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不适合读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读吗

北大学者: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孩子读吗?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秦春华老师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些经典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吗?
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
  暑假带女儿去旅行。一路上,女儿缠着我不停地讲故事。肚子里的存货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开始讲三国。翻来拣去,竟然发现三国里能够适合小姑娘听的故事实在不多。绞尽脑汁勉强搜刮了一个“蒋干中计”,女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等她睡着之后,妻子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给孩子讲蒋干中计这类故事了。一来情节太复杂;再说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孩子听多了不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计谋计谋,说白了不就是骗人吗?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内容。
  妻子说完就完,我的职业病却发作了。自从痴迷于教育以来,任何事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教育问题。倘若“蒋干中计”不适合孩子听,那么三国里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里想,书店里形形色色各种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满目,家长一摞一摞搬回家让孩子读,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吗?
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几个故事。小时候,每天中午忙不迭地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收听袁阔成播讲的评书《三国演义》。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老读三国是为贼”,深谙世故的老年人读了之后愈加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
  按理说,《西游记》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最后来看《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地位。其思想之深刻,文字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几乎无出其右者。上至王侯将相、学者大师,下至贩夫走卒、野夫村妇,无不为之痴迷。然而,从教育的角度看,这部书也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少年。
  首先,尽管一千个人对《红楼梦》有一千种解读,但“色”“空”“幻”“灭”的主题世所公认。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观念要么不理解,要么理解了就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教育应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鼓励他们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提醒他们现实有多么残酷。
  其次,按照曹雪芹的原意,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和家族一步步从繁华走向崩溃,最终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此悲情,悲到了极致,冷到了骨髓,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最后,书中关于性描写的段落也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我当然不是迂腐的卫道士,生理卫生课也早已在学校里开设。然而,科学地了解人体构造及性并无不妥,但恰恰是文学读物中那些欲说还休、似实又虚的性描写最易对少年男女产生诱惑,“淫书黄书”之所以害人不浅的关键就在于这一点。实际上,脱胎于《金瓶梅》的《石头记》在最初传抄之际的确是被列为“淫书”而遭禁的,而孔子早就因为“少之时,血气未定”而将“色”列为君子三戒之首。在孩子的性教育上,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明不等于放任,引导更要注意方法和途径。今天,青少年对性的无知、不负责任以及与之伴生的校园强奸案泛滥,是世界性的重大难题,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在内的世界顶尖大学都对此十分头疼。虽然社会各界和众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却至今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
  上面分析的是内容,单就文字而言,我认为也不一定适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即使勉强读下来也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地看完故事了事。至于小说结构布局之宏大精巧,人物性格之生动鲜明,语言运用之神妙隽永,这些美学上的价值更非低龄儿童所能理解和领悟。
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也很有限
  实际上,所谓“四大名著”的说法流传时间并不长。《水浒传》和《红楼梦》之所以影响巨大,一方面和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有着直接关系。胡适等新文化巨擘推崇这两部书,固然基于其本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官逼民反”和对封建大家族的批判主题客观上契合了当时革命和反封建的政治诉求。
  另一方面,虽然陈独秀、胡适等人扛起“文学革命”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然而,除了《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少数精品,几乎找不出其他堪称经典的白话文作品。因此,至少在1949年以前,并没有所谓“四大名著”之说。明清之际的“四大奇书”“四大才子书”和后来的“四大名著”并不完全吻合。这一说法的大规模流行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业大繁荣之后才出现的文化现象。
  当然,名著自有其思想、文学和艺术上的价值与地位,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以及作家个人命运的际遇,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也不可避免地杂糅了不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糟粕,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苛求作家在写作时会顾及到孩子的阅读和教育。他们并没有这个义务。
  但是,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却不能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批判性地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作品,无论这些作品是经典还是非经典。我们有这个责任。
  再扩大一点儿范围,除了“四大名著”,在我们的文学经典中,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似乎也非常有限。《诗经》、《楚辞》、《史记》太过艰深,唐诗宋词也不好懂,《聊斋志异》里全是鬼故事,孩子听了可能会做噩梦。至于《说唐》、《说岳全传》、《七侠五义》之类则更是等而下之了。没错,这些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只不过它们都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摆在孩子的书架上
  那么,到底哪些文学经典适合孩子阅读呢?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看到的结果大多数是四大名著再加上一些世界文学经典,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等等。不是说不应该让孩子去读国外文学经典,而是翻译作品总归和原作隔了一层。即使译者的水平再高,也很难让孩子从中体会汉语文学作品的魅力,更不用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了。
  当我给女儿读“弗吉尼亚的兔子”时,我完全不知道“弗吉尼亚”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倒宁愿给她讲讲“宁夏的兔子”,起码她知道那是爷爷奶奶住的地方。我们的白话文经典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在推荐给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中,纯粹由现当代作家所写的白话文学作品那么少呢?
  这个问题可能要由专门治文学史的学者来回答。我猜想,一个原因也许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中,绝大部分文学作品是以文言文和传统诗词歌赋的形式流传至今的。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真正的白话文学作品的历史尚不过百年。时间短则积累的作品就少,经典名著就更少,能够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自然就会少之又少。
  就好比西方的拉丁文,文言文距离今天的现实生活已经十分遥远。学生很难在它们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现在很少有机会需要人们去做一篇高水平的文言文或律诗。实际上,学生并不能通过学习文言文而掌握白话文的写作与表达。为什么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恐惧源于不熟悉,不熟悉源于缺乏运用。
  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说学生不应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恰恰相反,现在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几乎丧失殆尽,必须得到加强。这是我们的文脉。我的意思是说,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这是更为紧迫的任务。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很少从孩子的教育和阅读心理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倒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作品——当然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更为罕见——而是说,要从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出发,向他们提供那些容易引起阅读兴趣,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作品。
  这些作品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文字要尽可能地简单。简单的含义是字的笔画少,容易记,意义单一。最初级的读本可以只有几个字,以后拾级而上,逐步加深难度。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认字,在认字的过程中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二是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能够勾起孩子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三是价值观要积极正向。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得到引导和保护。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良善、正直、诚实、负责任、独立、勇敢以及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等等;尽可能少让孩子去接触虚伪、阴险、狡诈、欺骗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哪怕它们真实反映了社会的残酷现实。生活自会教会孩子如何看清社会,却很难再有机会让他们重拾美好。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
  这些工作并不容易,但必须要做,而且要由专业人士有意识地去做。我认为,为了有效提高孩子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重点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学里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应该更积极地行动起来,接续“新文化运动”先贤巨擘的薪火,引导社会更加关注孩子的白话文学的阅读生活和体验,推荐并形成一批新的白话文学经典,从而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据我所知,北大中文系曹文轩先生的作品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惜这样有情怀高水平的作家实在是太少了。更多的优秀学者应该加入曹先生的行列,不仅要向家长和孩子推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作,甚至有必要亲力亲为,创作一批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作品。就像100年前的胡适先生一样,为传播白话文学而作《尝试集》。
  第二,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以及文学创作者应该携手合作,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为社会推介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作家具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但往往缺乏儿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他们的作品富于想象力和艺术性,但未必符合科学。儿童心理学家可以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帮助进行“纠偏”,为孩子提供质量更高,教育效果更好的作品。
  第三,出版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和教育责任,更不能盲目迎合社会热点而错误地推波助澜。当前,打着“国学经典”旗号塞给家长和孩子的出版物汗牛充栋,其中的谬误和粗制滥造触目惊心。家长往往对此缺乏辨识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孩子读书是好事,但如果读书的方向错了,还不如不读。
  我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如果在孩子们的书架上,能够摆放更多优秀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甚至比国外经典名著还要多,那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尽到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至少没有辜负这个时代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9505&次阅读&&&&19&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4分钟
时长:7分钟
时长:10分钟
北大学者: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孩子读吗?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专注于培训、教育、教育及学习资料下载资讯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对“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不必过分解读
  “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这是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姜春华先生近日提出的一个观点。姜先生认为,《水浒传》里满是,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故事,少年人血气方刚,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演义》中了,心机,;《西游记》中蕴含着浓郁的佛教色彩;而《红楼梦》中的“色”“空”“幻”“灭”不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9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单看内容,四大名著确实很“糟粕”,《西游记》宣传,《水浒传》渲染江湖义气,《三国演义》尽是,《红楼梦》则迷恋风花雪月。这些大“毒草”何止是不适合孩子阅读,就是成年人看多了思想也会跑偏,可能成奸诈狡猾、目无法纪。
  可也邪了门,从古至今,从庙堂之上,到市井草野,从达官贵人,到平头百姓,四大名著的粉丝遍布天下,其人数之众,气势之盛,超过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粉丝团,现在那些“玉米”“钢丝”“饭盒”什么的根本没法与之相比。如果四大名著真是“黄赌毒”一类的非法刊物,它们能有这么大魅力吗?
  在我看来,凡事不能太钻牛角尖,四大名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别夸大它们对孩子的杀伤力。比起身临其境,的网络游戏,《水浒传》中的那点打打杀杀算什么?比起满是劈腿的娱乐圈花边新闻,《红楼梦》里的色色空空,卿卿我我又算什么?比起穿越剧的大胆构思,《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的经历太没想象力了。《三国演义》就更别提了,里面的那些,与现在的电信诈骗比根本不堪一提。
  孩子生长在这样的下,还怕读四大名著?与姜春华先生恰恰相反,窃以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孩子读读四大名著挺好。
  其一,孩子读四大名著可以明显提升写作能力。我这不是在广告,不信可以去做个问卷调查,那些从小就喜欢看“闲书”,尤其是像四大名著这类书的孩子,写作文肯定没问题,不说出口成章,起码四个字的成语脱口而来。
  从姜春华先生写的这篇关于孩子不适合读四大名著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他小时候肯定熟读过四大名著,并深受其影响。你看他一段文字里面,信手拈来全是“”“落草为寇”“占山为王”“血气方刚”“”“”之类的文字,这难道不是拜四大名著所赐吗?
  其二,不应该根据内容简单给四大名著扣上“凶杀”“”“”“”等标签,说什么“”。四大名著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流行至今,源于它们的历史和文学价值,精彩之处在于他们情节的精准把握,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拿《红楼梦》来说,姜先生看到的是“色”“空”“幻”“灭”,认为不适合孩子阅读,但正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家看到了淫,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家看到了排满,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少年地,头脑敏捷,他们读四大名著的体会和收获,岂是我们这些酱缸里浸泡已久的成年人所能想到的。
  四大名著非妖怪,非洪水猛兽,《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它们当中每一部堪称经典,在故事结构,风俗人情,人物刻画,文学造诣等很多方面都有过人之处。至于其中的“糟粕”,请相信孩子们,他们没那么经不起,没那么脆弱,还不至于读几部名著就毁了三观。
---其它好消息:------------------------------
普拉多优惠2.5万 3年免息免手续费
金燕汇车行普拉多全系车型全国地区最新价格情况一览表:
优惠报价/万
2017款 4.0L V6 TX
2017款 4.0L V6 TX—L
2017款 2.7& TX
2017款 2.7& 豪华版式
2017款 4.0L V6 VX NAVI
联系方式: 陈经理
联系电话/微信QQ联系人聂老师地址:深圳布吉欢迎来电来Q咨询一、专业名称:深圳市单位安全管理员(初级)二、培训时间:总授课80学时,跨时约30天。三、授课形式: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日的早上9:00至11:50分和14:00至17:00分。(具体时间以学校安排的
/Zyjs/363.html
联系电话/微信QQ联系人聂老师地址:深圳布吉欢迎来电来Q咨询一、培训时间:总授课164学时,跨时约45天。二、授课形式:开设有白班和晚班。白班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的早上8:30至11:50分和14:10至17:30分。晚班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的19:00至2
/Zyjs/360.html
咨询电话:1或137-张老师,QQ:张老师,微信:137-你是否在工作中遇到国外的客户就打退堂鼓?给领导发英文邮件总是错误百出?参加商务会议就一头雾水?商务英语培训你找对门了吗?乐其职场商务英语培训让你事半功倍【课程内容
/Topstudy8/335.html
咨询电话:1或137-张老师,QQ:张老师,微信:137-大朗瑞林教育商务英语瑞林教育英语解决商务英语沟通难题?您是否即将迈入商务职场,但是还不可以流畅、自如、恰当的掌控职场商务英语?您是否在工作其他任何发面,都可以做到
/JYSY/333.html
联系电话/微信QQ联系人聂老师地址:深圳布吉欢迎来电来Q咨询培训时间:总授课240学时,跨时约60天。授课形式:开设有白班和晚班,逢星期二休息,其余每天都上课。每月6号开晚班,晚班上课时间在19:00至21:10。白天安排实操随到随学。收费标准:总收费136
/Zyjs/331.html
咨询电话:1或137-张老师,QQ:张老师,微信:137-一、英语基础班教材:《新概念英语第一册》适应对象:0基础或英语初学者二、英语加强班教材:《新概念英语第二册》适应对象:已具备基本词汇量(1000词)左右的学习者三
/JYSY/330.html
咨询电话:1或137-张老师,QQ:张老师,微信:137-课程内容学习英语音标、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等语音知识、基础词汇及语法等基础英语知识,以及问候、道别、邀请,问路等基本的场景会话。达成效果快速有效地帮助基础薄弱
/TopSchool/328.html
咨询电话:1或137-张老师,QQ:张老师,微信:137-大朗瑞林教育国际英语旨为学员提供世界水准的课程,帮助学员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在实现学员们自信流利说英语的同时提高学员职场能力、丰富学员商务社交、开阔学员国际化视野
/TopSchool/327.html
深圳晚报讯(记者刘丹青)春暖花开,福田区2015年20项民生实事之“艺术学堂”托起梦想公益培训春季班再次起航。此次公益培训班4月10日~12日在福田文体网名,福田区戏剧、舞蹈、音乐等主题文化馆以及区图书馆、体育场将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培训,招生对象包括少儿和,无门槛轻松跨入艺术的学堂。作为福田区2
/XueshengPY/308.html
跨境电商精英班课程简介:了解什么是跨境电商传统企业如何做好跨境电商掌握跨境电商命脉。课程对象:1.增加跨境电商产品度2.提高速卖通店铺流量3.获取速卖通产品和提升销售额课程效果:传统企业和非传统企业如何来做跨境电子商务想从事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工作的人员上课时间、最新优惠、课程价格:点击咨询详情免费咨询
/JYSY/286.html
其他人正在看
················
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10-07
08-12·07-19·08-11·08-31·10-13·10-02·09-12·09-29·09-05·09-04&四大名著&真的不适合儿童阅读吗?
204 人参与
  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文章认为,&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儿童阅读。一直以来,舆论场上都存在&四大名著&不适合儿童阅读的说法。人们看来,孩子的世界应该是阳光、快乐的,而《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西游记》里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你认为&四大名著&适合儿童阅读吗?
还可以输入137个字
还可以输入137个字
还可以输入136个字
还可以输入136个字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年龄段,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阅历等等。而对于思维和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究竟该怎么阅读经典?阅读什么样的经典?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又提到,“四大名著”乃经典之最,但是它们究竟是否适合孩子呢?这一问,引发了网络热议。
一切来源于给女儿讲的一个故事
秦春华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暑假带女儿去旅行。一路上,女儿缠着我不停地讲故事。肚子里的存货早就被她掏空了,不得已开始讲三国。翻来拣去,竟然发现三国里能够适合小姑娘听的故事实在不多。绞尽脑汁勉强搜刮了一个“蒋干中计”,女儿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等她睡着之后,妻子很认真地对我说:“以后你别再给孩子讲蒋干中计这类故事了。一来情节太复杂;再说这种骗来骗去的故事孩子听多了不好。”一语惊醒梦中人。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计谋计谋,说白了不就是骗人吗?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应该过早接触这些内容。
妻子说完就完,我的职业病却发作了。自从痴迷于教育以来,任何事情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教育问题。倘若“蒋干中计”不适合孩子听,那么三国里的其他故事呢?再往深里想,书店里形形色色各种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满目,家长一摞一摞搬回家让孩子读,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秦春华老师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
秦春华: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先来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三国演义》,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知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然而,“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老话早就在民间流传。水浒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少年人血气方刚,心性未定,难免不会猴儿学样;三国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这样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况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响的孩子!
按理说,《西游记》应该最适合孩子阅读。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各类神仙妖魔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最容易勾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然而,这部书从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其隐含意义极为深远宏阔,远非孩子所能理解。书中随处可见“修持”“菩提”“元神”“禅心”等字样,蕴涵着浓重的色彩,反而最不适合孩子阅读。
再来看《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地位。但按照曹雪芹的原意,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和家族一步步从繁华走向崩溃,悲情到了极致,固然深刻揭示了世情人生,却不一定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另外,书中关于性描写的段落也不宜让孩子过早接触。在孩子的性教育上,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开明不等于放任,引导更要注意方法和途径。
单就文字而言,我认为也不一定适合孩子——特别是小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国演义》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现在的白话文其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小孩子读起来困难很大,这些美学上的价值更非低龄儿童所能理解和领悟。
“四大名著”之问大家谈
秦春华强调四大名著皆不适合孩子过早阅读。
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达敏看来,四大名著是民族文化经典,恰应该让孩子趁早读、多接受中国传统优秀精神。
而明悦教育国文老师王立勇看来,指导孩子读四大名著的时间,可以适当往后放。对6到12岁孩子来说,可以看一些片段。但整体来说,尤其是《水浒》和《三国》,很多价值观对孩子来说,确实有些问题。
恰逢孩子今年小升初,对家长罗娟来说,此时讨论小孩看不看四大名著,“能不能促进学习成绩”绝对是考量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已经是六年级了,现在小升初,它里面涉及很多内容都是四大名著,而且目前我分值占得还挺大的。四大名著作能够传承下来,它还是有它的精华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读不读四大名著,不是一个可以一刀切的问题。孩子性别、年龄、包括心理成熟度都应被纳入考虑范畴。
而在河南大学教授李恒看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眼下突出的问题不在于“四大名著看太多”,而在于能够通读古典名著的孩子越来越少。对于社会和学校来说,谨慎地节选、适当的甄别,应是第一位的责任。
应让更多的现当代中文经典名著摆在孩子的书架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中,绝大部分文学作品是以文言文和传统诗词歌赋的形式流传至今的。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真正的白话文学作品的历史尚不过百年。时间短则积累的作品就少,经典名著就更少,能够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自然就会少之又少。就好比西方的拉丁文,文言文距离今天的现实生活已经十分遥远。学生很难在它们和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白话文学经典的传播和阅读引导。这是更为紧迫的任务。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很少从孩子的教育和阅读心理出发,为他们提供适合其阅读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文字要尽可能地简单。简单的含义是字的笔画少,容易记,意义单一。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认字,在认字的过程中培养起阅读的习惯;二是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能够勾起孩子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三是价值观要积极正向。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良善、正直、诚实、负责任、独立、勇敢以及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等等;尽可能少让孩子去接触虚伪、阴险、狡诈、欺骗等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生活自会教会孩子如何看清社会,却很难再有机会让他们重拾美好。
网友评论小分享
@shelockholmes:四大名著都成禁书了?呵呵了…我小时候最爱读的就是三国、水浒…我也没怎么着…也活的挺阳光健康的。
@ELF_XU:需要现代人的适度删减或改编,抑或从中选取适合少儿阅读的片段。这样一举两得--既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吸取老祖宗的好东西,同时也能从小激发他们对这些名著的兴趣,长大后再深入阅读。而不是从小脑子里只有米老鼠和唐老鸭、蜡笔小新等。
@设计勿语:也只有西游记孩子们才看得下去吧,而且必须配插图。
@用户8nvlxq73hl:没什么不适合的;小孩看个热闹;看了也未必明白;知道个故事情节;一千个人一千个想法和理解。
@Cherry眉:除了三国儿子都不看,老师留作业看西游记两个多月看了3%。
@深爱许大兵兵yeah:西游记还是可以看看的。
相比于其他读物,四大名著在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描写、文学造诣等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不应该简简单单因为四大名著内容里“暴力”等情节,就不让孩子去接触。
在我看来孩子多多阅读经典名著还是利大于弊的,而“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这种观念的出现,其意义更多在于,提醒对儿童图书市场的规范,取缔那些非法读物,思考如何才能生产出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
(综合中国青年报、央广网、天津北方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