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芙蓉金菊菊斗馨香这首词如何应答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①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
猜您喜欢的诗文
晏殊的诗词(共 首)
0评论/236浏览
0评论/224浏览
0评论/217浏览
0评论/216浏览
0评论/209浏览
0评论/197浏览
0评论/180浏览
0评论/176浏览
0评论/175浏览
0评论/155浏览
邮箱地址: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诗词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诉 衷 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有那些习俗?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3)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有那些习俗?(3分)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3分)3)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重阳节(1分)、登高、饮雄黄酒等(2分)。2)作者抓住重阳节时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木芙蓉花和菊花来描写,远近结合、色彩相间,充分展示出重阳节时周围环境的美丽如画。(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3)这首词描写了主人公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忧愁,(2分)也表达了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途渺茫、难以把握。(2分)(同上)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3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戴望舒的《雨巷》,回答后面问题。(5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小题1:诗中的两个主要意像是什么?(2分)小题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4分)(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2)两题。(6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⑴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特点?(2分)⑵&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从景与情结合的角度对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4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淮村兵后南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小题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小题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王维的诗有什么用?(4分)小题2:“巴山夜雨”这句话引用或化用了古典诗词,请写出原句、出处及作者。(3分)答:原句:&&&&&&&&&&&&&&&&&&&&&&&&&&出处:&&&&&&&&&&&&&&&&作者:&&&&&&&&&&&&&&&&&&&&&&&&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晏殊词鉴赏与答案(10首)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晏殊词鉴赏与答案(10首)
&&&&&&&&&&★★★
晏殊词鉴赏与答案(10首)
晏殊词鉴赏目录1.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2.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4.喜迁莺(花不尽,柳无穷)5.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6.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7.少年游(重阳过后,西风渐紧)8.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9.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10.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1.阅读下面唐诗宋词,回答问题。撼庭秋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1.词的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2.“心长焰短,向人垂泪”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心长”、“焰短”各有怎样的深意?参考答案1.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却无从寄去。2.用了拟人(或移情)手法。 “心长”意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意指力不从心,暗示希望的渺茫。&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诉衷情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作者四十八岁,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1.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首先写花――芙蓉与菊花,点明时令特点;继而写树――树上的红叶,红叶中还夹杂着稀疏的黄叶,进一步渲染浓重的秋意。2.面对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途茫茫,难于把握,时光易逝的惆怅。&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高水阔知何处?1.词的上片是怎样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离别之苦的?试做简要分析.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的?参考答案1.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菊”、“兰”人格化,“愁烟”、“泣露”,是写“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在表现词人的心情。“燕子双飞”,反衬处的人的孤独;“斜光到晓穿朱户”,表明的是词人彻夜未眠。词人埋怨“燕子双飞”、“明月无情”,是为了表达无法诉说的痛苦心情和无人可以倾诉的孤苦寂寞之感。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表明词人非常怀念远行的“友人”,一腔愁绪,无法倾诉,“欲寄彩笺兼尺素”,可是,“山高水阔”,山重重,水迢迢,更何况又不知人在“何处”……词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将自己痛苦、无奈的矛盾复杂情感表达了出来。&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喜迁莺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1. “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2. “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参考答案1.比喻。(1分)用“花不尽”“柳无穷”形象表现出离别之情的“不尽”、“无穷”,(2分)折射出离别的悲苦之情。(1分)2.“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2分)“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2分)&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注】,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注】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1.词的上阕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4分)2.词的下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2分)参考答案1.借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等众多秀美明丽的意象来写美丽的春色。(2分)描绘了一幅清新活泼,具有乡间泥土气息的春景图,与下阕写人物的天真可爱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2分)2.通过刻画人物的“笑”,描绘了一个美丽、清纯、活泼、浪漫的农家少女形象。(或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描绘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农家少女形象。)(2分)(特点、身份各1分。)&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词”的别称是什么(写出两个)?宋朝“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哪两位?(2分)2.“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1.诗余、长短句; 苏轼、辛弃疾2.因时光流逝而惊梦寐2)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3)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4)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5)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6)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7)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每点一分,四点就可)3.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2)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3)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少年游晏殊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1.上阙两幅什么画面?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4分)2.此词歌咏木芙蓉,通过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紧接“朱阑”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艳笔: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这里用对比、反衬手法,益见出清秋开放的芙蓉之可贵。2.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1.“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4分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特色。参考答案1.“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抒发了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难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答“伤春女子的幽愁”得1分,其他不给分)2.词的前五句写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燕过、花落、阑影入波的动感画面,衬托出庭院中帘外的清寂冷落;轻风拂动绿帘、疏雨飘洒绿荷的动态和细声,衬托出庭院中帘内空寂闲静的氛围。(2分)也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寥。(1分)(答“动静结合”且有分析给2分,答“以静衬动”或其他不给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髀移诵腥嗣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2分。“春光已逝”或“时光流逝”1分;“惋惜”或“惆怅”或“感叹”1分。]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2分)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2分)②写景动静结合。(1分)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2分)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2分)③以动衬静的写法。(1分)“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2分)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2分)④远景与近景交错。(1分)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1分)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1分)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2分)&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1.词中“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 和&&&&& 。(2分)2.对这首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3.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雁足传书;鱼传尽素2.A3.这首词为怀人之作,抒写的是离愁别绪和深切的思念。“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4分)&&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电 子 课 文 ★&&&
★ 相 关 教 案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 关 课 件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 关 练 习 ★
没有相关文章
★ 教 学 参 考 ★
没有相关文章★ 课 外 拓 展 ★
本页显示的是本站语文备课资源:晏殊词鉴赏与答案(10首),已分享次。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有那些习俗?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外人6685
1、重阳节、登高、饮雄黄酒等;作者抓住重阳节时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木芙蓉花和菊花来描写,远近结合、色彩相间,充分展示出重阳节时周围环境的美丽如画。(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词描写了主人公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忧愁,也表达了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途渺茫、难以把握。(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菊对芙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