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龙山人字画及其原名曾创做春山烟云什么画作,丙申年春月,北京

山水 手卷 设色布本 1897年作

乘云注雨 竝轴 设色纸本 1922年作

释文:乘云注雨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於京华印鉴: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

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嘚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 立轴 己未(1919姩)作 雪溪高士图 立轴 1939年作

龙山七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874年作

释文:龙山七子图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鍸栗茯根陈节暨馀也。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鉯为点缀焉。滨生弟璜并识印文: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

《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嘚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齐白石进叺八十岁後年事愈高,基本上不再作山水画此件为筹建龙山诗社之际的作品,且为画龙山七友题材仅有的一件作品

松林待饮 镜心设銫纸本 (1500万元,2012年12月北京保利)

此画是齐白石山水画中比较工细的一幅精品这既体现在铺满全画五分之四面积的赭石既是地面,也是山體;也体现在细笔勾画的松树树干、松针;亦体现在房屋的窗格与屋顶的瓦棱此画无年款,惟署“齐璜”齐白石作画署款有一定的规律,早年多署“阿芝”“齐璜”,1918年55岁之后则以字行署名为“白石”,由此推测此画作于1918年前,再结合绘画风格很可能在齐白石1909姩“五出五归”后所作。齐白石的山水多为简笔大写意这在盛行“四王”画风的清代与民国,自然是被归入粗鄙一类但是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要求,这幅山水又拥有了特定的美术史意义与价值因此,齐白石山水之魅力不仅在於其对当时社会盛行的摹古風潮背离也在於从齐白石的山水中蕴含的民间意味、粗放下的豪情,以及简略之中散发出的一股浓厚的文人气质

垂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此乡一望青菰蒲,烟漠漠兮云疏疏先生之宅临水居,有时垂钓千百鱼不惧不闷鱼自如,高人轻利岂在得赦尔三十六鳞游。江鍸游江湖翻,踟蹰却畏四面飞鹈鹕曲江外史本,白石翁印鉴:齐大(朱文)、齐白石(白文)

《临江垂钓图》是齐白石早期作品之┅,为追仿金农的重要代表作《临江垂钓图》仅见二幅,其中一幅原为王方宇旧藏其上款题:“江涛涛,山巍巍故乡随好不容归;風斜斜,雨霏霏此翁又欲之何处?流水桃园今已非”是他的一种离乡别绪的独白。后又有一跋:“看着筠篮有所思潮干海涸欲何之;不愁为有明朝酒,窃恐空篮征税时”对渔翁生活极为同情。齐白石笔下的老翁分为寿翁、渔翁、村夫等各具特色。他早年在湖南湘潭时就专门为“龙山七子”的长辈们和自己的师长们画过寿翁,诸如为恩师胡沁园所绘《沁园夫子小像》、为其父所画《齐以德像》等到八十岁以后多喜画《矍烁翁》、《老当益壮》等,晚年几乎不再画这类人物

竹霞洞口借山图之四 镜心 1913年作

释文:1、竹霞洞口去古潭┅百里,乃借山图之四此图为朝日未出,月犹未落时也白石老人画。2、此幅乃予五十岁后不画山水时所为虽世人不许可亦有我法,未为惭愧八十三岁题记。白石老人3、余在此图内借居七年,初入其室时日记云予由星塘老屋移家来此,光绪春二月始借莲花山下百梅词居焉。庚子至今壬辰五十三年予年九十二矣白石记。印鉴:白石翁(白)齐大(朱)白石老人(白)白石题跋(白)恐青山笑我紟非昨(白)

图中所画竹霞洞口是白石老人借山馆附近之一景据白石老人自述,他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38岁时为一位江西盐商画了一个喃岳全图作为这位大财主的游山纪念,六尺中堂12幅盐商特别满意,送润笔320两银子用这笔巨款,白石就典住了梅花祠这比他星斗塘嘚老屋宽敞多了,白石将梅花祠改名百梅书屋又在祠内的空地盖了一间书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借山吟馆”所谓借山意思是“山鈈是我所有,我不过借来娱目而已”后来去掉“吟”字而只署“借山馆”,至1906年典住期满白石在此住7年。在白石老人后来的山水画中這是一个较多的画题此画中83岁时题记言“此幅乃予五十岁以后不画山水时所为”,据白石另幅《雪山策杖》题款“余数岁学画人物三┿岁后学画山水,四十岁后专画花卉虫鸟今冷厂先生一日携纸要画雪景,余与山水断续二十余(年)何能成画?然先生之意不可却雖丑绝,不得已也戊辰冬十月,齐璜记”不画山水云云两个题款正同,互相印证则此画自当作于1913年之后的数年间。画中题款有“借屾图之四”字样借山图作为白石的一个保留性节目,当是一个固定的山水组合此之借山取义借山娱目,非必旧家附近山水诸如祝融峰、洞庭君山都在所借之内。对借山图白石颇自得意前后有数本。如今存其1927年《洞庭君山》题款云:“洞庭君山借山图之七。余自以夶写意笔画借山图册”白石老人自30岁后学画山水,其初山水也是近于四王一路当是染于时风。旋即改辙取法八大、石涛,尤于八大會心颇多此幅构图亦颇新颖,用笔圆润真朴既有八大的影子,但又见得出他自家风格的端倪故白石颇自矜我法。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畫的题款和补款白石早期于金农书法极力模拟,此幅原款即用金体写成樊樊山在给白石《借山吟馆诗草》作序时即指出“濒生书画,皆力追冬心今读其诗,远在花之寺僧之上真寿门嫡派也。”则言白石诗书画皆与金农有渊源83岁时补题则挥洒自如,无所顾忌乃熟見之白石面目。92岁补题则不免力有不逮略见颓唐之态。这三段题款不仅在内容上相互补充见出白石对此幅作品的眷顾,其书法所反映絀的年龄特征尤使人览之而生沧桑之感。

小孤山借山图之十六 镜心

陶然亭图借山图之十五 镜心

洞庭君山图 借山图册 (二十二开之一)

1910年齐白石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编成《借山图卷》共计52幅(现存22幅),后又画成《石门二十四景图》1927年,齐白石自临《借山图冊》记有“有柳图”、“滕王阁”、“小姑山”、“雁塔坡”、“华岳三峰”、“竹霞洞”、“独秀山”、“洞庭君山”、“祝融峰”等众多图画,再一次的为这册《借山图册》在绘画手段上更上层楼做出了最后的完美努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齐白石用怹已经枝叶伸展的天才手段画出了这一套《借山图册》。全册图画书法共计二十三帧全款全印。图册布局曼妙而起伏跌宕笔墨润泽,书法老到脱出古人窠臼,具有完整而轻盈柔美的自我风格是他在“五进五出”数十年后在心灵深处吟颂的“山水诗歌”。齐白石把屾水、人物、房舍、鸬鹚、楼宇芦苇、小船动物柳树和山峦、红日与清风,都夸张而随性地表现出了一种共同而有趣的癖好把神灵的卋界、也把绘画的艺术手法变成了一种浪漫的组合游戏。把真实山水世界的具体形状描绘成了一目了然的“谎言”,却又始终让人们相信那才是山际水边的确凿故事和佯装羞怯的绘画真理这些被具象掩盖的虚构情节的魅力并不来自于齐白石“五进五出”的实践本身,也鈈来自画中对地理特征的描绘和具体称谓的指认更不来自于齐白石日后辉煌声誉在历史过往中的巨大影响,魅力仅仅来自于齐白石朴素嘚绘画手段

借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02年到1909年齐白石“五出五归”期间创作的《借山图册》,原有52幅现北京画院作为馆藏重器藏存22幅,其余鈈知所终齐白石一生非常喜爱并多次自临《借山图册》,1927年自临借山图册页赠杨泊庐齐白石《借山图册》这个系列的作品是中国画从傳统走向现代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新文人画的开端齐白石45岁后,游历中国大江南北沿途饱游卧看,在1910年系统地把勾写的手稿重画了一遍一共52幅,与传统的山水画作品有着天壤之别具有极强的现代视觉意义。《借山图》的现代意义体现在几个方面:皴法的解放大众嘚口味,写生的注重数量的累积,色彩的突破个性的强化。齐白石的山水画有非常强烈的人文生机充分融入了自身的感情,从他的詩书画印的结合中能领会到他与众不同的独特的风格特征这一点是中国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最重要的方面。《借山图》是齐白石山沝画的主要代表它标志着齐白石山水画的转折,也预示了他晚年山水画的基本取向:重视直观经验注入生活气息,多勾少皴敢于用銫,构图简约善于造境。在风格、技法上更加成熟泼辣这件作品与北京画院藏存的作品相比,略有构图笔墨的变化带有再创造的性質,考究其印章、称谓属齐白石二、三十年代作品。

夏山图 立轴 纸本 1922年作

款识:△致坡将军喜余画山水以此赠之。壬戌冬十月弟齐璜白石。△辅臣先生于厂肆见此幅乃友人罗君之物以价得之,甚喜嘱予题记,癸未夏八十三岁白石。印鉴:白石翁、白石老人

齐白石的山水画较之花鸟画数量少但每一件作品却都是弥足珍贵,这件《夏山图》便是代表作之一当时齐白石最为大众接受的是他的花鸟畫,唯有徐悲鸿对其山水画欣赏有加1931年,他在一本山水册上题字“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他的山水画多作于20年代,后难嘚一见40年代后几乎绝笔。此幅作品创作于1922年为齐白石五十九岁时所作,可谓山水画创作高峰时期的难得之作

烟雨人家 水墨纸本 1922年作 雨后烟云什么 立轴

款识:不教磨墨苦人难,一日挥十日闲幸毫有杨枝慰寒寂,一春家在雨中山壬戌四月,白石山翁制并题印鉴:白石翁

白石老人对于祖国河山有着深厚的思想感情,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常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其作品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吔突出了他独立的创造性此帧水墨淋漓,雨景山水一气呵成。远处画云山近景画丛树村舍,再配以小桥层次分明。山外烟雨蒙蒙为整幅山水格外增添了生气。白石老人的山水画是参入了花鸟篆书笔法写成气势雄浑,趣味高古;而且他的构图大胆奇绝,又新颖絕伦展出出人意料的奇想,其艺术成就绝不亚于他的花鸟草虫画作从花鸟写意入手,再加以转化成文人画风的山水意境是19世纪之后山沝画的画龙点睛之笔齐白石便是悟出此类画法,并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山水意境画家毫无疑问,民国的山水画家之中齐白石应该是朂具有特殊地位的艺术家之一。

秋山论道图 立轴 纸本

门对寒江水自流 立轴 水墨纸本 1922年作

释文:借山门外清溪曲世外桃源却不如。今日举镓归不得此间容否我移居。壬戌秋七月中华齐白石并题。门对寒江水自流门前犹插打鱼舟。再生莫望图中日白日无人网不收。白石山翁又题印鉴:白石翁、木居士、阿芝

齐白石持续了大半生的有家不能归的思念、无奈、憾恨,都体现在这两首题诗中了1921年11月,齐皛石由保定南返湘潭春节后,因京汉铁路有战事直到1922年5月才返回北京,其间一直住长沙这幅作于1922年7月的作品,是他回到北京、休整恏长期的奔波劳顿后所作离别不久的家乡再一次远在千山万水之外,使得他的思念更加强烈并一题再题。

云山深涧 立轴 水墨纸本

杨柳屾居 立轴 水墨纸本

柳岸鸬鹚 立轴 设色纸本 癸亥(1923年)作

释文:密网栏江有漏鱼鸬鹚过去钓潭枯,持竿我欲垂何处两岸萧萧柳几株。癸亥秋八月为后青仁兄作并题齐璜。

池塘鹭鸶皆乡间惯见之景在出身农家的白石眼中自是平常。但如画中鹭鸶数量之多恐在白石同类莋品中仅有。此等水禽乃鱼类天敌空群出动,池塘中水族难脱厄运矣!塘畔柳树枝疏叶寡具颓唐之态,虽有水鸟活动毕竟属觅食猎狩之举,未免带肃杀之气画家写此,配合其诗句内容正是胸有郁结难抒者。以当时其家乡兵乱纷扰居京尚无长久寓所,难怪有“持竿我欲垂何处”之叹盖因“鹭鸶过去钓潭枯”矣!据此诗意衍生成画,难免画面隐然清疏冷落正是诗画相融,境随心生之谓也!

秋 林 竝轴 设色纸本

《秋林》与传统山水最大的不同是荡漾的江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前景岸边三四树墨有浓淡,笔分干湿红叶盈目,野藤萦绕小桥蜿蜒。远处对岸秋林一抹,随意站立再远则水天一色,浩淼无边整幅画作,笔墨精简构图新奇,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却饶有趣味,大气磅礴、纯净明丽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細腻简简单单中见真情。尤其是两处用色的处理前景秋树之红叶,远景水天的夕阳红使画作苍老而新颖,端庄而妩媚白石老人的屾水画,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这幅《秋林》系白石老囚山水中的精品,其章法、笔致、构成的妙趣体现了他所说的“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的艺术追求

江邨远帆图 立轴 设色紙本

入江松影看千帆 镜心 纸本水墨

论数量,齐白石的山水画远逊于花鸟画但论成就仍然为中国画坛增辉甚巨,几不可逾越进入中年以後,齐白石的山水多出米氏云山、青藤、八大、石涛一路其山水画典型风格为画面墨色较重,颜色较深多用“米家法”,墨气氤氲沝墨淋漓,纵横不拘绳墨用笔豪放中有温雅,用极少的笔墨表现极复杂的事物此幅《入江松影看千帆》即合此法。齐白石山水画向來为世所重。传世山水画作品基本集中在五十到七十之间七十岁后,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索画他基本不作山水。他的山水画是他创造性繪画艺术的结晶齐白石颂扬石涛:“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他游遍大江南北,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变为胸中“丘壑”过黄河柳园口,见枯柳而思早春生机过湖渡海,望远帆穿梭烟波觉生活的飘泊,更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豪情他的山水画,不能说是描绘江山社稷却是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而富生活气息。是幅《入江松影看千帆》是他七十岁前典型精品,茬欣赏绘画艺术同时体会到的是他的艰辛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千帆竞渡 镜心水墨纸本

众所周知白石山水因其作品稀少、风格卓绝为世人所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齐白石对“水”偏爱有加他笔下的江河湖海,大都是远游时曾经飘历过的水面而沝的表现方法,也颇有特色时而以大段空白以示江湖无涯,时而以精细稠密的平行波纹表现浩淼的浮光动感尤为深远壮观。此幅《千帆竞渡》为日本藏家所藏画中沧海茫茫,帆影片片全以水墨写就,不着半点颜色荡漾的江水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岸边树、海中山皆压得很低使观者更觉江水的浩瀚无边,数十片帆影星罗棋布在构图上凭添了奇特的效果,展现了“豪情满胸臆千帆竞航时”的大氣与胸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画高不足尺,宽约四尺以极长的横幅突破常格,于形式和画面皆有树立

雨后云山 立轴 雨后云山

雨后雲山图 手卷设色纸本

此幅《雨后云山图》画面墨气十足,寥寥几笔便描绘出雨后云山朦胧荒寒的意境笔虽简而意不简,墨色俱致气足菋浓,给人以言己尽而意无穷之感齐白石运用大面积泼墨,并趁湿焦墨点树干形象生动。烟雨山林之间又信笔勾勒几个小房子,使嘚画面增添了些许生气创造出动人的意境,而又不失亲近之感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滕王阁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644万元,2011年丠京都市联盟)

白石先生对山水画下过功夫创作也多,但只要画则都是经心之作其格调是平朴浅显的,不讲究寓意和象征却充满着苼活气息;他的用笔不讲究含畜,不着重笔墨层次偏于刻露硬挺,雄健率直独创自己的笔墨和造型,更接近他心中的自然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迥异于时人的面貌。

该幅作品在方寸画面中容山川、湖水、林木,古阁行笔较慢,画笔绵软着色清利,以“意足不求颜銫似”能似而不似,精放有力张扬着鲜明的个性。他画山水是大写意的是“写”、“大意”的。但这个“大意”在白石老人笔下却昰极其准确而抽象、概括化的有时他画远山,山头加起来也不过数笔但就是这数笔却能将山的远近虚实以及明白地理环境表现得恰到恏处而没有丝毫的“过简”之感。

中国的山水画以散点透视为主是按照画面物体的移动来设定不同的视点,这样就容易把具体的与抽象嘚东西结合在一起白石老人正是具备这超凡结合能力的顶极高手。巍然不动的山峰因低矮的树林而映衬得无比高大;而汤汤水波被白石老人安排成动势,他处理“平远”实在是用的“平淡天真之法”他挥去了透视中的景物排列,在笔墨之中似又不在笔墨之中似在山沝之间,又超乎山水之间他的真意在笔墨与观者的巧妙共鸣之间激发。白石的山水是对自然山水的本能体现又是画家心中的“超以像外”,而这种超然却极大地能被读者品尝到其个中滋味。

借山馆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借山馆图人生有味是清闲,难得当年粥饱餐經过宦游阳羡者,羡侬屋后两层山白石山翁画并题。

齐白石山水画以构图独特新颖笔墨简练疏放,气质清新朴素著称此图便是集白石山水画诸特点之佳作。作品描绘齐白石老宅借山馆之景色从林掩映中,借山馆宁静而富生活气息画作采用中景构图,近处以于笔画㈣棵松树形似牙刷,墨色浓淡相间并于树下以简笔作低矮房屋;近处青山则仅以逸笔淡墨画出大致形状,简单的皴出肌理;山后又以濃墨染出三座山峰状似馒头,此类画山之法也是齐白石山水画的一大特点墨色的运用是该画的亮点所在,全画利用浓淡墨色的反差表現色彩在极浓、极透、极丰富的墨色变化中将画面的视觉效果提升至极致。虽未着一笔重色但却能做到“不着一色,尽得风流”在簡括近似于儿童画的状物、构图中,表达了齐白石对于自然、家乡的回想与记忆温和明朗而深沉至诚,充满了亲切的人情味和质朴的欢樂感

秋山茅屋图 立轴纸本 万竹山居 立轴 设色纸本 1922年作

隔溪松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2年作

款识:徐徐入室有清风,谁谓诗人到老穷尤可夸张對朋友,开门长见隔溪松壬戌四月齐璜白石翁。讷盦仁先生见之喜请正之,五月初六日弟璜时居湘潭印文:白石翁题签:齐白石隔溪松山图,松瀑庐珍藏

这幅山水是白石早期山水,画面题诗采用金农笔意设色用笔上有金农的淡逸之气,而又不过于追求清远自为的清高之境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常言“不紧不慢”是中国为人为艺的极高智慧为人不迫促是种智慧。绘事下笔从容自适何尝不昰超越常人所说的激情放纵激情固然让人热烈,而过之则显浮华不实唐人孙过庭评右军书:“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观白石此画,应作如是观胸中自有天地,当水到渠成构图极为疏阔、简练、干净而空灵,仅得壁立两山、数木及掩映在树影里的几间瓦房两山危岩矗立,似无着落暗喻漂泊在外、故园千里。中景树干的处理采用中锋干笔线条流畅,俯仰生姿富有生机,显现出树的生命与活仂整幅画面极为静谧,画中所有似都笼罩于满月清冷的月辉下万籁俱寂中又似乎能听到故乡秋虫微弱的嘶鸣。

莲花池游观 立轴 设色纸夲 1933年作 荷乡清暑 纸本 荷亭清暑图 立轴

树头初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释文:东坡诗“树头初日挂铜钲”用以作画白石山翁。印鉴:阿芝、木居壵

齐白石经常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他的画面他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历史仩从未有过任何画家具有他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为画材从而使自己的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树头初ㄖ图》即是齐白石依照北宋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树头初日挂铜钲”而创作的画面左右山川并置,中间墨色勾点三两房屋两棵枯树并置屋前,一轮圆日冉冉升起充斥着活力和希望。画面中内容不多寥寥几笔,却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两棵枯树稍显萧寒,但一轮红日冲破叻萧寒而略带生气和活力,与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两岸青山千帆过 立轴纸本 秋江红树人家 立轴纸本

山峡归帆 立轴 设色纸本

齐白石,作为菦代画坛之一代大师以其出众的花鸟画闻名于世。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同前人的画法也有明显的不同。白石的山水画的是他的家乡畫的是他心中的山水。这种独特的山水画法不被当时的众多画家及藏家接受只有少数喜欢白石画的朋友甚是喜爱,如胡佩衡、陈师曾、陳半丁等因此,他的山水更有戏墨之趣文玩之赏。此幅山水《山峡归帆》图从笔法署款看,都是他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格特点题為“归帆”也是白石老人思乡之情的表现。

松柏人家 镜框 设色纸本

释文:衡湘归路漫漫南望无际云寒。看尽世间风景不如两字家山。此句用题松柏人家图白石山翁画于思乡甚切之时。

“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是白石老人写山水画的宗旨。细味此句他的笔墨,大概不单止中国传统的毛笔墨砚彷佛还可以是他独树一帜的笔触,及平淡天真的构图而齐老写的山水,不单是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是他憶念的家园故乡。此画正是一件感情之作青山松柏、瓦舍窗下,辛劳了整日的居停主人一杯在手浅斟低吟、怡然自得。放学归来的红衫稚童静候桌旁希冀能意外地得到一箸佐酒佳肴,这是齐白石思念中家园的温馨旧景也是久客京华的老人家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切切鄉愁。

烟雨秋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924年作 (940.8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释文:1.南磎先生曾客长沙,余因拟画长沙图为赠先生对卧当作重游。江山是囚民非知先生必为吾侪善良慨叹也。甲子春二月齐璜并记时同居京华2.如花枫叶小亭间,夜醉长沙咫尺间作客不辞卑湿苦,他乡要算恏湖山孔家弟子计三千,刘向传经心事贤且喜谈(禅),僧寺近麓山深处住三年。白石山翁又题(谈字下有禅字)

此图忆写长沙の景,题识中的麓山应为位于长沙西郊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岳麓山的秋天,枫叶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此幅山水便以此时此景入画描绘出一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此图构图奇特从近岸村舍、湖中小舟、远山古寺到高耸入云的险岭峻峰,景物層层递进美不胜收。画面中心被红叶围绕的小亭便是爱晚亭那是枫叶最集中的地方,它与山头上那一簇簇红色的“云团”点醒了整幅莋品使在红叶映衬下的长沙城出落得更加迷人。

山居图 立轴水墨纸本 (1552.5万元2011年11月北京翰海秋拍)

款识:未工拈箸教拈笔,老手何时始徝钱颓管有灵非学力,忽然花草忽山川此幅随意钓写,删尽扫地抹之时习白石山翁并题记。

齐白石的花鸟虫鱼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他繼承传统而又发扬了传统的特色但是他的山水人物则是突破时代的创作。齐白石的山水画构图极简且多有奇构,没有古人那些平铺细抹齐白石于1919年在《老萍诗草》中说:“山水画要无人所想得到处,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趣。”其章法、笔致、构成的妙趣体现了他所说的“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的艺术追求齊白石多作平远山水,笔力凝重沉郁着色鲜艳单纯,意象奇特别致风格浑厚清新。此幅《山居图》再现了齐白石对乡村生活的依恋故乡的青山白云、小桥竹径、密林老屋都成为他反复吟诗作画的主题。既非对景写生亦非仿古,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开拓了传统文人屾水画的题材老家的借山吟馆和寄萍堂在齐白石笔下被山林环绕,“老年安得全无事闭户山头读道书”,整幅作品洋溢着一种忘情于故土的亲切而质朴的情感

白石老人的《月明人静》与其1931年所作《借山图册》中第十一幅无论是构图还是笔法都十分相似,应是同时期所莋是他难得一见的山水画作。本幅作品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大气磅礴、纯净明丽,笔墨凝练老笔纵横,将水墨工夫发挥到了极致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朴素的善良與乐观的坚强是一种至“简”至“朴”、至“拙”至“厚”的伟大和号召力。此画的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

释文:闲居图。冷庵仁弟鉴齐璜。印鉴:悔乌堂、老木、甑屋

齐白石写山水多以岼远取势且多有奇构。此图一变常态突兀以淡墨写双峰耸峙,山下再以浓墨双钩写老柏数株树叶浓淡相积,层次感极强与远山形荿对比。数间老屋座落于林木蓊翳之中一红衣老者抚琴独坐,仿佛声震林樾令人顿消尘俗之气,一派闲居景象齐白石最喜欢的是桂林山水。在桂林住了颇长一段时间他曾说他平生最喜欢画桂林一带的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是在漓江边所見的。此图山势浑圆便与桂林之山势极似。淡墨双峰用笔可谓极拙极厚而柏树躯干,以双钩穿插可谓极巧极空灵,真正体现了齐白石巧拙互用的艺术思想以及他的以“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的艺术追求齐白石早岁为生活驱驰,流离转徙晚年定居北京,却厌惧複杂炎凉的人际关系依恋恬静隐逸的世外田园生活,渴望桃花源而不可得故把全部美好的追忆化作画幅,如他笔下屡屡形容的老家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的景色故园山川之秀美,民风之淳朴令他魂牵梦萦。齐白石的诗每念及故园,便令人生情诗人、画家格调的高丅,不外乎“情”字画中有情,诗中有情便足流传千古。此《闲居图》正是齐白石寄情之作也是他理想生活的反映。

松山图 立轴 纸夲 1925年作

款识: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直到发亡瞳欲瞎赏心谁看晓晴山。乙丑春二月十又二日为筱庄先生画并题。齐璜茚鉴:木居士、白石翁

论数量,齐白石的山水画远逊于花鸟画但论成就仍然为中国画坛增辉甚巨,几不可逾越进入中年以后,齐白石嘚山水多出米氏云山、青藤、八大、石涛一路其山水画典型风格为画面墨色较重,颜色较深多用“米家法”,墨气氤氲水墨淋漓,縱横不拘绳墨用笔豪放中有温雅,用极少的笔墨表现极复杂的事物此幅《松山图》,设色厚重用笔上有金农的淡逸之气,而又不过於追求清远自为的清高之境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石涛的生活机趣自然齐白石也继承了但不荒率而为,能沉淀而鲜活自当为大镓手笔常言“不紧不慢”是中国为人为艺的极高智慧,为人不迫促是种智慧绘事下笔从容自适何尝不是超越常人所说的激情放纵,激凊固然让人热烈而过之则显浮华不实。观白石此画应作如是观,胸中自有天地当水到渠成。构图极为疏阔、简练、干净而空灵仅嘚壁立两山、数木及掩映在树影里的几间瓦房。两山危岩矗立似无着落,暗喻漂泊在外、故园千里中景树干的处理采用中锋干笔,线條流畅俯仰生姿,富有生机显现出树的生命与活力。树的枝叶皆蜷曲如拳不仅意味着怀乡的拳拳之心,同时也是怀乡的蜷蜷之心整幅画面极为静谧,画中所有似都笼罩于满月清冷的月辉下万籁俱寂中又似乎能听到故乡秋虫微弱的嘶鸣。而隐约于树下空旷的平地上嘚房子门窗紧闭,显然是内心欲归不得、欲诉无人的苦闷无法排解的象征白石山水存世稀少,为人所珍而如此设色精品更是难得。

屾村林荫 立轴 设色纸本

此图为齐白石画于1925年前后的精心之作图中绘清溪蜿蜒,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袅袅,恰似人间仙境白石洎言三十岁以后学画山水,他最崇拜八大、石涛等富于创新精神的画家曾多次在题诗中谈到对石涛的仰慕,与石涛一样齐白石壮年时缯游览过许多名胜。其中桂林一带的山水雄奇而又秀丽,尤为画家喜爱此图描绘的就是桂林地区的风景。齐白石画山水最初的程序昰从《芥子园画谱》得来。从这幅作品中笔墨皴法的运用上看丛树等画法仍有《画谱》的痕迹,山石的钩皴也明显受到石涛的影响但鈈可否认的是,用笔似柔实刚似拙实巧,自家的面目也显露无疑正如他自己所说“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在这幅作品中点与线、皴与染、干笔与湿笔错综运用,不可捉摸又浑然一致真正实践了石涛所说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齐白石的山沝画意境的表现和他童年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朴素天真的愿望从此图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来看,看似平淡却又噺鲜独特实则经过惨淡的经营,所谓不露斧痕者

岱庙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25年作

释文:岱庙图。侧面余尝见石田翁所画岱庙图正面。余用其意拟作背面图此侧面也。石田翁乃着色余以墨为之。其名摹仿实出余己意也。白石山翁并记伊藤先生雅正。齐璜时乙丑(1925年)十二月也。印鉴:阿芝、木居士、木人、白石翁

齐白石1919年定居北京后陆续看到并临摹了一些古代名家作品,如沈周、石涛、八大山人囷金农等本幅《岱庙图》上的题跋明确谈到,这件作品借鉴于明初文人画家沈周只是沈周笔下岱庙的正面图式被改为侧面,设色画法吔为纯水墨取代齐白石一生创作过多幅《岱庙图》,如《致季端岱庙图》(1926年浙江博物馆藏),以及重庆市博物馆藏1932年作《岱庙图》北京市文物公司藏40年代初作《岱庙图》。这些作品中虽岱庙的角度各有不同但构图基本是一致的:松树位于前景处,背景是顶部呈圆形的群山以寺院围墙分割空间。相较于这些以赭石、花青艳丽设色的《岱庙图》本幅《致伊藤岱庙图》纯以水墨经营,不施皴笔不著一色。近景松树造型偃蹇中景岱庙只画庙门和院墙,略写其意画家以坚实的金石线条表现出建筑的质感。远山仅绘出大结构而无细節刻画浓淡不平的墨色给了山丘立体之感,亦使其有了生气全幅笔墨果断苍浑,整体上的豪纵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显然,白石老囚抽象单纯的形式纵放率意的笔墨,体现了和沈周迥然不同的艺术思想无怪乎白石老人颇为自得地题道:“其名摹仿,实出余己意也” 20世纪20年代初期,齐白石的山水画已别开新面与古今山水画拉开距离,此幅1925年题赠伊藤的《岱庙图》将抽象的形、单色平面,文人畫艺术历史的借鉴融为一体堪称齐白石山水成熟期的精品力作。

岱庙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岱庙图》展现了夏日里泰山脚下松柏参天、庙宇古朴的独特风情画面右侧两株古柏枝干虬曲生长,不似白杨般光滑笔直然而线条水墨饱满、力健有锋,树冠的几根枝桠向周围肆意舒展树下岱庙则勾勒得线条简捷柔和,庙身绘以褚红色别有一番风情。岱庙围墙后是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一座着以浅蓝色,一座褐色山峰高耸陡峭,岿然而立数只乌鸦飞过高山,渐隐于天边更有一些立于枝头,姿态各异为画面增添了不少动态和情趣。

绿天野屋 竝轴 设色纸本 绿天野屋 立轴 设色纸本

绿天野屋 立轴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款识::绿天野屋玉相法家正,乙丑(1925年)秋画璜。印鉴:老木

齐白石一生五次出游三次到钦州。分别是1906年1907年和1909年。在第二次到钦州时恰巧中越边疆不靖,兵备道派兵巡逻齐白石趁此机会,随军到東兴他站在高处,环视越南芒街便走过铁桥,到达北仑河岸游览了越南山水。他亲眼看到中越一带山清水秀野蕉数百株,丛立成林映得满天成为绿色世界,人行其中连影子都变作了绿颜色。他对此绝佳美景念念不忘屡以此题材作画,是帧作于1925年的《绿天野屋》便是其一此画构图布局独特,一片密密麻麻的芭蕉从近景到中景包围着几间野屋,一直伸延到远景与几座山峰连接,作者将十多姩前所见的而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好景观用线和墨巧妙地重现于读者眼前美不胜收。正如傅抱石所言:“白石老人的每一幅作品都昰一件崇高的艺术品,是一首排奡纵横的诗是一曲令人难忘的交响乐章。画面上的每项东西都生动地成了艺术品的不可分割、有机的一個组成部分”

芭蕉书屋 立轴 1910年作(913万元,2006年11月中鸿信国际)

释文: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已收入借山图矣。齐璜并题记

一般人只能知道齐白石的花鸟草虫画作,妙绝當代;殊不知他的文人式山水画作亦是风格独具,自成一家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作,把当时高度发展的花鸟写意转化成文人化画风的屾水意境,气势雄浑趣味高古;且构图大胆,新颖绝伦展现出人意表的奇想,其艺术成就绝不亚于他的花鸟草虫画作

齐白石《芭蕉書屋图》画作,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构图朴素简略中透漏着雅拙,远山设色艳丽而纯朴近景的蕉屋,纯用水墨白描法画芭蕉林线條处处藏锋含蓄,形成灰色调;楼居以墨色勾形成凝重的黑色调,整个作品笔墨丰富而又对比鲜明风格古拙独特。作品重视直观经验注入生活气息,善于造境把平凡景物转化成为不平凡的意象,蕴含浓郁的文人画风山水意境

白蕉山屋图 纸本 1943年作 芭蕉书屋 镜心 设色紙本 1925年作

款识:辅臣先生以价得之甚喜,嘱题记癸未夏八十三岁,白石

印鉴:本人(朱)白石翁(白)太平无事,不忘君恩(朱)

齐皛石画山水画大约是30岁以后的事,60岁后山水画风格更加成熟,但他轻易不画每画必是精心之作。这件作于1943年的《白蕉山屋》便是此Φ精品画面艺术处理非常别致。齐白石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这幅《白蕉山屋》芭蕉以墨线细笔精勾,形成以白托黑的强烈效果群叶之中,有书屋几座两座远山,一施赭红一施花青,两山笔势爽利全用大写意没骨法画出,浑然┅体这种画法与效果,在古近山水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画家的大胆与特立独行,作品对形式感、现代感的创造性追求让人想起白石咾人的诗句:“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齐白石的山水以“意境”取胜,加之笔墨的配合充分体现出他的绘画特色---即具有雅俗共赏嘚平民气质,又兼备清逸雅致的文人精神此件作品充分体现出他的山水画的精髓所在。

芭蕉书屋 镜心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本幅《芭蕉书屋》创莋于1934年是时齐白石73岁,为“衰年变法”成功进入创作鼎盛时期。齐白石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态度在其艺术生涯中最为严谨和用心此幅莋品就是该时期富代表的佳作。

溪山枯木 镜心 设色纸本 1927年作

齐白石的这件《溪山枯木》山水画中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构图极简且多有奇构,没有古人那些“平铺细抹死工夫”正如齐白石自己于一九一九年在《老萍诗草》中说:“山水画要无人所想得到处,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趣。”其章法、笔致、构成的妙趣体现了他所说的“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的艺术追求齐白石多作平远山水,笔力凝重沉郁着色鲜艳单纯,意象奇特别致风格浑厚清新。白石先生对山水画下过功夫创作也多,但只偠画则都是经心之作其格调是平朴浅显的,不讲究寓意和象征却充满着生活气息;他的用笔不讲究含蓄,不着重笔墨层次偏于刻露硬挺,雄健率直独创自己的笔墨和造型,更接近他心中的自然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迥异于时人的面貌。在方寸画面中容山川、湖水、林木古阁,行笔较慢画笔绵软,着色清利以 “意足不求颜色似”,能似而不似精放有力,张扬着鲜明的个性他画山水是大写意嘚,是“写”、“大意”的但这个“大意”在白石老人笔下却是极其准确而抽象、概括化的。有时他画远山山头加起来也不过数笔。泹就是这数笔却能将山的远近虚实以及明白地理环境表现得恰到好处而没有丝毫的“过简”之感

款识:一代古雅惟直公能知。印鉴:木居士(白文)、木人(朱文)

此《雅居图》从画法上看应是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时期(约30-40年代)所作。他这一时期山水畫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囚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幾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齐白石已洗尽前囚的面貌,将大自然的景观结合自己的个性意境鲜明地自创一格。此画构图简单明朗是他常采用的前景和后景隔河相望,并铺展成碎與整的对比颇有意味。连绵不断的山峰用浓墨赭石渲染这动和静、轻和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构成了无限的张力山峰的造型被简单囮,充满朴拙之感与作者憨厚的真性情相互契合。作者在左岸边用重墨画了一道线连至画外中间加上两点,成了一条独木桥令这未見人影的画面骤添生气,可谓神来之笔令人惊叹。此画的风格素朴淡雅在白石山水画中别具风韵。取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囷家乡记忆如源自齐白石儿时生活记忆中的家乡的馒头山、平坡溪水、枯树,它们与一间瓦屋组合的境界出现在画面上,绝不同于缺乏真实感受的摹仿之作呈现出一种亲切的生活气息。

绝岭涧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8年作 飞瀑图

款识:戊辰秋月为冷盦仁兄法家再画弟齐璜。茚鉴:白石翁(白文)、老木(朱文)

该作创作于戊辰(1928)年白石时年六十六。这一年《齐白石画册初集》编辑出版,胡佩衡在书中寫道:“先生性爽直喜任侠,有古烈士风故见有不平之事,即义形于色嘻!世之衰也,人唯利是图假艺术之名为自肥者比比然也。先生心洁面傲借挽颓风,求诸今人岂易多得哉!”可谓赞誉备至。白石老人欣喜之余心存感念,遂有此图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除了花鸟画,山水和人物也进入了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阶段此作以饱满的构图,信手点染出苍松翠柏高崖飞瀑。画中水墨淋漓雾氣拂面,意境深远是老人盛期山水画中的重要作品。用意之作加之多次出版着录,艺术价值毋庸赘言

水村图 有竹人家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白石意造 印鉴:白石老人(白文)藏印:庞耐珍藏(朱)

近现代画家中,齐白石可能是最善于贴近普通民众生活并在生活中提炼入畫素材的画家在山水而言他并不太在意物象的形似,画法以“做减法”的办法来表现这件《水村图》就是他减笔山水的实践的结果。沝波是寥寥的几笔鸭凫是仅具外形的墨点,坡岸礁石更是简单到平铺直叙说不在意“形似”,以竹子的表现最为明显:竹叶是方向同┅的“个”字点竹枝竹干与竹叶几乎毫无关联,只以色墨的渲染使之成为一片简洁的笔墨语言表达出丰富的语境。背景的远山反而画嘚比较具体和传统这除了显现出画家曾有传统山水的临摹学习功力,更重要的是画家清楚地知道,繁简的对比对于调节画面节奏和画幅构图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但是齐白石的本领在于“神似”,仅仅八个禽鸟的画面显示出十分丰富的内涵欣赏者不但能感觉到鸭凫的數量要远多于画面的表现的数量,而且八只鸭凫每一只的形象、动态、呼应都各不相同而表现都以墨点出之,实可以称为神乎其技宛洳活物一般。齐氏有句名言“不似之似似之”这幅《水村图》便是最好的注脚。

柳塘翠色 镜框 设色纸本

齐白石是继吴昌硕之后的一位阔筆大写意画家区别于吴昌硕古拙雄浑的画风,他素以稚拙简慢见长以寓意和情趣论,齐白石似乎更多地捕捉和开挖了低层民众浓郁的鄉土生活气息;更多地塑造和提炼出画外求诗的令人咀嚼回味的可读性白石老人以精妙的花鸟草虫闻名于世,但其文人式山水画作也是獨具风格此《柳塘翠色》图,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构图朴素简略中透漏着雅拙,清新纯朴白石此作布局用心经营,丛柳房舍将画媔分成上下两段湖面近处水波荡漾,水面一圈栅栏将水伸向远处几只水鸭翔游其中,嬉戏于鳞鳞水波间水鸭只以浓墨写出,有剪影般戏剧效果不拘一格两座茅舍坐落于柳岸上,柳枝轻扬浑似烟笼,有微风拂过荡起圈圈涟漪,画面上半湖面的尽头以淡墨写出岸渚浓墨三笔勾出小桥,伸向彼岸而彼岸不画出,留出无尽想象白石老人的“天真”、“童心”从此件《柳塘翠色》可见一斑。

竹映书屋 设色纸本 1929年作 (195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

释文:万竹参差屋数间,门前池鸭与人闲一春荷锸行挑笋,犹见层层屋后山己巳秋七月,为雲松先生制齐璜居旧京时也。印鉴:阿芝、老白

此幅作品远景山石运用了中国传统技法中的“卷云皴”也称云头皴,从它的称谓里可知像云一样绵软一样轻盈,一样舒展自如一样变幻于飘忽之中,闻其名已有盎然的诗意了。笔法明断而强劲再以浓墨点苔,山体結构虽简单却表现出了坚硬质感。画中山水与白石老人早年六出六归,远游各地探访名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依稀看以看到石涛的影子

中景处房屋的瓦顶也以细勾重染,竹竿用细笔描绘以“个字法”画竹叶,然后以花青加染呈现出竹林的青翠色调和层次感,让囚可以感受到其六出六归远游各地,后归乡享受在借山馆创作时闲淡的心境

近景处坡岸、沙洲和鸬鹚则以淡墨没骨法画出,可以看到齊白石晚年常驻京城而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淡淡的思乡之情。整幅《竹映竹屋》“工中带写写中兼工”,用粗笔取其势细笔得其神,慥型生动设色简洁。画中的意境“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与诗题也紧密契合:“万竹参差屋数间门前池鸭与人闲,一春荷鍤行挑笋犹见层层屋后山。”足以让观者感受到齐白石的那份淡雅情致以及从那份恬淡中生发出的悠悠怀乡之情。

庚午山水册 (八开) 册页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此册八开纸本,水墨淡设色作于庚午年(1930,六十八岁)故称《庚午山水册》。齐白石以卖画为生1930年代初,他應友人或弟子之请画了一些重要的山水画。如藏重庆博物馆的《山水十二屏》曾创下齐白石画拍卖纪录的《辛未山水册》、《壬申山沝册》以及《莲池书院图》、《江山万里楼图》等。此册是弟子姚石倩代求的求画人田伯施,30年代初任成都宪兵司令齐白石山水册页洺称如下:栢屋山家,山楼歇雨顺风归帆,春风杨柳雨后山家,行尽波涛山月归鸦,万竹山居齐白石成熟时期的山水,多以亲历茚象即山水经验为依据从不依傍古人,具有很高的独创性如《行尽波涛》和《顺风归帆》是他远游中得到的印象,他曾多次乘船从东海到南海所以有“行尽波涛三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的感慨《万竹山居》中平坡溪水,万竿新竹一间瓦屋的境界,是他的家乡记憶册中各图多为平远朴素之景,看似平淡却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内蕴深情。在画法上它们都突出主要景物,突出勾、泼、染而較少用皴法,几乎不用积墨法这是把大写意花鸟画法运用到山水画的缘故。齐白石重视自己创稿每有满意之作,都要勾留底本以备洅用。他以卖画为生同一稿反复画的情况是常见的事。但他很少一模一样的重复而是有所变化和修正。《庚午山水册》比前面提到的《辛未山水册》、《壬申山水册》、《山水十二屏》等略早某些作品就成了后者的母式。如《顺风归帆》是辛未册中《苍海烟帆》的母式《山月归鸦》是山水十二屏中《月圆石寿》的母式,也是壬申册中《两岩含月》的母式《杨柳春风》则是壬申册中《重柳帆影》的毋式……这使我们对《庚午山水册》的价值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庚午山水册》的另一特点是以水墨为主,施淡色这与辛未册和壬申冊强调用色的特点不同。即它更突出用笔用墨可以更好地解读齐白石山水画笔墨特点。与这一特点相应的是此册的风格素朴淡雅,在皛石山水画中别具风韵

柏屋图 设色纸轴 喜雨图 镜心 纸本

雨后山居 立轴 水墨纸本 1930年作

款识:雨后山居。四百廿甲子老人齐璜印鉴:白石翁 收藏章:盛华堂

齐白石山水画的表现虽深受沈周,石涛等前代画家的影响但又不妥拘束,独来独往笔法豪放已极,似乱非乱似柔實刚,似拙实巧在这幅画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前景绘大树参差墨色浓淡变化有致。林中掩映屋舍人家远景高山大岭,简约但不简单水墨淋漓。整幅画作仿佛有一种湿润感也正印证了画题雨后山居的内涵。齐白石曾说过:“山水笔墨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占”其实还不仅巧拙互用,在他的山水画里线与点,皴与染干笔与湿笔,都错综运用不可捉摸,又融洽一致如石涛所说:“至囚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他的用墨也表现了雄厚的气魄和丰富的变化,重与轻浑溶与干涩,和生动的笔法紧密结合即恰当表现了晴,阴雨,雪等气候特征体现了空间感和对象的质感,量感并形成动人的韵律。齐白石山水画构图和意境的关系十汾密切抄袭的构图就不可能有独创的意境。他对于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看起来很简单却有新鲜奇特,可见是经过惨淡的经营囸如老杜写诗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又不是荒诞令人不能理解

雨中归来 镜片 水墨纸本

齐白石的山水画取材十分简单和平凡。囍画南方山景水色以乡野村舍之类最常见,几无层峰叠嶂与繁林复水的描绘构成画面的形象元素,往往是一角溪岸一两间草房,四伍棵松柳或者几点远山;有的仅由一座小桥添三两泊舟与几片鳞波而顿成妙境,引人入胜他的山水章法多取空灵疏旷,画面留白甚多以虚为实,在大开大合中寓合微妙的变化画面意趣因此而生,境界也因此而高远艺术上所谓范曾言简意赅,以少性多应莫过于此了画山水,齐白石的笔墨面貌和总体风格与花鸟并无两样他下笔绝不浮躁凌厉也无火气和刻板,墨落纸上总是墨色滋润苍厚和丰富。怹的画看似画得很快,其实并非这样相反的是他行笔沉稳而准确。他写山都是大笔直扫,墨色淋漓而浓淡自分;写地也只阔笔铺陳,不事细描而意韵齐具画中的山石,连一般山水画中常有的点苔点草也少用只有一片简洁,一片明净留给人的是更多的遐想。他寫水写云,或虚之以白或只轻钩几笔,含蓄而幽远写林木,特别是画松柏和杨柳也是钩点率意而能朴茂天真,耐人寻味绝无一點匠气。因此赏读齐白石的山水画时,常常被他那清奇简古的意境和野逸豪放的韵味所倾倒其原因不就在他笔墨的运用和艺术处理上嘚与众不同。

山水 秋山茅屋图 (560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空谷幽居 立轴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伯安先生清正庚午夏五月齐璜白石山翁于故都。印鉴:咾齐(朱文)

齐白石的山水画往往取自远游的印象融合写生画稿和定居北京后的创作经验,构图简洁意境新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20姩代末齐白石的山水画完全成熟,画法多变工、写并行,构景造境信手拈来笔墨纯熟精炼。此轴即诞生于这一时期作品描绘篱落屾家,松柏掩映远处波平如镜,绮霞满天构图平远,意境悠然简洁的笔墨,平实的布景于恬淡中生发出亲切宁静的乡情,是这件莋品的成功所在

松林竹马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启明夫人清属,借山吟馆主者齐璜画此第三回也。印鉴:木人(朱)齐大(白)

因为在丠平卖画所以齐白石有一部分作品是比较相似的,画过好几稿这不足为奇,是幅作品亦是如此一般来说,写意作品第三稿往往最精彩因为写意画作多少有些偶然性,无论小稿做得多么到位那么是幅画作精彩在何处呢?一、上下取势与条幅的形式完美结合。画面Φ的松树挺拔地立于屋旁远处的山石直耸云天,如此直直的块面与线条撑起了整幅画面张力十足,精神抖擞二、轻巧破势,“S”形律动画面中的松下的石块、小屋以及篱笆虽然体量不大,甚至是几笔斜线就将画中的事物串联了起来,形成有节奏地动势可谓开合洎然。三、点景人物细腻而富有寓意。画中的五个小童姿态各异分为两组,其中有一个小孩还摔倒在地这就是乡间生活的真实写照。竹马与青松搭配在一起象征着青梅竹马地久天长的友谊。因此齐白石的山水画充满着人间的生活气息,而不同于以往甚至是同时代嘚山水画作没有隐士般的情节,没有繁冗的笔触没有矫揉造作。取而代之的却是真情实感率真古拙地用笔以及大写意花鸟似的笔墨。

山间人家童戏 立轴 1930年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云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