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立姬鹏飞夫人许寒冰去世去世

盘点2015年离去的中共十大元老
2015年注定成为载入史册的告别年:99岁的万里,100岁的汪东兴和邓力群,101岁的张震与张劲夫,102岁的杜润生,中纪委两代元勋乔石和尉健行,还有张万年、成思危及多达17位开国少将纷纷离去。尤其是,伴随着多位改革家辞世,激情燃烧的八十年代已然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也激活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记忆,让我们提前盘点下年内离去的中共十大元老。
一、万里——邓小平四大金刚之一
&&&&&&&&&&&&&&&&&&&&&&&&&&&邓小平时代四大金刚、八大元老之一的万里
万里1916年生于山东东平县,193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担任冀鲁豫区委委员,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城市建设部部长、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安徽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领导和组织了建国10周年北京十大建筑工程建设。1982年进入中央政治局,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88年万里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93年,万里主动要求,经中央批准离休。2015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万里是中国改革派官员的标志性之一的人物。在“文革”后期小平复出之时,万里曾与科学院的胡耀邦、教育部的周荣鑫、七机部的张爱萍合称为小平同志的“四大金刚”,临危受命担任铁道部部长,但很快与小平同志一起被打倒。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群众中曾广泛流传着两句话,那就是“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们两个人一个在安徽当省委第一书记,一个在四川当省委第一书记。他们带头打破“左”的禁锢,打响农村改革第一炮,勇敢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大胆支持农民的改革之举,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让农民重新获得生产自主权,粮食增产,很快吃饱肚子。农民对他们赞誉,实质上是对党中央改革开放路线的歌颂。而万里倡导的“包产到户”也为小平同志的改革找到一个突破口。
二、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
烈士暮年的杜润生依然心系农民
杜润生<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color:rgb(0,0,0);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1.3年生于山西太谷县,原名杜德。<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color:rgb(0,0,0);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1.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先后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从1982年到1986年,杜润生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10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杜润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创者之一,对于他生前在中国农村改革中倾力所为的开创性事业,舆论广泛褒赞。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者之一,作为改革突进时代中国农业政策的制定者之一,杜老已然具有改革的符号性。
在中国改革界,有一个说法,叫做“杜老门生”。“杜老门生”里涌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许多重要领袖人物,其中既有学术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这些当时的年轻人,包括在杜老身边工作过的王岐山、陈锡文、杜鹰、林毅夫、周其仁、翁永曦、王小强等。此外,1982年,习近平去河北省正定当县委副书记、刘源到河南新乡当副县长、翁永曦到安徽凤阳挂职,他们都面临着农业、农村、农民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也都得到过杜老热情耐心的指点和帮助。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刘鹤,当年到美国西东大学留学,也是杜老写的推荐信。
三、汪东兴——毛主席晚年最信任之人
&&&&&&&&&&&&&&&&&&&&&&&&&&&&&&&&1955年的毛泽东与汪东兴
汪东兴1916年生于江西弋阳县,1929年投身土地革命,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方志敏等创建的红十军。1933年1月,他随红十军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随部队参加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1947年开始一直担任毛泽东的警卫,并长期掌管8341部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980年辞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15年8月2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
作为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汪东兴既没有显赫的军功,也没有出奇的战绩,有的只是在公安、警保战线上的小心翼翼的努力。他作为罗瑞卿的副手,直接掌管中南海内部的警卫,对毛泽东的起居、出行负有绝大的责任,被后人誉为“中南海的大内总管”。
汪东兴与华国锋一起浮沉。1976年参与抓捕“四人帮”和1980年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辞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是两个重要的节点,前后不过四年,可谓大起大落。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出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汪东兴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进入最高领导层。转眼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汪东兴辞去了领导职务;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辞去了最高领导职务。可以说,华国锋与汪东兴在历史的漩涡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汪东兴是三中全会时期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人中最后一位辞世的。他的离去象征了一代人的谢幕。
四、邓力群——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
邓力群同志日于北京在对外宣传干部学习班上讲话
邓力群1915年生于湖南省桂东县,早年投身学生救国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进入马列学院并从事秘密调查工作。内战时期被派往东北担任过辽东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等不同职务。在新疆解放过程中曾作为中共代表单刀赴会,促成了新疆政权的和平过渡。1980年以后担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负责人。1982年至1985年任中宣部部长。他并非中共的最高一级官员,但他的影响力却大大超过他的职位。2015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值得注意的是,邓力群是一位很特殊的人物。每年春节看望的“老同志”中,邓力群永远是排在最后一位。但最特殊的一点是,无论国内的右派,大部分左翼人士还是海外媒体,从80年代开始,一直把邓力群称为“保守派代表”&、“左王”&、“马列主义领军人物”&……总之是左的代表;而在70年代及以前,无论国内的右派,大部分左翼人士还是海外媒体,均把邓力群称为“开明人士”&、“改革理论家”&、“走资派代表”&……总之是右的代表。
不管邓力群生前有过怎样的争议,但他确实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建国后,他先在刘少奇手下的中央办公厅工作,紧接着受杨尚昆的领导。后又去了党刊《红旗》杂志。刘在文革中受到批判时,两个高级秘书立刻与他反目,但第三个秘书邓力群拒绝批刘,被下放到五七干校。1975年应胡乔木之邀,邓力群成为邓小平的政治研究室的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要员。这一年年底邓小平受到批判时,邓最亲密的助手都被要求加入批邓行列,唯有邓力群除外。另外,邓力群100岁的高寿,几乎刷新了中共高层元老的最高年龄纪录。
五、张劲夫——最后的中顾委
&&&&&&&&&&&&&&&&&&&&&&&&&&&&&&&
最后的中顾委张劲夫
张劲夫1914年生于安徽肥东县,原名张世德,16岁就读于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皖南事变后,张劲夫出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政治委员,兼任中共淮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并率部坚持淮南敌后抗日。1949年夏,张劲夫出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市副市长,并参加华东解放战争。建国后,张劲夫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务委员兼浙江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15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田纪云曾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披荆斩棘,冲破重重阻力和难关,为改革开放杀出血路的年代”。那也是一个改革家群体奋斗开拓的英雄年代,张劲夫就以改革家的形象定格在中国当代改革史上。1980年,张劲夫接替万里,一人肩挑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省长双职,继续推行万里同志倡导的包产到户,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
张劲夫的离世,也意味着最后的中顾委的远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简称中顾委,成立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一大批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老同志,率先垂范地退出了第一线的领导岗位,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与此同时,一大批德才兼备、比较年轻的党员第一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中顾委副主任和常务委员在党的生活中的级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个过渡性组织因其成员多为重量级中共元老而富有威名。张劲夫在1987年举行的中共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5年后,1992年,中顾委不再设立。
六、张震——最后的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张震和夫人马龄松
张震1914年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原名张见生,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张震一生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先后相继担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及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军职。201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根据中国共产党“开国将帅名录”,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共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再到上将这一级,这77名将帅已悉数凋谢,最后一位元帅是1992年逝世的聂荣臻元帅,最后一位大将是1989年逝世的萧劲光将军,最后一位上将吕正操将军于2009年去世。随着张震将军的仙逝,开国中将也凋零殆尽。目前只有少将尚存68人,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的,平均年龄已近百岁,而超过百岁的则共有17人。年纪最轻的是1923年出生的王扶之少将,今年91岁;年纪最大的是1909年出生的张瑞少将,现年已是105岁高龄。
张震戎马一生,从长征一路打到抗美援朝,在抗日战争中更是屡建奇功。在抗战70周年大阅兵下午向毛主席报到,可谓功德圆满。张震四个儿子均为将军,是解放军绝无仅有的两对父子上将之一(另一对是陕西籍的张宗逊与张又侠)。张震女儿也嫁给一名少将,恐怕再没有一个家庭能像张家那样深刻诠释出“将门”的含义。
七、张万年——彭德怀眼中的活地图
&&&&&&&&&&&&&&&&&&&&&&&&&&&&&&
越南自卫反击战中的张万年
张万年1928年生于山东省黄。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加胶东抗日、本溪保卫战、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作战英勇,五次荣立大功。建国后,他参加过广东剿匪、保卫东南海防、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历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等高级军职。1992年,张万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党委书记。1993年晋升为上将军衔。1995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7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2015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广州军区一直担负着保卫祖国南大门的重任,历经多次经典战役,也走出了一大批优秀司令员,其中的代表有黄永胜、李天佑、许世友,当然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也是其中之一。1956年,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副总参谋长陈赓到粤东视察部队战备工作。张万年对粤东地形、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案了如指掌,因此首长点名由他随同视察。视察中,张万年有问必答,准确无误。彭德怀非常满意,表扬张万年说:“你是个活地图。&”
127师是我党历史上一支具有悠久光荣历史、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北伐战争中著名的叶挺独立团,素有“铁军”之称。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都曾直接指挥和领导过这支部队。共和国十大元帅有5位、十大将有7位出自这支部队,先后出了330名将军。张万年是127师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师长。1978年,张万年受命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由于越军有不少指挥官是张万年在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南京军事学院的同期“同学”,知根知底。基于此,越军对他既惧怕又恼怒,在禄平等地打出了“消灭一二七,活捉张万年”的标语。
八、乔石——社会主义法制奠基人
&&&&&&&&&&&&&&&&&&&&&&&&&&&&&&&&&&&&&&&&&&
1995年11月,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会晤到访的乔石委员长
乔石1924年生于浙江定海县,原名蒋志彤,1940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然后奔赴上海组织学生运动。建国后曾在党政机关担任要职。1982年接替姬鹏飞继任中联部部长、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85年担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1987年接棒陈云继任为中纪委书记。1993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2015年6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有趣的是,乔石本名不姓乔,“乔石”是化名。网上有一种颇具戏剧性的传言,说他早年应工作需要,用了一个叫“蒋乔石”的化名,后来又因为“蒋乔石”跟“蒋介石”太像,就干脆把“蒋”字去掉,称作“乔石”。乔石与蒋介石的交集还不仅如此,两人是同乡同根,乔石的妻子叫郁文,蒋介石“文胆”陈布雷是她的亲舅舅。改革开放中,在邓小平主导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年轻化时,李鹏、乔石、胡启立、田纪云合称“新四大金刚”。1987年中共十三大乔石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当时排名顺序是: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乔石排位第三。
乔石还是社会主义法制事业之一的奠基人。虽然他为人比较低调,但没人能否认他在中国法制建设上的巨大贡献,比如那句著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宪法和法律之上”。还有现在的信访体质就是他第一个推行的。而且,党内最重要的几个职务,乔石都担任过:中联部部长、中办主任、中组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中纪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还当过国务院副总理,后来转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排位在江泽民、李鹏之后,位居第三。自1998年退休以后,乔石就基本上淡出了公众视野,几乎未露面,变得愈发神秘起来,直到仙逝。
九、尉健行——中纪委打虎急先锋
&&&&&&&&&&&&&&&&&&&&&&&&
尉健行与工人亲切握手交谈
尉健行1931年生于浙江新昌县。1949年入党并参加工作。1987年担任监察部部长。1992年至2002年任中纪委书记,长期工作在反腐倡廉的“前线指挥部”。先后还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2015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尉健行担任中纪委书记期间,拍蝇打虎,查处王宝森、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大老虎”,尤其是成克杰、胡长清等高级干部被判死刑,更是让民众拍手称快。当年曾流行一句顺口溜“反腐倡廉尉健行,贪污腐败陈希同”,形象地概括了尉健行同志的丰功伟绩。
尉健行与前任乔石有着很深的渊源,两人是老乡兼亲密战友,说话口音相近。而且两人从政经历中的闪光点都在中纪委。少年时期是校友,两人先后来到上海光华附中读书。1949年,尉健行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上海地下党学生工作的重要领导人,正是乔石。两人再度的交集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1984年,乔石任中组部部长,此时尉健行也从全国总工会调来,担任副部长,1年后接替乔石担任部长。乔石晋升常委后,兼任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再度来到他的麾下,担任监察部长。1992年后,乔石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尉健行又从他手中接过了中纪委书记的职务。1997年,乔石离开了政治局常委行列,尉健行递补进入常委,也成为了正国级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十、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
成思危一生三次转折,都为了救国救民
成思危1935年生于湖南湘乡县,美国加州大学高材生。1948年至1951年在香港香岛中学学习。“文革”中遭受严重迫害。1994年担任化工部副部长。1996年起担任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起历任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从16岁只身回到内地参加新中国建设,到七旬高龄仍在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的要职上勤勉工作,成思危实践、实现着自己的报国理想,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下,亲历和见证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亲密关系。
成思危三次人生转折都与救国报国相关。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1994年,成思危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从此由经济界跨入政坛。1998年,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可以说,成思危人生的三次转折,都与救国救民有关。
我的更多文章:
( 14:59:32)( 06:41:27)( 12:53:35)( 16:12:24)( 10:11:55)( 08:39:09)( 17:08:38)( 10:03:57)( 09:18:13)( 09:01:26)
已投稿到:简介/胡启立
胡启立胡启立(1929年10月-),榆林人,中国政治家,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于1987年至1989年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大学学历学历,,现任职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
简历/胡启立
胡启立主席在成立仪式上讲话&物理系、机械系学习 &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团委书记 &任主席,驻捷克布拉格国际学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文革”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任西吉县委副书记,固原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 &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市长 &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其间任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十三届中央委员 &任副部长、党组成员 &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任电子工业部部长 &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3-今&任基金会主席 2001.12-今&任主席 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家人/胡启立
郝克明和孩子们在一起胡启立夫人为,郝克明为会长。郝克明是、和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的研究,是中国教育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威望的资深学者。1991年郝克明研究员被授予。她主持编写的、、和等四本专著,于1991年、1999年和2006年分别获四项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于1999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研究基金项目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胡启立妹妹,自动控制技术专家。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部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模式识别与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1994年当选为院士。从手写数字的识别开始,发展了识别算法和邮码识别样机。作为模式识别的应用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研究了基于模式的信息分析和决策规则的归纳推断方法,领导建成了中国在模式识别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致力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在相应领域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政经历/胡启立
早年经历毛泽东接见胡启立等北大团委负责人胡启立于1946年至1951年于物理系学习,后毕业于。毕业后于1951年至1956年担任委书记,1956年至1966年出任主席。期间,于1966年至1972年被下放到劳动。1972年至1977年任中共西吉县委副书记,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主任。于1977年至1978年任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于1978年至1980年任书记处书记,与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共同工作,受胡耀邦赏识,时有“胡家店”二掌柜之称。后兼任全国主席。 进入中央20世纪80年代,胡启立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于1980年至1982年担任委书记、市长。1982年升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开始步入中央领导层。后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启立关注远程宽带应用业务1987年,胡耀邦因反不力不台,胡启立并没有受到影响,并在日举行的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曾是中国改革派的“明日之星”,最有希望出任元首的。当时普遍认为,当时年富力强的胡启立是中共的第三代接班人。而胡启立仍兼任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职务。早在1985年胡启立陪同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时就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致词,让外国友人感到惊讶,领略了中国“新生代”领导的素养与风采。
1989年,胡耀邦逝世。胡启立因同情学生运动,开放讨论,成为下台罪名之一。与赵紫阳、阎明复、芮杏文等人般被免去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但仍保留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
1991年,胡启立被安排到当时的机械电子工业部担任排名最后的副部长。
1993年至1998年任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在任部长期间,初步启动了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成立了中国联通,实行了邮电分离,可见胡启立的办事能力及资历很好。
在1998年3月举行的九届一次会议上,胡启立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再次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但副主席实际上拥有的权力,远远比不上10年前担任政治局常委那么大。&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后,出任慈善机构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代表作品/胡启立
一、《“芯”路历程——“909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程纪实”》本书讲述为冲破我国发展的瓶颈,改变制造业的落后局面,建设“909”工程的初步过程;以及华虹NEC从孕育到诞生、成长、自立的具体经历;同时也记录了胡启立同志在建立华虹集团,从事“909”工程,直接兼任国有企业的这些重要时期的一些体会、思路和心声。书中体现了胡启立同志在创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所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及独特的睿智与果敢。胡启立给北京地质大学同学的回信二、《人民日报》(十一版)胡启立发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内容包括几个问题:1、组织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资源上网
2、加强联合开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真正建立在自主产业基础之上
4、多渠道筹措和用好资金
5、在统筹规划下加强联合建设三、《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本书主要收录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同志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期间(1993年~1998年)有关国家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等主题的重要文章和讲话,另外还有几篇文章是近两年写成的,这些文章大部分是曾经公开发表过的。本书紧密围绕国家“三金”工程、集成电路产业和联通通信公司成立而打破电信垄断等国家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事件,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也反映了胡启立同志对推动中国信息化工作所作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思考与探索。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28:25
贡献光荣榜[转载]胡耀邦红人胡启立干将因诱奸被落马
胡耀邦红人胡启立干将因诱奸被落马
&被视为总书记胡耀邦的红人,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的干将,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的亲信的前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潘维明,在六四事件后被控于一九八六年至九一年初诱骗奸淫多名妇女并嫖娼,由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流氓罪一审判刑四年。在齐言《为潘维明遗憾》一文中,回顾了这位昔日政坛新星、中共改革派干将沦为嫖娼罪犯的全过程。
大陆背景的中国通讯社最近发布新闻说:前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潘维明,被控于一九八六年至九一年初诱骗奸淫多名妇女并嫖娼,由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流氓罪一审判刑四年。此讯一出,有人击掌称快,有人颇感疑惑,有人为他抱憾,更有人恨其不争。从当年前程似锦的政坛新星,沦为今日蒙上垢名的嫖娼罪犯,潘维明的人生反差如此之大,也难怪会引起海内外文化圈的关注和议论了。
& & 年纪轻轻当上市委宣传部长
前些年,潘维明在大陆曾是个大红大紫的人物。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一九八二年夏天在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在该校党委办公室工作。他已经故世的丈人梁国斌是前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副市长。靠着这一层关系,他于一九八四年七月调到上海市委宣传部任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他一面同原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后任国家教委秘书长的胡启立夫人郝克明保持着电话热线联系,一面由岳母引领,频繁拜访市委书记陈国栋、市人大主任胡立教和市长汪道涵。同时,他
还通过大学同班同学杨青,孟晓苏,进一步在上层寻找靠山,因前者是前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之女,其母林彬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表妹,而后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首席秘书。一年过后,当市委宣传部长王元化离休之后,连部党组成员也不是的潘维明就越过四位副部长,被提拔为第一副部长。不久,就成为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最年轻的一名部长。他的仕途之顺,前景之好,使人叹为观止。
潘维明上任之后,一是举办“强化干部训练班”。目的是在一两年内,将上海所有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全部换上自己信得过的年轻干部。二是发起召开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与会的全是思想文化界力主改革的斗士,如苏绍智、严家其、李泽厚、包遵信、于浩成、王若水、孙长江等人,在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北京市委宣传部长徐惟城所主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活动之外,另树一帜,别开生面。由此,潘维明声名鹊起,备受赏识,被视为总书记胡耀邦的红人,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的干将,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的亲信。一九八六年十月,香港《广角镜》月刊发表长篇报导,称他是“中共政坛上一颗跃起的新星”。
不料,这一年岁尾,一场大规模的学潮平地而起。在政治高压下,胡耀邦于次年一月被迫辞职。北京高层立即通知上海,将潘维明召到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参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学习班”,宣传部长一职随之免去。经继任总书记力挽,这场反自由化运动无疾而终,学习班也不了了之。潘维明回沪之后,先被安排在闵行上海电机厂当党委副书记,成天无所事事。后经他再三要求,并由政治局常委胡启立向上海市委打招呼,才又被任命为出版局党委书记。此时,市委宣传部长的职位,已由新任市委书记安排亲信陈至立占据。尽管如此,胡启立这个后台还在,潘维明仍有晋升的机会。
潘维明深知,他自己的命运和党内改革派休戚相关。八九民运爆发之后,他积极投身其中。他先是匆匆进京,一九八九年七月,潘维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次年受到留党查看一年的处分。与别人相比,这个处理结果算比较轻的。据说,平时他爱好摄影,也偶有作品发表,由这层关系结识了大陆摄影界的年轻霸主,国家主席杨尚昆之子杨绍明,此时便加紧联络了一番。有关部门在给他作结论时多少有点投鼠忌器,所以没有将党籍连根拔去。
潘维明在政坛两起两落,但并不气馁。他照样频繁出入舞厅等社交场合,并以若无其事的姿态参加北京大学名教授王瑶的追悼会。后来,仗着与海南省委书记许世杰的交情,他又出任了南海影视公司总经理,凭借北大中文系的底子,定剧本、筹资金、请演员,组织起了电视剧的创作和拍摄,依然十分活跃。他自己和一些朋友都相信:一定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 & 贪恋女色在成都踏入陷阱
政治上雄心勃勃的潘维明,在生活上却有个致命的弱点:贪色。
一九八六年初,有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历史学博士的留学生回到上海,追求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大奖的上海芭蕾舞剧团名演员汪某,两个月下来,毫无结果。他多方打听,才知道是堂堂宣传部长从中作梗,原来潘维明与这位女演员已有不寻常的暧昧关系。结果,自然是留学生默然返美。
据中国通讯社报导,法院刑事审判庭的判决书认定,潘维明自一九八六年八月自一九九一年二月,以玩弄女性为目的,采用诱骗手段,在自己家中及偏僻弄堂等处,先后奸淫三名未婚女青年和四名已婚妇女。其间,潘维明还在家中向一名女青年播放黄色录像,并奸淫该女。全部犯罪事实中,没有一例是“强奸”,可见是两相情愿之举。
那么,潘维明的这笔帐怎么会抖落出来的呢?
去年初的一天,潘维明的朋友杨鲁军找上门来。此人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毕业的研究生,任职于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研究所,曾译《里根经济学》一书,为经济学界暂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因参与动乱而被捕受审。他说他的事情已经全部查清,所以被放出来,并动员潘维明到外地去散散心。潘欣然同意,问去哪里。杨说去四川,那里有他的朋友,“包吃、包住、包玩,一切都没有问题!”
到四川之后,潘维明由杨鲁军陪同,拍了几张风光照,就搭识了一名体态妖娆的妓女。入夜,当潘维明与那位妓女在宾馆客房里正行巫山云雨时,几个身穿制服的公安人员破门而入,验明身份,宣布收容审查。不几天,上海市委和公安局派员赶到,将潘维明押回上海。
事情败露如此之快,而杨鲁军又逍遥在外,潘维明心知有异,暗暗叫苦,但已后悔莫及。
原来,杨鲁军在被上海公安局释放前,有官员找他谈话,告知一个他们掌握的材料:潘维明曾奸污过他的妻子。杨鲁军的太太是比他低几届的同系同学,长得颇有几分姿色。常言道:朋友妻,不可辱。杨鲁军得知潘维明连自己的妻子都不放过,真是又气又恨。安全局提出请杨鲁军帮忙合作,作为交换条件,以后允许他离境出国。杨鲁军一口应承,双方再如此这般一番,于是就有了上述成都宾馆那一幕。
监视各级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的各种动态,本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一项工作内容。潘维明担任宣传部主任时,曾在朋友开设于安福路的一个小餐厅定期召集一些青年干部和知识分子放言论证。他下台之后,“安福沙龙”成为审查的一个重点,每次活动都有录像、录音,说明安全部门早已派人打入。他被撤职后的狂言:“我要同老家伙们比比谁更有前途。只要我活得过他们,我就要把它翻过来。历史究竟将证明。”,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举一动,有关部门了如指掌。至于他在妻子梁小宛赴西德进修近两年里的贪色奸情,也早被掌握。谁都知道,潘维明非等闲之辈,活动能量颇大,但从他的生活问题上下手,最容易置他于死地。因为,一旦人赃俱获,证据确凿,任何后台都不会出来为这种事情帮他说项开脱。
果然,事成之后,杨鲁军与妻子离婚,如愿去了香港。
中共党纪规定:党员嫖妓,开除党籍。依据这一条,中共上海市委于去年五月十七日发出通报,宣布潘维明招妓宿娼,道德败坏,将其开除出党。朱镕基的继任者,市委书记吴邦国在党员负责干部大会上说:“对潘维明这样的人,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都要彻底地查一查。”
上海市高级检察院专门派出两名处级检察官,对潘维明进行全面审查。他们不仅查证他乱搞两性关系的事实,而且对他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政治活动更感兴趣。
潘维明平时一副神定气足的架势,锒镗入狱后,往日的威风无影无踪,精神仿佛完全崩溃。据悉,潘维明的妻子梁小宛已提出离婚要求,岳母也对这个女婿的沉沦伤心透顶。
有人认为,潘案是中共当局有意以道德问题整人。即使嫖妓之类的事情属实,给党纪处分自然应该,作为刑事犯判而且判处四年徒刑,无疑是量刑过重了。中共干嫖妓的,不知有多少,可连受到党纪处分的也不多。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潘维明自身贪色的弱点也确实很严重。当今时代,一个要奋力从政的人,私生活不检点,迟早都会栽跟斗。西方国家里,不是有不少本来很有希望问鼎总统宝座的政治家,终因男女私情暴光而被迫出局吗?可见,这不光是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问题。潘维明思想开放,敢想敢为,本来有望成为一位中共内部的改革健将,却因私生活的不检点而栽了跟头。我们不能不为他感到遗憾。
&作者:闲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撒切尔夫人去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