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家风家训的诗词词

江苏家训之“诗书传家”--新华日报
第14版:智库
| &&&&&&&&
出版&&&|&&&&&&|&&&&&&|&&&
江苏家训之“诗书传家”
&&&&智库出品o家训&&&&孙钦香&&&&家训是古代中国读书人代际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内容不仅充满做人处事的谆谆教诲,而且极为注重子弟们读书治学的方法和意义。江苏作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其所产之家训作为中华传统家训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颇为重视子弟们读书作文的教导和指引,即此展现江苏家训传统中对人文修养的浓厚关切。&&&&作为人文渊薮之地,江苏家训传统中关于读书治学的内容,其显著特点之一家学世传。著名的家学传授大族可以上溯至西汉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父子(今江苏徐州沛县人),刘向在父祖雅好《诗经》的熏陶下,研读经书,造诣颇深,并以家学传子,三子刘歆最为知名,编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著作《七略》。其次南朝时期寓居建康的颜氏“世以儒雅为业”,有良好的家学传统,颜之推(531-约591)撰写中国第一部完整家训名作《颜氏家训》,长孙颜师古(581-641)“少传家业”,撰《五经定本》等。家学传承在清代乾嘉时期更是明显增多,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乾嘉汉学的中坚力量,王氏父子在音韵、训诂校勘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合称“高邮王氏四种”。&&&&清代苏州惠氏三世传经,世守古学,惠士奇()兼治经史,晚年尤精于经学,惠栋()传祖父周惕(?-约1674)、父士奇之学,熟读诸经,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为吴派经学的奠基人。清代毗陵庄氏一族中庄存与()为学兼采汉宋,不非议古文经学,涉猎经史百家之书,庄述祖()是庄存与胞弟庄培因之子,研究《春秋》三传,考证今古文《尚书》,并将庄氏今文经学传授给外甥刘逢禄()、宋翔凤(1779年-1860),常州学派随之发展壮大。清代宝应刘氏诗书传家,刘台拱()少时“心慕理学”,当时有“小朱子”之称,而且校书不下千卷,治学严谨,侄刘宝楠()长于名物训诂,重视小学,又深受理学熏陶,融汇汉宋,所著《论语正义》凝聚刘氏三代人的心血。近代以来无锡钱氏一族诗礼传世,又能积极参与新式教育,成就辉煌的家族教育,其中著名的有国学大师钱基博()、文学家钱钟书()父子,还有国学大师钱穆()以及一门六院士的文教佳话。&&&&二是在《家训》、《家书》等作品中,讲论读书顺序、方法及其意义。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言辞谆谆告诫子孙要立志读书,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在《义庄规范·文正公初定规矩》中也教导:“使诸房子弟知读书之美,有以激劝。”《勉学》篇中还提到读书顺序自然是首要读儒家经典《诗》、《书》等,但也要“涉百家之书”,于佛学也不应忽视。尤为难得是,《杂艺》篇中还指出学习书法、数学、医术、绘画、琴瑟、下棋、射箭、投壶等“杂艺”。经史子集的读书顺序在后世也有论及,清代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在《焦山别峰庵雨中寄舍弟墨》家信中便指出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以及韩文、杜诗,《二十一史》“书一代之事,必不可废。”《勉学》篇中也同时指出,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开心明目”、“修身利行”,自此以后“读书明理”在后世家训中也屡有论及,明代东林学派创始人之一高攀龙(,江苏无锡人)在其所作《家训》中便指出要“做得一个人”,必须读书“穷理”和“读书亲贤”,如果“道理不明”,便会不知不觉“堕于小人之类”。&&&&郑板桥还在家书中指示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不要迷信,不要为书本所束缚,“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但同时指出,固然要有自己的见解,又必须有根据,不能随意为之,“而特识有不外乎至情至理,歪扭乱窜,无有是处。”而且指出读书要精,不可求快,以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例子,说明精读可以将书中“微言大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所穷。”当然精读是指书中重要的、精彩的部分要反复研读,而不一定全部都精读,如以《史记》为例,“《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读,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关于写诗,郑板桥也在家信中也作了具体的指导,他告诫弟弟郑墨人品和诗品关系密切,要慎重诗的选题,“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关于作文,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五书》中郑板桥也指出:“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明确主张文章要实在,反对不将文章含义说透的故弄玄虚之举。&&&&可见,江苏家训传统中因其极为看重子弟教育,注重读书作文,成就了古往今来著名的家学渊源流传的世家大族,家族治学传统在培育子弟人文修养和识见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还把这些家族教育的经验智慧总结出来撰写成文,在《家训》、《家书》等作品中就读书顺序、读书方法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和劝勉,进一步保障和提升子弟们读书作文的人文素养。&&&&(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集团 数字报刊: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
>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
编辑:玉君
  导语: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家风家训征文,欢迎大家借鉴!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一
  秦岭铸魂,但以忠勤谋国事;
  渭河涤魄,从来清白是家风。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二
  诚信感恩,做人立世千金诺;
  勤劳敬业,教子传家百代铭。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三
  敬老蔚家风,诚如渭水三春暖;
  孝亲承美德,胜似海棠四月香。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四
  于父母身前尽孝;
  在儿孙心底植德。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五
  承诺于诚,心照千年秦岭月;
  践行以德,襟披万里圣贤风。
  拓展:我说我的家风家训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并且中华名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教,而家风家训更是重要。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几件事。
  记得那是一个春天,轻风吹拂着大地,唤醒沉寂的冬。万物复苏,我迎来了新的一学期。玩了一个寒假,开学时我自发性的制定了新计划,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但对于这一点,其他同学都和我抱怨:父母怎么逼他,怎么教他学习。奇怪的是,父母从来没有管过我学习,只是说:&放任,自由,是教育我最好的方法。& 小时候,玩的尽兴时妈妈就鼓励我玩,学的入迷时就让我努力学。于是我就从小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劳逸结合,做事要追求极致、完美。有一次,写作文太专注,忽略了时间,只知道外面有爸爸妈妈的灯亮着,所以就一直写下去,直至完成。一出门,已经十二点多了,令我哭笑不得的是父母已经在沙发上睡熟了。我悄悄地关上灯,上床睡觉去了。还有一次交书法作品。本来已经写完,但记得有一个败笔,于是半夜神经兴奋,爬起来重新写了一幅,父母说我有强迫症,但我认为我就是最好的我。这就是我的家训之一:劳逸结合,追求极限。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一样的烘烤着大地,周围的树木却意气风发,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那绿油油的叶子,做出&沙沙&的响声。我趴在凉席上,开着空调,看着,惬意的不行。即使世界末日好像也与我无关。看完书后就练琴。练了一会后,后背突然被猛拍了一下,我恍然回过神来。回头就看到怒笑的妈妈,我苦笑了一下,她马上就开始了&批斗&,&叫你听不见是不是,耳朵被棉花堵住了。&这时爸爸就会出来打圆场:&这不是练琴专心嘛!&我无奈的看着妈妈,用眼神告诉她:难道专心也是错吗?妈妈的怒火瞬间消失,陪着笑脸说:&不打搅你了,继续继续。&每想起这一情景,我就会傻笑半天。这就是我的家训之二:做事要专心。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空气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我却渴望一片阴凉僻静的地方。可能是由于父母的熏陶,在家我几乎不看电视,只有书和电脑与我陪伴。父母在看书这一方面也是资金不断,为我读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我喜欢看书,而且看入迷后,谁叫都听不见,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于是庄稼人戏称我&吃书娃&,爸爸妈妈则称我为&书迷&。在他们忙碌的收割中,僻静中的我成为其中的一道风景。印象深刻的一次,清晨我出门遛狗,胳膊里夹着《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路过一个小坡,上面有一些泛黄的秋草,但很干净。我心一热,一下坐上去翻开书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太阳照得我看不清字,抬头一看天空,太阳在正中央对我笑,我才意识到已经中午了。急忙回到家,姥姥、姥爷一见到我就放出安心的笑容。然后眯起眼睛问我:&狗呢,拴起来了?&我仿如遭受晴天霹雳,一愣。完了,忘记把狗牵回来了。正在我懊悔之时,一声亲切的&汪汪&声,将我带回现实。我跑出去,看见清晨熟悉的脸,它正在摇着尾巴,好像在埋怨:你怎么把我丢下自己跑了,我饿了,给我东西吃。我一回头,老人正在哭笑不得的看我,我看着他们不禁笑了出来。读书对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赋予了我知识。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我的家训之三:书香漫步。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狂风把树上仅存的落叶吹下,雪打在我和同学的脸上。没有寒冷,没有疼痛,只有温暖和快乐。这也许是上初中最后一次聚会,也可能是我们分道扬镳的起点。小学毕业,我们又成熟了一分,步入初中,未来充满无限幻想。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对于当时的离别,我没有男生那么洒脱,也没有像女生一样缠绵,微笑是我的抉择。这也和父母的教育有关,他们特别爱用笑来掩饰内心的忧伤。他们告诉我:&无论在任何时候,永远保持微笑。&我不知这对我比较开朗的性格有何影响,但这是我的家训之四:永远微笑的面对明天。
  家训有四季,家庭有四季,一年有四季,人生有四季。四季如歌,笑谈四季,春夏秋冬,暖热凉寒,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我,真正的我。微笑中的四季,微笑中的我,就是我微笑的明天。牢记家训,家风四季,任它摇动,我心永恒!
下页更精彩:1
家风家训征文诗歌相关推荐  657家训诗  二零一六年五月  吾家训教信以诚,勿使浮华乱性真。  学以致用当济世,德能传道务求仁。  心存侧隐多行善,志在高远莫沉沦。  贪赌蒙骗色勿近,温良恭俭让益身。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沙发。
  熟语偏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家风家训格言警句大全
【网络综合-家风家训格言警句大全】:Ctrl+D,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励志名言语录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相关推荐: |
| | 家风家训格言警句大全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6.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悔。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1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11.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12. 一个人的,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1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1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1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1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1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1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1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2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丰饶。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36.能付出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41.情生智隔。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43.把自己的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交给别人。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近矣。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50.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家训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