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中的老先生的生贫

教学目的要求: 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突破手段: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逐个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段媒体、录音机,讲义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及作者时代背景等简介 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余姚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但他们贫苦而善良。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板书:老王
杨绛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和翻译家杨绛,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文章重点出来的有关该作家与其夫钱钟书">钱钟书先生在这个特殊年代里的遭遇。 出示PPT: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年与丈夫钱钟书">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散文集《干校六记》和译著《唐吉珂德》,长篇小说《洗澡》与张炜地《古船》一同被列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初选作品集,当初被最为看好的获奖作品集,但最终因各种原因而遗憾地落选。 钱钟书:字默存,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作品之一,堪与茅盾《子夜》媲美的长篇小说《围城》。 文化大革命前后背景:主旋律是集体化、国家化、公有化;
主旋律是打击、改造知识分子;
主旋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并思考: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人”是文章的灵魂,能理解这是个怎样的人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杨绛">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那么对于写人记事的散文,其关键把握的内容是通过记叙哪些事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在这几个具体问题上是如何的呢?下面请我们带着这么几个问题来听课文录音。 2、
落实具体答案; 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之间的哪些事? 板书:老王
杨绛一家人
相互关心的事 出示PPT: 老王:
1、送冰 2、自愿车费减半
3、所送冰比前任大一倍
4、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5、临终前一夜送鸡蛋和香油
杨绛一家人:1、照顾生意
2、给吃鱼甘油
3、关心他的住房
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 (2)、从这些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贫苦、善良、诚实、淳朴
并板书 三、文本研读 1、重点研读临死前一夜老王来我家送香油和鸡蛋的这部分(8—16),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揣摩探讨。我们知道,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常要用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 (1)、画出这一部分中关于肖像描写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①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布满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明确:两处肖像描写都突出了老王身体的枯瘦和极度虚弱,让人想象他扶病到我家来的艰难,从而突出了他的善良。 动作神态描写 (1)、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明确:这些动作神态描写,都突出了老王行动的艰难,在身体如此虚弱的情况下给“我”家带来香油和鸡蛋,可见其真情,真是催人泪下。 语言描写: (1)、我不吃。 (2)、我不是要钱。 真诚,不善于表达情感,老王是一个淳朴的农民形象。底层人物的典型。临死前还惦记着杨绛一家人。 心理描写:(文中没有直接体现,但已经隐藏) 2、那么老王临死之前还要送作者一家人鸡蛋和香油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他怎样的心理呢? 明确: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杨绛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喜悦和感激的,所以,虽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 老王最想要表达的恐怕是杨绛夫妇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亲近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可怜的同情对象。人在生存状态下最根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对于老王而言,是极其重大的满足。在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中,这个苦而善的底层车夫产生了交往的快感,付出了冲动,也由此奠定了双方的感情,可惜那一刻要给钱,杨绛没能明白老王的这一需求,他们同情底层的老王而且不求回报,但却是忽视了别人的心灵状态。因此作者才会在文末发出“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感叹。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明确: (1)、如果从物质层面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 (2)、和老王的最后一晤,当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钱钟书夫妇时,“我”要给钱,他不肯收钱。他想表达的是和他们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的需求,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了的时候,这简直可以看作是他平生最大的心愿了。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没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想到这些感到十分后悔,也为自己这么多年以后才明白。 (3)、从出身、学识、爱情、家庭等方面比较,杨绛比老王幸运,杨绛觉得自己对老王的怜悯是基于不平等的地位,是知识分子的俯视,所以愧怍,杨绛觉得自己关注老王太少,连他去世都不知晓,所以愧怍。 2、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结构故事,这种形散神凝的结构安排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明确:文章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人好,一个片段写文革时,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在离世前一天晚上的事,最能见出老王心地的善良,因此详写。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相信杨绛笔下的“老王”形象,肯定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的震撼。让我们学会像作者那样,用善良去体察善良,多多关注我们周围的不幸者、弱小者,用自己的善良与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同享头顶上美丽的蓝天白云,共同沐浴人间温暖的阳光。 作业:写一篇读《老王》的读书笔记,试着从主题思想和艺术构思等方面入手品析文章,字数不少于400字,要有具体的例子体现。 板书设计:
1、送冰 2、自愿车费减半
3、所送冰比前任大一倍
4、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5、临终前一夜送鸡蛋和香油
杨绛一家人:1、照顾生意
2、给吃鱼甘油
3、关心他的住房
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
贫苦、善良、诚实、淳朴
上一篇::
《老王》其它教案
《老王》课件下载
《老王》知识扩展243 好笑 &
糗事精选:0
星座:狮子座
糗龄:815天&&&&&&&&&&&&&&&&&&&&&&&&&&&老王日记
大地震啊!——为什么不发生在我们西和?
&&&&&&&&&&&&&&&&&&&&&&&&&&&&&&&&&&&&&&&&&&&&&&&&&&&&
大地震后,看见我身边有许许多多,让人不解的事儿,我就忍不住想:如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我们西和,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呢?自然而然,我们西和的面貌,将因此而得以改变,但我们的命运,是否也能因此而得以改变,那就很难说了。这是为什么呢?相信你看了这篇文章后,就明白了。
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都奔赴灾区救援。接着又掀起了浪涛般的捐款热潮。其情其景,总是令人感动万分。但我从没有听说过,我周围的人,谁到四川救灾去了,无论是村上,镇上,还是县上;也没有听到,谁为灾区捐了多少钱(真捐)。相反,国家给我们的物资,却不是被什么人卖了,就是乱抢一气,实在很难发到老百姓的手中。种种行为,既让人失望又让人工流产痛心。
后来的重建和维修,更是糟糕。重建的钱,房子都建起来后,才给了三分之一。而维修的钱,更是不知什么时候才给。如今10年的五一就要来了,但是我们西和的震后工作,还只是刚刚拉开了“序幕”。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十年八年”,怕是完不成的。因此我想打个比方,要是地震发生在我们西和——如果国家和别处都不要管——光靠本地的领导,救灾一定是很困难的,可能活的也给“救”死了。这可不是乱说,也不是诅咒我们自己,而是现实。
要是你不相信,就请到西和来。也许过不了几天,你就知道,我说的没有一个字是假的。并且还会发现:这个地方除了流行歪风邪气之外,正直的人似乎没有一块,可以立足的地方。至于那种能与老百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大家只是从电视上,见到过,听到过。但请不要误解,这倒不是我们西和人的素质低,心眼坏,而是管人的的,不但缺乏浩然正气,也没有给我们做出好的榜样,而且还听说干了不少没有天良的事。如此救灾,就是其中的一件。也许正因为这样,大家的良心失去了表达的热情,大家基本的知觉而渐渐麻木。你看,党的光辉就像太阳,温暖着祖国的千山万水,世间万物,可总是因为某些人,而照不到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心里能舒服吗?同样是人,同样是救灾,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这对我们公平吗?要知道国家,对我们可并不偏心啊!
如是地震要是发生我们西和,要是遇难的多数都是贪官的话,那么我们的命运,就可以彻底改变了。只可惜苍天没有长眼睛,没有赐给我们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而是把不幸强加在四川同胞的身上。悲愤之余,不禁写下这些文字,以日记的形式出现于世人面前。如果说,人民有权监督政府的话,如果说人民是政府的镜子,眼睛和耳朵的话,公之于众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希望能引起许多好心的朋友或相关人士的关注。从而我们的“冤屈”,也就不至埋没。至于别的,则不敢奢望。
星期二&&&&&
&&&&&&&&&&&&&&&&&&&&&&&&
救灾的物资哪里去了
5.12汶川大地震实在太可怕了,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无法去当志愿者,每天只是从电视上,眼睛盯着灾区。看见全国各地,都在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心里实在又感动又羞愧。感动的是人们能心系灾区,像亲人一样地关心他们,国家领导不顾一切地立即奔赴灾区,亲自指挥救灾,不计一切代价。我们有这样热心的人民和这样爱民如子的靠山,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可是我做为一个青年,由于有病在身,却不能亲赴灾区,去帮助受灾的同胞们;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为捐献给他们,只是暗自着急,暗暗难过。这是让人羞愧的地方。
至于我们西和,虽然也受了一点损伤,但没什么要紧,不过是外伤。然后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因为我们受的伤轻,就正眼不看我们。相反,也给我们这里捐献,下拨了许多帐篷,彩条布,食物等。这让好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其实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东西,对于我们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我们这里一切还是照旧,吃的喝的并没受到影响,住的也不是问题。因此当时我就想,我们的干部为什么不把这些物资,捐给四川的灾民呢?他们不是比我们更需要吗?要是捐了,相信大家都举双手赞成。可是也只是听说,大家并没有亲见,物资的种类和多少。也有些人,听到消息后,都等待着东西发下来,因为有的村子已经发下来了。可是,遗憾的是,今天我突然听到:所有的食品,都让书记卖了。我当时就很气愤,但也没有办法。因为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更不知卖到了哪里。其次也不知有没有人管。据我多年的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基本就是这样。好像谁不受贿,谁不贪污,就有点不正常!可是再一想,这是救灾的东西,怎么能自己一口吞了呢?那里面,可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无限深情啊!
其实老百姓最需要的,也不是方便面之类,而是温暖和爱心。但正是这温暖和爱心,却被这些贪婪无耻之人,活生生剥夺了!这不仅是人民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
星期四&&&&
&&&&&&&&&&&&&&
&&&&&&&&&&&&&&&&&捐款
我正在炕上看书,只见五叔和老牛进来了。五叔怀里还抱一只纸箱,前面写着捐款二字。上面有个小口。我便将十元钱塞了进去。五叔说多了,我只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又递给我一个本子,让我记在上面。我就记在了上面。其实记不记,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是想看一下捐款的情况。但是看了一眼,却很失望。只见大多都是一元的。二十的,只两三个。五叔的意思,也是让我捐上一元钱算了。但我能这样做吗?要是我有钱,我愿意捐更多,可是我是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人,朝不保夕,这也只能是我的一点心意罢。尽管那些歌星什么的,一次捐几百万,但我并认为他们比我捐的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拍一个几秒钟的小广告,就挣多少万,而我呢——可以说是捐出了全部。
可是尽管这样,我还是受到了家里人的批评。他们的意思,也是意思一下,和大伙儿一样,捐上一元的两元的也就对了。把我气得饭都没吃。我知道,我们这里人都是比较自私的,别人给他们再多的东西,也不嫌多,但要是让他们付出一点,那可是比放血还难。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在我病得快要死的时候,并没有人愿意帮我一把。所以我虽然幸存了下来,但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废人。就这次捐款而言,捐上十元二十元的,对于灾区的人来说,不过是一滴水。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但只要尽力了,也就罢了。可是,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不得不因此而感到羞耻。别的地方都那样好,为什么我的家乡会是这样落后呢?是因为穷呢?穷也许有一点作用,但我认为那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管我们的人,没有做好他们的表率,反而做了太多,让老百姓痛恨的事。
捐款的名单,下午就公布出来了。我又看了一遍,好像没有捐的人,也很不少,很不高兴。心想我们这里的人,也真是太自私了。一个七八百人的村子,老板,干部也不少,可是为什么连一个捐一百的都没有呢?有些人赌起博来,输上几万,也不再乎。可是却连一点爱心都没有。试问: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活着,和一头猪有什么区别?
星期四&&& 晴
&&&&&&&&&&&&&&&&&&&&&&&&&&&&&&
自地震后,上面不时有人来到村子里照相。我家的两间房子,在地震中倒塌了。这在村里,也是唯一倒塌了房屋的一户。所以每次有照相的来,我家是少不了。也许为了“效果”更好,第一次照相和检查的人来,书记还要求我的父亲,又在未塌的地方,还做了一点人为的“帮助”。另外照相,也都不是白照,后来照一次,还要交一次钱,多则十几元,少则五六元。在大家的眼里,他们像是为了赚钱,才来的。
可是等到,上面有重建的政策的时候,却没有我家的份。他们说,塌的房子太少了,只有两间,达不到县政府的标准。我可没有想到,县政府还有这样的政策?可见他们救灾的“严格程度”,是空前绝后的。这时,村上的重建户,村里只报了十三家,而且大多都是和干部沾亲带故的。之后又渐渐发现,许多没有受损的,或者是废弃了闲房,也都相继得到了重建的名额。当然,不送礼,他们是不会给你办的。宋坝的村民,对止都怒不可遏。于是,便有人要起诉。
那天,二社的老王,便发动了一帮人要告,还让我写一份材料。我答应了,但是我并不想参与这件事。因为我相信,告也是白告。为什么呢?我在学校代课的时候,为了学生的利益,从县上一直告到市上,都几乎一败涂地。通过那件事,我知道什么是官官相护,什么是小事。所以我知道,告也是白告。不过警告他们一下,也是好的,就算真的没有人管,至少也能让他们的行为,受到更多的人的指责。他们从镇上一直告到县上,还给省里的什么单位打了电话,结果并没有一个人来管。后来只是下来了几个乡上的,到村里转了半圈,就算是“圆满解决”了。大家不甘心,可是又实在没有办法,无奈之下就写了大字报,贴在镇政府大门旁边的墙上。一时各村里都传开了。但也并没有人管。村上的干部,还是稳如泰山。不过这一告,村里又有不少人家也得到了重建的指标。
但是,我家的房子,依然不在政策的范围之类,你说气人不气人?
难怪有人说,西和是一个“黑县”。其黑其白,自不用说,因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星期三&&&&
&&&&&&&&&&&&&&&&&&&&&&&&&&&&&&&
今天到伙伴家玩,听他大舅说,我们村上,把国家给群众的最后一批面粉,让秘书给卖到安裕的砖厂了。我当时简直难以置信,他们居然会贪到了这种程度!
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村里就从镇上拉来了12袋面粉。但是并没有发给受灾较重的人,而是发给了几个老党员。据说他们为了大家事,而跑过不少腿,这倒情有可原。后来又听说,那次拉来的面粉不是12袋,而是27袋。但不管怎样,群众并没得到一两,尽管群众并不缺这点面,可是,那却是用来救灾的啊!至少是国家的一点心意,一点温暖,但是他们却不让群众感到这点心意,这点温暖。
后来,秘书让大家到他家的商店里,来领面粉。每家一袋。还要交一元钱的运输费。大家虽然都很不高兴,但钱还是掏了。这一次共是200袋。全村一共一百六十多户,剩下的也不知都到那儿去了。这样的面粉都说要给三次。第二次发面,秘书不敢收钱了,据说上一次的行为还受到了上面的批评。但这一样一批,事情就坏了,他居然把第三次的面粉给卖了!这就是我们的村干部。我不知要这样的干部,是为了群众,还是养了几只跑腿的狼。真是不可思议。
面粉买了也就卖了,但最应该卖的是公家给大家的麦种。那可能是一个季节的丰收,他们怎么也能卖了呢?不过也有见了种子种上的人家。因为他们碰上他们拉了一车回村。不然别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
但是我觉得,村干部如此无法无天,问题主要还在上面。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是镇上都遵法守纪,他们就不敢胡来。不然镇政府的七八十个干部,还能管不了好27个自村?就是白吃,饭桶,也不会这样无能的。而镇上的失职,就是县上的问题了。这也许就是局部的连锁反映。
星期五&&& 阴转晴
&&&&&&&&&&&&&&&&&&&&&&&&&&&&&&
上面来人了
这些天,跟上朋友在蔺集给人家贴瓷砖。听主家说,中央的什么人,到我们县上来查救灾的事儿来了。说是在镇上工作的一个干部说的。还说要我在我们县上,住两个月。我听了这个好消息,真是喜出望外。但不知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老实说,我们这里的情况是那样的糟糕,早该有人下来管一管。可是一直就是没有人管,也许是没有人反映,上面的领导,并不知情。现在他们来了,就说明已经知道我们这里的情况。这实在是天大的喜事!那时我真恨不得,他们马上就在各个村子里来调查。然后把那些违法乱纪,丧失天良的家伙,都给一网打尽。
&可是到了今天,又听有人说,上面的领导已经走了。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也很多,又都议论纷纷,有的说的还很难听。但我想,一定并没有上面的人来,他们要是来了,怎么能什么都没做,就又悄悄地走了呢?也许都是谣言吧。只是时时都在盼望,上面真的能有人来,为我们做主,就像迷失在外的孤儿,盼望早点见到娘亲一样。
星期三&&&&
&&&&&&&&&&&&&&&&&&&&&&&&&&&&&&&&&&
今天到城里去,我打算买几本书看。从黄江坐上车,到了何坝,路就是用水泥油过的路了。可是那路,也没好走几天,早就坑坑洼洼,车颠得人肚子都疼。
其实这条路,油了也没多几年。但是质量太差了。那路面的厚度,可能还没有人家粉的墙厚。所以很快就给碾得支离破碎了。每次我坐车到城里,都感叹不已。有的人还破口大骂,说他们一年不知收多少养路费,却只修了这豆腐工程,来应付差事,都埋了死了人了!
今天,就更倒霉了。因为车走到板桥子附近,堵车了。也并不是正常的堵车,而是旁边有人在盖房子。看那盖的房子,似乎并不起眼。可是恭喜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开着轿车来的。所以在路的两边,一辆挨一辆,停了有好几里路。加上这段路面本来就窄,如今成了停车场,不巧前面又有几辆十来个轮子的大车,开不过去,所以就堵住了。我在车上等了半个多小时,路还是堵得死死的。我看见旁边有一个警察走来走去,但好像并不管。车里的人都很着急。
有些坐不住的人,就下去活动。也有着急走了的。没走的,下去转了一会儿,又都上来坐好。接着根据他们的了解,就议论开来。接着就有骂的,也有说要是让市长碰上就好的。之所以有人这样说,是因为那盖房子的,是县上的一个什么官儿。这一点,其实看见那么多的车,就可以想到盖房子的人的身份了。
大约堵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坐的车,才缓缓向前移动。而迎面停着的车,还不知要等多久。真是想不明白,地震后,没有一辆车到村里探望灾情,人家盖房子,却都开上所有的车,去凑热闹了。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当官儿的,平时动不动就传达上面的什么什么“精神”,难道全都是骗人的吗?
星期三&&&&&&
&&&&&&&&&&&&&&&&&&&&&&&&&&&
听说上面要给一点维修费,我也很高兴。可是等了好几个月,居然屁都没有等到。
今天,镇上来了些人,好像也有县上的人,又是查看户口本儿,又是登记。还要挂牌子照像。我觉得这钱来的快了,比任何人都高兴。他们由秘书和两个社长陪着。完了又交十二元钱的照相费。当时我也没注意看那牌子写着什么,等他们走后,我才站在门前,仔细看那牌子。牌子是蓝色的。白字,一共有三行。前一行稍大的字写着“5。12地震维修户”。下面是一行小了两三倍的七个字,是“西和县人民政府”。最下面是时间:2008。10。我左看右看,觉得不对啊!怎么会错了一年呢?再一想明白了。字并没有错,而是发的时间迟了一年罢。
这就是我们县救灾的“伟大”所在。至于那钱,什么时候发,虽然还不知道,可毕竟牌子已经挂上了。如果上面有人来检查,这就说明我们的干部的工作,是相当到位的。可能还能得到某些领导的表扬。难道不会吗?,无论到那个村子转悠,那一户是维修户,那一户是重建户,隔着院墙一看:一目了然。你不想满意都难啊!
可惜的是,这只是表面工作。而且时间也脱了一年。要是早一年挂上的话,可能效果还会更加好点。至于这些事,老百姓是怎么看的,他们自然觉得既不重要,也不会有人知道。所以他们搞重建的时候,先一分钱也不给你,逼着你把房子盖起来了,才给了四分之三。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重建搞得有声有色。至于你有没钱,先把房子盖起,那就是你的事了。反正政策就握在“我们”手里,想怎么实行,就怎么实行。如是他们不是报着这样的思想,就不会有这许多荒唐的事了。
我们县是一个穷县。老百姓确实需要国家的帮助,但不是一张空牌子!
星期二&&&&&
从汶川到西和,不过三百多公里。但正是这小小的距离,却呈现给我们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为什么呢?
在去年秋季,我从电视上看到,汶川等地的重建工作,基本上都完成了。历时不过一年半左右。速度是这样的惊人。也许这在中国或世界震后重建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奇迹,没有党的英明领导和无限关怀,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没有四川人民的坚强和不懈努力,是创造不出来的。当然,在这个奇迹里面,也包含着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的许多爱心和汗水。
无论对谁来说,灾区人民,能很快就重建家园,过上无比美好的日子,这实在一件最让人欣慰的事。相信所有的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也会感到十分高兴的。尤其是曾经到汶川等地进行过救援的人来说,更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作为西和人,我也不例外。
当然啦,我还想说的是,我的家乡,也在灾区之类。只是和汶川相比,我们西和所受到的损失,不过是皮外伤。但恰恰也正是这皮外之伤,却似乎比汶川的重伤,还要难治得多。因为从08年算起,今年已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个年头了,汶川的重建工作已经完成,而我们西和的重建和维修,依然只是做了一点,真不知何年何月,我们的县政府,才能向国家,向人民交差。
这是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看,他们这样做,似乎不像是救灾。因为总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的,隔好长时间,才能听到这样一个或那样一个信儿。就像干旱时候的雷,不时的吓你一下,却就是不下雨,只是没完没了的折磨人。好在我们受到的,只是不治而愈的皮外伤,要是严重的内伤,等到我们的领导来救人时,只怕早都投胎转世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党的光芒,没有照耀不到的地方,我们只恨那些一手遮天,胡作非为的人,改变或利用了国家的好政策。
腐败,就像是传染病,若不及时根除,可是要害人的。希望这件事,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年年都要深入要反腐倡廉,为什么就不能深入到我们西和呢?只怪大地震没有发生在西和,不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注下,再多的问题都解决了。多么不幸!
星期天&&&&&
&&&&&&&&&&&&&&&&&&&&&&&&&&&
&&&&&&领存折
自听到国家要给大家,一笔维修费,盼望了几十个月,今天才见到了折子。只是这折子不像是白给,你得交一笔钱,才能给你。维修户,每户交五十无,重建户交一百元,他们说是什么工本费?鬼都知道,这是什么把戏。之外就是每人三十元钱的合作医疗费。虽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但他们向来都是早早的扣了,有时有点像预交,但也还情有可原。但在救灾的上头,也割上一刀,就令人讨厌而且生气了。
就拿这存折吧。上面只打着两千元。但是册了上分明却写着是三千元。而且大家早就听过,最小是三千元的数目。我便问我们的秘书:“是不是镇上,又把一千元弄走了?”秘书笑着说:“没有。没有。他们哪敢?你去取,就是三千。另外一千,都在微机上。”我相信这是真的。再一看时间,打这两千存折的是日。也就是说,只差一天,这个折子就整整压了一年。这却是何故?
从秘书家出来,明白其中道道的便说:“镇上本来是怀心不良。他们这样做,分明是将每户维修费,独吞一千元的。但是数量太大,又害怕上面查下来,就边走边看。如今实在不行了,就将折子发下来。钱吗,取的时候,再给你补够。”又有人说:“下面知道了实情,谁也不接受。有的就告。县上便派镇上下来,做做样子,最好不要生事。因为县上也最怕告,他们在里面,都吞了一大口,而县上自然更多。”这我也相信。我知道:如果县上够得上“县上”,乡镇就敢胡作非为。乡镇廉洁奉公,我村的村干部,也不会大捞特劳一把。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真要查起里面的问题来,我看就得从上面,一级一级的查下来。只是许多事情,从上面往下查,是查不出来的。因为下面的知道上面的要来,自然把好多事情,都装潢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而我们的有些管事,却偏偏“高度近视”,事事只看见影子,并不能看到本质。要是他还有一点别的坏毛病,看见礼物,金钱,就有“非分之想”,看见美色,就“想入非非”,更是有事儿也查不出来了。所以腐败,总是难以对付。而这次救灾以来的,所有反常现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但是,被腐败抹杀不了的,那就是我们党的政策。老实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党,再没有比对人民更好的党。把党比做太阳,比做空气,比做泉水,是当之无愧的。可恨的是那些,违背了党的宗旨和政策的蛀虫们。他们像一片片云雾,总是遮住或更加了党对人民的温暖。虽然这些“倒霉”的人民,只是占极小的一部分。但他们善良的赤子之心,也盼望着真正阳光明媚的生活。只是要得到这一切,光靠我们中央的好政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政策,每每落实到老百姓身上的时候,总是被扭曲或改写。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一个好的称职的家长,这个家庭是无法富裕和幸福的。对于一个村,事实也是如此。在电视上,在好多地方,就有村干部带头,改变全历史的例子。而且很不少。可是我们的村干部,镇领导,会有这样的伟大抱负吗?我想没有,从他们的身上,从他们的所作所为,我只是看到了让人失望或生气的地方。
真是太遗憾,太不幸了。如果地震真的正如我在前面呼唤的那样,发生在西和,那到是一次最好的机会。虽然我们会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但我们无穷无尽的后代儿孙,会因为在党和人民的特别关怀和关注下,从此过上真正幸福,和谐的快乐生活。就像在过去的那些战争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而像像浪潮一样前赴后继的英雄们:舍己为人同样精彩。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在这个世上,能够有多少人,会了解我们的真心,并多看一眼我们呢?
&&星期一&&&&&&&&&
父亲去逝前,在西和中医院住了几天。花了四千多元钱。出院后,就拿着合作医疗证和其他手续去报销,总是有问题。哥哥跑了好多次,都没有结果。前两天,又去问。合管办让镇上写证明。写了又去,却说没有上微机。说是下面的把钱吃了,没有把名字报上来。让村上的,镇上的一起到合管办来。哥哥回来,就去找秘书。今天一早,哥哥就走了。我不知今天他回来,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只是心里非常生气,这些干部,还配称“干部”二字吗?
零八年地震,听说国家给了好些食品。他们都放在粮站的仓库里,却舍不得下发。结果都完了,悄悄的倒掉了。其他事情,更不用说。但也还罢了。可是怎么能连合作医疗的钱,也一口吃了呢?我们交了钱,却不能报销。这是什么道理?也许是因为,我们身边的贪官太多了,才以至于无孔不入。国家的反腐倡廉,为什么会拿这些人没有办法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王的生活片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