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后宫太皇太后后戏弄假贵妃在哪一集

【甄嬛传•疑问】皇后怎么知道华贵妃要罚跪莞嫔_后宫甄嬛传电视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4,179贴子:
【甄嬛传•疑问】皇后怎么知道华贵妃要罚跪莞嫔收藏
大家都知道,安陵容给莞嫔的舒痕胶里的麝香才是莞嫔小产的根本原因,可是如果华贵妃没有让莞嫔罚跪在翊坤宫,莞嫔也不会那么快流产。皇后是怎么预料到华贵妃会在她离宫的时候罚跪莞嫔的呢?如果华贵妃没有这么干,来日莞嫔小产,舒痕胶的秘密被查出来,安陵容和皇后肯定脱不了干系的啊!
创维55S9D全球首台AR电视 4色4K自发光 4色HDR JBL全音域音响
有道理。。为啥呢
她太了解华妃为人了,即使不罚跪,她也该料到华妃会故意为难甄嬛
皇后了解华妃的性子 知道华妃一定会耍威风 即便不罚跪 欢宜香里是有麝香的 皇上会内疚 不会怀疑华妃
化肥一直是认为甄嬛是眼中钉,肉中刺,此去,化肥执掌六宫凤权,以他的性格,怎么会浪费了这个机会,这时候,两凤相争,花落悲风,皇后心机太深了
皇后真是料事如神啊,不仅把让莞嫔小产的罪名扔给了华妃和欢宜香,还成功的让华妃和莞嫔自相残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皇后在宫中那么多年,早知道华妃的性子,如今她和皇上出宫,华妃尽是在后宫占风头了。她早就猜到华妃会向莞嫔耍威风、惩罚她,就算不是罚跪,也会给她一点颜色瞧。华妃的这点个性宫中的人无一不知。
皇后太了解华妃的性子了,帝后出宫,华妃怎么可能放过为难菀嫔的机会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皇后太了解华妃的性子,知道她一定会为难甄嬛
而且甄嬛流产是有很多幕后推手的 总之很复杂 说起来很多的
安陵容给甄嬛舒痕胶是皇后指使的吗?……感觉不来啊~~
那次出宫祈福都有可能是皇后企划好的,不出宫她就没办法把这事嫁祸到化肥身上
华妃那爆脾气。。。
皇后对众嫔妃的性格了如指掌,所以她能利用安陵容、齐妃、华妃,包括旧衣牵扯出莞莞类卿,都是因她洞察每个人的心思~
皇后和华妃斗了这么多年!什么都了
因为即使没有华妃的罚跪,皇后也会继续想出别的方法让菀嫔小产,皇后的目标是不让任何人有孩子
皇后和华妃从王府斗到宫里,华妃总感觉自己略胜一筹,殊不知皇后是挖好了坑等她往里跳呢!华妃个性太张扬,把自己的性子底牌全都暴露在皇后面前,自然会遭到算计了!
宫廷斗争拼的是心机,不是谁强势谁就一定赢,皇后就是明着退让,暗着算计
一。  华妃好不容易重掌大权,而且皇后又不在宫里、没人可以压制她(太后平常不出面),她有这个机会能够展现自己的权威,以她的个性一定会做一些能够突显自己地位的事情。  楼楼说为什麼皇后知道华妃会让莞嫔跪、或让所有嫔妃去请安,先撇开前者,我想后者很容易猜想,嫔妃每天都要到皇后宫里请安、现在皇后不在了当然就去第二顺位的华妃宫里请安,不管她有没有说、嫔妃们自己也会知礼数去给她请安,而她为什麼会开心大家给她请安?因为这平常只有皇后可以做、而现在她也可以。  再来说罚跪,首先、华妃有说过太医跟她说跪上一个时辰不打紧,为什麼太医没事会跟华妃这样说?有两种可能,一是华妃本来就有打算要让莞嫔跪,理由是什麼并不打紧、只要她认为莞嫔冲撞她,她就可以罚莞嫔;二是有可能是皇后指示太医,但是皇后也不清楚华妃会不会这样做、也只能预备个警,华妃的个性是大家都非常了然的,皇后自然深知,以她的个性一定会做出一些事情、并且会过於超出,因为华妃除了面对皇上以外、其余都不怎麼自制掌控力度,所以皇后原本就知道即使不罚跪、华妃也一定会做些出格的事情。二。  有人说欢宜香。太后说过份量很少,应该不打紧。真正原因是因为舒痕胶,四十四集温太医有说过,但六十八集卫临说得比较清楚,舒痕胶已用两盒、这剂量不出三月也会小产,所以莞嫔真正小产的原因是舒痕胶,莞嫔会小产皇后跟安陵容都很清楚,至於时间点是真的恰巧与否就不确定了(谁知道出宫的时间点皇后有没有与大臣商量过,这也是有一种可能性的,就像皇后在后期对安陵容说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要怎麼做得找机会,所以出宫时间也可能皇后有参与),但从第一点来看,皇后知道华妃会是一个让莞嫔小产的加速器,对皇后而言这是一石二鸟的事情,就算华妃没有罚跪、只是普通的处罚,莞嫔还是会小产,而华妃重罚加速了莞嫔的小产、或者她真的让莞嫔小产,那华妃肯定得负责任,她一次打了两个嫔妃、她当然高兴。  当然,虽然说舒痕胶是主因,可华妃还是有一半的可能性是背黑锅,但另一般她也是有责任的,毕竟她刚开始就说要给莞嫔一个下马威(虽然她没想到莞嫔会流产),可对孕妇行罚本来就不是个人道之举,真的就像皇上所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毕竟孩子是真正无辜的。三。  舒痕胶的秘密,当初皇后指定章太医、并不是温太医,章太医是不是皇后的人、这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皇后一定有指使他做一些事情,就像明知道莞嫔体内有麝香、但却没告诉莞嫔,而最后莞嫔小产、章太医就返乡了,有可能就像他自己说的,龙胎不保、是他的过错,因为他不能拒绝皇后,这关系到他们整个家族的存亡;另一种可能就是,逃离是非之地,保身要紧,以免此后有所牵连。  至於皇后跟安陵容,安陵容会不会拖皇后下水、谁也说不准,但就算查出来是安陵容、皇后也可以撇得乾乾净净,安陵容没有证据、也没有本事能跟皇后对抗,前期太后还活得好好的、没人能对皇后怎样,到后来还有纯元可以保护她,最后事发、也有遗诏,虽然她可以一辈子当皇后、但也仅只於皇后。  至於安陵容,皇后若不救她、那也没什麼,救了、就是还有用,显然安陵容是一个很好的下属,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境地,皇后是不会放弃她这个棋子,这样六十八集皇后为什麼不帮安陵容?一、罪证据凿,二、安陵容已经有放弃之意,三、她越来越控制不了安陵容;或许有人说这样皇后党只剩她自己一个人,是的,在被自己养得狗咬之前、让人先杀它也不是坏事,并且皇后想救、也救不了,万事都有备而来的禧贵妃已经没有让皇后可以出手的地方,如果她想保全自己、就必须拿安陵容当挡箭牌。  安陵容最后对甄嬛说的话,我到是真的认为她是有不甘心,平平都是人、为什麼差那麼多,但为何她会对甄还说:「皇后杀了皇后」,也许她不甘心当替死鬼、也许她其实还有一点姊妹之情、也许她只是想要做一件可以不被人利用的事情、也许她到最后想要弥补自己所做的坏事并且减低自己的罪恶以及愧疚感、也许她只是希望所有事情能够物归原点是谁的错就谁负责……这都有可能,很难说。四。  这是一部戏,不要太过於钻牛角尖。反正除了作者跟编剧,不合理的就当被导演剪掉就好。我们当观众的,能有所体悟就好。最后,《甄嬛传》是一部好剧。感谢原作作者,制作团队、以及演员。
早期的甄嬛跟华妃都玩不过一休
皇后知道欢宜香里有麝香吗?没提到的吧?我觉得只是她了解华贵妃一定会借机会难为嬛嬛,而夏天涂抹舒痕胶身体孱弱,肯定孩子是没了的。至于身体里的麝香轻易是查不出来的,要不章弥傻呀。
我总觉得皇后是想看着莞嫔和华贵妃鹬蚌相争,皇后坐收渔翁之利!而且,她暗中给陵容和甄嬛下拌!
好多正解,不多说啥了 ——你是一颗星,照亮了我黑暗的心。【阿梓】
皇后不是料到华妃会罚跪甄嬛,你想到没有,知道华妃宫里有欢宜香的除了皇帝太后,皇后也是知道的,华妃料理后宫肯定会让后宫嫔妃去她宫里,皇后之所以支开皇帝是因为不想让皇帝提醒甄嬛少去华妃宫里,到时候把甄嬛小产的事情推到欢宜香身上,皇帝心知肚明不敢追究那才是皇后想要看到的,如果皇后想诬陷华妃那么有可能引出华妃调查为什么甄嬛会小产,到时候欢宜香被揭发就大事不妙,不过谁让华妃那么嚣张呢,竟然罚跪甄嬛正好有了甄嬛因为跪在烈日下身体虚弱而小产这个借口帮了皇后的大忙,连皇后都没有想到老天会帮她的忙,本来想让皇帝背黑锅,甄嬛胎死腹中,没想到连华妃的势力也消弱了,后面更让安陵容告诉甄嬛华妃宫里的欢宜香有麝香,是皇帝给华妃的,让甄嬛更加埋怨皇帝,皇后真的阴毒啊,如果华妃不自己参加进来,皇后也会让甄嬛失子失宠
无论华妃有没有罚跪莞嫔,后者都一定会在这段时期内小产,因为有欢宜香,再还有安陵容这个沉底车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广告合作:
||||||||||||||||||||||||||
真实历史中后宫的争斗真的那么惨烈吗?
真实的宫斗比影视剧要血淋淋得多。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持续热播,且走出了国门。这对观众了解宫廷史及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有很大裨益。《甄嬛传》中的很多剧情,尤其是后妃之间所谓&宫斗&的情景,几乎无处不在。那后宫是否真像宫斗剧里演的那么血淋淋?
首先,对宫斗的类型作一下分类:
第一类宫斗:只相斗不杀人。
北魏孝文帝时期,太师冯熙的两个女儿冯润冯清先后入宫。先入宫的冯润因为得了咯血症被遣回家养病,因此后入宫的妹妹冯清反而先封为皇后。但冯润也不是省油的灯,待病好之后,她再次入宫,立刻获得孝文帝元宏的专宠,对皇后妹妹不行妾礼,百端谮构,终于成功让元宏把冯清贬去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取代了冯清的皇后位置,
晋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杨艳一直嫉妒受宠的贵嫔胡芳,于是在临死前都要把自己的小堂妹杨芷推上新皇后位(杨芷比名义上的儿媳贾南风还小),以阻止胡芳成为新皇后。晋武帝看着发妻临终前有这样的遗愿,只得流泪同意。
明英宗复位后,残疾无子的钱皇后和有太子的周贵妃矛盾马上变尖锐起来,就连明英宗之母孙太后都赞同废钱立周。明英宗念及与发妻的深情,坚决拒绝。为了表明立场,孙太后一死,明英宗夫妻就宣布将嫡母胡皇后复位。英宗夫妻俩为前朝废后翻案,就是在敲打周贵妃和那些想投机的大臣们,以无子为名废掉钱皇后是不可能的。
一天,崇祯帝召田贵妃。惯例是贵妃乘凤舆,由小太监抬着。这一天,田贵妃却由宫女抬着,崇祯帝见了,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回答说:&小太监们多行为不端。&
崇祯帝让她举例说明。田贵妃说:&听说坤宁宫里的小太监常和宫女们不端,所以远离他们(闻坤宁宫小珰狎宫婢,故远之耳)。&
崇祯帝听后,觉得田贵妃懂得礼仪,并命搜查坤宁宫小太监的住所,获得太监与宫女之间的狎具。崇祯帝大怒,宣布要谴散所有的坤宁宫太监,周皇后气得怄血。
宋仁宗的张贵妃眼见曹皇后的养女范观音得到宠幸,很是不悦,害怕这会增强皇后一方的力量。
这年正好大旱,仁宗与宫中众人都急迫地祈求降雨,张贵妃通过自己的养母宫人贾氏,联系上了依附她们的宰相贾昌朝,让贾昌朝上奏请出宫人以弭灾变。在宫中,张贵妃就建议必须出与妃嫔亲密的宫女(即养女)才能感动上天以下雨(非出所亲厚者,莫能感天意),她还首先表态放出自己的养女,众妃嫔纷纷效仿,曹皇后也不得不把范观音放出宫。
汉武帝有一段时期同时宠爱邢娙娥和尹氏,都封为夫人,一开始就为了避免两人争风吃醋从不让两人见面。尹夫人还是忍不住一再要求见一见邢夫人,汉武帝设局让另一个夫人假扮邢夫人,还带上几十宫女摆场面。但是尹夫人还是从假邢夫人的形象气质上为假冒,待她看到真正的邢夫人时,自愧不如,哭泣起来(低头俛而泣)。
曹操的原配为丁夫人,曹植曹丕的生母卞氏只是倡家出身的小妾,丁夫人为嫡妻,虽无亲子但从小收养了已故刘夫人的曹昂,位置稳固,待卞氏就不怎么客气。史料原文为&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不足&和&旧恶&仅仅四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当年曹府里嫡庶间的刻薄。
明光宗朱常洛为太子的时候姬妾众多,太子妃郭氏早逝,最受宠的女人为李选侍(西李)。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爆出了一个猛料:当年生母王才人(太子宫二号妃嫔,郭氏去世后实际排名第一)是遭到西李的欺凌殴打至死的。不过几年后明熹宗受魏忠贤的影响,又自行翻供称那是被大臣王安等人调唆说的。N号女主人敢打死1号女主人确实不靠谱,但结合西李选侍嚣张跋扈的性格与品德而言,她绝对欺负过王才人。
朱瞻基为皇太孙起就有一妻一妾,贤德的胡善祥和有美色的孙氏。继位为明宣宗后,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朱瞻基更喜欢孙氏一些,于是一再试图废掉胡善祥,把皇后位腾给孙氏。这个过程里,朝中大臣纷纷各自站队。孙贵妃此时生下太子朱祁镇,《明史》里有孙氏偷龙转凤的记载(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但存在疑问。朱瞻基便命令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被废为道姑,居长安宫(后改名景仁宫),孙贵妃继任皇后。张太后还是喜欢前儿媳一些,常召她去自己宫殿。内廷朝宴时,还命胡氏位居孙氏之上,给孙氏打脸,孙氏怏怏不乐。
杨贵妃曾嫉妒过后宫某位妃嫔(梅妃历史上并不存在),仗着唐玄宗对她的盛宠,直接冲着老皇帝出言不逊,唐玄宗也被气到了,直接把杨玉环从宫里送出去,送到她堂哥杨铦家(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铦之第)。不过失去爱妃的唐玄宗倒是一整天都心情不佳,高力士就出面调解,皇帝还是在晚上把杨贵妃接回宫来,经过一场小闹腾,老夫少妻的感情反而更好了,那位被杨贵妃针对的妃嫔,以及其他后宫,从此更难得被唐玄宗宠幸(自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
司马懿晚年宠爱小妾柏夫人,疏远正妻张春华,张春华很少见到司马懿。一日,司马懿患病,张春华前去探望,司马懿竟对她说:&老东西面目可憎,怎么还劳驾你出来啊!&张春华气愤地绝食,她所生的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也跟着她一起绝食。司马懿大惊,连忙向她道歉。事后司马懿暗地里对别人说:&老东西死了没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心的是我那群好儿子啊!&柏夫人只有一个儿子&&司马伦,就是后来八王之乱里的赵王,其才能平庸品德低下,在权力斗争中和四个儿子全被赐死,司马懿和柏夫人的血脉彻底断绝。在比儿子之上,柏夫人是输得彻底。
第二类宫斗:直接血淋淋的屠杀
这种情况往往是皇帝已经死了,或是皇帝太懦弱受制于后妃,或是后妃太得宠,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安帝的阎皇后长得漂亮,又精通音律有才色,得到皇帝的专房之宠。不过皇帝还是要宠幸其他妃嫔的,宫女李氏因此生下皇子刘保,阎氏秘密将李氏鸩杀。事后,她一直无子,就使计废掉刘保的太子位,不过在安帝去世之后,经过激烈的斗争,刘保还是登上帝位,诛灭阎氏家族,阎后被软禁后次年去世。
冯润还只是昭仪的时候就已经手握大权,孝文帝还有一宠妃贵人高照容,不到三十岁就生了两儿一女,但高照容却在从代地到洛阳的途中突然暴死。有传闻,是冯润派出去的杀手杀了高照容,以夺取高照容之子元恪的抚养权的(或云昭仪遣人贼后也)。但在元恪即位前,冯润已被孝文帝赐死,这一起谋杀案的真相就无人所知。
南唐小周后非常狠毒,李煜后宫的妃嫔多被她害死(故同时美女,率多遇害),除了舍于自保的黄保仪,看来小周后被宋太宗奸污是自己的报应。
汉桓帝的皇后窦妙多年无宠,早就对贵人田圣等宠妃恨之入骨(太后素忌忍,积怒田圣等),等汉桓帝一死梓宫还在前殿没运走,她就迫不及待地便杀死田圣。还想把另外八个贵人全部杀死,还好中常侍苦劝,那八个美女才得以保命。
袁绍的正妻刘夫人更加残忍,不但杀掉袁绍生前的五个宠妾,还对她们的尸体进行了破坏(乃髡头墨面以毁其形),儿子袁尚还帮她去杀宠妾的家人。
汉灵帝的何皇后只是一个屠户家的女儿,却厉害霸道,后宫众妃都怕她。官家小姐出身的王美人反而不是她的对手,生下儿子刘协(汉献帝)后被何皇后毒死。由于何氏与宦官们关系好,灵帝欲废何后却中止,不过几年后董卓还是替刘协报了仇,毒杀何后母子。
郭太皇太后没有想到,明明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是皇帝,却都死去。皇位竟落到曾经是自己宫女的郑氏的儿子李怡头上,她的倒霉日子也来了,庶子唐宣宗因为当年的旧怨为亲母报仇对嫡母不尊重。郭氏气得准备跳楼,偏偏不成功,不高兴的宣宗马上就让嫡母当晚&暴崩&,人都死了宣宗还不让她祔宪宗太庙。这个过程中,郑太后必然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仇得报。
郭太后有谋杀唐宪宗的嫌疑,所以唐宣宗是在为父报仇,看来这场宫闱相斗更复杂了。
武则天除了与王皇后萧淑妃宫斗,毒杀了贺兰氏之外,还能从史书里推断出武氏对待其他后宫的态度。《旧唐书》里有记载唐高宗&后宫刘氏生燕王忠,郑氏生原王孝,杨氏生泽王上金&,编剧和小说作者们总是以此把三人设定为宫女出身没有封号的低贱女子。但事实上参看为妃嫔资料最齐全的李渊后宫,儿子生母里位号最低的为张宝林、柳宝林(六品)。再从情理考虑,被皇帝宠幸过的女人,还生了儿子。哪怕真是宫女出身,皇帝打赏个最低最低级的八品采女封号(共有
27 个编制)也不是难事。所以刘氏郑氏杨氏绝对是有封号的。
除了刘氏被记载出身低贱(忠母刘氏微贱)以外,郑氏和杨氏都没有这种记录。当年正是因为四妃份额满了,唐高宗才想给武昭仪一个独创的宸妃封号(唐因隋制,后宫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上欲特置宸妃,以武昭仪为之)。杨氏还敢得罪武则天(《新唐书》记载李上金&武后疾其母&),可以推断郑氏和杨氏极有可能就是萧淑妃以外的三妃之二。从姓氏上推断郑氏和杨氏极有可能出自望族荥阳郑氏和弘农杨氏。
武则天处死庶子们是相当不留情,除了李孝因为无子早逝外,李忠没有留下后代就被逼自杀。李上金被逼自杀后,七个儿子在流放途上死了六个。萧淑妃生的李素节被缢死,十三个儿子里被杀了九个。儿子孙子尚且这样凄惨,这三位母亲,特别是被武后所恨的杨氏,极有可能是被武则天迫害而死的,倒底是死于流放过程中,还是特别赐死,历史不忍细读。刘氏郑氏杨氏没有记载封号,也有可能是被武则天废为庶人的原因。
李隆基有一个二哥李成义,刚一出生就被祖母武则天就厌恶,准备扼杀掉这个小生命。和尚万回用迷信的说法劝住了武则天:&这个婴孩是西域大树投胎,养育他能够旺其他孙子(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武则天听着高兴,才把李成义和其他李旦的儿子放在一起养。虽然李成义的生母柳氏是掖庭宫人,但武则天要处死亲孙子的行为还是很令人不解。
直到前宰相柳奭的孙子柳嘉泰的墓志《右武卫将军柳公神道碑》被发现,上面有&先帝在藩,以公女兄为妃,则申王之舅,以外戚解褐&的字样,才知道柳宫人是柳奭的孙女,王皇后的表侄女,终于知道武则天为何如此厌恶李成义的出生了。柳宫人的封号没有记载,晚年也没有记载。结合武则天处置政敌及家属的狠毒,再加上史书记载武则天杀掉的儿媳就有三个:李显原王妃赵氏、李旦妻妾刘氏窦氏,可以推断,她可能刚生完孩子就被武则天处死了。
嘉靖帝时期宫斗较特殊,因为嘉靖本人就是一个性情暴戾,待后妃和大臣都很刻薄的昏君,后妃多死于嘉靖本人之手。第一任皇后陈氏有一次和嘉靖帝闲聚,张顺妃、文恭妃为帝后倒茶,嘉靖帝盯着妃子们的手看。陈皇后心生嫉妒,就很不高兴地丢杯子站起来。嘉靖帝马上大怒,使陈皇后受惊流产(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陈皇后当时被罚跪),陈皇后流产后重病了数月,在痛苦中死去。
嘉靖帝的母亲蒋太后促使嘉靖帝封张顺妃为继后,但张皇后的皇后生涯只持续了五年但又被嘉靖帝废掉。有一种说法是张皇后替嘉靖帝的皇伯母张太后说情,触怒了嘉靖帝。被废掉的张氏两年后去世。事情另一主角文恭妃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因罪被责罚幽禁(上以妃因罪退闲)几年后忧死。谥为悼隐,实际只以嫔礼下葬(诸丧仪皆从杀礼)。
嘉靖帝之后又将&甚称帝意&的方德嫔封为第三任皇后,但方皇后由于在壬寅宫变后冤杀嘉靖帝宠爱的曹端妃,被嘉靖帝记恨。五年后,宫中起火,嘉靖帝不准人去救方皇后,方皇后被烧死于火中(中官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方皇后一死,嘉靖帝才想起方皇后曾在壬寅宫变中救过自己一命,很后悔,下令以元后的礼仪去厚葬方皇后(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不过方皇后似乎与杜康妃关系也不好,杜康妃之子朱载垕继位成隆庆帝后直接违背父皇旨意,只让第一任嫡母陈皇后祔太庙。
之前提到的文恭妃为什么被罚,史书里没有记载。黑龙江大学刘玉、姚敏写的论文《明世宗后妃扫描》,统计了嘉靖帝的七十六位后妃中,有五十一位死在嘉靖帝之前(嘉靖帝活了六十岁),这很不正常。看来,暴君嘉靖帝的后宫里还有许多宫闱秘事,不为后人所知。
第三类宫斗:有计谋的相斗
这样的方式有多样:口蜜腹剑、勾结外臣、利用巫术,借刀杀人,冤狱陷害。
骊姬的年龄估计比申生重耳都小,但这样一个小女人却能迷惑控制晋献公,让他的三个儿子死的死逃的逃,整个晋国局势为之动荡。
陈阿娇把卫子夫看作是眼中钉,几次几乎要将卫氏整死(几死者数矣),母亲馆陶长公主还派人抓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想杀死他(被公孙敖解救)。陈阿娇还找来女巫楚服来诅咒卫氏。若非卫子夫正得到汉武帝的盛宠,被他坚定地保护着,小小奴家女真的会性命不保。
汉章帝的窦皇后相当得宠(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可就是生不出儿子。当时后宫里有两对姐妹花:宋贵人两姐妹、梁贵人两姐妹,大宋贵人和小梁贵人都生有儿子。嫉妒的窦皇后就利用汉章帝对她的信任,屡屡陷害这四人。
皇太子刘庆之母是大宋贵人,窦皇后就先对宋家入手,让自家兄弟去监视宋贵人的父亲,让宫女去监视宋贵人姐妹。有一回大宋贵人生病了,写信回家寻求菟(一种寄生性杂草)来入药治病,窦皇后就截获这封信,诬陷大宋贵人是要用菟来作蛊道,汉章帝因此疏远宋贵人母子。之后刘庆被废为清河王,宋贵人姐妹被窦皇后派来的蔡伦(当时只是小黄门)严加拷问,逼得服毒自杀。小梁贵人所生的刘肇才四岁就被继立为新太子,小梁贵人知道斗不过窦皇后,便主动提及让窦皇后抚养刘肇。但梁家人私下的抱怨还是给窦皇后听到了,窦皇后发出匿名函件,诬告梁氏姐妹的父亲梁竦谋反,梁竦在牢狱中被汉阳太守拷打致死,伤心欲绝的梁氏两姐妹便郁郁而终。
刘肇十岁即位为汉和帝,才十三岁就诛杀了作乱的窦氏一族,但一直没有处理抚养自己长大的窦太后。五年后,窦太后逝世,梁贵人姐妹的另一姐姐梁嫕上书陈述梁家的冤屈。但汉和帝仍顶住大臣压力,不废嫡母,还让嫡母和汉章帝合葬。因为汉和帝自己早逝,一百多天大的儿子继位后又夭折。当年废太子刘庆的儿子刘祜得以继任为汉安帝,汉安帝为自己的亲祖母大宋贵人复仇,要重审当年的冤案,已经成了尚方令的蔡伦还是被迫服毒自杀。
楚怀王时期,魏王送进楚国后宫一个绝色美女,旧宠姬郑袖见状不但不嫉妒,还待魏姬特别好。等到魏姬对她信任如亲姐后,郑袖就展开了她的陷害。她告诉魏姬楚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姬见到楚王都要掩著鼻子。楚怀王不解来问郑袖,郑袖回答道:&她是在嫌大王体臭。&楚怀王在盛怒下命人把魏姬的鼻子割掉了。
袁术得到了一个国色水平的大美人冯氏,袁术后宫众女人于是便一起&忠告&冯氏,称袁术欣赏有节志的人,劝冯氏平时要多哭泣自己国破家亡的处境,以得到袁术的欣赏。后来,冯氏被众妇绞杀,吊在厕所里,袁术还丝毫不怀疑,以为冯氏真的是感怀自己国破家亡而自杀的。
韩国夫人武顺的死,虽然武则天有很大嫌疑,但史书无载。
但史书清楚记载了武则天如何一石三鸟,既把魏国夫人贺兰氏毒杀,又把堂兄武惟良,武怀运陷害为下毒者一同杀害(后毒杀魏国,归罪惟良等,尽杀之)。
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收买女医淳于衍,在产房里毒杀了汉宣帝的发妻许平君。还做得相当隐蔽,以致于数年后,霍山、霍云、霍禹还一头雾水,不知道汉宣帝为什么不信任霍家,为什么民间会有霍家毒杀许皇后的传闻。
在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被杨金英等十几名宫女勒得重伤昏迷不能理政(时帝病悸不能言)。参与此事的王宁嫔将平素不睦的曹端妃也陷为同谋,这正中方皇后的下怀,因为她也嫉妒曹端妃的得宠。方皇后遂做主将曹端妃、王宁嫔和宫女们全部判处凌迟。
明仁宗朱高炽有一爱妃郭贵妃,是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在太子府时就服侍朱高炽。郭贵妃为仁宗生了三个儿子,可是仁宗一死,成了太后的张皇后就把郭贵妃选入五人殉葬名单里,但于情于理,郭贵妃都不应该被选进去。另外四位殡葬妃嫔不是家世不高,就是无宠无子,其中安徽休宁农家女出身的黄充妃还是为了家族求荣华,自愿向张太后请求殉葬的。其他后宫里,无子的张敬妃因是勋旧之女(祖父是张玉,朱棣为燕王时候的大将)特恩免殉,生了皇次女的赵惠妃、生了儿子的李贤妃和张顺妃也没有出现在殉葬名单上。郭贵妃明显在家世上和生育情况上都超于张敬妃等人,却惨遭殡葬,不由令人怀疑此时手握大权的张太后是在公报私仇。
汉元帝的皇后是王政君,两宠妃是昭仪傅氏和昭仪冯媛。但是在某次后宫集体观斗兽活动中,圈里的熊意外爬出来,冯媛义无反顾为皇帝挡熊,而傅氏早就花容失色跳之夭夭了。冯媛因此获得元帝加倍敬重,羞愧的傅氏便深深记恨了冯氏。三十一年后,傅氏因为孙子继皇位而成为太皇太后,相当骄横,对失去儿子的王政君直称老太婆,但傅太后还无法向王政君下手。冯媛就遭了傅太后的毒手,被诬行巫祝,冯氏家族被严刑虐死数十人,就算冯媛自杀了,冯氏家族仍被流放,下场极惨。
孙权的宠妃潘夫人,是一个极阴险嫉妒的女人,不但恶意诬陷伤害袁夫人等其他后宫,还百般虐待身边的宫女,怨声载道。步夫人因为群臣不同意没能立成皇后,徐夫人因为不够得宠孙权没考虑,袁夫人因为无子拒绝当皇后,继而皇后之位就为潘夫人所得,潘夫人在孙权病重就暴露了自己想当吕后的野心,宫女们怕她太后专权会更残暴,干脆一起缢杀了她。可以想象,若潘氏真当上太后,袁夫人等孙权往日宠妃就会有戚夫人田圣袁绍宠妾等人的下场。
万历帝最宠的妃子为郑贵妃,其次为李敬妃(在李敬妃死后,万历帝不但追封她为皇贵妃,还直接想让她陪葬自己地宫的右侧,即仅次于王皇后的位置,但由于大臣反对而不成)。所以在郑贵妃的眼中,不受宠的王皇后和王恭妃都不是威胁,唯独生育了两个儿子的李敬妃是威胁。李敬妃在生育第二个儿子朱常瀛时得了产疾,郑贵妃手下太监张明出面医治,结果李敬妃产后十一天就死了。当时就有张明受郑贵妃指使毒杀李敬妃的说法(彼时积言有如淳如衍之事),二十三年后明光宗朱常洛死于&红丸案&,也出现了郑贵妃手下太监崔文升的身影。更让人怀疑当年的李敬妃之死不简单。
第四类宫斗:政治斗争的延伸
多数时候,宫斗不仅仅是女人间争个宠那么简单,而是政治上的斗争的一种。
参与进来的人何止妃嫔本人?宦官、外臣、长公主、皇帝奶妈都有可能是宫斗的主角。
有的宫斗还比较特别,完全已经不是后妃间的相斗了,而是后妃与第三方势力在斗。比如明熹宗后宫众后妃被魏忠贤和客氏迫害。
台湾学者郑晓时的观点&&汉文帝即位前的无姓王妃其实就是吕氏女。因为刘恒他的哥哥弟弟侄儿堂叔们在吕后时期都得娶吕氏女(或是吕氏外甥女),刘恒几乎不可能不被指婚一个吕氏女儿(也有可能是吕氏外甥女),这位王妃作为正室又生了四个儿子却连个姓氏史书都不载,更佐证了这个猜测。代王妃若不是病逝就极有可能在得知长安诛杀吕氏家族时自杀,她的四个儿子被陈平等人斩草除根。
宋仁宗时期,第一任皇后郭氏与宫人尚氏、杨氏争宠。有一回尚氏向宋仁宗诉说郭皇后的不是,恰逢郭皇后赶来,二人争执起来。郭皇后不胜愤怒,举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见状,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收势不住,刚好打在宋仁宗的颈部,宋仁宗顿时龙颜大怒,要废郭皇后。后来在宰相吕夷简(郭皇后得罪过他)和宦官阎文应的推动下,郭氏被废掉。
北齐高玮朝,昭仪穆黄花勾结高玮的奶妈陆令萱,先是利用巫术诅咒胡皇后,让胡皇后神志不清渐渐失宠(旬朔之间,胡氏遂即精神恍惚,言笑无恒)。然后又在胡太后面前陷害胡皇后,称胡皇后非议过胡太后的私生活,让胡太后大怒赶走胡皇后(立剃其发,送还崐家)。最后穆昭仪成功升至皇后。
汉灵帝的第一任皇后宋氏,因为无宠却能当皇后,所以受到汉灵帝众后宫的嫉妒,合起来一同诬陷和诋毁宋皇后。中常侍王甫枉杀勃海王刘悝和及其妃子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因此恐惧宋皇后会怨恨他,便与太中大夫程阿一起编造谎言陷害宋皇后,说宋皇后用巫蛊的办法诅咒别人,汉灵帝便相信了,废除了宋皇后,宋氏在冷宫里忧郁而死。她的父亲宋酆和兄弟都受到牵连,下狱被诛杀。
汉景帝的长子生母栗姬,因为在联姻一事上得罪了馆陶公主,于是乎馆陶公主联合了刘彻的生母王夫人,一同陷害栗姬,不但让栗姬失去了将要到手的皇后宝座,还把儿子的太子位也丢了。栗姬最后郁郁而终(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孙权长女孙鲁班,步夫人所生,也是个极狠毒的角色。她不喜欢父亲的另一夫人王夫人(太子孙和之母),就连续陷害这两母子,称孙和与太子妃家人谋划,称王夫人一见孙权病重就高兴(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让孙权误解两人,废除孙和太子位,王夫人也忧郁而死。
清太祖努尔哈赤有两个侍女德因泽、阿济根,突然告发了大福晋阿巴亥(多尔衮生母)与努尔哈赤二子代善之间有暧昧关系,两人因此由侍女晋升为小福晋。阿巴亥和代善因为此丑闻都受到打击,但是阿巴亥毕竟相当得宠,不久后还是被努尔哈赤原谅。但数年后努尔哈赤去世,阿巴亥被逼殉葬时,德因泽、阿济根竟然也一同被殉葬。身份卑微的侍女竟敢告发大福晋和皇子,之后又被迫殉葬,不由让人联想这是一起政治阴谋。指使人应该是最大利益者皇太极。
明熹宗时期,虽然张皇后张裕妃等后宫都被魏忠贤客氏所迫害,但有一位任容妃则非常安全。因为她本身就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一说为义女)。张皇后生的皇长子朱慈燃由于被客氏派人暗害,一生下来就是死胎(竟损元子)。范慧妃生的皇二子朱慈焴,也生下来不久就神秘地死了。唯独就是任容妃生下来的皇三子朱慈炅健康地生下来并成长,如果没有意外,这个带着魏家血统的孩子就会成为新一代皇帝,魏忠贤就可以继续操纵明朝大权。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发生了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皇宫里多名太监被殿上掉下来的木槛、鸳瓦砸死,已经七个月的朱慈炅受惊而亡,彻底断送了魏忠贤的美梦。
明宪宗继位后,先帝明英宗的周贵妃仍不忘与钱皇后相争,先是指使太监夏时,传谕独尊她一人为皇太后。但在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之下,还是两宫并尊,两人都升为皇太后。宪宗的原配皇后吴氏,杖打了宪宗极宠爱的万氏(此时只是侍长),宪宗怒而废后。钱太后站在理性的角度劝阻庶子,但周太后偏偏唱反调支持儿子废后。这样一来,钱太后同时得罪了明宪宗和万氏(实际上的皇后),周太后挑拨成功。钱皇后从此不得庶子尊重,钱氏族人得到的待遇也远不如周氏族人。
陈叔宝的皇后沈婺华出身高贵,是陈朝长公主女儿。她性情端静为人正直,不受陈叔宝喜爱。荒淫无度的陈叔宝只喜欢张丽华、孔贵嫔这样的妖媚女子,孔贵嫔和张丽华结成同盟一起诋毁沈皇后的养子太子陈胤,孔贵嫔的义兄佞臣孔范也积极在朝廷中与她们里应外合一起攻击太子陈胤(而张、孔二贵妃又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孔范之徒又于外合成其事)。太子陈胤终于被废,改立张丽华的长子陈深。陈叔宝还想废沈立张,因为隋灭陈之战而不成。隋军灭陈后,高颎斩杀张丽华,沈婺华和陈叔宝一同被俘。隋炀帝相当尊敬沈婺华,对其多加礼遇。
万历帝时期的一大政治事件就是国本之争,不得宠的皇后王喜姐选择站队同样不得宠的王恭妃(朱常洛生母),共同抵抗郑贵妃(朱常洵生母)。于是后人总把王喜姐看成是正义的化身,保护朱常洛的好人(光宗在东宫,危疑者数矣,调护备至),国本之争是正邪之争。但根据宦官刘若愚编写的《酌中志》记载,&贤后&王喜姐有虐待身边宫女太监的恶行(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反而是&奸妃&郑贵妃待周围的太监很厚道(惟皇贵妃郑娘娘近侍各于善衙门带俸)。看来,王喜姐也不是良善之辈,结合她侍奉婆婆李太后(事孝定太后得其欢心)以稳固位置的举动好,保护王恭妃母子不过是类似于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而已。
宋神宗的后宫里,第一号女主人是向皇后,第二号女主人是朱德妃(邢贵妃张淑妃等妃嫔不过是神宗死后才被追封的,生前只是嫔位)。婆婆高太后只喜欢向皇后,处处压制太子赵煦生母朱德妃。宋神宗死后,赵煦继位,即宋哲宗。成了太妃的朱氏护送神宗灵柩去巩县永裕陵,前宰相韩绛亲自去永安郊外迎接。回宫后,朱太妃估计是为了称赞韩绛的知礼向婆婆高太皇太后提起此事(偶为宣仁太后言),结果被高太皇太后斥责她不配受先朝宰相的大礼,吓得朱太妃哭着道歉。
向太后看似不像婆婆高滔滔那样待朱氏刻薄,但宋哲宗才 25
岁就病重将逝,又没有活着的儿子。向太后朱太妃两宫的矛盾升级,朱太妃在儿子病榻前要求他传位于同母弟赵似,引起向太后的极大不满。于是哲宗一病逝向太后就因私心选定了宰相章惇所强烈反对的端王赵佶(生母陈美人,已逝),还把已死多年的宋神宗搬出来当借口:&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其实宋神宗死时赵佶才三岁,生母品级只是美人,宋神宗怎么看得出赵佶有福相?
赵佶继位为宋徽宗后,名义上对朱太妃礼遇(奉礼尤谨),但两年后向太后朱太妃相继去世。宋徽宗就开始对争过皇位的赵似展开报复,掀起一场蔡王府狱案。有人指控赵似的蔡王府中一小史邓铎有叛逆言论(言涉指斥),宋徽宗将邓铎打入大牢,但左司谏江公望上疏劝宋徽宗不要兄弟相残,不要怀疑赵似。但江公望被解职,邓铎也被处死。大臣刘正夫继续为赵似求情,援引西汉文帝和举淮南王兄弟相残一事,正史上的记载是宋徽宗被感动了,与赵似和好如初(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但五年后赵似就以
26 岁之龄去世,死因不明。
【责任编辑:靳静波 】
热门点击排行
中国·河南·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大街经北三路
电话:6 (广告) 8 (资讯)
联系信箱:
邮编:450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皇太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