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石井镇历史名人上我身

国家级传统村落:新安县东山底村
黛眉山下古村落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是田园生活的最后守望地,也是人们的乡愁栖息地。
&东山底村作为拥有历史记忆的传统村落,正在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香气。东山底村位于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的西北方向,西邻黛眉山北邻黄河。这里不仅保留着有200多年历史的古院落,还有黛眉奶奶庙护佑着东山村民,赐福千年。访古寻今或是抚尘望伊,这村落且待你去探个究竟。
&欲说东山底村,先说黛眉山。
出洛阳市区,过新安县城,到石井镇后向西北方向,朝着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进发,全程约70公里。到了黛眉山,就到了东山底村。
& 东山底村与黛眉山密不可分。在黛眉山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村庄,分别名为东山底村和西山底村。东山底村,即黛眉山东边山脚下的村子。  
  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新安县石井镇内,北枕黄河,东出小浪底水库,西接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境内唯一三面临黄河的世界地质公园,其中黛眉山主峰海拔1346.6米,北临黄河,与山西垣曲相望,西临荆紫山,南眺崤山,可谓大山大水的完美结合。
  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风景。在东山底村村民心目中,黛眉山就是他们的“家山”,很久以前,村民们在黛眉山上放牛、砍柴、种地,日复一日地劳作。山上曾有一个7户36人的村民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从山上搬迁下来。 
民居内景展示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先人们看中了这块临山面河的土地,在此定居,繁衍生息,留下了今天的东山底村。
&&&&&目前保留有完整的清代四合院,如杨家大院、张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其中,杨家大院建于清代末期,坐北朝南,共有12间房屋;张家大院亦坐北朝南,正房门上刻有“远翠楼”三字,新中国成立前建有学校,因此也被称为“学里院”。
张家大院正房门上的“远翠楼”砖雕
正在修建中的黛眉圣母庙
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树龄3000多年的古柏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洛阳新安名人介绍,洛阳新安历史人物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
新安历史人物介绍
(~)  王伯阳(年),原名王励刚,又名北洋、卓甫,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2年(1923年)毕业于洛阳第三甲科农业学校,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翌年,由当时在上海大学执教的瞿秋白,蔡和森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1925年),王伯阳亲身参加了上海爆发的“五卅”-。次年(1926年),王伯阳参与领导了上海女子勤业师范学校举办的“夏令营讲学会”,邀请施存统、杨杏佛、沈雁冰、陈望道、田汉、......
(~)  吕维祺(1587年―1641年),字介孺,号豫石,谥号忠节,河南府新安(今河南新安)人。他为人耿直不阿,为官清廉,敢于直谏。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天启初,宦官魏忠贤专权,毁天下书院以建祠堂。各地官员阿谀逢迎,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吕维祺不愿同流合污,他在洛阳建立芝泉讲会,广收门徒,传授知识,并拜祀伊洛七贤。天启三年(1623年),吕维祺中进士,不久,授兖州(今属山东)推官,后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他敢......
(~)   孟化鲤(1545年―1598年),字叔龙,号云浦,河南新安人,与曹端、尤时熙等人并为明代“伊洛七贤”,是著名理学家。孟化鲤自幼即“慨然以圣贤自期”。师从尤时熙,刻苦研究程朱理学。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官授户部主事,曾受命到河西一带负责税收。他一方面处理政务,另一方面在当地开办学校,传授理学,得到河西人的盛赞。后山东一带闹饥荒,百姓陷入极端贫困之中。孟化鲤奉命前往赈灾。他在山东开仓放粮,赈......
(~)  李绿园(1707年―1790年),字孔堂,号绿园,祖籍河南新安。一生著作颇丰,而《歧路灯》最为重要。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豫西大饥,李绿园的祖父携全家逃荒到宝丰县落户。李绿园幼时随祖父读书,后入当地义学,13岁应童子试,其后在科举道路上并不顺利,直到1736年30岁才中举,后居开封10余年,屡次赴京应试,终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李绿园因父丧返家守制,开始撰写长篇小说《歧路灯......
  吕谦恒,字天益,号涧樵。为人忠厚,自幼聪慧好学,曾在家乡苦读40余年,日久天长,其书案下足迹可见。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授编修,参与编纂《一统志》、《万姓统谱》等。曾任山东、湖广、浙江典试官,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并为河南道御史、户部给事中、刑部掌印给事中、光禄寺正卿。雍正五年(1727年)被免官返回家乡。他长于诗,著有《青要山房文集》1卷、《诗集》12卷。......
  吕履恒,字元素,号@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曾任宁县知县、广西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兼学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府丞、户部右侍郎等职,还曾为云南、江南典试官。他少承家学,擅诗文,著有《冶古堂文集》5卷、《梦月岩诗集》20卷、《诗余》1卷,另有剧作《洛神庙传奇》传世。......
  辛国勋 (1933.6―) 笔名云石,河北新安人。擅长中国画、雕塑 、陶瓷艺术。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历任创作组组长,曾在轻工业部604厂研制中国水印艺术,中国美术家协会对外联络部、美术部 、展览部、副编审。作品有雕塑《炼钢工人》、《向秀丽像》,中国画《白荷》、《梅、兰、竹 、菊 》等。编著有《中国当代雕塑壁画艺术选》、《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艺术选》、《雕塑辞典》......
(~)  李一民(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渑池县第一任县长。乳名丙寅,原名宏文,曾用名剑萍、李斌。新安县槐树村人。祖父受匪害而死,父亲李汉章当过多年小学教员、校长。1937年被土匪劫持勒赎,后花数千元无效,亦被杀害。
李一民8岁入小学,16岁上初中,1930年考入省立第一高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压制抗日救亡运动,学校不断闹-,他参加了驱赶驻校国民党特务、教员黄季......
  韩黎 (1928~)曾用名韩绍黎,笔名韩星。河南新安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8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洛阳地区卫生局副局长、文联党组书记,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兼《牡丹》文学杂志主编。河南诗词学会顾问,河南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洛阳诗词研究会会长,《洛阳诗词》主编。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著作有中短篇小说选集《泪湿青衫袖》,报告文学集《托起神剑的丰碑》(合著)......
  赵跟喜 (1952~)笔名东垣人。河南新安人。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铁门学校教师,国营744厂装卸工,铁门镇政府合同工,新安县文管所副所长、千唐志斋管理所所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洛阳市作协理事,洛阳市第九届政协委员,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陕西省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兼职教授,洛阳大学文物专业客座教授。有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1......
(~)  张西庆 ()河南新安人。中共党员。1956年参加工作。历任工人,旅顺海军训练团-专业学员,海军快艇-兵、水手长、干事,海军政治部联络部正团职干部。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绑架》、《一个女特务的秘史》、《秘密行动》、《被绑架的导弹之父》等。......
(~)  杨子敏 ()原名杨锡光,笔名泯之、成苑。河南新安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八路军,历任豫西二分区宣传队、太岳军区文工队、15纵队文工队副分队长,62军文工团副分队长,西康军区文工团创作组组长,184师政治部文化科长,军委装甲兵政委办公室干事,中国作协副秘书长,《诗刊》评论组组长、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代局长,中国作协-书记兼秘书长,《诗刊》主编,中国作协顾问、名誉委员。1......
(~)  韩钧(年),原名永清,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国14年(1925年)考入洛阳第四高级师范学校,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阅读马克思理论著作,组织起“社会科学研究会”,积极参加“反军阀”、“要民主”的群众运动。毕业前夕,被学校当局以“参加学潮”的罪名开除学籍。民国20年(1931年),韩钧进北平中国大学当旁听生。次年春加入共青团,受组织委派到北平西郊,在工人、农民、学生中组织抗日义勇军,8月......
(~)  张钫(年),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父亲张清和是清光绪年间的拔贡,曾任陕西乾州、鹿州州判。张钫从小随父至陕,先后在陆军小学、中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回陕任新军炮营排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二十二日,张钫与张凤翔、张云山、钱鼎等领导陕西同盟会,响应武昌革命,组织和发动陕西起义......
[] 十七史百将传 (~)  韩擒虎(公元538年―公元592年12月26日),别名韩擒豹、韩子通,隋朝名将,官至上柱国、凉州刺史,封爵寿光县公。韩擒虎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曾是灭陈先锋,直捣金陵,引入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后主陈叔宝。公元592年12月26日(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韩擒虎去世,时年五十五岁。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韩擒虎原是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频道合作:&&&&Hi,这是的腾讯微博,人海茫茫相遇不易,立即登录,别错过!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名人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