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军事地位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帖子主题:徐州为什么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共&3931&个阅读者&
工&&分:7507排&&名:0劳动点:7286排&&名:0发帖数:70
军号:484126 工分:750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徐州为什么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文章提交者:webmaster090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小弟是徐州人,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呵呵自古以来,发生在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即彭伯寿征西河;最近的一次,即淮海战役,发生在日至日。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这块地方就要打一回仗。就是在和平年代,徐州也有重兵把守并设立相当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因此,把徐州列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是名副其实的。那么,兵家为何争徐州?地理位置———军事战略要地东晋人认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帅说:“徐州历史上就是决战的古战场。”古今军事家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徐州之战,往往是关系到敌我双方盛衰的决战,而不是无关生死的一般战役。但徐州作为一国之都的时间,同具有4000多年战争史比起来,只是短短一瞬;为什么它的得失会对整个国家具有决定性作用呢?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徐州位于东经116°23′—119°43′,北纬34°45′—35°3′。它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近现代的三次重要战争,足可以说明这一点。时,新军从武昌打到南京,但清ZF并未跨台,并阻挠南北议和。孙中山便下令三路大军攻打徐州,然后挥师北进。就在革命军克复徐州的第二天(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南北遂告统一。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徐州曾发生多次激战,与军阀呈拉锯之势。蒋介石两度来徐,以此为大本营,与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在徐州城展开决战,终于取得胜利,并进而统一中国。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进行了三大战役,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是一次决定性战役。蒋介石的军队失败之后,兵溃如山倒,从此一蹶不振,最后导致其政权跨台。交通便利———运兵神速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从古代起,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到了明朝,就在徐州建码头了,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多达1.2万余艘。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北京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而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南下通浙江。徐州北关牌楼一带,古时便是大码头,而牌楼和鼓楼便是码头的重要标志。此处,数百年间均千帆竞发。徐州的陆上交通,古代也比较便利,其标志之一,是有驿站穿境而过。驿站是古代传递ZF文书的人,用来中途换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现徐州市铜山县利国镇,古代就叫利国驿。既然设驿站,公路自然就修得好。到了近代,徐州又成了我国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和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使更大规模的更加快捷的运兵、运粮成为可能。水路、陆路、铁路,在徐州编织了一个密集的网点,一旦打仗,军事家们便视为坦途。占领徐州之后,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况且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自秦以来,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有50多起。他们起义的首要夺取目标便是徐州城。元朝至正十一年,萧县(一说邳州)人李二起义之初,便经秘密策划,突袭守城官兵,一夜占领徐州,并在天亮后竖起大旗,招兵买马,只10余天便有10万之众,他一面守城,一面派兵攻战了徐州各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确认的徐州革命烈士,就有8000人之多。煤矿和铁矿是徐州丰富的矿藏,铁矿和煤矿。汉代,徐州便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这是徐州军事实力的标志之一。谁拥有徐州,谁就拥有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打起仗来不就多了几分胜利的把握吗?山围水绕———战术攻守要地徐州呈山围水绕之势。苏轼当年在其《放鹤亭记》中写道:“彭城之山,岗岭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大运河傍城而过。这种地势,宋人陈无已说:“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既然如此,徐州周围山头便成为激战之地。楚汉西军曾大战九里山下。明朝的朱棣攻徐州时,也伏兵九里山。所以《水浒》中有“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句。北伐战争时,连近在城区的云龙山,也被设置过前线指挥部。既然是兵家必争之地,那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徐州的驻军。第12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现驻江苏徐州。第12集团军拥有赫赫有名的“百将团”,解放军名将陈锡联、谢富治、王近山、曾绍山均出自该军。部队骨干是红军时期的老队伍。第12军的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王宏坤(1955年授上将衔,曾任海军第一副司令,第二政委)任第1任司令。抗日战争中由“百将团”团长陈锡联率领在山西崞县火烧日军阳明堡机场,创下了“步兵打飞机”的著名战例。解放战争中,第6纵队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进行定陶战役,一战成名。在挺进中原强渡汝河之战中,在政委杜义德将军(建国后任海军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指挥下,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一举杀开血路掩护领导机关安全突围。1948年该纵在司令王近山将军指挥下,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参加后,该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之后在第2野战军第3兵团的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解放了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1950年底该军奉命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作战,其时原隶属第11军的第31师(该师的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即有名的陈锡联,谢富治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129师769团)编入该军,军长为曾绍山将军(建国后任沈阳军区政委)。在第5次战役中,第31师91团在被敌军重兵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困难情况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军的第31、34师相继投入战斗,在副军长李德生(后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北京,沈阳军区司令,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衔)指挥下,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60年代,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当时该军是总参谋长罗瑞卿特别青睐的部队,也是许世友将军手下的主力。第12军长期驻守两淮地区,与第1军分把长江南北,拱守沪宁杭,是承担战略任务的骨干部队。但是,在八十年代裁军整编中,由于第1军是在编的24个军中硕果仅存的一野的部队,为平衡军中各派力量,属于二野系统的第12军只能屈列乙种集团军,军中地位有所下降。从彭德怀、林彪、徐向前、粟裕、叶剑英,在毛泽东时代从未启用过二野系统出生的人主政过军委。邓小平当政,二野终于获得一个扬眉吐气地机会,当时,即使属于南京军区第1军这样的甲类军,也没有配备直升机大队,机械化师一个也没有,这在七个甲类集团军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样厚此薄彼的结果,闹得军中矛盾四起,特别是陈毅粟裕的三野系统更是闹反了天,平衡的结果,就是让三野系统出生的迟浩田将军进入军委。现在形势当然不一样了,一是12军驻守在苏北,是军委主席的家乡军,受点照顾也是人之常情;二是台海形势紧张,第12军属于攻台的北翼主攻部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应轻视该军。这次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为数不多的北京军区以外进京参阅的陆军部队中,就有第12集团军的方队,不妨看看《解放军报》10月2日“国庆阅兵速写”中对车辆第七方队的描绘:“在10月1日的盛大上,当首次露面的某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驶入受阅区时,立即引来众多的关注目光。这种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装备,它采用目视瞄准、数字控制、电视测角、激光传输指令,快速搜索、跟踪、瞄准目标,在行进中自动装填导弹,发射并控制导弹飞行,全天候对坦克或其它装甲目标实施准确、毁灭性打击。重型装备部队,大大提高了我陆军攻击装甲目标的能力。驾驭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接受检阅的是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官兵组成的方队。这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曾参加过著名的黄麻起义。战争年代,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曾先后参加了苏区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在刘邓首长指挥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强渡长江、挺进大西南、挥师上甘岭,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第七车辆方队就是由第十二的第36组成的。文中所说的“反坦克导弹”就是性能超过美国“陶式”的红箭-8E型导弹。在众目睽睽的阅兵式上,让地处东海前线的第12军开着反坦克导弹车出场,谁都会由发联想。现在12集团下有装备85III型主战坦克第2坦克师,第36师是九十年代初改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随着解放军战略中心的南移,军属的电子对抗分队、防空高炮导弹旅等技术兵种接近组建完成。武器装备虽还比不上甲类军,但也已升了一个档次,战斗力并不弱。特别是在台海战争中,该军担当的角色值得关注,比之第1军、第42军等一线部队,第12军的地理位置处于攻台的第二梯次,解放军攻打台湾究竟是“封”还是“登陆”,主要就是看后续的第二梯次部队的投入情况。如果第12集团军登场,就意味着台湾上空快要飘五星红旗了。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81本帖已赚金币: 0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徐州为什么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851排&&名:0劳动点:1240排&&名:0发帖数:2397 军号:1389221 工分:1851
左箭头-小图标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16排&&名:0劳动点:405排&&名:0发帖数:263 军号:1289035 工分:616
左箭头-小图标
我感觉一过了徐州就好像不一样了好像是南北分解线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702排&&名:0劳动点:1701排&&名:0发帖数:1835 军号:1349118 工分:1702
左箭头-小图标
徐州是个好地方啊............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2275排&&名:0劳动点:11526排&&名:0发帖数:169 军号:90721 工分:22275
左箭头-小图标
徐州虽然重要,但从地理上来说是一马平川,古时对于骑兵来说是相当有利的,现在来说,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更是可以发挥最大优势,并且江苏靠海,海军的航空兵完全可以将整个江苏列为作战半径之内,所以说如果徐州打现代化战争,那就只可能是一场大战,或者说是一场小的战役(即时间很短,守方一触即溃),不太可能打成持久战.虽然楼主所说的12军的战力还不错,但是一旦来攻,要么对方是来试探的,要么就是直接大军来打,以12军的战力我想后者应付起来会相当吃力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97排&&名:0劳动点:156排&&名:0发帖数:156 军号:1204589 工分:197
左箭头-小图标
没见过二师的85式,勇士倒是天天在大街上跑,那是相当的帅!!泰山营房里的远程火箭炮也很带劲。N年以前机场里有SU27,现在不知转到哪里去了~~不过徐州不是打仗的好地方,交通便利是好事但门户太松了,基本都是依靠外围的屏障,近郊无险可守~~周边一失,还是赶紧转移吧!!历史上徐州本地就没发生过几次鏖战,唯一的一次,守城的项羽也败的倾家荡产~~。可以说,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但绝不是必守之地!!本文内容于
20:53:45 被dz8642编辑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6029排&&名:0劳动点:15470排&&名:0发帖数:1023 军号:437594 工分:16029
左箭头-小图标
坚决的支持徐州。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210排&&名:0劳动点:2094排&&名:0发帖数:271 军号:1273925 工分:2210
左箭头-小图标
沙发,兄弟,顶一个,我也是徐州的。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打大仗的地方!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条记录]&分页:
&对徐州为什么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襄阳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襄阳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马伯庸,市场营销
一切不以地图为基础的地理讨论都是耍流氓!襄阳地理地位如何,网上资料太多,不过一般人读相关文字资料,往往一头雾水,被各种地名和方位搞得头晕脑胀。俗话说,一图胜千语,其实在地图上一看,其地位如何,立刻一目了然。&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1243"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3" data-original="/c7/ac/c7acc53bbffa_r.jpg"&我隐去了所有的行政区分和城市标志,抛开一切杂念和成见,只留下一张纯粹的地形图,这样更有利于做出客观判断。那么从军事角度看——或者说,如果这是一张即时战略地图的话,哪一个点最为重要?显然就是红点处,即襄阳。它正好处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无论你在这里是建个炮塔还是修个兵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襄阳就如同一口浓痰噎在对手的喉咙里,让他郁闷到吐血。下面我们把行政标记放上去,再来看襄阳的地理位置有多牛逼。先往南看。从襄阳南下,沿荆山(西)、大洪山(东)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然后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于锁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峡门口。向东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重要的经济区掌握在手中。楚国想北上争雄,问问中原诸侯鼎有多重,襄阳是其桥头堡。郭靖为啥死守襄阳,也是因为襄阳一破,蒙古人便可长驱直入,进入长江沿线,切断四川与江南联系,肆虐江汉平原。更可怕的是,源自汉中的汉水过安康以后,在襄阳这里朝东南流过去。在古代运输不便,有这么一条河跟着,其意义不言而喻。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阳以后顺汉水入长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御体系登时崩溃。&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93/d0/93d0ee9eabfa_r.jpg"&再往东看。襄阳向东,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间从枣阳至随州,从随州趋安陆,向南直达汉口。向北,则可以控制大梧县,这是江淮平原与长江流域沟通的西侧通道。这附近有著名的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两淮南下,若得此三关,则守军自溃,俗称三关尽毁。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打下三关,左良玉立刻就散了。其重要性,只要知道另外一条东侧通道叫合肥,就该明白了。&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28/01/fe614e156a1c19d87790c_r.jpg"&再看北边。从襄阳向北,是南阳盆地。向东北方向,过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即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地带。一冒头就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平顶山,再往东北,就到许昌了。这就是为啥关羽在襄阳、樊城水淹七军以后,吓得曹操非要从许昌迁都。没办法,人家一脚把通向中原的大门给踹开了,“威震华夏”四个字,可不是没来由的。还有一条路向正北,过鲁山县,沿嵩县西侧向北的陆浑,即抵达伊川,东都洛阳就在前方!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就鼓动这条路上的盗贼们闹事,搅得曹操鸡飞狗跳,以为关羽还要打洛阳。更早时候,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是从襄阳沿这里北上,陈兵洛水,去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岳飞为什么从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阳打下来再谈恢复中原?就是因为襄阳不夺,就没有去中原的通道。&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497"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7" data-original="/36/ca/36ca1e49ea1fb0b57c0ca3_r.jpg"&再看看西边。从襄阳北上,走南阳西,沿伏牛山和秦岭南麓之间的狭窄通道,走内乡、西峡至大名鼎鼎的武关、商洛,从山区一出来,就是蓝田,到关中了,长安在望。楚人看秦国不顺眼,就从这条路去打咸阳,秦人看楚人不顺眼,也是从这条路去打郢。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襄阳。 李自成先在襄阳称新顺王,然后从这里突袭西安,才有了大顺天下。当然,秦人其实还多占一个便宜。汉水从汉中东流,经安康、十堰抵达襄阳,再经襄阳后折向东南(参看前面的图)。秦人可以从汉中准备船只,高高兴兴顺汉水而下;而楚人就只能干瞪眼,没办法,他们去打汉中得逆水而上,忒废油了。后来到了三国,蒋琬也有这个打算,后来一琢磨,东下容易,万一打不赢,撤退可就是逆流,太危险,没敢干。&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754"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4" data-original="/74/38/d9cfca65bab37dd05c76e_r.jpg"&所以我们能看到,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补手绘地图一张,简化后的襄阳附近交通图,这样就一目了然,红线为汉水。&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现在你们能明白,为啥明明襄阳、南阳明明同在一个盆地,却分属河南、湖北两省了吧?这是“分省而治”策略最典型的一个体现。湖北有襄阳把口儿,北部邓州、新野却属南阳;河南掌控南阳和大半个南阳盆地,汉水却落在襄阳。南阳盆地的几条通道,湖北、河南各据一半。湖北要独立,它没办法封锁商洛、洛阳和方城诸道,中原大军可以源源不断地经南阳南下。河南要独立,南边襄阳却不归它管,随州、荆州乃至汉中的部队随时可袭击南阳,如芒在背。等于谁也没办法把整个南阳盆地掌控住,更没办法关上所有门。虽然元代开始分省,但这个“山河相制”的策略,可不是元代才有的。以南阳盆地为例,汉代属荆州,可在郡这一级却一分为二。南阳——当时叫宛——和盆地大部属南阳郡。而位于盆地南大门的襄阳却属南郡,和更南边的宜城、江陵形成一个行政体系,分割思路和现在是很相似的。
胡占军,程序猿
一生俯首拜亲王!!!先看襄阳周围的主要城市图&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1070"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0" data-original="/a1/af/a1afd824b3ba9fa6_r.jpg"&南路下荆州,溯流而下,过江陵,至江夏(武汉),曹操就是走的这条路,最后折在了赤壁&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a1/41/a141a1eff275cff8b1f3bb_r.jpg"&东路过随州,走大悟毁三关,南下武汉&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878"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8" data-original="/f4/c6/f4c682a521ea8a793fb445ea687f10af_r.jpg"&三关尽毁中的三关&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840"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0" data-original="/c5/11/cccae10f00eacd9_r.jpg"&北路攻许昌,悲催的二爷!&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40/9e/409ed423d2a684ab59cbdc396b8aceae_r.jpg"&西路,秦楚死磕走了无数遍,不知道白起是不是走的这条线,攻破了楚国的国都-郢,也就是后来的荆州&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0a/95/0a95bcb1d_r.jpg"&---------------------------------------------更新-----------------------------------------------------------------------------------------以前手工设置的三国城市图,红色标志处即是襄阳,从中就可以看出,襄阳绝逼是咽喉要地!诸葛亮《隆中对》有云: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宛、洛就是宛城和洛阳,出秦川是指从汉中北取长安,一个取东京,一个取西京,想想人家那时候可没有百度地图,就能有这大方略,太厉害了!&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1068"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8" data-original="/4c/ef/4cef011b52f7d56abadbccd_r.jpg"&
亲王讲的草鸡好啊!不过小可觉得尚有一点需要补充,亲王的着力点放在襄阳周边以及战国时代,似乎忘了大战略方向。祥瑞御免!--------------------------------------------------------------------------------------------------------天朝古代出现南北对峙的情况并不少见,不管北方政权的大本营在长安还是洛阳还是北京,南方基本大本营基本都在南京。(这里鄙视一下宋高宗,要不是他胆小跑到了杭州,我都不要加这个基本了。)一。为什么总是南京?先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是孙权的东吴政权有直接的关系。本来江东都会是在苏州,战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嘛。孙权继承了父兄事业,略定江东之后,就开始企图北方的徐州和上游的荆州,为了更好地指挥战事,就把大本营从苏州牵到了南京这个更靠近徐州更靠近荆州的所在。这样南京就第一次称为了都城。三国统一之后,很快西晋就瓦解了,政权南迁,要知道在当时的生产力下,又经过战乱,兴建一个新的都城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于是很自然地沿用了孙氏吴国的都城南京。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都是前朝权臣篡位戏码,政权上其实有着继承的关系,所以依旧是南京。说来说去,其实就两个原因。1、孙权为了战争需要,选择了南京。2、生产力低下,之后的南迁政权无力兴建新的都城,沿用南京。(当然这里面也和南京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就不展开)二、南京和襄阳有什么关系?因为南北对峙,所以南京的敌人多从北方而来,陆地上的对抗讲究守江必守淮,水路上的对抗讲究保扬必保荆(这里的扬州荆州是广义上的)。守江必守淮这里就不展开了。保扬必保荆的原因很简单,长江!一旦敌人占据了荆州(湖北),顺江而下,南京就危险了,所以荆州(湖北)很重要。这下就回到了亲王的回答上了。要想控制住整个荆州(湖北),襄阳的重要性就突出了。这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链,链条的首端是襄阳,尾端是南京。&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9/bf/29bf0cba52c0a98ad33f87_r.jpg"&
李承素,白鹤游云心自在,九逸行空意从容。
我是来补图哒:&img src="/DownloadImg/9/.jpg" data-rawwidth="1370"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0" data-original="/bc/23/bcefc1e7c44fdc4c75997_r.jpg"&窃以为地形图比卫星图更直观~窃以为地形图比卫星图更直观~
发表评论:
馆藏&19114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军事文化景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