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过泸定桥,换个方法过大渡河红军长征泸定桥会怎样

“班长,你要上这铁链子桥咯?爬过去看着好危险。”
“娃子你不懂,班长打过这桥了,红军就得救了!”
这个老班长并不想继续说些什么,他抬起袖子擦了擦刚发到手里的冲锋枪——德国造的,这可是好家伙,整个红四团也没多少,平时只有干部才能拿一支。这次最好的一批冲锋枪发到了他们手里,任务之险恶不言而喻。
也许是见惯了生死,他倒是不害怕什么,只是偏头瞅了瞅大渡河的滔然浪花,想想自己被对面的子弹打穿以后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势掉下去
冲锋号吹响了,红四团仅有的轻重火力一股脑泼向对岸,打得敌军抬不起头来。连同刚才小小多愁善感了一番的老班长在内,第一突击队的
勇士沿着铁索冲向枪林弹雨
时过境迁,如此这般的惨烈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也许不止一个人问到,当初这一座桥真的有这么重要嘛?不这么拼命就不行?近期热映的电影《勇士》中有一句台词十分到位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能拿下泸定桥,红军就没有明天了。
这泸定桥真的有这么重要?难道就没有别的走法了?事情要从长征说起。
月,在国民党围追堵截我中央红军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凭借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略,接连下了几着险棋,把长征史诗般地推向高峰。
出会理,过彝族区,到大渡河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从泸沽越小相岭,经越西,到大树堡,渡大渡河可直抵成都,这是一条大路;另一条是从泸沽,经冕宁,过拖乌,到安顺场渡过大渡河,这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毛泽东决定走小路,派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军团一师为先遣队直奔安顺场。可是,安顺场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最多一次可渡四十人。若如此,全军渡江需半月之久,敌人就极有可能赶至江边,置红军于死地。
日,毛泽东、林彪率后续部队来到渡口。经过一番慎重权衡,毛泽东决定迅速北上抢占泸定桥。毛泽东沉重地说
“情况十分危急。抢占泸定桥,这是一个战略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我军才能渡过大渡河,才能避免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命运,才能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各级军政首长务必重视问题的严重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红军兵分两路,林彪率红一军团司令部、二师和五军团沿大渡河西岸赶赴泸定桥,毛泽东随一军团行动,刘伯承、聂荣臻率已经渡河的一师和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前进。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直线距离为一百七十公里。林彪决定派二师四团,即威名远扬的王开湘团为全军前卫团,于三天之内夺下泸定桥。
时,四团政委接到军团通讯员飞马送来的林彪的命令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
日以前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我们预祝你们胜利。
看罢命令,几位主官差一点惊懵了。这意味着两天的路程要作一天赶。“军令如山倒”,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拖延。四团立即出发,日夜兼程,终于在
时以前赶到了泸定桥边。在飞奔途中,不计其数的战士在敌军的阻击袭扰和疲劳伤病的双重折磨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影片毫无吝惜地用了大段时间三百六十度绘制出了一支狂奔的队伍,用片中国军将领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跑得慢的都死了,如今这些都是铁脚板啊!
铁脚板也会生锈的,红军战士们的脚板却越跑越硬。起血泡了?没关系,多跑跑就不疼了。受伤了?找根树枝当拐杖接着跑吧。战友晕倒了?对不起,等到夺下泸定桥我回来照顾你。
没错,不计代价,无视袭扰阻击,只有一句话:跑完两百四,拿下泸定桥!
这支稀稀拉拉但是绝对精悍坚毅的“长跑队”最终不负众望,提前赶到了泸定桥头。然而前半段一直雷厉风行的团长政委遇到了第二件麻烦事:这桥怎么打?
泸定桥,流水湍急,巨浪拍岸,徒涉和船渡根本不可能。桥头一块石碑上刻着两行字
泸定桥边万重山
高云入峰千里长
大河之上有一座铁索桥,由十三根碗口大的铁索组成。两边各有两根作桥栏,底下并排九根做桥面,铁索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走,只剩下滑溜溜、光秃秃的几根铁索。
让战士铺木板子,然后大军过桥?别开玩笑了,就这么个桥口子,一挺机枪就能死死封住路,多少人都是送死。
那就强攻!
就这么选出了
勇士,不是干部骨干就是优秀党员,最次也是猛得不行的老班长。手榴弹大刀片挂好了,最好的冲锋枪拿好了,子弹?必须管够。这支突击队的战斗力,别说在红军中,就算是在全中国,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
此时不需要什么战前动员了,也并不需要什么战术制定。就算是当年的当事人几乎都已经逝去,至少我们从《勇士》片中可以看出一二——几万人的队伍等着过桥,后面是十几万的中央军,打不过去就是死,硬着头皮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伏在铁链上的突击队员手中的冲锋枪用准确凶猛的点射连发打得对岸尘土飞扬,红军大部队的轻重火力压得敌军抬不起头来。突击队没用多久就爬到了桥头,后面跟着的第二突击队随即用木板铺就了一条生命之路。
一个战士倒下了,十个勇士补上来。子弹打光了,用刀砍用牙咬,就算血流干也要死在河对岸。
泸定桥从国军消灭红军的关键点变成伤心地只用了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中本该万险集于一身的天堑化为红军的生命通道。影片最后,伤痕累累却依旧斗志昂扬的红军将士们,就是从这里逃脱了敌军的绞杀,继续着长征的伟大征程。
红旗飘飘军号响,在这英雄主义逐渐淡去的年代,我相信《勇士》必将重燃广大观众心中的信仰之火,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中再续辉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帖子主题:[原创]红军为什么一定要过大渡河?
共&10716&个阅读者&
军号:7205272 工分:3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红军为什么一定要过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可以说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拯救了整个红军。但是看过地图以及红军长征的战略目的地,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遵义会议后,基本上确定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之一是北上川西、甘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与当年石达开的目的地完全不同,石达开的目的地是成都,那么就决定了他必须过大渡河向成都进军,同时石达开对于能够顺利渡过大渡河有点盲目的乐观,这导致了他的覆灭。那么红军完全 可以沿着大渡河西安一路北上,通过大小金川,过丹巴草原,北上,这样可以避免与川军主力硬碰硬,也可以不必在大渡河耽误太长的时间而被中央军追上。红军渡过大都河后是走天全、芦山北上,最终的目的地与从大渡河西岸的几乎一致。希望哪位大神帮我解读一下,谢谢啦!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红军为什么一定要过大渡河?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64851 工分:2446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铁索桥是川西的经济命脉,在当年那个科技水平,如果炸毁了桥在修一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刘文辉等一干子军阀想的事情永远和老蒋对不上点:军阀和红军既有真刀真枪的战斗,也时而假戏上演,军阀不愿意和杀红了眼走投无路的红军死磕,那样只会两败俱伤,只要你朱毛红军不赖在我的地盘上不走,仅仅是过境,那好吧,我给你让开一条路,你走了,中央军也没理由赖在我这里不走,你们都走了,我还继续当我的土皇上。地方军阀为了保存实力不与红军死磕,老蒋心知肚明也无可奈何!刘文辉才不会去炸毁那个铁索桥呢,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炸毁了在修一座何等的不易,到时候老蒋才不管你花多少钱费多少人力呢!更何况铁索桥也是一棵摇钱树,地方军阀在那里设卡收税,一年下来也是不少钱呢,这一进一出的道理刘文辉哪能不知道呢?死几个当兵的倒是小事,只要红军走人,桥还在,一切就可以照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06070 工分:210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 我一直认为,红军之所以能过泸定桥,是因为敌人没有重兵布放,也没有下决心死守。否则,有时间拆木板,怎么可能没时间炸桥?何况是铁索桥,炸掉一侧锁链的连接处,红军就真没桥可过了。没布重兵,是因为国民党军完全没想到红军真的从泸定桥过,因为当时蒋介石的部署完全是按照清朝末期骆秉章围剿石达开的部署,只在紫打地(至于什么渡口我忘了)这个地方设下了重兵, 虽然也在安顺场和泸定桥也部署了一些,但只是虚放兵力,泸定桥位于大渡河的左偏部位,兵力更是敷于了事,根本想不到红军真的会从这里过,所以也没有好好准备。当红军出现的时候就麻了爪,根本没有时间准备炸桥,能拆木板就是他们唯一可做的;这就为红军飞夺泸定桥提供了可能。至于有没有决心死守,我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他们要死守那里,就像当年希特勒同样也不会相到盟军能登陆诺曼底一样。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19576 工分:5024
左箭头-小图标
我一直认为,红军之所以能过泸定桥,是因为敌人没有重兵布放,也没有下决心死守。否则,有时间拆木板,怎么可能没时间炸桥?何况是铁索桥,炸掉一侧锁链的连接处,红军就真没桥可过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506070 工分:210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是一套组合拳,夺泸定桥是因为强渡大渡河时间来不及(围追的敌人离红军主力只剩三天路程,而红军要从安顺场过河要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除了10多名勇士过河后了无音讯,红军也不得不另找出路迅速渡过大渡河,泸定桥无疑是红军当时唯一的出路。红四团赶到泸定桥时,情况楼主应该比我了解,所以红四团组织以廖大珠连长为首的22名勇士,突击过桥,但是光凭这22多人也未必能顺利,但是敌人突然后院着火,原来是先前了无音讯的十多名勇士冲了出来在敌人屁股后插了一刀,敌人大乱,正面的勇士才突了过去。再加上紅一师主力在外围一顿折腾,牵制了敌人的增援。才使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我们不但要赞扬22名勇士的英勇,也要赞扬渡河的17名勇士和紅一师主力。拿不下泸定桥不要想着向西走,因为敌人不会给你这个时间,当你一场败仗下来的时候,再整装走你以为两三天够吗?你要知道敌人离这里可不到两三天啦,而且当时红军没有完整的地图,要有GPS就不会走那么多冤枉路了。而且当是红军可损失不起一千人啦!!补给就更不要想了,活命还来不及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5272 工分:354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红一过了泸定桥,从东岸翻夹金山会师红四。)能不能占领泸定桥,过不过泸定桥,对红一,根本就不是生死攸关!假如红军过了泸定桥,基本没有人员损失;则,过不了泸定桥,从西岸北上会师红四,也就可能会多损失约1千人。 嗯,谢谢各位了,我也基本上明白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5272 工分:353
左箭头-小图标
8楼&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有打下成都开创川西根据地的阶段性想法,后来发现行不通。打成都建根据地的想法与当年石达开的想法一模一样。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5272 工分:352
左箭头-小图标
2楼&丹巴到泸定到石棉一线,只有泸定的铁索桥能够快速通过大部人马,如果当时走西岸,到丹巴将一直被压迫在高原和江水之间狭窄的通道,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无处可逃。6楼&就是说其实还是可以走,只是不好走。不过我觉得就长征的过程来看,如果走西岸,不会把川军逼得那么急,川军甚至可能只是沿着河岸布防,不会主动进攻,只让中央军在屁股后面追。9楼&一方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就在巴中,走河东可以取得两相呼应的阵势。另一方面,走河东川军虽强,但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并能取得补给,而河西茫茫大山几无人烟,其三,走河东尚且要翻越夹金山,走河西地势就更加难以逾越了。11楼&很久没见免费托兄弟了。红军过大渡河,主要还是考虑食物补充问题吧! 嗯,谢谢啦!这个问题我最近一直在想,要以当时的眼光来看,河西都是无人区。现在也好不到哪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5272 工分:35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丹巴到泸定到石棉一线,只有泸定的铁索桥能够快速通过大部人马,如果当时走西岸,到丹巴将一直被压迫在高原和江水之间狭窄的通道,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无处可逃。6楼&就是说其实还是可以走,只是不好走。不过我觉得就长征的过程来看,如果走西岸,不会把川军逼得那么急,川军甚至可能只是沿着河岸布防,不会主动进攻,只让中央军在屁股后面追。9楼&一方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就在巴中,走河东可以取得两相呼应的阵势。另一方面,走河东川军虽强,但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并能取得补给,而河西茫茫大山几无人烟,其三,走河东尚且要翻越夹金山,走河西地势就更加难以逾越了。 也确实,河西地区当时地广人稀,筹粮困难。后来四方面军南下在这一地区就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向往成都平原发张,遭到了川军的激烈抵抗,最终失败,还是得向北走。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8596 头衔:中国文化特约撰稿人 工分:3045270
左箭头-小图标
2楼&丹巴到泸定到石棉一线,只有泸定的铁索桥能够快速通过大部人马,如果当时走西岸,到丹巴将一直被压迫在高原和江水之间狭窄的通道,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无处可逃。6楼&就是说其实还是可以走,只是不好走。不过我觉得就长征的过程来看,如果走西岸,不会把川军逼得那么急,川军甚至可能只是沿着河岸布防,不会主动进攻,只让中央军在屁股后面追。9楼&一方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就在巴中,走河东可以取得两相呼应的阵势。另一方面,走河东川军虽强,但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并能取得补给,而河西茫茫大山几无人烟,其三,走河东尚且要翻越夹金山,走河西地势就更加难以逾越了。很久没见免费托兄弟了。红军过大渡河,主要还是考虑食物补充问题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79137 工分:264004
/ 排名:3909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红一过了泸定桥,从东岸翻夹金山会师红四。)能不能占领泸定桥,过不过泸定桥,对红一,根本就不是生死攸关!假如红军过了泸定桥,基本没有人员损失;则,过不了泸定桥,从西岸北上会师红四,也就可能会多损失约1千人。走河西没有食物补给,红军也是要吃饭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79137 工分:264003
/ 排名:390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丹巴到泸定到石棉一线,只有泸定的铁索桥能够快速通过大部人马,如果当时走西岸,到丹巴将一直被压迫在高原和江水之间狭窄的通道,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无处可逃。6楼&就是说其实还是可以走,只是不好走。不过我觉得就长征的过程来看,如果走西岸,不会把川军逼得那么急,川军甚至可能只是沿着河岸布防,不会主动进攻,只让中央军在屁股后面追。一方面,四方面军的川陕根据地就在巴中,走河东可以取得两相呼应的阵势。另一方面,走河东川军虽强,但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并能取得补给,而河西茫茫大山几无人烟,其三,走河东尚且要翻越夹金山,走河西地势就更加难以逾越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14975 工分:90628
左箭头-小图标
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当时有打下成都开创川西根据地的阶段性想法,后来发现行不通。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5510 工分:22318
左箭头-小图标
(红一过了泸定桥,从东岸翻夹金山会师红四。)能不能占领泸定桥,过不过泸定桥,对红一,根本就不是生死攸关!假如红军过了泸定桥,基本没有人员损失;则,过不了泸定桥,从西岸北上会师红四,也就可能会多损失约1千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5272 工分:324
左箭头-小图标
2楼&丹巴到泸定到石棉一线,只有泸定的铁索桥能够快速通过大部人马,如果当时走西岸,到丹巴将一直被压迫在高原和江水之间狭窄的通道,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无处可逃。就是说其实还是可以走,只是不好走。不过我觉得就长征的过程来看,如果走西岸,不会把川军逼得那么急,川军甚至可能只是沿着河岸布防,不会主动进攻,只让中央军在屁股后面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5272 工分:324
左箭头-小图标
3楼&主帖图片,没有标注小金即懋功。当时强大的红四方面军10万铁甲就在那里。红一距离红四已经不是很远。图片中G5旁边一点就是泸定桥。泸定桥周边的敌军很弱,少数民族毫无战斗力。大渡河两岸,西岸的路难走一点。红军过不了泸定桥,可沿西岸继续北上,也不会被消灭。可从丹巴铁索桥过东岸会合红四。 这个确实是我想了很久了,所以我觉得虽然难走,但是不至于覆灭,所以即使拿不下泸定桥,也可以沿西岸北上。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5510 工分:22318
左箭头-小图标
主帖图片,没有标注小金即懋功。当时强大的红四方面军10万铁甲就在那里。红一距离红四已经不是很远。图片中G5旁边一点就是泸定桥。泸定桥周边的敌军很弱,少数民族毫无战斗力。大渡河两岸,西岸的路难走一点。红军过不了泸定桥,可沿西岸继续北上,也不会被消灭。可从丹巴铁索桥过东岸会合红四。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79137 工分:264001
/ 排名:3904
左箭头-小图标
丹巴到泸定到石棉一线,只有泸定的铁索桥能够快速通过大部人马,如果当时走西岸,到丹巴将一直被压迫在高原和江水之间狭窄的通道,如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将无处可逃。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8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红军为什么一定要过大渡河?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飞夺泸定桥:红军如何走通石达开没能通过的路?(转)_中国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5,350贴子:
飞夺泸定桥:红军如何走通石达开没能通过的路?(转)
作者:罗山1863年5月,年轻的翼王来到畔。此时距离他率兵出走天京已有七年之久,这些年里,石达开尽起手下大军,跋险阻,渡江湖,南征北战,如履平地。自去年正月,石达开率领手下大军,突入川境。其老对手四川巡抚也承认,石达开“其蓄谋窥蜀匪伊朝夕”,入川后也极力拉拢当地士绅,以致放弃了太平军传统的对上帝教天父天兄的迷信,只以“恢复大夏”号召四川民众反清。从此,石达开部队的正式文告中再也没有出现“天父天兄”的字样。石达开不愧为太平天国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清军官兵呼为“石敢当”,翼至,清军“争避之”,连骆秉章在报捷的奏章中都称其“狡悍善战”。然而这次,他最终没能渡过大渡河,最终被困死在这里,为“舍命以全三军”,惨死成都法场。1935年,又是一个5月,毛、朱率领的中国工农第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后,来到畔。和四川军阀摩拳擦掌,要在这个兵败之处困死红军。但红军最终得以绝境逢生,“安顺场边孤舟勇,上显威风”,终于转危为安。历史学家为考察最后的战斗事迹,曾经“渡,缘冼马沽河,登铁宰宰,过而南,直达”,重走了翼达开的入川之路。朱偰亲身经历了石达开行军道上的艰辛,一路劳顿,慨叹“山高水急,形势险恶,而终占涛声,震澈山壑,英雄至此,真有山穷水尽之感”。这诚然是一条艰困异常的险路,但绝非不可逾越的绝路。这片困死的险恶山水,未能挡住北上的步伐,纵使桥横铁索寒,红军终于顺利通过。红军是如何走通了石达开没能通过的路呢?油画《飞夺泸定桥》,绘
2016上海历史补习 上海京翰名师,历史补习提分快,效果好,进名校.上海历史补习 15年经验,上海历史补习,孩子学习轻松无忧
红军了解石达开的败因当年,先率军急渡后,立刻开始了跨越的准备。毕竟,只要穿过大渡河,就可以向四川腹地长驱直进,兵家必争之地,不可不察也。太平军进抵四川宁远府(治所在今天四川西昌,范围与今天的凉山自治州大体相当)境内后,石达开放弃了越嶲大路,取小路捷径,急趋紫大地(一作紫打地)。“紫大地”是彝语音译,意为适宜种菜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清末被山洪冲毁,在紫大地原址旁重建后,这里有了一个更有名的称呼——“安顺场”,就是红军“十七勇士”一叶孤舟渡河的地方。原名宁番卫,年间经改土归流始称冕宁。经过的冕宁小路,需要横穿彝族聚居区,是一条偏僻荒凉、山势陡峭的小路。大路虽然平坦,但对战场双方而言都一样好走,险峻的小路反而是人数、补给占劣势的太平孤军最理性的选择。这种小路虽然追兵罕至,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按照毛的总结就是“在这种狭窄的峡谷地带没法实施机动”。石达开因为被困在山谷,“结果他被从地球上抹掉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使用的,现藏四川博物院1935年,红军过彝区时同样走到了岔路口。据(笔名莫休)的记录,由彝区“至边有两条路:一支北经岔罗下至龙场渡口;一西北行,越山至”。后一条路应该就是当年所谓的至紫大地(今安顺场附近)的山间小路。选择了分两路前进,徐梦秋等人随部队走的正是这一条西北山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据记载,红军在早上8时出发,出村不久即上山,“峻坂斜坡,约十余里,忽大雾迷蒙,峰峦回环,路作‘之’字拐,上下左右均闻人语和武器撞击声,但咫尺不见”。乐观的红军官兵尚能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描绘这一幽致景色,但这一山路的惊险想必读者也能想象。就这样,红军官兵悄然穿过了大雾弥漫的崇山峻岭。太平军当年进抵紫大地(今安顺场附近)后,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局面。这个紫大地,系当时的越嶲厅所辖,是不折不扣的彝族地区。当地的松林地世袭罔替,当时的土司是千户王应元。这里地势洼下,前阻,后阻,左阻松林河,右阻小水(即鹿子河)和老鸦漩河两河,正是孙子兵法上说的“山川险隘,进退艰难,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死地。在战斗胜利后自豪地写道:“震动全世界的中国红军,又来到碰钉子的地方。、、等高兴得很,以为历史的事件,是一个铸定的模子,在安顺场消灭红军,是十拿九稳的。然而不然,不仅有在安顺场强渡的十七个英雄,而且还夺取了天险的泸定桥。”为何久经战阵的石达开始终无法通过的安顺场,红军仅靠十七名勇士就能轻渡呢?
军临死地,不疾战则亡。在这种逼仄地带,更突显兵贵神速的重要。要命的是,石达开竟然在这里扎下大营,几天没有行军,这是非常不可理解的。红军很快就解开了这个谜题。考察红军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应当承认,红军对石达开的事迹非常清楚,对石达开兵败身死的教训也研究得很透彻,对当地老乡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也耐心访查。红军如此用心准备,就是为了避免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据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的冯文彬(笔名文彬)记载,朱德总司令对政治部的同志们说:“我问了这一带的群众,都说石达开入川是在这里消灭了的。因为石达开的夫人生了王子,不能前进,大排酒席,大吹大鼓,弄了好几天。”在这间不容发的紧要关头,石达开却因自己个人的弄璋之喜而让大部队停止前进。远道而来的石达开的确不了解当地的情形,眼前虽然山川险阻,但如果小心谨慎,也未必不能通过,平日里停驻一两天也没有什麼。但当时已经是晚春初夏之际,天气日渐变暖,大渡河上游边就是连绵的雪山,积雪日渐消融,河水随时都会暴涨。当天夜里,大渡河和松林小河突然涨水,“无雨陡涨数丈”,这就是春天积雪融水造成的。在太平军扎营修整的几天时间里,清军已赶到大渡河北岸,留下了部队防守。松林地土司王应元也率领自己麾下的彝、汉兵勇增援,石达开精明一世,在这一绝境中却如此轻率,一误再误,失掉渡河时机,以致被追兵困死,令人扼腕叹息。1935年,红军来到这里时,也都惊讶于此地之险恶,特别是河水湍急,几乎成为不能行舟的天堑。据李一氓记载,红军一开始迅速组织力量,“宿营毕即至河边”,“一面在扎排劈竹,一面用船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无奈“河宽虽只百余米,因地势倾斜度大,水流奔腾湍急,时速每秒在四米以上”,是平原地带河流流速的两倍以上。平日里,百姓乘渡船过河,这些船夫“每名每日工费十元”,工资相当高,且老板还要给船工提供鸦片,可见这是一个怎样危险的职业。如此险滩,大船不能通过,唯有乘十五六人的小船。开船时,“十余船夫篙橹齐施,精神筋力都紧张到极高度,顺流斜下,对岸又均石壁,靠时一不慎,舟触石角即粉碎”,简直就是用生命在过河。如果小船遇到中流的漩涡,或是靠近岸边的石壁时,即使是老船工也不免“见之心悸”。李一氓这样写道:“大渡河即古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之泸水,无怪《三国演义》上描写当时死了那样多人!”要通过这样的险境,非当地群众协助不可。红军的政策宣传非常得力,很得民心,以致徐梦秋(笔名莫休)发明了“包围欢迎”这样的词汇,专用于形容红军进城后受到百姓真心拥护的场景。在向大渡河挺进的过程中,随先头部队同行的萧华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协助,得知安顺场“有敌一营,已破坏船只,并准备烧街屋”的重要军事情报。
安顺场边的孤舟来自何处?《长征组歌》一句“安顺场边孤舟勇”,道出了十七勇士强渡的过程。将军的回忆录《大渡河畔英雄多》曾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其中提到“安顺场在大渡河西南岸,那里有敌人两个连守着,只有一只渡船。红军要强渡过去,先得消灭南岸敌人,夺取渡船”。敌人为何要留下这一只渡船,让红军战士有了渡河工具呢?红军十七勇士日,原军史部副部长少将在《京师日报》发表文章,揭示了这一秘密。李维民少将采访了当年强渡的亲历者后发现,军并非没有坚壁清野。当时,的红一团即使经过了一昼夜140多里的急行军,在5月24日晚距离安顺场仍有15里。安顺场南岸的守军自知无法与红军正面硬碰硬,于是准备撤到北岸,凭险坚守。于是,在大渡河驻守的刘文辉第5旅第7团韩楷槐营在北撤时,把南岸的渡船、粮草、辎重大部分转运到了北岸;又准备放火,将南岸安顺场的街市房屋都烧掉,以焦土来迎接红军。然而,在准备放火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一带的街市大半是当地恶霸的私产,他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产烧个精光。川军虽说是奉命行事,但无奈这个赖执中也有着24军的彝务总指挥部营长头衔,韩楷槐营长奈何他不得。两人争执不下,只好坐着一只渡船,渡河北上去找余味儒团长评理。赖执中信誓旦旦地说,红军来不了,他亲眼看见红军走富林大路北上了;如果红军真来了,不用别人动手,他亲手把街市全烧了!说的也不是空穴来风。当时,参谋长令率部队在大树堡佯渡,并广为散布红军将由此过河,去攻打成都的消息。兵不厌诈,敌人果然上当。在赖执中的保证下,军做出了暂不烧街的承诺。赖执中坐着载他去北岸评理的那只船返回了南岸,而这已经是安顺场的唯一一只渡船了。就是这只渡船,给了红军渡河的可能。的小算盘打得貌似很精明,红军要是不来,他还是当地的富翁,照样能过安逸的生活;就算红军真的来了,他这不还有一只船可以跑路嘛!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红军先遣队在司令和政委的命令下,红1团当天晚上就连夜向安顺场发起了突袭。红军迅速包围了赖执中的营部,赖执中越墙逃走,红军不到就全歼了守军。战斗中,红军俘虏了赖执中手下管理船只的士兵,得知了渡船的下落。红1团1营立刻追赶,当时这只船已经离开了河岸,红军果断架起机枪向船头打了几个点射,甚至有战士跳入了湍急的河水中,游泳追赶渡船,敌人不得不停船靠岸。红军因此得到了强渡的那只渡船。
在强渡之后,仅凭不多的渡船,大队还是不能及时过河。仍然是红军主力跨过大渡河的最佳选择,因此有了后来著名的“”一战。“”这五个字,最早出自时任红一军团宣传科长于1936年写作并发表的一文。这篇文章后来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长征记》中。毛看了也觉得“飞夺”这个标题十分精彩,因此这五个字成了这一战役的正式名称。这一战在近几年引起非常大的争议,相关传闻层出不穷。为此,原作者之子彭查理曾撰文澄清。彭加伦当时是“受命跟踪报道”这次战斗,因此目睹了战斗全过程,加之他的文章“时间紧,写完后立即发往全军”,在1936年已经发表,没有受到后来的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彭加伦的《》一文的确是对这一战斗最直接、最有价值的史料。这一战斗,最富争议的是守备部队的兵力。的文章中,国民党在对岸有“两个旅”。彭查理先生解释,这两个旅是国民党在对岸泸定地区的守军总兵力,虽然“直接守桥部队是两个团,包括民团”,但显然国民党军的两个旅并不是摆设,有随时增援的可能。因此,一文说国民党军在对岸有“两个旅”也并不能算是夸大之辞。彭加伦也回忆道:“因为早就知道敌军守备部队可随时增援至两个旅,我军准备了更加充足的兵力,几倍于敌。”因为一部分精锐已经在强渡时过了河,为何这次时只有大渡河南岸单方面向北的进攻,而未接到已经过河红军部队的支援?红军原定左右两路军同时攻击,当时已经过河的右路军迟迟未到。左路红军主力判断其“肯定是遇到了敌人的拦截,因为我们左路军一路走都受到敌军的拦阻”。因此,“中央决定由部抢先攻击桥头,也许在战斗中右路军就会赶到了”。亲历战斗的回忆道:“当时明显的是我军火力压制住了敌方。就在我们的战士快爬到对岸桥头时,桥头突然着起火来,我们的战士急了,一边扔一边大喊着冲了上去,敌人全吓跑了!我原以为战事还会长一些,等到右路军到达对岸桥头时敌人就会撤去,没想到战事突变,我们顺利地占领了对岸!”可见,这一战的胜利令也十分意外,红军除了胜在兵贵神速之外,能够集中为数不多的重火力,对北岸国民党守军进行火力压制,也是获胜的关键因素。一文记载,在到达之前,轻装的红军曾边行军边战斗,一口气“完全消灭敌三个连”,“缴步枪一百余支,重机关枪三十多挺”,可见,在到达泸定桥时,红军已经拥有了机枪等重火力武器。在战斗开始之前,红军也“经过详细的侦察,在桥头配齐了火力”。战斗开始之后,“机关枪迫击炮声、手榴弹声、口号声震动山谷”。综观此前与川军的战斗,几乎每次打扫战场时都能搜到大量烟枪,此时,作为军阀部队的川军,其军纪与素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今天安坐在电脑前指点江山的网民可能很难想象,在重火力压制之下,一个未经严格军事训练的人要面临怎样的压力。即使是武装到牙齿的米军,在派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士兵中,也有数十万人在与装备简陋的民间武装作战时,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精神障碍。对岸的川军和民团遭到火力压制之后,想必是耳边爆(龘)炸声大作,头不敢抬,眼不敢睁。此前川军曾为了阻挡红军过桥,在桥头放了火,这时火焰也燎到了自家阵地上,对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战斗训练的普通人(或许还有大烟瘾)而言,逃命或许是最直接最本能的选择。
另外,还有所谓邓公“亲口承认是虚构”的传言。这一传言出自2005年在的演讲《米国与新亚洲》(America and the NewAsia)。在演讲稿中,布热津斯基回忆了自己1981年受邀来华,带着家人重走长征路的往事。旅途结束后,布热津斯基一家来到京师,受到邓公的接见。虽然布热津斯基日后有多次机会与邓公会谈,但这一次的谈话显然令他印象深刻,因为邓公此次并不倾向于谈论中米关系的大政方针,却对布热津斯基一行在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特别感兴趣。与邓公的私交众所周知,当时的中米关系也正处于蜜月期,所以双方的谈话氛围相当轻松愉快。布热津斯基说到他这次专程拜访了泸定桥。听到这里,邓公微笑着说(smiled and said):“好吧,我们的确是这麼宣传的。我们需要表现红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事实上,这是个非常容易的军事行动,实际没有什麼。河对岸只有一些军阀部队,也只有旧枪,这真的不是多大的功绩,我们只得将这件事戏剧化。”(“Well, that’s the way it’s presented in our propaganda. We needed that to express thefighting spirit of our forces. In fact, it was a very easy military operation.There wasn’t really much to it. The other side were just some troops of thewarlord who were armedwith old muskets and it really wasn’t that much of a feat,but we felt we had to dramatize it.”)就是这一段话,被一些网民误解,以为在泸定桥根本没有发生战斗,甚至有人借此号称实际上是虚构的,这显然不符合的本意。全文没有一句话说泸定桥边没有守军,而是明确地说对面有军阀部队驻防。值得注意的是,邓公当时在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并未在飞夺泸定桥的红4团中,也没有亲历畔的战斗。且邓公在淮海战场上见识过数十万人规模的大战,相较而言,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仅仅是几十人的规模。几十人和几十万人一对比,邓公会认为这次战斗“这没有什麼”(“There wasn’t really much to it”),是指其规模小,很容易就达到了战斗目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并不意味着这次战斗不值一提。泸定桥,又称,位于四川省上,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悬索桥。桥长101.6米,宽2.8米,两岸桥台上建有桥亭。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麼对战斗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他在同一场演讲中是这样向听众描述这场战斗的:“这个地方发生了特殊而重要的英勇战斗。红军在这里穿过了非常艰难而危险的河流,如果不能过去,红军就会全军覆没。因此穿越泸定桥是一项重大的丰功伟绩。”显然,布热津斯基十分理解邓公的谦虚,他必然不会像一些网民那样把人家的谦虚当成心虚。在布热津斯基心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十分惊险(“the Red Forces were able to cross the river under very difficult andtreacherous conditions”),也十分重要(“which was the site of aspecial, important heroic battle”),是名副其实的丰功伟绩(“It was agreat feat of arms to have crossed that bridge”)。笔者以为,邓公的语言风格一向如此,谦逊平和。这一举重若轻的谈话,与其说反转了“”的神话,不如说是进一步揭露了军阀部队“双枪将”极其低下的战斗力。几十个红军战士就能夺下这一战略要冲,小刀割黄油一般轻而易举,容易到这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不好意思了。红军轻而易举地飞夺泸定桥,首先源于战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对手战斗力的强或弱而有所改变。参考资料:1.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2.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2000年3.丁玲主编《红军长征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年4. 朱林《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5.李维民《红军是怎样强渡的》,《京师日报》日第19版理论周刊(来自 国家人文历史)
胆识过人,非常人可比!
当地武装,没有心思和红军硬拼。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