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洗衣粉比笔一把怎么用小刀削铅笔重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练习题
  一、 填一填。
  1、4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2、把下列重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62克、1千克、3000克、728克、4千克
  ( )&( )&( )&( )&( )
  二、连一连,对号入座。
  一袋洗衣粉       40千克
  一张练习本纸重     20克
  哥哥体重是       1克
  楼房高         500克
  一把小刀        15米
  三、应用题。
  菠萝500克,香蕉600克,桃子100克,一共重多少克?香蕉比菠萝重多少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练习题》摘要:顺序排列。 62克、1千克、3000克、728克、4千克
二、连一连,对号入座。 一袋洗衣粉 40千克 一张练习本纸重 20克 哥哥体重是 1克 楼房高 500克 一把小刀 15米 三、应用题。 菠萝500克,香蕉6...: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课件1.ppt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5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两个重量单位的认识,能准确的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熟练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静买了4瓶可口可乐,小林买了7瓶同样的可口可乐,小林比小静多付6元钱,小静和小林各花了多少元? * 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
)。称较轻的重量常用(
)作单位,称一般物体的重量,常用(
)作单位。
2、2千克比1500克多(
)克,2900克比3000克少(
3、15个圆钉大约重10克,(
)个圆钉大约 重20克。
4、一袋奶粉重500克,两袋奶粉的重量正好是( )千克。
5、一个鸡蛋大约是50克,( )个鸡蛋约是500克。 6、1千克=(
5000克=(
2个500克=( )千克
7000克=(
4000克=(
)克 7、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袋大米重15(
) 一把小刀约重100(
一大袋洗衣粉重1000( ) 2袋精盐重1() 一个乒乓球重10(
小刚体重30( )
一本数学书长(
) 一把尺子长(
) 1枚2分币重1(
)一个西瓜重4(
) 二、辨一辨 1.称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米尺和案秤。(
) 2.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
) 3.妈妈体重50000克。(
) 4.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两端一样重。(
) 5.一枚2分硬币重1克,9枚2分硬币约重18克。(
四、把101克、1千克、10克、10千克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三、在
里填上“ ”“ ”或“ ” 。 4千克
860克 8080克 8800克
10千克 7000克 8千克
1千克 想一想,填一填。
1、4支钢笔重48克,每支重(
)克。 2、5袋洗衣粉重10克,一袋重(
)克。 3、 1瓶牛奶重180克,5瓶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
>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
作者:mayaru
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新的口算问题。讲授例题时,还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几种口算的方法,最后选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从而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出示沙滩图: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上贴有表示年龄的卡片9和15)问:哪只海龟年龄大?为什么?(贴着15的海龟年龄大,因为15比9大,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这时沙滩上又爬上来一只51岁的海龟,它和15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年龄大?为什么?(51岁的海龟年龄大,因为51比15大,先比十位上的数,51十位上是5,15十位上是1)这时海滩上又爬上一只58岁的海龟,和51岁的海龟比,谁的年龄大?为什么?(58大于51,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58的个位上的数是8,51个位上的数是1)师说:我们比较海龟的年龄,其实就是在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我们已经学过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数,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大的数,这个数就大,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说明这两个数同样大。下面我们再比较几个数:61○56             45○47         100○98师说:我们填好大于、小于号后,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来检查符号写得对不对。“大口对大数,小尖对小数。”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比较万以内的数,看谁学得快,学得好。(二)学习新课1.根据下面各数的位数分类出示:,395,,470。师问:这些数很大,谁能读读这些数?你们能根据百以内数比较大小的知识推测出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哪个大?为什么?(四位数大,因为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不够一千)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数:小结:位数不同的数比大小,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2.在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数的大小(1)比较的大小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怎么比呢?(先比它们的最高位,5个千比8个千小)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同样多,先从最高位比起。练一练:965○395       395○470          (2)哪辆车载的汽水多?师问: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么比?(再比百位上的数)3.小结师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三)巩固反馈1.在下面的○里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398○402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1)941,893,(2),3.找出下面各数中最大数、最小数463,,,8006。最大数:________最小数:________4.写出相邻数5.在下面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5个数196,798,。6.由2,9,0,5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四位数是(    )。7.填表 8.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5□<453          362>□79          710>7□18□6<861          52□>526          1000>□999.思考题56-7×2=7×(    )12-8>12-(    )40÷5>(    )+4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在数数、读写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进一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百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再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方法是相同的,所以我在复习准备过程中,用沙滩上四只海龟比年龄大小,复习百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出新课。新课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数的位数不相同,一种是两个数的位数相同。由于学过百以内数比较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知识时,学生困难不会太大,所以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练习,使学生的新知识得到巩固。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出自:教务在线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内)(二)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口算的方法。难点:理解并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教具和学具口算卡片若干张。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计算32+40+6=            47-10-8=师问: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设疑引入变两道复习题为:32+46=47-18=师说:这样的题我们学过笔算,如果用口算的方法来算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二)学习新课例1 1.64+25=板书例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讨论:想什么办法,把这道题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题。第二个加数25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计算?通过讨论学生可能这样口算:先算64加20得84,再算84加5得89。也可能这样算:先算60加20得80,4和5得9,再算80加9得89。还可能这样算:用竖式的形式口算。比较: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看哪一种方法简便。通过比较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这时教师重点板书和提问第一种方法的口算过程。板书:64+25=89想:64+20=8484+5=89提问:为什么要把25分成20和5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2.28+37=□想:28+30=□    □+□=□第2题可以让学生试算,边算边思考:把37分成几十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想出口算步骤。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直接想前边板书的32+46该怎样计算,口算步骤是什么。小结: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计算,你能说说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吗?(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例21.58-26=师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该怎样口算呢?请你试着说一说、算一算。板书想的过程:想:58-20=3838-6=32教师板书后,可多让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要照顾到后进生。板书:2.72-49=□想:73-□=□    □-□=□第2题可以让学生把想的过程直接填在书上。然后师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看着前边板书的算式47-18,直接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算出结果。师问: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巩固反馈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2+40         54+30      36-20      32-4654+38         36-24      52-10      52-182.看题列式口算(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你学会了吗?有什么问题吗?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3.课堂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36+42         37+52          54+28         45+1915+65         76+23          34-23         98-7656-37         90-75          42-39         74-16(2)填得数 (3)填括号58+(    )=79               (    )+22=6528+(    )=41               (    )+19=7886-(    )=42               (    )-15=1367-(    )=35               (    )-26=25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口算的知识基础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课堂设计时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先出了这样一组题做复习准备。32+40+6=   47-10-8=,然后把这组题改变成32+46,47-18,为学习例题做了铺垫。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新的口算问题。讲授例题时,还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几种口算的方法,最后选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先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从而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法口算》出自:教务在线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得数。(二)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三)培养学生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讲清口算方法,把整百、整千都看成是几个百或几个千。难点: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后面的单位是百、千。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1)80和130里面各有几个十?(2)700和1000里面各有几个百?(3)13个十是多少?25个百呢?2.口算20+30=    50+50=    30+4=    54-50=    54-4=70-30=    8+7=     13-5=    7+6=     14-7= 说说前6道口算的计算过程。(二)学习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板书课题。2.学习例3(1)出示:400+300=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00+300=700我是这样想的: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所以400+300=700)教师将得数写在题的后面。(2)出示:700-300=问: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700-300=400。我是这么想的:7个百减3个百剩下4个百,所以700-300=400)(3)出示:=师问:谁知道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8000。我是这样算的:2个千加6个千是8个千,所以=8000)出示:(    )个千加(    )个千是(    )个千请同学上黑板填。(4)出示:=师问:说出得数,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5000。想:9个千减去4个千还剩5个千,所以=5000)计算过程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反复叙述学生很快都能掌握。(5)让学生观察这四道题,口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这样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实际上就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千。如果单位是百,后面加两个零,如果单位是千,后面加三个零)(6)练一练200+400=         =       = 600-400=         =       600-200= 3.学习例4(1)出示:200+30=          230-30=       230-200= 出示计数器,帮助学生理出计算方法。出示计数器:先拨出2个百,再拨出3个十,问:2个百加3个十是多少?23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200+30= 多少,你是怎么想的?(200+30=230想:2个百加3个十是230)师问:百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有几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数是多少?如果去掉3个十(或者说去掉十位上的3个珠子)还剩多少?230-3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想:230里面有2个百3个十,去掉3个十还剩2个百,所以230-30=200)师问:如果从230里去掉2个百,还剩多少?(学生如答不出,可出示计数器,如答得出,就不必出示计数器了)230-200=30。想:230里面有2个百3个十,去掉2个百,还剩3个十,所以230-200=30(2)观察这一组题,有什么规律(3)练一练=       =        = =       =        = 4.学习例5(1)出示:8+5=    80+50=     13-5=     130-50= 师问:这两组题谁会做?第2组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2)观察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都是算8+5=,不同点是第2组题后面的单位是十,所以在得数后面还要加1个零)(3)出示:900+600=         =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4)做一做70+50=     400+600=     800+900=      120-50= =    =     120-70=       = 5.小结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是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其实这些题都可以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只不过后面的单位是十、百、千。如果单位是十,得数后面加一个零,是百加两个零,是千后面加三个零就可以了,虽然这些题不难计算,但由于数目较大,很容易出错,看谁在下面的练习中最认真,不出错。(三)巩固反馈1.口算900-300=     500+400=    =      = 300+50=     =    640-400=       = 口算卡片出慢些,留出学生思考时间,可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2.填 3.作业P44:第1~3题,P45:第6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可归到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中,只不过后面的单位不同,所以在复习准备中安排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口算。在学习新课时,突出整百、整千都看成是几个百或几个千,通过例4,让学生观察到这些口算实际上是把它们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后面的单位是百、千。例5,通过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例5通过2组题对比,使学生掌握口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由于数目较大,算得又对又快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出自:教务在线
  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三)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和学具教具:天平,秤,两个同样重的鸡蛋,一个鸭蛋,一枚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袋1000克精盐,案秤图。学具:以组为单位准备,一些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支粉笔,一瓶钢笔水,1把小刀.1袋1000克精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左边一本语文书,右边一本数学书,问:语文书重还是数学书重?同学们争执不下,有人说语文书重,有人说数学书重。这时,请同学们左手放一本语文书,右手放一本数学书,掂一掂哪一本书重,同学很快掂出语文书比数学书重。老师接着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呢?学生说不出来,师说:比较东西的轻重,光靠眼睛不行,要用手掂一掂。但要想准确地说出物品的重量,用什么方法呢?它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千克的初步认识)(二)学习新课1.认识天平教师说:用天平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出示天平)在天平的左边盘里放置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另一种要称的物品,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可以说这时天平两端的物品重量相等,如果指针偏离标尺中间的位置,则天平左右两端物品的重量不相等,指针向哪边偏,哪边的物品就重。师问:用天平能不能比出数学书和语文书谁轻谁重?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用天平称一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两本书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马上看到指针向语文书那边偏离)师问:教师这儿有两个鸡蛋,哪个重?教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问:指针动没动?说明什么?学生得出两个鸡蛋同样多的结论。师说:如果把一个鸡蛋换成鸭蛋,看看指针动不动?说明哪个蛋重?(通过天平的指针向鸭蛋一边偏离,说明鸭蛋比鸡蛋重)师说:天平除了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称物品重量时,一般在天平左边盘里放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砝码,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标尺的中间位置,表示天平两端重量相等,砝码上标有它的实际重量,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2.认识重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师问:在天平上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分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天平左边盘里放2分硬币,右边盘里放上标有“1克”字样的砝码,天平的指针正好指在标尺的中间位置,天平平衡,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是1克)师说:这枚2分硬币约重1克。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克)1克到底有多重?请每个同学拿1枚2分硬币,掂一掂,亲自体会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师说:请同学们将左盘里的2分硬币取出,放入黄豆,直到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间,使天平平衡,然后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以组为单位,将2分硬币取出,把黄豆一粒一粒轻轻地放入左盘,直到天平平衡,就不放了,这时数出黄豆的粒数。由于黄豆粒大小不同,1克黄豆的粒数可能不同)用同样的方法,称一称1克绿豆有几粒,能得出什么结论?称一称:用天平称一称15个图钉有多重。(学生在右边盘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一直放到10克,这时发现天平平衡了,所以,要肯定地告诉学生,15个图钉共重10克。老师在学生放砝码时,提示学生选择砝码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下10克物品的重量,全组同学传递着掂一掂15个图钉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再称一称1支粉笔、1本数学书、1瓶墨水、1把小刀的重量,填在数学书上。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师说:像一粒豆、一个图钉、一把小刀等物品,重量比较轻,就可以用克做单位,而有些物品,如:一袋精盐、一袋洗衣粉、一箱苹果等,用克做单位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常常用千克做单位。(板书:千克)师说:1千克=1000克(教师同时板书)。要想称一称一袋精盐有多重,就不能用天平了,得用这种秤,教师出示案秤。请同学们看一看这袋精盐有多重。(教师将一袋精盐放到秤盘里,告诉大家一袋精盐重500克)师说:500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斤,以后买1斤重的物品,就可以说买500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统一实行的法定计量单位。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就能掌握了。师问:再放入秤盘一袋精盐是多少克?(1000克)师说:2袋精盐正好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所以案秤的指针指在1。1千克又叫1公斤。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精盐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师说:在商店里,常用下面的案秤称物品的重量。师问:看案秤指针所指的数字,你能说出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吗?师说:一般称较轻的物品时用“克”做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要用“千克”做单位。看看下列物品应用什么做单位:一个梨约150(    )、一个南瓜重4(    )、一个足球重450(    )、一颗手榴弹重250(    )。(三)巩固反馈1.填空1个2分硬币重1克,100个2分硬币重(    )克。1000个2分硬币重(    )克。2.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填在括号里(1)1个桔子重80(    )。(2)1个鹌鹑蛋重5(    )。(3)1只小狗重2500(    )。3.计算下面各题500克+600克=(    )克          670克-70克=(    )克8克×5=(    )克                72克÷8=(    )克4.在○内填上“>、<或=”400克○500克                     670克○760克1克○1千克                      1千克○1000克5.应用题(1)一支粉笔重3克,3支粉笔重多少克?(2)一个苹果重170克,一个桔子比它轻20克,一个桔子重多少克?6.回家后,找出3种重1千克的物品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板书设计(略)
《千克的初步认识》出自:教务在线
学生读文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2朗读体会,深入理解,体会瑞士居民对燕子的关爱。通过多媒...
我终于走到了一个小镇,来到了一家面包店,遇到了一位老板。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
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新授。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初读课文。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样是写步态
它的老实,抓住了什么事例来写?我们继续交流,在第一自然段中你还喜欢猫的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教师对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小结,归纳出抓事例写特点的写作方法。也蹭出了作者对猫的什么呀?
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那是一只来自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出示课题),看看这只鹅又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白公鹅的派头十足?可看出作者对白公鹅充满什么感情?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
看过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 的人还看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袋洗衣粉用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