅。我记得爸爸对妈妈说:“凶宅未必有鬼,大概是房子阴暗,住了容易得病。”
&但是我到过一个并不阴暗的凶宅。我上大学时,我和我的好友周芬有个同班女友是常熟人,家住常熟。一九三一年春假,她邀我们游常熟,在她家住几天。我们同班有个男同学是常熟大地主,他家刚在城里盖了新房子。我和周芬等到了常熟,他特来邀请我们三人过两天到他新居吃饭,因为他妈妈从未见过大学女生,一定要见见,酒席都定好了,请务必赏光。我们无法推辞,只好同去赴宴。
&新居是簇新的房子。阳光明亮,陈设富丽。他妈妈盛装迎接。同席还有他爸爸和孪生的叔叔,相貌很相像;还有个瘦弱的嫂子带着个淘气的胖侄儿,还有个已经出嫁的妹妹。据说,那天他家正式搬入新居。那天想必是挑了“宜迁居”的黄道吉日,因为搬迁想必早已停回校后,不记得过了多久,我又遇见这个男同学。他和我们三人都不是同系。不常见面。他见了我第一事就告诉我他们家闹鬼,闹得很凶。嫂子死了,叔叔死了,父母病了,所以赶紧逃回乡下去了。
&据说,那所房子的地基是公共体育场,没知道原先是处决死囚的校场。我问:“鬼怎么闹?”他说:“一到天黑,楼梯上脚步声上上下下不断,满处咳吐吵骂声,不知多少鬼呢!”我说:“你不是在家住过几晚吗?你也听到了?”他说他只住了两夜。他像他妈妈,睡得浓,只觉得城里不安静,睡不稳。春假完了就回校了。闹鬼是他嫂子听到的,先还不敢说。他叔叔也听到了。嫂子病了两天,也没发烧,无缘无故地死了。才过两天,叔叔也死了,他爹也听到闹,父母都病了。他家用男女两个佣人,男的管烧饭,是老家带出来的,女的是城里雇的。女的住楼上,男住楼下,上下两间是楼上楼下,都在房子西尽头,楼梯在东头,他们都没事。家里突然连着死了两人,棺材是老家账房雇了船送回乡的。还没办丧事,他父母都病了。体育场原是校场的消息是他妹妹的婆家传来的。他妹妹打来电话,知道父母病了,特来看望。开上晚饭,父母都不想吃。他妹妹不放心,陪了一夜。他的侄儿不肯睡挪入爷爷奶奶屋的小床,一定要睡爷爷的大床。他睡爷爷脚头,梦里老说话。他妹妹和爹妈那晚都听见家里闹鬼了。他们屋里没敢关电灯。妹妹睡她妈妈脚头。
到天亮,他家立即雇了船,收拾了细软逃回乡下。他们搬入新居,不过七八天吧,和我们同席吃饭而住在新居的五个人,死了两个,病了两个,不知那个淘气的胖侄儿病了没有。这位同学是谨小慎微的好学生,连党课《三民主义》都不敢逃学的,他不会撒谎胡说。
我自己家是很开明的,连灶神都不供。我家苏州的新屋落成,灶上照例有“灶君菩萨”的神龛。年终糖瓜祭灶,把灶神送上天了。过几天是“接灶”日。我爸爸说:“不接了。”爸爸认为灶神相当于“打小报告”的小人,吃了人家的糖瓜,就说人家好话。这种神,送走了正好,还接他回来干吗?家里男女佣人听说灶神不接了,都骇然。可是“老爷”的话不敢不听。我家没有灶神,几十年都很平安。可是我曾经听到开明的爸爸和我妈妈讲过一次鬼。我听大姐姐说,我的爷爷曾做过一任浙江不知什么偏僻小县的县官。那时候我大姐年幼,还不大记事。只有使她特别激动的大事才记得。那时我爸爸还在日本留学,爸爸的祖父母已经去世,大伯母一家、我妈妈和大姐姐都留在无锡,只有爷爷带上奶奶一起离家上任。大姐姐记得他们坐了官船,扯着龙旗,敲锣打鼓很热闹。我听到爸爸妈妈讲,我爷爷奶奶有一天黄昏后同在一起,两人同时看见了我的太公,两人同时失声说:“爹爹喂”,但转眼就不见了。随后两人都大病,爷爷赶忙辞了官,携眷乘船回乡。下船后,我爷爷未及到家就咽了气。
这件事,想必是我奶奶讲的。两人同时得重病,我爷爷未及到家就咽了气,是过去的事实。见鬼是得病还乡的原因。我妈妈大概信了,我爸爸没有表示。
以上所说,都属“怪、力、乱、神”之类,我也并不爱谈。我原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这是客气的称呼。实际上我是老朽了。老物陈人,思想落后是难免的。我还是晚清末代的遗老呢!
可是为“老先生”改造思想的“年轻人”如今也老了。他们的思想正确吗?他们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们不是几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科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而他们的见解却这么一致、这么坚定,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境界。他们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很值得仔细思考。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
转自:九华山圆通寺 新浪博客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杨绛先生离世 那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_凤凰资讯
杨绛先生离世 那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民晚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 鲁明)那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记者今日获悉,5月25日凌晨一点,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离世,享年105岁。
原标题:杨绛先生离世 那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图说:杨绛先生像(摄于2013年) 图IC新民晚报北京今日电(驻京记者 鲁明)那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记者今日获悉,5月25日凌晨一点,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离世,享年105岁。5月20日,有微信公号“新观察传媒”发布消息称:“从清华校友群得知,杨绛先生病危。她的为学为人足以为后学晚生之楷模。让我们一起祈祷,祈祷先生能够挺过这一关,转危为安!”然今天上午传出消息,杨绛先生于凌晨离世。据称杨先生有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图说:1981年杨绛与钱钟书和钱瑗摄于三里河寓所 图IC杨绛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为我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曾被钱锺书评价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图说:1980年杨绛在三里河家中,业余创作间隙读书 图IC晚年,杨绛先生一直低调地生活,唯独一位保姆相伴。《杨绛文集》的另一位责任编辑王瑞曾说:“有一次,看她(杨绛先生)穿的鞋还挺别致,她说是钱瑗的,当时我都快哭了。”生活朴素,却对慈善事业出手大方,这是一种境界。2001年9月,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设立,遵照钱锺书在世时的心愿,杨绛把两人2001年上半年所获稿酬的72万现金全部捐给了这项奖学金,并拒绝校方提出的成立以自己或者钱锺书命名的专项奖学金。同时声明,从2001年开始,此后出版的所有钱、杨两人的作品稿酬、版税都投入该基金使用,由清华大学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共同管理。据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介绍,截至2012年底,“好读书”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上千万元,这不是小数目,尤其对爬格子的钱钟书、杨绛夫妇来说,当属巨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01347
播放数:257787
播放数:16086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的位置: >
钱钟书夫人杨绛语录,杨绛一百岁感言
发表日期: 06:57 来源: 编辑: 点击:次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分享杨绛经典语录和杨绛一百岁感言: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西班牙流浪小说《小癞子》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经典语录:
1、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2、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3、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4、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5、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6、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7、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8、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9、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10、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1、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12、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13、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14、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15、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16、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17、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杨绛一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推荐阅读:
本文由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名人名言精彩图文推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9024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
名人名言阅读排行
名人名言推荐阅读
80后励志网全站最新更新
网站已备案|备案号:滇ICP备号-2杨绛走了,关于她婚姻的5个秘密却留了下来
 来源:父母在线 父母在线主编
来源:父母在线作者:父母在线主编责任编辑:李平沙
  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于5月25日凌晨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先生今年105岁了,她的为学为人被称为晚生楷模。然而,她与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温柔相待的婚姻生活,也给我们现如今浮躁的现代人婚姻以莫大的启示和感触。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
  杨绛我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从旧俗,行旧礼,一点没有“下嫁”的感觉。叩拜不过跪一下,礼节而已,和鞠躬没多大分别。如果男女双方计较这类细节,那么,趁早打听清楚彼此的家庭状况,不合适不要结婚。
  杨绛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性情柔和,知书达理。而钱钟书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杨绛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所以,杨绛也说,他们两个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但这并不重要。
  结婚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但他是个笨手笨脚的书痴,家事一点都不会做。杨绛怕他照顾不好自己,毫不犹豫地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本为娇小姐的杨绛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杂事。
  她看到钱钟书吃不惯房东提供的西餐,就四处找房子,自己学着开火做中餐给他吃。甚至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不是把墨水打翻染了房东的桌布,就是把台灯砸坏了,甚至把门轴弄坏门都关不上了。当他像个小孩一样站在杨绛面前“承认错误”时,杨绛没有像一般妻子那样责骂丈夫,而是每次都会说“不要紧,我来修”。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钱钟书的母亲连连夸赞儿媳,说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有痴福。
  两人结婚60年,历经各种波涛汹涌,相扶到老。老年的钱钟书病了后,杨绛说:“只有女人才能照顾好男人,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他走时,她附在他耳朵旁边说:“你放心,有我呐!”他才合眼。
  爱情会让两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人走到一起,但是几十年心甘情愿的付出才让他们走到了天长地久。
  “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
  杨绛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婚姻生活过久了就是平淡二字,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生活当然也在这寻常的围城规律之中。但是,因为二人学识和兴趣爱好相当,工作和学习之余,二人经常像朋友一样互相交流、竞赛。杨绛还经常用一只掏耳勺帮钱钟书复习功课。
  学习之余,杨绛和钱钟书经常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并争相交流阅读心得。有次,钱钟书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许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会发现。”杨绛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这是你的读法。我倒是更随性,好书多看几遍,不感兴趣的书则浏览一番即可。”
  这样像朋友一样读读写写、嘻嘻闹闹的婚姻生活,无论是谁身在其中都会感觉妙趣了然,恬静安宁。
  好的婚姻,夫妻双方并不是要比谁爱得更深,而是要比谁在岁月无尽的消耗中,仍然愿意付出耐心,取悦对方。
  “双方互相理解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
  杨绛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其实,杨绛成名要比钱钟书早。在她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钱钟书曾经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杨绛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认为他比自己有价值。所以,在钱钟书写《围城》的期间,杨绛让钱钟书减少教课时间,致力写作;为了不给他经济压力,毅然辞掉女佣,自己当起了“灶下婢”。从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到每天离不开劈柴等粗重活计的家庭主妇,着实让她吃了不少苦。而杨绛自己却笑称“学了不少本领,很自豪”!
  很多妻子都试图去改造自己的丈夫,让他变得更听话,更好用。但是,杨绛不一样。她曾经说:“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
  这种当妻子的品质,真是难能可贵!
  而钱钟书也十分欣赏杨绛的才干,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都给过她很大的鼓励,这也是他们的爱情能够牢固的基础。
  好的婚姻里的双方,一定是互相欣赏、互相鼓励的,而绝不是互相鄙视的。
  “要做志同道合的夫妻”
杨绛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钱钟书称赞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与杨绛学识相当,兴趣相同,意念一致,用现代的话说,二人都是学霸级的人物。
  钱钟书用尽一生都在做学问,杨绛虽然一半的身份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家庭妇女,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对读书的追求,也从没忘记过自己的学问和成长。她凭借小说、话剧、散文和翻译作品,成为了中国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在47岁开始学西班牙语翻译《堂吉诃德》,而她的翻译至今仍被很多人认为是终极版本。
  有人曾赞叹:“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夫妻之间,日子过久了难免忘记本心和初心,只有志同道合,才能把两个人长久地拉拢在一起,不偏轨道。
  家很小,要“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杨绛的家庭同我们大多数人的家庭一样,是简单的三口之家。这家里的事,说繁杂,也是家事一堆;说简单,也只不过三双筷子、三只碗。但是,这一家三口却分工得当,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
  钱钟书在家里就是逗女儿阿瑗玩,杨绛则包揽了所有的家务。钱钟书痴玩的天性使然,经常趁杨绛和女儿睡觉的时候,用毛笔蘸墨在她们脸上、身上画图案。每天临睡前,钱钟书都在阿瑗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
  这就是杨绛在92岁高龄写下的《我们仨》中最朴素、单纯的家庭生活回忆。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保持了自己的天性,没有苛责、压抑和无休止的争吵,充分印证了杨绛说过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亲人离开快二十年了,杨绛独自留下打扫战场。如今,杨绛以105岁高龄悄然告别人世。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们仨”终于团聚了。
  夫妻是地缘,子女是天缘。地缘和天缘合成一场人生真缘。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最简单又难得的缘。
  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的角色十分重要。罗静博士曾经讲过很多夫妻关系的话题,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在夫妻关系中,丈夫到底要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最后啰嗦一句: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支持哦!
  作者:父母在线主编
  [责任编辑:李平沙]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绛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