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偷偷写文的破僧戒完整版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破戒僧亦须恭敬——千万莫说出家人过! [汇集贴]
我的图书馆
说僧过恶,犯大重罪!破戒僧亦须恭敬——千万莫说出家人过! [汇集贴]
比如说,你说一个人不好,她就可能知道这个人有点什么弱点的地方。妥了,她就开始做这个人的工作了。大展其能,就是来引诱这些男人,最后达到她那种卑鄙的目的,最后把你从僧团里,整个地教你坏下去。你说多厉害啊?那女人可了不得!所以她见缝就钻!千万不能那样。要远离女人!特别不要在女人面前讲,无论她信佛不信佛,都不能讲。如果你不在女人面前讲,她对僧人有一个真正这种清净相,她将来会得到解脱。就算有了过失,你不讲,她也会得到了一定的正见。因为啥呢?她不知道你有过失,她对你还恭敬,恭敬以后,实际上还是成就她。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允许在这个男子面前说僧人的过失。一切男子啊,他也是七宝身,而且很容易得到这个出家的机会,出家很容易成就的。在他面前讲,会坏掉他的信心。另外,这男子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所以说,对他们来讲,我们应该恭敬。另一方面,我们对一切男子还有教化的责任,令他们能够生起信心,将来好出家。不能破了僧相,破了僧相它会造很多的业。不出家就是造业,是不是?一人造业就会带来一大批人。
所以说,不能在男子面前 “率尔呵举破戒苾蒭”。而且男人还有很多的嗔恨心,还有行为啊。嗔恨心一旦大了,他对苾蒭采取行为就坏了,或是骂,或是砍,都是由于嘴的口业所造成的。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这个净人哪,就是包括给你办事情的人。这个我给你说,最加小心。我们那有很多净人。有时,特别是男净人。比如说互相办事,咱们需要人家护持。因为他为三宝,在近前护持。护持僧人去办些事。咱有很多事情做不了。比如说买车票啊,或者买吃的等,咱们有事出外,由净人帮助买,保护僧人的戒律。而且,佛法需要,特别是僧团需要很多的净人来护持。他们本来是一心一意来护持佛法的。但是由于我们,互相呵举那破戒的比丘,说僧众的过失。会使他失掉信心,最后不护持你了。而且,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他也认为不对了。
有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出外,买车票啦,买东西啦,必须由净人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等到你一旦说僧众的过失,他听久了以后,对僧人产生烦恼,认为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不如法的。而大肆宣传:“你看看,那天谁还教我买这个呢,他说买饼好。他不愿意吃馒头,吃饼好,你看贪不贪?”完了,你可了不得。他知道事情很多,而且本来一件正常的事情,他会认为不正常。
因为啥呢?我给举个例子。买饼买馒头,都是他自己说出的,最后问师父:“你看决定买哪个?”师父说哪个都行。他说:“买饼行不行?”师父说行。反过来他就颠倒话了,说师父要饼,不要馒头。本来是很正常的话,他又知道得很多。因为你在他面前失掉信心的话,他会说出很多的非真实的“事实”。大家还认为他说的话比较可信,即使说假话,大家也就相信他三分,因为他是经常在师父跟前,常做净人哪!知道很多事情,如果他失掉信心了,他都会给你说出去的。失掉信心,他是坏了他的心,另外对僧团的破坏性就更大了,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事实。
八者众多苾蒭、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特别不能在比丘尼面前,和众多比丘面前,说僧人的过失。
比如说一个人犯过失了。正好某(沙弥)过来了,一看他走慢了。这个时候有那么多的人,还有比丘尼,你不能:“某(沙弥)快点儿!
快点儿!你怎么这么慢呢?”不能说啊!你说他你捡不着!而且大家笑话的不是他,而笑话的是你,没有身分,没有教化好。另外,他们特别会笑话什么呢?笑话僧团的不清净,而且笑话有这么多的破戒的苾蒭。他们也会失掉信心。
而且比丘尼,她不会实行八敬法,对大僧她不恭敬了,而产生了那种邪知邪见。现在这个女人世界,你不知道,这女人可厉害了,那出家后她也厉害。而且中国养成这个习惯了。所以说,她们很难服众。这佛制定比丘尼必须行八敬法才能成为比丘尼,才能得戒。不行八敬法,比丘尼马上就破戒。如果你在她面前,呵举破戒的比丘,她对比丘失掉信心,不恭敬。不从表面,就从心里如果不恭敬,都会失掉八敬法的,她的比丘尼戒实际上已经不成立了。你想一想,你破了自己的法,也破了她的法,这都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大家不能在众多苾蒭和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比丘。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你不能在过去有怨恨,和我们有仇的人面前,你去呵举破戒比丘。比如说你们俩不对付,你们俩过去就有这个宿怨,非常地嗔恨他。因为你嗔恨他,就转移目标了,没法说他怎么办呢?正好有比丘过来了,或是有谁提到比丘的事情。你就大举比丘的过失。用比丘来作比喻,说比丘的过失,来攻击这个宿怨嫌前(的人)。你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拿它来影射这个人。这样达到报复的目的。这样会使怨恨更加深。而且那个人,会更加嗔恨。不光嗔恨你,同样嗔恨比丘。因为你拿比丘来攻击他,他为了恨你,也得恨比丘。是不是?所以说,这样的话会造成仇上加仇。不光是在你身上有点仇恨,最后还转移到僧人面前了,使他也堕落了。所以特别加小心,不能这样做。因为如果说僧众的过失,会仇上加仇的。就算你不是影射他,你在跟前说,都会仇上加仇的。
若不说僧众的过失,因为一切僧人是清净,如果不说僧人的过失,能把你仇恨化解了。比如说,我和某人本有不合的地方。但是,我称赞僧众的好,他也称赞僧众的好。我们俩这么说来说去,自然我们俩的心就合了。你知道吗?所以僧相能解除一切冤仇。如果你也说僧众不好,我也说僧众不好。哎,俩人说来说去,反而原先的仇没解,再仇上加仇。你俩越来越坚固,还都谤了僧众,那个仇不会解开。就算你想解开,也没有这么解的。为了达到解除仇恨,去说僧众过失,那不会解开的,而只能加重。因为你用错了药,你把毒药当甘露了。想治病,毒药当甘露,你说能治病吗?它不能治病,只会被毒死。所以不能在“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就是说是心里不平的时候,你不要去讲破戒苾蒭的过失。因为你讲出那个话,绝不是一种让他改正的话,而且,苾蒭的破戒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你的嗔恨心,只能把这个破戒的事情越来越扩大。同时,让你的嗔恨心越来越大,越说越造业,越说心里的嗔恨心越起来。只能越来越坏你的心,所以说不能讲。
特别内怀忿恨,如果这个人确实有那么回事儿。但是你那个心眼不正,说出一遍坏你一遍心。如果你要不说,虽然你心里有嗔恨心,我们有时候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但是你只要咬牙忍得住。比如说,这人有过失,我就忍得住(不说)。他是个比丘,你要不讲,你那个嗔恨心马上很快就下去。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在保护着僧人的形象,这个功德就能化解你心中的嗔火。这么样就能化解嗔火。如果你要是再怀嗔恨心,忿恨去讲,只能是火上加火。所以说,千万不能发脾气,说别人过失。
我们也是这样。平时谁有过失了,你如果发觉自己的心里不平,别讲,过一段再说。想给谁提意见,这时不能讲,你越讲事越乱。如果你要心里平静地去找他谈,他什么事没有;如果你要心不平静,你找他谈,本来就算你有理的事儿,越谈他越发火。
那“理”有什么用呢?关键是你那个“心”。理是一方面,你要是有理了,你更得心平气和去处理。心要不平,有理变成无理。本来是挺好的事,你非常有道理,但是你说他,他就不服。他怎么不服呢?你心先不服,心先有嗔恨心。你不是想帮助他,而是想使劲说他一顿。你自己心里不平,想把你那点儿气先出去再说。“你怎么对我这样呢?嗯?”你先出你的气。还没等达到你要的效果,气还没出去呢,他那边就翻脸了。不是他翻脸,是你的嗔恨心把他带动起来了。他本来就够着火的了,像火似的,应该拿水去浇,你又拿油去浇,你说那个火它能下去吗?火上浇油,最后适得其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嗔恨心去说谁的过失。
想帮助人,我们就得心平气和的。不管过去讲什么事情,你要退三步。什么叫“退三步”?一忍、再忍、再忍。忍完了以后,你再去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做。有时候忍一步呢,还行,忍两步呢,就做不到。不行,这心里非常难受,甚至不干了:“这、这、这哪能这样呢?这太委屈了,我做人也不能这样,我什么时候受过这气啊?”受不了了。
当你一旦有举动,要行动时,你再忍一下,说:“不行,我还得忍。”这时候忍了,马上就要爆发,谁到跟前,你甚至都要动手了,甚至就要破口大骂的那种程度。如果你再忍过去,那是什么?一片清凉。那个嗔恨心马上就化为甘露了,就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候功夫不到,我们只能忍一步、两步,等第三步就忍不过去了,就吃大亏了。所以大家,特别是在破戒的比丘面前,就是遇到(认为)不好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注意这些方式。这不光是对破戒比丘,我们应该这么做。就是世间法,就平时一般事情,我们也应该这么做。何况是比丘呢,是不是?更得这么做。我们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我们这么做好了,马上就有无量的功德。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初十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有那种犯戒的事实,都不允许你说,讲得很明白。你说的是不是事实?确实是那么回事儿,那也不允许讲。何况不实呢,那更不允许了。
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你如果去这么做,你就获大罪了。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诫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编者注:缁素,缁指出家人,素指在家人)
就是说,不但在家的信众说比丘罪过,要获大重罪,必受恶报。就是你身为出家众,也不允许乱说。出家众更不能向未受戒人说。若是同样受戒的出家众,为了法,在特殊情况下,互相讨论法,这是另外的开许。否则的话一概不得说。
我们通过这就知道了,不但是比丘不能讲,就我们沙弥和沙弥之间的事情也不能讲。张口就有漏。你起心动念就有漏,等张口呢,已经是漏得不得了,快漏完了。因果成熟从嘴里出来了,一下子漏到底。所以,千万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这里讲得很明确,所以说这部经(书),非常好。
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他明白不应该这样。为什么这样呢?这不像有个居士讲的,这只允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意思是这只许有犯的,不许有说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只是以世间那种说法去说,而且还觉得很在理。其实最不在理的东西就在这上面,往往我们把不是理的东西当成一种理来讲。
你说一遍,表面是说他的恶事,实际上你的起心动念,不是那么个意思啊!你的起心动念并不是想帮助他,而是在泄私恨哪!你想一想,心里的起心动念,说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提高自己的觉悟啊,还是让别人警惕呀?都不是!而是挂着名义,说我是帮助他,或者我是在警惕别人。实际上,往往真正的含义在哪呢?泄私恨,是嗔恨心的表示。你不信,你扒拉扒拉(意即:让自己静下来,认真的思惟,反观自己的内心),一层画皮你把它去掉了。说过失,是想帮助别人(一层皮,外面的一种思想)、或是想警惕别人、是想……(一层一层的反观,剖析自己的种种的思想)。
你把这皮一层一层扒。最后你扒完了这些皮,你看最后剩的是一片真心哪,还是剩了一个嗔恨心在里面?扒开皮一看,最后的东西,就是一个嗔恨心在起作用。就这么厉害!
所以说,我们根本就不会扒皮,我们稀里糊涂在那,心里怎么想怎么说。其实心里怎么想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都带着很多的色彩在里边。而且种子实际上就那么一个。什么是种子?无明!无明就是种子。
什么是无明?无明以后,再粗的种子就是贪嗔痴。“一念无明变三细”吗,变三细,变了。等到这贪嗔痴又变成了身口意,又变成多少,无数个变化,变成各种的烦恼。它需要各种的外衣披着来作掩护,借用各种的名义来起烦恼。这个是非常吓人的。你修道要不会这样分析问题,你就上了大当。包括再还有一些法门哪,什么(所谓的)方便法,你分析来分析去,最后什么都不是方便,就是妄语。撒句谎啊,说我方便方便。你方便——把你的方便全给扒拉光了,最后剩的就露出本形,就是犯妄语。有什么,就是犯妄语。妄语是什么?就是贪心作怪。
所以说,《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不应说比丘罪恶)。若向白衣(就是在家人),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什么叫前人哪?就你面前的人,你前面的那个人叫前人。说比丘罪恶,另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一个真诚的信,和尊敬的心,被破坏了。
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破塔坏像”,你破塔呀,拆塔呀,破坏塔庙,塔包括塔和庙。坏像,就是毁坏佛像,各种佛像。“此极重罪”,这是下地狱的罪,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就是你宁可犯这个罪,都不能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的罪过。你说(说比丘罪恶的)这个罪多大?比扒塔庙、毁佛像还重。
如果你说比丘的罪过,就等于非常直接地破坏佛法。因为僧还住世,你直接就破法身了。那个(破坏塔庙,毁坏佛像)还间接一段,还有间接过程。你(说比丘的罪过)直接就破了法身。
所以求受比丘戒时要有十个比丘作为受戒师,有十个清净比丘,你就得法身,得戒体。如果轻视僧,马上就不得戒体。没有僧不得戒体。你想一想,这是直接的事情,它不像间接的事情。所以说,如果你要没有信和敬的心,宁破塔坏像,也决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
若说过罪,则破法身,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佛像的重罪。
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罪业就这么大。我们还以为,这是人之常情,那谁不说啊,唠几句家常嗑(无意中说比丘过恶),唠唠心里话啊。你不知道,我们平时唠家常嗑,说心里话呀,实际上我们已经犯了多少无量的罪!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我们平时的作为,在没出家之前,互相说什么东西(过恶),你以为那叫正常啊?那不是做人的标准,实际上是我们造业的一种习性。我们不能把这在家造业的习性,作为今后修行的一个标准。那个习性得彻底放下。而且说那些(过恶),我们不出家,实际上我们普通人都不够格。喋喋不休的,没事就说。
像你(指某沙弥)似的,(没出家前)修无线电器的,没事,一边修电视一边唠上闲嗑了,那嘴就那么说了。像你干别的活时,没事就跟人讲。那开车的也是,今天坐车发现很多毛病,(外边的)司机一边开方向盘,为了引起兴趣,找一些话头就讲了。等到家庭妇女也是,这家出点什么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老是讲。人无始劫就养成这么一种习性,喜欢说。还有人呢,喜欢听。有的专门串门子,专门去讲这些事情,都是一种是非的事情。每天你修那点东西,全在这漏出去了。自己还不知道,说我一天修挺好挺好的,挺努力了。是努力了,刚努力了没有十二小时,那晚上趿拉个鞋,上那边,敲敲门进去了。坐一会,喝一杯水,(口一说),就像上厕所似的,全漏出去了。人就是这毛病,你憋不住两天,保证得把话得说出。所以口业是人的一大弊病。
而且,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性,那外国人还能好一些。外国人他们喜欢忙于事业,回去就研究自己那点儿东西,喜欢唠闲嗑的少。中国不一样,坐那里,就是不断讲,这样的习性。讲故事啊,天南海北的就唠。特别是冬天没啥事,总是唠,一唠唠到半夜的时候。
所以说,习惯,什么叫习惯?就是漏,就是造业的习惯。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平时啊,唠闲话就是造业。而且在造业之中最重的业,就是说比丘过恶。这个是最可怕的。而且我们的习性,首先就表现在口业上。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
就是说,其中有人谤菩萨,就为谤佛、谤法。若男人、女人,若去破坏焚烧恒河沙诸佛塔庙,这个破坏塔庙的罪非常重。虽然重,但是你要以嗔恚心去辱骂信大乘菩萨众生,这个罪更重,要超过前面的罪,无量阿僧祇劫。
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如果骂,毁谤大乘菩萨,比丘就是比丘戒菩萨,那属于大乘菩萨。“以从菩萨生诸佛故”,没有菩萨就不会有佛的缘故,你把这条路给毁了,还了得。“以从诸佛有塔庙故”,先有菩萨才生诸佛,有了佛以后才有塔庙。先有菩萨,你把菩萨要毁了,就连佛也没有了。你毁了塔庙呢,佛还在。由这个原因,毁訾菩萨的罪,重于破坏焚烧诸佛塔庙。
《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光明。”
就是说,你要是毁灭,一个是诽谤,或是坏掉菩萨的心,修行佛法的菩萨心,得无量罪。就像什么呢,就像毁灭了宝珠,这宝珠非常的珍贵,你认为没有价值,将它砸碎了,等于失去无量的财产,所有的财产就等于扔掉了。
如果有人坏乱菩萨的心,就好像有人坏日宫殿,就把太阳给坏了。你如果将太阳挡起来,你给坏了,天下还有光明吗?天下所有人都失去光明。如果你 “坏乱菩萨心者,当知是人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光明”,你如果要坏了菩萨心,等于把世界全弄黑暗了,所有的众生都失去光明。
有人说,我才坏一个人啊,我没坏那么多人?那不对啊!一个人,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切都是你,你也是一切。就是这么个道理。你毁灭了一个人,就等于毁灭了所有天下的众生。如果你救一个小众生,你就等于救天下所有众生一样。所以说一切唯心造,整个世界都没离开那个心。你毁了你这个菩萨的心,就等于毁掉你的整个的身心世界,就把世界就毁了。这个世界是无边无沿的。
(中略) 当知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得无边无量的深罪。所以说,千万小心哪!说我呀——你看咱这僧团呐,这有二三十人。二十多人中,我只说一个人,我没说那其他人,那二十三个人都挺好,就是那第二十四人有点毛病,我说他不要紧,那些人我都赞成。我就说他一个人过失,这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坏到底。你要知道,说一人哪——一人同样是太阳。一人也是太阳,二十四人还是这个太阳。因为太阳呢,它就是太阳。太阳它永远地可以化出无数亿,所有的天下的僧人既是一个,又是无量,无量又是一个。你毁了一个,就等于毁了整个一样,就是这么大。所以你的过失就是这样。你供养一个僧人,就等于供养天下的僧人;你供养天下僧人,又等于供养一个僧人。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不能因为量大小,而有取舍。我说的轻重,对哪个都是一样的。有人不明白这道理,认为我就说他一个人,那些人我没说。说哪个也不行,因为都是一体的东西。
就像我这一个手掌。你说我砍这个大手指,大手指疼;我砍这二手指,二手指疼;三手指疼;四手指疼;那小的手指,你砍它,它不疼啊?谁疼?还不都是你手掌疼?它不是手指疼,是你那个心疼!砍哪个手指它不是你心疼?你说是不是?看着是五个,实际上,还是一个。所以哪个都不能毁坏。这点,大家要注意啊!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他怀恶意,要出佛身血,并不是无缘无故地。若复有人破戒,不信佛法了,“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和出佛身血,“其罪正等”,就是说这个罪业,和出佛身血,没有什么两样的。直接破坏出佛身血,和毁掉菩萨,是一样的,和谤僧是一样的,它俩是一样罪过,这个罪正等。
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
这又说了,如果恶心出佛身血,可以具足五逆重罪,五逆重罪就得下地狱了。“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你出佛身血,说老实话,那只是毁犯这个(出佛身血)问题。如果你要是毁坏了菩萨心者,断了他成佛的因素。你要出佛身血呀,佛还是佛,佛是不会受损害的。但是要把这菩萨心给坏了,他不能生佛了,等于没有佛了,把佛灭掉了,所以说你的罪过远远地大于前者。
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
你行五逆罪,你尚不能毁犯一佛之法。一佛(的教法)只能伤了一毫毛。伤佛(的教法)一小部分,一毫毛的罪。如果你毁犯菩萨心者,就断灭了一切佛法。没有菩萨(就不能产)生佛,所以说一切法都不生。
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
就是比如杀牛,杀牛以后,你想再想吃乳酪,就根本就没有了。就刚才举的例子,你把菩萨坏了,哪儿来的佛呀?你把牛杀了,想再要牛乳酪,它就没有了。只有牛才能生乳酪呢。把菩萨毁坏了,你再上哪找佛去?就没有佛了。
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訾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于五逆。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宣说僧众是非者,其罪业无量无边。
就是说末法时期的法,得靠谁来传佛法呢?得靠僧。佛法弘传三千多年了,佛法的延续,是因为有僧,才有了佛法。没有僧就没有佛法。你把僧先毁掉了,还想得佛法?你是断灭佛法。所以说无僧,就没有佛法。说僧的罪过是无量无边的。
《谤佛经》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编者注:彼比丘并没有毁破净戒,是一位说法法师,名曰辩积,教化众生,有大因缘。彼长者子,以恶心而加以诬陷毁谤)
这《谤佛经》中,佛告诉不畏行菩萨,彼长者子说那个比丘,已经犯了戒,毁破净戒,如何如何的,说了很多难听话。所以这个长者子,因恶报业报,九十千年,千年就已够多了,九十千年堕大地狱里。从地狱出来,再生到人中,五百世受黄门。黄门身大家都知道,指的那个是(像)太监了。生夷人,就是边地人。生邪见人家,尽是生那种什么样家庭呢?专门是大仙啊,胡说八道那一类的家庭。就是别人都说很好的,他非说不对;哪打仗,他都要插一言,哪有事都得有他。国家本来挺好,他也说坏;别人家庭过得挺好,他也说是不好,专门搬弄是非,专门说不是的人,总是产生邪见。生那种邪见人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出生后,眼睛是瞎的,没有舌头,不能说话,就是哑巴。就这么厉害。
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
如果见法师,“实”,确实是破戒者了,不得生嗔。就你亲眼见到那个法师做得不对,你也不能去讲去,不得起嗔恚心。这个“实破”,你亲眼看着都不许说,何况是你耳朵听说的。听张三李四说的,根本没看见,那就更不应该了。
善男子!若有挑拨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命所有罪聚。
所有的人,本来是拿法师都当成榜样,当作今后的学习,信心十足。你这一说,最后等于坏了所有人的善根。
即使法师本来他是破戒的,但你看大家不知道时,跟他学,还能学点东西,学的东西反而不失去。如果一旦知道了,就等于大家眼睛马上就是一片瞎,完了,这法师也不见了,马上这法师就没有了。而再看法师,就是罪恶。大家把手放下,不要合掌了。
若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人,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所以对法师,好坏都不能讲。特别是好的方面,只能称赞。特别你不管看到(犯戒)事实,无论真和假,你都不能讲。就真的也不能讲,你不受教育可以,但他还可以教育别人。所以你一旦毁犯了法师,就等于谤佛。因为他代表佛说法,他那个位置特别的重要。我们不管这人如何,必须尊重法。就这个人你平时非常熟悉,一旦他要是上座讲法了,你都得像佛一样对待和恭敬,那才行呢,因为他已经身分不同了。
继续讲,《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经》云:佛言:地藏!(中略) 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另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这个《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就是说如地藏经讲,佛告诉地藏,有彼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对于出家人,若是法器(清静的比丘),若非法器(戒行不清静,或者已经破戒的比丘),(愚痴旃陀罗人)由于他的愚痴,你用种种的缘由,就是各种的原因,去看他的过失。以恶言骂比丘,或责备比丘,或是鞭打其身。或是制止他的自身所有受用,就是包括衣食住行等资身用具,都剥夺抢占他。把这所有都给没收了。
“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在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上,应该得到的基本权利,基本待遇,不应该限制的,也给他各种的限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偷偷地查看其中的事情,比丘出家修道,为断俗缘,有很多不能做的世间事情,不与人争。他却从中寻找机会,寻求过失,然后制定出种种的限制。
“或觇其承事”,看看他过去,都受什么样的教育了!是谁教育的?而且,主要是去找人家过失,看人毛病。“而为条制”,而制了很多的条件和制止,就要制裁他。
“如是乃至欲害其命”,甚至想害其生命。“彼诸人等”,就这种人,“于三世一切佛世尊说僧及过失”,于佛法中能生无量的过失,这个人就要当堕落阿鼻地狱,大地狱中。而善根越来越没有,越来越少。“断灭善根”,没有善根,堕地狱善根毁灭了。“焚烧相续,受大果报”,受大果报啊,“一切智者常远离”,真正有智慧的人要远离这种现象,不能求人过失。
有的人专门是好听小道消息,你看正经传的东西他不听,老瞅门缝。你正常跟他谈话时候,他想你不是说真心话。他不相信人说真心话,他相信什么的呢?背后的话。比如人家俩人在那柴房里唠嗑,或在斋堂里唠嗑。他在背后一听,噢,你这才是真心话呢,他以为这是真心话。当别人当他面说话,他说:“你又开始骗我。”这都是属于什么呢?求人过失的人,这将来都要堕大地狱的,所以智者常远离。
这是众生好犯的一种毛病。平时俩人在一起,跟他正经谈话的时候,拿出真心去谈了,他不相信你,这是最大的一个弊病。以为自己有智慧,你看我多好,别人想糊弄我肯定糊弄不了。你和我说话,我就知道你在撒谎,就这个心就可能堕地狱里去,你说多重吧!我们人和人之间贵在相诚上,只要有个人跟我们说话,我们都要相信人的真实性、诚实性。我们没等说话呢,就先怀疑人家在骗我们:现在人不就是这样,哪有真话?俩人见面了,“你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他都不告诉人真话。就是告诉,另一人也不相信。你说上他哪儿去了,真去了吗?现在全是不相信别人,这都有极大的过失。
一个真正的人来讲,首先要相信别人,别人说那个话就是真的,就小孩当你面说那话都是真的,没有假话。要相信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做一个人,如果不相信别人,这时我们本身已经变为愚痴。怎么愚痴了?你就等于不相信自己一样。
所以说,过去也是这样,你看无论谁跟我讲话,从来我都相信。跟我起过誓的,甚至出家人,跟我说了:“我这一辈子跟着师父,你放心得了。”我从来没怀疑过,而说:“他说的是假话。”认为都是真话。这才是你真正的有智慧,这才是真智呢。因为你守住那个心,一切用真心对待一切人,你不糊弄别人,别人就不会糊弄你。之所以别人糊弄你,就说明你曾经糊弄过别人。
另外,不要听小道消息。我们最大的毛病,喜欢听小道消息,听背后说什么,那些东西要远离。比如有的人听到后就告诉师父:哎呀,他所说的,其实心里不是那么想的,师父,他在糊弄你呀!他当着你面是这么说,他背后想的又一面。不要去想他背后讲的什么,背后永远是一种背后的东西,并不真实,真实的东西就是眼前的东西。而且我们也不要追求背后的东西。你觉得他背后所说的,和正面所说的有区别,好像是心里话,实际上真就不是心里话。背后的往往是牢骚,而都是不真实的。等当面的话是一本正经的,因为他拿出最真诚的态度,来跟你讲的。真诚的话你不相信,相信背后的话,说明我们做人不光明。
另外,别人背后说话,不需要自己听的时候不要听。比如说这隔个帘,那面有俩人说话。你在这面听着了,觉得不太顺耳,不能听,赶紧走。或人谈重要话,不听,赶紧走。因为啥?人家没来跟你讲,你不能盗人家语言,那犯盗啊!虽然他在那说,没避着你,但是你应该回避这个环境,不要去。不要总好搜索别人的隐私,总是往那些屎尿(隐私)里抠,他越抠越觉得这个东西好,这里面肯定有宝贝。像上厕所,左扒拉右扒拉,你扒拉到底下,还是屎尿。它有什么用啊,你说能扒拉什么玩意儿出来?弄了一身埋埋汰汰的。没等从厕所扒出东西,就把你自己污染得浑身都是屎尿了。所以最害人的事,就是找人隐私。人家本来扔了个垃圾,你全都当作宝贝收藏起来了。你目的干吗,不就想置人于死地吗?想害人家吗?想掌握人家吗?你目的不就是抬高自己吗?所以说最坑人的东西就是这点,有智慧者要远离。就是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看不清楚,我们做人就不会做。
另外,通过这事情,再讲一下。就是我们走路,看什么东西要光明正大。比如这是窗户、门,我们走路的时候,要瞅这个门,谁在屋里。我们不能拿眼睛去斜视。用眼角啊,我拿眼睛扫一眼。能不能扫?你在那过去,顺便一扫就能瞅着屋里怎么回事,我们都不能扫。我们要想看这屋,必须得堂堂正正地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看。而且同时要通知里面,我要过来看一看,这才行呢。你心得放正了,不能偷偷摸摸的。突然地闯进来了,我看看你们干什么呢?这种事都不要做。不要发现人家有不对的地方,而作为自己心里的快乐,这就是落井下石的那种人。
要堂堂正正,不能用眼角去扫人家。要转过身瞅人的时候,都要一本正经地把脸转过来,堂堂正正地跟人谈话,没有那鬼鬼祟祟的那种状态。瞅门缝、瞅窗户,一般都不要瞅。要想看里面,我就堂堂正正地敲门。就能瞅到,我都不瞅你的,我在外面都能看到,从外面扫一眼,就知道屋里要干什么,那我也不看。能看到我也不看,克服那种毛病,不去看。怎么办呢?就是堂堂正正地,把眼睛一耷拉一垂,然后堂堂正正敲门。你看一眼觉得占便宜,实际上你也被污染了。一个是你的心有偷心,这个污染大;另外他里面(或者)有各种不净的行为,人有各种的行为,人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看到对你有什么好呢?只能污染你的心。另外,你永远不会有一个堂堂正正大丈夫气概,宽容一切。得有这种气概,我们做事情就是这样,有很多方便的东西,我们不能使用,要远离。
就是说不能求人过失,千万不要求过失。你不去求,什么也不求,主动地制止自己一切求人过失的行为。包括很多看似方便的行为都要远离。如瞅人说话呀,都是这样。就像俩人在说话,一想起来,你那天怎么怎么地了,就想说人家。一寻思,哎,行了,不说了,过去已经过去了,他已经忏悔了,或已经改过了。不能再把人家东西给拿出来。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你要揭人短哪,并非人短,实际上自己就短了一块。打人不打脸,本来人家那块疼,你总去揭人的伤疤。最后,你把人伤疤揭得哭笑不得,你心里偷着快乐,这都不是好事情。我们做人,都应该远离这些东西。
凡是求人过失的地方一定要远离,否则的话,我们很难做一个大丈夫。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从来都是光明磊落,从来不斜视,没有斜视的地方。世间人也有这好样的人,但大部分都是以发现什么秘密为兴奋。实际上是最大一个弊病,也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这样的人容易断灭善根,而且很容易堕落地狱里去。所以一切智者常所远离的。这个可以见《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  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  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  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  其罪获报多于彼。
(下面的不属同一部经,与上面偈不相连)
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起慢毁资粮。
就是所有的一切阎浮提处,所有的众生处,毁坏一切佛塔庙,还有谤佛,毁谤菩提,其罪广大,非常多;若人杀害阿罗汉,其罪是无量无边际的;要有诽谤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毁坏经书,其罪获报多于彼。主要是这些东西,都是来源于什么呢?就是口祸。你一旦造了口祸债难偿啊。
过去,因一语那毁了全市人、全家人太多了。而且有的人,特别是当官的。如果这个心要不正,一句话就把人送到死刑上去了。有的一句话能救万民。你看过去很多的慈悲官,一旦发现了这个有救灾呀,等等事情,如果他一发慈悲心:“哎,确实应该帮帮,这头太困难了。”一句话就能救了万民。而有的人不是这样,一句话就坑了很多人:“哎,这个地方老百姓,全是刁民!”完了!就把这一方就给害了。
还有的人呢,没有这么大权利。在邻居中,好说闲话:“这人哪,这女人哪,她不正经。”说那女人不正经,“老和那对门的,和谁眉来眼去。”你也不知道,你也没看着。或是就你见着了,你说完了,女的为了一时的过失,或是真有假有,都两说着。最后弄一个自杀,活不下去了,或是别人再杀她,或者她杀别人。这一家跟着背个黑锅。最后弄得整个的两家都毁掉,连亲戚朋友都得乱,造成大祸。所以说一句话就毁了多少人的事情,太多太多。
所以说,“一语能招万世殃”。晁错为什么他被腰斩于市呢?就因为袁盎说了一句话。虽然晁错有点过失也好,或是什么的。但是终归由于袁盎一句话,而被斩的。被斩了以后,他谁也不恨,就恨袁盎,跟着他十世,就要报仇。(编者注:此事缘见后附录三)
所以说,口业、口祸债难偿啊。而我们天天说,你想一想,我们得造多少口业?说三说四那是最危险的事情。所以说千万要谨慎,千万不要说。如果一人口业少,而不说别人的过失,这个人处处受到尊重,大家都放心。而且大家都愿意亲近他,他不危险。而好说口业的,虽然你有各种的本领,大家也要远离你。因为什么呢?谁有那点毛病一旦叫你抓住了,你给到处说,真受不了。何况有的人,即使没有他都想说呢,更得远离了,看见他,都把脸挡起来走。为什么挡起走呢?怕他发现你。他给你一使眼神,一做(关于你的)故事,最后说不定把你坑到哪去了,卖了你都不知道,所以说要非常小心。
所以说,“智者三尊恭敬礼,”要礼佛、法、僧,要恭敬佛法僧,这是作为智者常应该做的。要尊重自己的身口意。“痴人起慢毁资粮”,你如果产生各种的慢心,以后会毁掉你所有的资粮。你想修道没因缘;你想出家,不成;你想找正法的地方,不允许;你想成佛,那就更不行了;你想去坐,你想闭关哪,你想去行道啊,住小茅蓬,一概不允许。只好怎么办?流落在世间上造业,你走哪都不通。因为什么?你没有资粮,不给你开那个通行证。
从前,释迦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大哥罗比丘,长期住在墓地,烧尸、弃死人之处,修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为衣,又以人家祭飨亡灵的五团物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获得一点祭品充饥。否则,他就饥饿得身体羸瘦,四肢无力。一位叫大哥罗的比丘就是住在那个坟地上,在墓地里,修各种的苦行。有吃的他就吃,没有吃的他就忍受着;穿衣服,有死人的衣服,他就穿。他修诸行无常。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亲族们为他严饰丧礼,然后送到弃尸林火化,妻子及其女儿在旁边啼哭。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看见比丘之后,禀白她的母亲说:“妈妈!今此圣者大哥罗,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住。”当时有人把这话告诉比丘。诸比丘就把婆罗门女说的话禀白世尊。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那个婆罗门女作粗恶言,共相轻毁我出家弟子,造此口业自损害。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鸟。”
有一天,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和母亲就说了轻毁的话,其实是自己损害自己。文中的圣者,印度人称呼出家人为圣者。
五百生中,这个五百生和五百世,它有所不一样。这个五百生就是从出生到死,生一世叫一生,是五百生。如果说是五百世,有的算法不一样,这个世有三十年为一世,有说一生为三世,它这还少。这个生可实在了,五百生就是瞎鸟。佛陀就已经把它的因果给说明了。
此时远近人民都在互相传闻,说:世尊记彼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鸟。
大家就传开了,说佛说了:这个女的常为瞎鸟。你想佛陀说的话,那是每句话都是非常地重要。所以说,附近的人民,知道佛的话,都互相传说,互相教育。所以说,佛对婆罗门女,说了她的因果以后。其母听到此语说:“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 她母亲听说了此语,想她女儿五百生常为瞎鸟,吓坏了,说太苦了,太苦了!她知道佛是不妄语者,佛一旦说了的话,那是跑也跑不掉的。
于是,带其女来到佛陀前,恳求佛陀说:世尊哪!唯愿慈悲宽恕此小女无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请世尊容舍她吧!”
就是来找佛了,愿佛慈悲宽恕这小女无知,她并不是毒害心说的话,叫佛世尊,可别记她五百世为乌鸦,吓坏了。
佛陀告诉婆罗门妇说:“我怎么会恶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轻心粗语,造此口业而堕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恶意,才堕此旁生中,否则当堕地狱。”
佛说,我是佛陀,我怎么会诅咒哪个人,叫哪个人受苦呢?或是故意说她受苦呢?是不可能的。由于此女子是有轻慢心,说粗话,堕落畜生道去了。“旁生”就是畜生道。若恶意就当下地狱,你想一想?
女人听后即便离去。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就是说“婆罗门女心无恶意,只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乌”,这句话,即便五百世,堕在旁生中为生盲乌鸦。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比丘僧众,其人造此口业,不知会受什么恶报?”就好像是瞎鸟,他是讲了个五百生。
你想一想,有的人,就随便说比丘的事儿,就五百世中,将要受这果报。何况随便地去说僧人的过失,或僧团的过失,将来就这么大的果报。没办法!这并不是佛给你记载,佛只不过把这个事实给你讲出来。虽然她就不是恶意说的,但起心动念就是罪呀,我们只是不知道,实际上我们每句话,不是造业,就是积功德。如果你称赞一个人,赞成一个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隐恶扬善,这功德马上就有;如果你去造口业,包括他确实有那个事情,而且你就不是以恶心说,都造业,何况恶心说了。就是不恶心说,马上天地就变。就是别人不正确的思惟,你再去给思惟一遍,甚至都堕地狱去了,而且天地都变了。
只不过我们没有悟道,观察不到说口业后,天地所起的变化,永远不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以为这些没有事情。我们逞一时的心快,造无边的业。人活着不容易,我们这个嘴之所以没有修行好,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嘴造了无边的业。第一大漏洞就是嘴,上嘴皮、下嘴皮这一合,就漏出去了,就这么简单。身三口四,你身业还能差一些,还得有一定活动区域。这个口不行了,这上嘴皮下嘴皮这一扒拉,就不知道跑哪去了,一会儿地狱,一会儿天堂,就这么造业。
“《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 &&&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
   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
& &&&死还入地狱,出则为畜生,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这佛讲了,如果用各种的话,各种的口业去欺骗众生,迷惑众生,没有至诚心。“常无有至诚”,没有至诚,全是一些撒谎啊,或是骗人的这种心。他不会有至诚心的,因为他都是欺骗众生,特别给人讲法时,尽讲一些口业的事情,把众生引向了邪道。
“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你口说了以后,以为就完事了?而整个身体都跟着受报。有时候 “若生地狱中”,在地狱中有铁钩把舌头钩出来,给切断,切断了又长出舌。再钩出来切断,就没完没了地钩,没完没了地断。“烊铜灌其口”,再就用烊铜,把铜水熬得沸滚,往口里灌,往口里烫。“昼夜不解休”,并不是说灌一回就了了,灌完了一会再灌,灌了一会再灌,没完没了地烫,非常疼,疼得都死去活来。死了以后再活,活了再让你死。就这么样在地狱没完没了地受苦。
若这个罪满了以后,“若当生为人”,生为人以后,“口气常腥臭”,嘴里老吐臭气。你看老造口业的那个人,那个嘴臭啊。不用说他的嘴臭不臭,平时走到他跟前,就觉得这个人危险,那嘴就像吐白沫似的,那嘴嚼得啊,就像那个厕所似的,看着就恶心。那上下嘴什么玩意儿呢?就是粪缸,非常臭,你得远离他。而且非常毒。那里就像毒药似的,不注意说不定马上就被他害了。最毒的毒药从他嘴里能拿出来,所以说要远离这种人。“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谁见谁都不欢喜。
“无有和悦欢”,他来了你没有欢乐,只有悲伤苦恼忧闷。他到哪去了,就像大仙一样胡说八道:你们家有灾-难哪!你要不躲呀,这两年就有灾-难,大灾-难。他给一通胡说八道,弄得人家胆战心惊地过两年。到处的舍财(破解灾-难),求人看哪,别人再给怎么看,怎么说没有灾-难,也不相信。他的话说出就已经造业了。给人家吓得东跑西颠,躲这个灾,这边躲,那边藏的。所以说造此口业,让人没有欢乐,叫人生恐惧。
“常遇县官事”,就是说常打官司。造口业的人,只要是有点事,人家第一个怀疑他。说不说也得怀疑他。那派出所,公安局,常常地提防他,常常调查他。谁家一有事,街道办事处一开会就得想着他,说这个事谁传出来的?这从哪来的这个事啊?肯定是他们家,就那个长舌妇,或者那个人最爱传瞎话了,弄不好就是她(造谣)。别人第一个念头就怀疑他(她),所以说,没事就把他(她)招呼过来,得问一问。哪有事都得找他(她)来,都得怀疑他(她)。所以说常遇县官事。
“为人所讥论”,大家常议论他,他人走过去了,大家吐唾沫,说这人就得远离。要不吐口唾沫,觉得就好像这个口被他污染了似的,赶紧把这个臭气吐出去吧,可别带回家去,带回家觉得太窝囊了。所以在背后吐口气,把它吐出去,不让它进入这个脑子里去,就恨到这么程度。
“遭逢众厄难”,经常遇到灾-难。有点什么事,他们家就先摊上了。不是儿女傻呀,就是儿女疯。再不自己家有点什么事,公安局找上他们家去了,尽出不好的事情。他尽给别人带来苦难,所以他也要受苦难报。
“心意初不安”,他的心老是没有安宁的时候。想睡个安宁觉,没有这个时候。想坦坦荡荡地,把门打开睡个安稳觉,没有!什么时候都把门插得死死的,生怕别人害他。因为他老想害别人,就连个蜜蜂人都想害他,连蚊子都想喝他的血。
“死还入地狱”,死了以后那里去呢?下地狱。“出则为畜生”,出来以后就当畜生了,偿还人债,受人讥嫌,鞭打,属于这一类下贱的畜生。 “辗转五道中”,在六道里轮回,“不脱众苦难”,永远在受苦,没完没了。
又说: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中略)
“染欲事”,这个染欲事,包括很多有心或无心的,都不允许说。所以说,咱修道了,那关于女人的事别提,别提那个事。不能去说女人的事,说了女人的事都有污染,连提都不提了。就是实在没办法,需要说的时候,还得怎样呢?只能说她的不好,得提女人的丑态,用这些方法来克服我们的邪念。所以说话时,对染欲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包括能使你产生欲望的,什么欲望?淫欲心、色欲、钱欲、食欲。这些东西,这些欲望的事情都不要提。你提了以后都会造口业的,心念口言,身受其殃。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愚迷诸有情,贪财行虚诳,地狱业所牵,焚烧受诸苦。
亦如诸毒药,自饮还自害,造业亦复然,似影恒随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苦果随恶因,自作应自受。
这是佛给说偈了,“愚迷诸有情”,就是愚痴的诸众生了,有情众生。“贪财行虚诳”,为了财,而起贪心。特别有些人为了财产,造了无边的业。如叫人家烧纸啊,干各种的不如法的业。有的人就是胡说八道,用迷信代替了佛法。甚至把僧人,也牵涉进去了,把寺院也牵涉进去。
头些日子不遇上个人吗,有人问你来干什么来了。他说:“有人(编者注:指“大仙”,一种以迷信行为骗取钱财的巫医神汉,在东北地区称之为“大仙”。)告诉我了,你们家有什么什么灾-难,需要给佛几尺黄布啊,放在佛堂上,还要在寺庙里认个师父。”问认完师父做什么呢?后来他说实话了,把布送给佛,在寺庙里认个师父,最后把钱给大仙送去,就完事了,消灾免难了。所以说,你想一想,现在有些人就是贪财行虚诳,拿着众生的钱财,而利用佛法僧来为他发财,欺骗众生。所以说,他就造了地狱的业,将来就要焚烧受诸苦。虽然他想了各种的办法发财,骗取钱财,就等于人制毒药一样,“自饮还自害”,你自己喝,最后害谁?你得自作自受去。
“造业亦复然”,你造的业就是这样。“似影恒随逐”,你有这个身体,就有个影子,你走到哪也跑不掉,你变什么招也不好使,影子还要随着你。你说我托人(帮忙)哪,我去跑到哪个里边去,跑不掉的。造这个罪业,欺骗众生,骗取钱财,你跑不掉。你上天也不行,入地也不行,入海里也不行,哪也不行,必须得偿还果报。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木头是能生火不假,等火着起来,把木头也烧完了。人欺骗众生,骗取钱财亦如同木头生火一样,火(钱财)是得到了,却也要烧掉自己。
“苦果堕恶因,自作应自受”,就是自作自受。我们一定加小心,人别自己害自己。谁能害你?就是自己害自己,没有人能害你,世上没有任何人能害你。说汽车能撞你,谁都撞不了你;雷能打你,雷也不能劈你,谁也不能劈你。你得怎样做呢?你得正,你要正了,谁都害不了你;你要不正,所有的东西都能害你命,都能取你命。所以说并不是有人害你,是你自己在害自己。关键就在我们心正不正,这个最主要的。
而且心想正,有各种的习性都得改掉。我们不是故意想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而是由于我们多生的习性积累下来(所使)。现在人又缺乏教育,不懂如何做人做事。世间缺乏了,我们在世间长那么大,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说,能够堂堂正正过?我们瞅人的时候都没有正过,那眼睛都是斜着瞅人,偷偷摸摸瞅人。像小偷似的,看人兜里有没有钱,拿眼睛扫人一眼睛;女人过去了,看女人身后的影子;走到人家的窗户跟前了,看人门缝里有什么事没有。人的家里,比如屋里的家具,你都想瞅一眼,是好是坏。人的屋墙是一道隔壁,那就是警戒线,不能再向里看。
我们就是走到百货大楼,走到哪里,都要堂堂正正,连看都不看。虽然你有(这些),但我不看你,就堂堂正正。我要需要看的话,有人请我看,需要的时候,我就转过身来,一本正经地看。就是叫这个心永远正直。那眼睛收摄的,让人一看服气了。说这人一看,就值得信任,没有邪念。你不信?平时我们要是出去讲法去了,给你个地方,这好几人看着你。等你眼睛一出神,贼眉鼠眼的,从这头扫到那头,从那头扫到这头,眼睛根本就定不住,眼珠从这头骨碌那头,从那头骨碌这头。本来什么事没有,人也会说你这个人心眼太狡猾,这人不可信任。你讲出的话人家根本不相信。我们从来没有堂堂正正地跟人说话,眼目不动的时候,而且看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那么守规矩,规规矩矩。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些事情不注意,就自己害自己了。()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破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