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小故事

徐志摩文章日志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卞之琳,艾青,徐志摩的生平小故事关于卞之琳的生平的小故事,可以体现出他的某个方面的精神,不要太长.>
  卞之琳先生淡泊名利,不爱吹吹拍拍,只知埋头苦干,有一种他所谓的“埋头傻子”精神,这表现为极度专心致志的态度和反复修改的作风.我每次见他,他不说别的,总是说他当时所做的工作,他译莎士比亚就谈莎士比亚,他写什么诗就谈什么诗.有人觉得他未免“自我中心”.他为人矜持内敛,不免给人这种错觉,我认为这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迷于工作的“专心”、“痴心”.  五十年代期间,卞先生积极参加思想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运动,上山下乡,深入群众,也创作了有意义的佳作.即使在遭受不公正批评期间,他也坚持工作,并无怨言,直到1958年终止写诗,转向翻译和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属“陪斩”之列,挂黑牌,下干校,勤勤恳恳劳动,寄希望于未来.  艾青被军垦战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说:我想写一种精神,一种白手起家,与天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五个年头的辛勤努力,艾青第一次用小说体裁写下了长达45万字的《莫索湾》.这部纪实小说从部长、将军,写到普通一兵、职工家属,刻画出130多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现了祖国边疆的大漠风光,绿洲景色和垦区新貌的雄浑画面,史诗般地记录了一代军垦人的生活史.不料这部巨作正在修改润色时,一场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艾青的藏书,收藏的齐白石、梅兰芳等名家字画、毛主席给他的亲笔请柬、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合影照片以及他的诗稿文稿全被抄走.庆幸的是在其他书画手稿杳无踪迹的情况下,这部书稿终于归还给艾青.粉碎 “四人帮”后,老诗人又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加工整理,正式定名为《绿洲笔记》,于1984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他在石河子用心血写下的鸿篇巨作,是他献给祖国西北边陲的壮丽史诗,更是对军垦开拓者的热情赞歌.  艾青像一台播种机,在石河子撒下了诗歌的种子.《大跃进》报发表的艾青诗作,吸引了一批青年诗歌爱好者.可以说,当时石河子的大小作者和诗歌爱好者都受到过他的影响.1965年,自喻“西部盲流”的杨牧在莫索湾二场文艺宣传队与艾青相逢,艾青说:“昨晚你为那台节目写的串连词倒有些像诗呢!”从此,艾青身边多了一个爱好诗歌的年轻人,杨牧崇敬他,依恋他,贪婪地在他身上吮吸乳汁和养分.在艾青的言传身教下,杨牧成了走向全国的新边塞诗人.  我曾经想过,如果徐志摩多活几年,他写出来的东西会不会也变成某种味道的东西呢.  所有的人都在走同样的路,徐志摩可不可以幸免呢.当然,这只是幻念,因为徐志摩已经在1931年的飞机上炸得灰飞烟灭了,不可以会跑出来证实我的想法或者否定我的想法.  只是,当所有人都在忧国忧民的时候,偶尔有一个人走出来,只关风花雪月不问国事,也许,也该值得让我惊艳了.  也许,徐志摩也曾摸索过,在他的长诗《夜》里,多少表现了一种挣扎和郁闷.只是,诗人最后还是依旧走着自己想走的路.一路走下去.  其实,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着一道自己的路.所以,我不敢都去妄评郭的为诗或为人,也不再说徐,毕竟,他们走着的都是自己选择的路.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抨击的.  这里面可以提炼很多东西的,也不知道你需要些什么,所以先找了一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 >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两任老婆张幼仪和陆小曼
发表日期: 08:34 来源: 编辑: 点击:次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与两任老婆张幼仪和陆小曼的爱情故事,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感悟:你永远拥有从一段不愉快婚姻中解脱的主动权,如张幼仪一般,重新为人生按下一个FastForward(快进)键。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古往今来,婚姻状况差得过张幼仪的女子恐怕也没几个。
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但是,随和潇洒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冷漠残酷极了。
嫁给一个满身恶习、拳脚相加的无赖,算不算坏婚姻?充其量是遇人不淑吧,坏在明处的人伤得了皮肉伤不了心。
但他不同,对别人是谦谦君子,唯独对她,那种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不仅让人心碎,更是对自身价值的极度怀疑与全盘否定:自己果真如此不堪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吗?自己没有别的出路吗?
1、徐志摩第一任老婆张幼仪:小脚与西服不搭调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同时又是徐志摩的父亲、徐氏家族大家长徐申如疼爱的儿媳兼养女。
张幼仪3岁那年,母亲曾给她缠足,到了第四天早晨,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声的二哥张君劢出面阻止。就这样,她成了张家第一个天足女子。但是,在徐志摩眼里,仅仅拥有天足,并不等同于新女性,&对于我丈夫来说,我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在嫁入徐家几年之后,张幼仪从仆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满鄙夷地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1917年,经过张君劢、蒋百里等人的引荐,徐申如以1000块大洋的代价,让徐志摩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入室弟子。1918年,张幼仪生了儿子阿欢,即徐积锴,这个徐家长子长孙的诞生,标志着徐志摩已经为家族初步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在恩师梁启超的建议下,他于1918年8月前往美国,自费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从结婚到出国留学,他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1920年9月,徐志摩离开美国前往英国,于同年10月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口气注册了6门课的徐志摩,随后却陷入对16岁少女如痴如醉的追求中。
1921年春天,张幼仪来看徐志摩。当她乘着船满怀希望地到达法国马赛港时,一眼从人群中认出穿着黑色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白丝巾的徐志摩。&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张幼仪的心立刻凉了一大截。
张幼仪初到欧洲,和徐志摩在伦敦住了一段时间。徐志摩由于荒废学业和兴趣转移,在英国朋友狄更生的帮助下,从伦敦大学转到康桥(近建桥)大学,夫妻二人因此搬到离大学6英里的小镇沙士顿。
张幼仪本以为自己出国后可以重拾因结婚生子而中断的学业,没想到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家庭主妇,买东西、洗衣服、打扫房间、准备一日三餐。挥霍无度的徐志摩,只从徐申如寄来的支票中拿出很少一部分,交给她维持家用。
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诉张幼仪,他的一位女朋友当天来访。张幼仪误以为是徐志摩喜欢上的人,事实上那个女孩是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即将回国的27岁的袁昌英。
在张幼仪的记忆里,袁昌英头发剪得短短的,擦着暗红色的口红,穿着一套毛料海军裙装,在穿着丝袜的两条腿下,竟是一双穿着绣花鞋的小脚。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后,张幼仪评价说:&呃,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徐志摩身子一转,失态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一周后,徐志摩突然从家中消失,留下怀孕的妻子独守空房。两人的婚姻生活至此走到尽头,张幼仪觉得自己像是一把被遗弃的&秋天的扇子&。
看着他避之唯恐不及地逃离,你会以为她是多么不堪的女子,可是,恰恰相反,在这段婚姻中,他才是真正高攀的那个。
她家世显赫,兄弟姐妹人。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至于他,不过是硖石首富徐申如的儿子,想拜梁启超为师,还要通过显贵的大舅子牵线搭桥。
可惜,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让他爱她,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
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黄子美前来敲门,说是带来徐志摩的口信。黄子美问道:&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给出的离婚理由是:&小脚与西服不搭调。&黄子美离开后,张幼仪向正在巴黎访学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张君劢在回信中劈头第一句却是:&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然后告诉妹妹:&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张幼仪到法国后,被学业繁忙的张君劢安排到乡下朋友家里。那一段时间,张幼仪反躬自省,发觉自己的很多行为表现,的确和缠过脚的旧式女子没有两样。&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怀孕8个月的时候,张幼仪随七弟张景秋前往德国。日,她刚生下二儿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来的离婚书信就到了。在张幼仪的一再坚持下,她和徐志摩见了面,在场的还有徐志摩的同学金岳霖、吴经熊等人。徐志摩拒绝张幼仪先征求父母意见再谈离婚的请求:&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直到此刻,张幼仪才知道徐志摩爱的是林徽因。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张幼仪以在新婚之夜没能用上的坦荡目光正视着徐志摩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欢天喜地地向张幼仪道谢,并提出要去看看刚出生的孩子。他在医院育婴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颠倒,但&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在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期间,张幼仪给徐家二老写信,告知自己已怀孕并想读书,徐申如从此按月给她300块大洋。在德国,张幼仪用这笔钱支付学费连同生活费。她雇了一名40多岁的维也纳女子当保姆,并在保姆的帮助下,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就在张幼仪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的同时,徐志摩于1922年8月追随不辞而别的林长民、林徽因父女返回中国。11月8日,他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
日,3岁生日刚过完不到1个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因和有夫之妇陆小曼的爱恋而闹得满城皆知,为躲避舆论,奔赴欧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准备到柏林,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抱怨说:&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张幼仪了,我口虽硬,心头可是不免发腻。&
徐志摩赶到柏林,在殡仪馆里紧抓着彼得的骨灰坛子掉下眼泪。3月26日,他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破天荒表达了对张幼仪的敬重之情:&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2、徐志摩第二任老婆陆小曼:商场上打出一片天地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婚礼,婚后回到海宁硖石,与徐志摩的父母同住。张幼仪则说服徐家父母,让长子阿欢随她安顿在北京。陆小曼不拘小节的浪漫狂放,令徐家父母深恶痛绝。
一个月后,徐家父母离开家乡,到北京投奔张幼仪。他们把张幼仪认为养女,并将财产分为3份:老夫妻留1份;给徐志摩和陆小曼1份;张幼仪和阿欢1份。在徐志摩放弃家族责任的情况下,张幼仪实际上已经成为徐氏家族的掌门人。
1927年初,张母去世,张幼仪带着阿欢回上海奔丧并留在上海。她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她的公公加养父徐申如。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徐志摩在日写给周作人的信中说:&我新办两家店铺;新月书店老兄想必听过,还有一家云裳时装公司,专为小姐、娘儿们出主意的,老兄不笑话吗?&
云裳时装公司开办不久,张幼仪接受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公权的提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独当一面,才干突出。
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在合法妻子陆小曼无力操持的情况下,依然是张幼仪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了一切:让八弟禹九带领13岁的阿欢前往济南认领遗体。公祭仪式上,陆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换成西式的,被张幼仪坚决拒绝。
抗日战争期间,张幼仪囤积军服染料,等到价钱涨到100倍,再也没法从德国进货的时候才卖掉,赚到一大笔钱。之后,她又用这笔钱作资金,投资棉花和黄金,依旧是财星高照。
1949年4月,张幼仪离开大陆移居香港。她的楼下邻居苏纪之医生与妻子离婚,带着一个女儿和3个儿子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苏纪之向张幼仪求婚,张幼仪分别向二哥、四哥征求意见。
四哥张公权始终没有回复。一直告诫妹妹要遵从自己内心感受的二哥张君劢一会儿发来电报说&好&,一会儿又改变主意说&不好&。在反复踌躇之后,这位新儒学代表人物来信表态:&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赞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在这种情况下,张幼仪只好给远在美国的儿子阿欢写信:&母拟出嫁,儿意云何。&相对于困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儒学名教的张君劢,阿欢表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价值观。他回信道:&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东京举行婚礼,之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苏纪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搬到美国,住在儿子附近。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在她去世八年后的1996年,她的侄孙女张邦梅为她撰写的英文版传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出版。书中,她这个从婚姻中突围并升华的女子坦陈:&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关于张幼仪奋发图强的人生经历,她自己说过,&我一直把我这一生看成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对张幼仪评价得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3、他是风花雪月的诗,她是踏踏实实的人
和那些他爱的女子不同,她或许不够有趣,却诚恳务实;她或许不够灵动,却足以信赖;她或许不够美丽,却值得托付。
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点金成石,温柔被经年的婚姻一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情调成了浪费,很难见到夫妻多年还能够彼此欣赏相互爱慕,即使恋爱炙热如徐志摩陆小曼,婚后一语不合也烟枪砸脸。
糟糕的婚姻可怕吗?它不过像一所学校,你在其中经历了最钻心的疼痛、最委屈的磨炼、最坚韧的忍耐、最蚀骨的寂寞、最无望的等待。以这样饱经考验的心面对未来,还有过不去的坎吗?
最怕永远面对的是过去,背朝的是未来。
4、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感悟
什么是好姑娘?知书达理、温文典雅、克己复礼、贤惠善良&&当然,这只是定语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好姑娘才能赢得好婚姻。
真的吗?如果世间事如此顺理成章,又何来张幼仪的苦痛?
她真是个隐忍的好姑娘,可是,婚姻并不因为她的&好&而变&好&。
你永远拥有从一段不愉快婚姻中解脱的主动权,如张幼仪一般,重新为人生按下一个FastForward(快进)键。
推荐阅读:
本文由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名人故事精彩图文推荐: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9024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
名人故事阅读排行
名人故事推荐阅读
80后励志网全站最新更新
网站已备案|备案号:滇ICP备号-2徐志摩简介_徐志摩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徐志摩简介
姓名:&徐志摩
笔名:云中鹤
出生年月:日-日
籍贯:浙汀海宁
&&&&徐志摩(一)徐志摩浙汀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1915年从杭州一中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同年到天津就读于北洋大学,1916年转入北京大学。1918年夏去美国留学,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和银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这―时期接受了民主思想、人道主义以及尼采哲学的影响。1920年9月获哥伦比业大学硕士学位,旋即去英国,在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
&&&&1921年开始诗歌创作,受英国唯美派诗人影响,认为艺术至上。1922年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平民大学教授。1923年参与组织新月社,为主要发起人。1915年曾随印度诗人泰戈尔漫游欧洲。归国后他写了不少优秀诗歌、散文和小说。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散文《泰山日出》、《曼殊裴尔》,小说《春痕》、《老李的惨史》,都是比较优秀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25年10月接编《晨报》副刊,积极倡导戏剧与新诗,发表了许多散文。日《晨报.诗镌》创刊,任主编,认真探讨新诗的格律化。1927年南归,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同年与胡适、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并担任《新月》总编辑,批评鲁迅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1928年第三次到康桥,离开康桥时作《再别康桥》,这首诗广为传诵。
&&&&1931年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因飞机失事遇难。
徐志摩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