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劫法场救宋江江500字概括

第57章:梁山劫法场的大阴谋
&宋江题“反诗”被捕,马上就要杀头,神行太保戴宗把蔡九知府的书信偷偷送到了梁山,请梁山上足智多谋的军师吴用拿个主意。
& 那么,吴用是如何运作这件事的呢?
&吴用看了信,就叫圣手书生萧让仿照蔡太师的笔迹给蔡九写一封信,又叫玉臂匠金大坚仿刻了一枚蔡太师的印章,再叫戴宗送回去。
&这封信有明显的破绽:就是印章的问题,而这是个常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看出其中的端倪,所以,吴用精心制造的这一封“假信”被黄文炳一眼就识破了,那么,戴宗也牵连其中,和宋江一起判了死刑!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该案的全过程:
原先宋江的反诗,其实是可大可小的,不一定必死,证据毕竟不怎么充分。但是现在,吴用造的假信,却变成了宋江、戴宗他们谋反最直接、最确切的证据,宋江、戴宗就必死无疑了。
& 原先的“文字狱”,还只是捕风捉影;现在的“文字狱”,那可是真凭实据!
原先还要报到京师请上级批示,押到上级处理。现在可好了,不用押到上级,也不用请示上级,直接就在本地正法,因为证据确凿。
& 所以,最终坏了大事的,还是那封假信。
& 吴用把戴宗一送走,就当着众头领的面,叫声苦不知高低。众头领问道:“军师何故叫苦?”吴用便道:“你众人不知。是我这封书,倒送了戴宗和宋公明性命也。”
&原来,这封假信要送了戴宗和宋公明的性命,吴用是知道的。吴用道:“是我一时不仔细……
吴用为什么要把一封有明显破绽的假信送出呢?究竟是一时不仔细,还是另有阴谋?
我们来进行分析。
当时,吴用说,我一不小心,把书信弄出了破绽,现在,事不宜迟,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救他两个。书上原文:
晁盖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
&&&&吴学究便向前与晁盖耳边说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动身,休要误了日期。”
&&&&众多好汉得了将令,各各拴束行头,连夜下山,望江州来,不在话下。说话的,如何不说计策出?管教下回便见。
怎样劫法场、救宋江,是吴用出的计谋,具体方案,书上没写,只用“这般,这般,如此,如此”八个字代替了。所以,我们大家都不清楚,他究竟出的是个啥子计谋呢?
好在作者有提醒:“管教下回便见。”就是说,你只要望下看,便会清楚吴用的计谋究竟是什么了。
&读了原著之后,轻易就会发现吴用出的这个计谋一点也不高深。不仅不高深,而且还存在着三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个致命问题:当刽子手举刀行刑的时候,究竟安排谁去干掉刽子手呢?
梁山方面,这次共出动了头领17人,喽啰百余人,都已混进了现场。但却并没有提前安排任何一个人去对付、干掉刽子。
吴用作为军师就应该知道,劫法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干掉刽子手,不然你安排的人再多,也无济于事。
可是你看,吴用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安排!
最终是谁砍倒的刽子手呢? 是梁山派并不认识的一个人——
&李逵是宋江刚认识不久的,&当刽子手行刑的时候,宋江的心腹李逵,一个人孤身前来劫法场。
&&&&“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
&&&是李逵砍了两个刽子手,才救了宋江、戴宗的性命。接着,李逵又去砍监斩官。再接着,众人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 一直到现在,那伙梁山好汉才“掣出尖刀,看着士兵便杀。”
李逵的出现,是吴用没有料到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李逵,按照吴用事先计划好的方案,就没有安排人去干掉刽子手。
宋江、戴宗一定必死无疑。
第二个致命问题:营救宋江一旦成功后,究竟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呢?
吴用不仅没有提出砍倒刽子手的方案,连撤退的方案也没有提前制定。
我们来看原文是怎么描述的:
大家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如何撤退。只见那个不认识的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昧地砍人,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所以晁盖他们众梁山好汉都“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
“只顾”,就是没有别的选择。可见,吴用的计谋,是没有给众好汉们留下后路的。
大家竟都跟着那个脑子有问题的李逵走。&
整个一场劫法场的戏,都是李逵一个人在出力,梁山来的那些人完全像是“跟班的”。
&梁山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尽跟了黑大汉,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那黑大汉又在做什么呢?他在“只顾砍人”!
&“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直杀出城来。”
“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百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
你看,李逵不分军官还是普通百姓,见到人就砍,一直杀的血溅满身。
&晁盖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哪里来听,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
接着,沿江走了几里路,“前面望见,尽是淘淘一派大江,却无了旱路。晁盖看见,只叫得苦!”
&&&&李逵把大家带往绝境,前面没有路了!
可以说,这一仗如果按照吴用事先的战术,梁山众人将个个死无葬身之地。因为他们并没有事先计划好的逃跑路线!
&第三个致命问题:梁山来了这么多好汉,为什么没有发挥出作用?
在营救宋江劫法场的战斗中,梁山来的好汉,真正发挥的作用其实很小。主要是李逵起了大作用,是他一人突然袭击,把官军杀跑了。从砍倒刽子手、到知府逃跑、到众好汉撤退,全看李逵一个人的戏。
&为什么梁山来的好汉,没怎么发挥作用呢?因为梁山来的这17个头领,吴用是这样为他们布阵的,分成四组:
&&&&东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扮成乞丐。
南组: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扮挑夫。
西组: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杂耍的。
北组: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扮客商。
&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
<font COLOR="#,&晁盖、刘唐、三阮、白胜,这几个本是一伙的,是嫡系人马,吴用偏偏把他们拆开,叫花荣、吕方等这些宋江的心腹加入,花荣等人受晁盖的指挥。
2,燕顺、王矮虎、郑天寿、石勇这几个都宋江的人。吴用把他们拆开,将原老大燕顺调开,换上朱贵。
3,这个人员班子非常别扭,互相牵制,极不协调,战斗力必然减弱。
4,这些人都受到吴用的总指挥,是吴用策划的这一场行动,而吴用本人却没有来。
5,吴用自己不仅没来,还留下了武艺高强的林冲、秦明等人,守在自己身边。派出去的人多半武功差。
6,吴用在这次计划中没有提前策划出任何一种有效的方案。
从宋江被救出,到大伙撤退逃跑,全是李逵一个人的功劳,救出宋江,和吴用的计谋,实际上并没有半点关系。&
也就是说,众好汉们的行为,没有半点是出自吴用的计谋!
那么,吴用是否这么“无能”呢?&
当然不是。
这正是吴用的高妙之处! 因为这是一次吴用精心策划的大阴谋。
吴用想借“劫法场”之机,将晁盖、宋江等人,全部都统统的一网打尽,斩尽杀绝!
这从人员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来的不是晁盖的人,就是宋江的人,也不安排他们如何行动,也不安排他们如何撤退,那就是叫他们来送死了。
可以估算的结局,无非三种:
&&&&1.如果营救成功。那一定不用说,都是吴用的计谋高明。
&&&&2.如果晁盖、宋江任死一人,都是减少了吴用的劲敌。
&&&&3.如果晁盖、宋江都被一网打尽了,则吴用将成为新的老大!(此时吴用已经是梁山三号人物了)。
&不管结果怎样,吴用都是最大的获利者。
& &如此险恶歹毒的计谋,晁盖自然是看不出来的,那么,宋江呢?
宋江是怎样安排下一步行动计划的?
&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州劫法场概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